连杆传动式踏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081阅读:19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杆传动式踏步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健身器材,特别是一种连杆传动式踏步机。
背景技术
在用于运动健身的踏步机结构设计上,其左、右侧踏杆与阻力轮之间必须透过传动机构加以连结,以使左、右踏杆在随着左、右踏板上下动作时,能够传动阻力轮旋转,并配合预设的阻力装置(如磁控)达到适当的阻力效果。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踏步机,其一左、右踏杆与阻力轮之间的传动机构为钢索传动,此设计于实际应用经验中发现仍存在下述问题点钢索传动因受限于其重力传动结构,为达到预期重力状态,必须设为二段式传动,如此,势必存在成本高、装配难度大以及皮带容易打滑、掉带、跑带、断带、翻带等缺弊及问题;其二踩踏动作的幅度范围(即踏板旋摆至最高与最低角度之间的夹角)是固定不变的,由于不同使用者因个体差异,腿部的长度比例各不相同,使用现有踏步机时,踩踏难易程度、适合度的感受亦不相同,因此,若无法调整踏步机的左、右踏板的动作幅度,就无法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者。针对上述现有踏步机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之创新结构,实为使用者所企盼。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创新式传动结构且装配简单、兼具较佳传动效能和实用性的连杆传动式踏步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连杆传动式踏步机包括基座、扶手架、阻力轮、二个摆杆及踏板,其中扶手架设于基座上,阻力轮通过框架呈横轴向于基座上,阻力轮中央横设有心轴;摆杆的枢接端枢接至阻力轮心轴的外端下方,摆杆的旋摆端连接踏板;在踏步机上还设有摆杆连动装置,其技术方案是所述摆杆连动装置包括二组传动连杆、双头拉索、活轮、及立架,每组传动连杆由前肘部和后肘部组成,该前、后肘部之间活动枢接,前肘部的前端设有一单向轴承套并与阻力轮之心轴的外端连接,后肘部的后端枢接于相对应的摆杆中段部;所述双头拉索挂于活轮上,双头拉索的二端分别连结于相对应的二摆杆中段部;所述活轮安装在立架上,该立架位于基座上并介于二摆杆之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所述肘动式摆杆连动装置结构设计,由于是利用杠杆原理,所形成的力臂即可达到所需重力作用而驱动阻力轮,使本结构比对现有技术而言,可达到大幅减化传动构件、降低制造与组装成本、装配更简单且兼具较佳传动效能之实用进步性与较佳产业经济效益;其摆杆连动装置,动作时避开了传动死点,从而达到使用更加顺畅的效果;其调整踩踏幅度的调幅机构,能够全面适应不同体型的使用者对踩踏动作幅度范围的不同要求。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杆传动式踏步机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动连杆与现有技术肘动连杆的动作状态对照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改进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外形侧视图。图中标注1_基座、2-扶手架、3-阻力轮、4-框架、5-心轴、6-摆杆、61-枢接端、62-旋摆端、7-踏板、8-传动连杆、81-前肘部、82后肘部、83-枢接部、84-单向轴承套、9-双头拉索、10-活轮、11-立架、12-外壳、13-控制面板;14-升降座、15-螺杆、16-调整螺帽;110-连杆、120-连接部、L1-间隔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杆传动式踏步机包括基座1、扶手架2、阻力轮3、左右二个摆杆6及踏板7,其中扶手架设于基座上,阻力轮通过框架4呈横轴向位于基座上,阻力轮中央横设有心轴5 ;摆杆的枢接端61枢接至立架上阻力轮之心轴的外端下方,摆杆的旋摆端62连接踏板;在踏步机上还设有摆杆连动装置,用以连动二摆杆互呈一上一下的相对旋摆动作状态;所述摆杆连动装置包括左右二组传动连杆8、双头拉索9、活轮10及立架11,每组传动连杆8由前肘部81和后肘部82组成,该前、后肘部之间活动枢接,前肘部81的前端设有一单向轴承套84并与阻力轮之心轴5的外端连接,后肘部82的后端枢接于相对应的摆杆6中段部,当二摆杆上、下摆动时,驱使传动连杆的前、后肘部产生具夹角变化的肘动,并进一步通过单向轴承套对心轴单向带动而驱使阻力轮旋转;所述双头拉索9呈倒U形挂于活轮10上,双头拉索的二端分别连结于相对应的左右二摆杆6中段部;所述活轮10安装在立架11上,该立架11位于基座I上并介于左右二摆杆6之间。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传动连杆与现有技术肘动连杆的动作状态对照示意图,当使用者踩踏踏板时,会带动摆杆6与传动连杆动作(动作方向如L2所示),驱使传动连杆的前肘部81与后肘部82产生具夹角变化的肘动,并进一步通过单向轴承套84对心轴5的单向带动而驱使阻力轮3旋转;本实用新型中传动连杆的前肘部81形成一曲型部位之型态;当摆杆6向上摆动至设定最高摆角面时,构成传动连杆的前肘部81与后肘部82之间呈最小夹角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连杆110之连接部120位置,本实用新型的前肘部81的摆角是呈不超越垂直角度的后倾角状态,本前肘部81与后肘部82连结处的枢接部83位置不超过该框架4的中心垂直线,当所停摆杆6向下摆动时更趋近一致,避开了传动死点,从而达到使用更加顺畅的效果。相比较二者的间隔距离为LI,现有技术中连杆110会因长杆下拉路径与短杆旋摆路径相差悬殊而产生死点,造成传动上的顿挫感。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个体差异,达到因不同个体而调整踏步机左、右踏板的动作幅度,即踩踏动作的幅度范围,亦即踏板旋摆至最高与最低角度之间的夹角,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参见图3,图3是此改进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立体示意图,所述连杆传动式踏步机的立架11上还设有用于调整踩踏幅度的调幅机构,所述调幅机构包括升降座14、螺杆15、调整螺帽16,所述升降座14安装在立架11内侧并可沿立架上下滑动,悬挂有双头拉索9的活轮10位于该升降座中,所述升降座的顶端有螺杆15,该螺杆15穿过立架上框并在其顶端设有调整螺帽16。顺向或逆向旋动调整螺帽16,使螺杆15带动升降座14向上或向下,改变活轮10及双头拉索9的高度,达到调整二摆杆6及连动的二踏板7的踩踏动作的幅度范围,以适应不同使用者的个体要求。图4是本实用新型连杆传动式踏步机的外形侧视图,所述连杆传动式踏步机的基座1、阻力轮3、框架4、立架11及摆杆连动装置设于一外壳12内;该踏步机上还设有控制面板13。使用时,向下踩踏左侧踏板,右侧踏板向上升高;反之,向下踩踏右侧踏板,则会使左侧踏板向上升高,反复踩踏以达到踏步式运动健身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连杆传动式踏步机,它包括基座(I)、扶手架(2)、阻力轮(3)、二个摆杆(6)及踏板(7),其中扶手架设于基座上,阻力轮通过框架(4)呈横轴向位于基座上,阻力轮中央横设有心轴(5);摆杆的枢接端(61)枢接至框架上阻力轮之心轴的外端下方,摆杆的旋摆端(62)连接踏板;在踏步机上还设有摆杆连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杆连动装置包括二组传动连杆(8)、双头拉索(9)、活轮(10)及立架(11),每组传动连杆(8)由前肘部(81)和后肘部(82)组成,该前、后肘部之间活动枢接,前肘部(81)的前端设有一单向轴承套(84)并与阻力轮之心轴(5)的外端连接,后肘部(82)的后端枢接于相对应的摆杆(6)中段部;所述双头拉索(9)挂于活轮(10)上,双头拉索的二端分别连结于相对应的左右二摆杆(6)中段部;所述活轮(10)安装在立架(11)上,该立架(11)位于基座(I)上并介于左右二摆杆(6)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杆传动式踏步机,其特征在于立架(11)上还设有调幅机构,所述调幅机构包括升降座(14)、螺杆(15)、调整螺帽(16),所述升降座(14)安装在立架(11)内侧并可沿立架上下滑动,悬挂有双头拉索的活轮(10)位于该升降座中,所述升降座的顶端有螺杆(15),该螺杆(15)穿过立架上框,螺杆的顶端设有调整螺帽(16)。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杆传动式踏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阻力轮、框架、立架及摆杆连动装置设于一外壳(12)内;该踏步机上还设有控制面板(13)。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杆传动式踏步机,包括基座、扶手架、阻力轮、二个摆杆及踏板,技术方案是在踏步机上还设有摆杆连动装置,摆杆连动装置包括二组传动连杆、活轮、双头拉索及立架,每组传动连杆的前、后肘部间活动枢接,前肘部的前端设有单向轴承套并与阻力轮之心轴的外端连接,后肘部的后端枢接于相对应的摆杆中段部;所述双头拉索挂于活轮上,双头拉索的二端分别连结于相对应的二摆杆中段部;所述活轮安装在二摆杆间的立架上。本实用新型用于运动健身,动作时避开了传动死点,达到使用更加顺畅的效果,并能全面适应不同体型的使用者对踩踏动作幅度范围的不同要求;其装配简单,兼具较佳传动效能之实用进步性及较佳产业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63B22/04GK202860002SQ20122002883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20日
发明者叶永松 申请人:叶永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