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走手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4216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行走手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型新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行走手杖。
背景技术
行走手杖主要是为行走、登山、做操等运动而设计的,兼具健身和保护的功能。与登山杖不同之处在于必须同时使用两支行走手杖,主要适用于海抜3500米以下,可以当天返回的登山活动和平路的行走。在登山时,有了两支手杖的支撑,实现了手脚并用登山的目的,上肢分担了下肢的运动负荷,使人感到省力,可以避免心肺功能超负荷。而更重要的,是减轻了膝关节和腰椎的压力,保护了膝关节和腰椎,解决了登山健身对膝关节磨损过大的难题,大大提升了登山健身的锻炼价值。使用两只行走手杖,即使背负较重的行囊,也可以 很好的保持平衡,还可以借助手臂的力量推动身体前行,以节省体力。行走手杖功能多祥,一般由握柄、腕带、杆体、杖尖套等几部分构成,握柄注塑成形在杆体上端,能够与腕带连接,杖尖套套装在手杖杆体底端,行走手杖主要是通过腕带拖住用户的手部,从而使用户可以通过手部发カ支撑身体,达到分担下肢运动负荷的目的。目前国内有专利号为201020528661. 9的专利公开了ー种越野行走手杖,这种行走手杖握柄上腔体开ロ后侧开设的通孔是“Y”形孔,不能将对折后的编织带分开,导致用户在使用时,手掌的虎口部位被对折在一起的编织带的勒紧,在长时间运动后,由于摩擦会使用户的手部受到伤害。因此,如何保证用户长时间使用行走手杖时,手部不会有磨伤现象,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行走手杖,包括杆体;安装在所述杆体底端的杖尖套;安装在所述杆体顶端的握柄;与所述握柄相连接的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顶部设有开ロ向上的长方形腔体,所述腔体中设有卡块,所述腕带插入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从所述开ロ伸出并套在所述卡块上与所述握柄连接,所述腔体底部后侧通孔呈方形通孔或者与所述腕带的对折伸出段配合的“人”字形通孔,所述通孔为方形通孔时,所述卡块采用三块式卡块。优选的,上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人”字形通孔时,所述腔体中设有与所述握柄在腔体开口前侧转动连接的可转动楔形卡块,所述可转动楔形卡块呈扇形所述扇形两侧设有加强夹紧的凸起部。优选的,上述可转动楔形卡块上设置有凸起轴,与所述握柄腔体上开设的孔相配合,通过孔轴配合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腔体的开口前侧。优选的,上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人”字形通孔时,所述腔体中设有可拆卸插入的不可转动楔形卡块,所述不可转动楔形卡块呈扇形,所述扇形两侧设有加强夹紧的凸起部,所述不可转动楔形卡块插入所述腔体中,所述腕带从所述不可转动楔形卡块与所述腔体的两侧腔口内壁之间的缝隙穿过。优选的,上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人”字形通孔时,所述腔体中设有可拆卸插入的三片式卡块,所述三片式卡块包括依次从左至右相连的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三叶片内表面设有加强夹紧的凸起部,其中第三叶片最外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叶片相接触,所述腕带从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形成的缝隙,以及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形成的缝隙中穿过,所述缝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腔体开ロ的长度方向平行。优选的,上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人”字形通孔时,所述腔体中设有可拆卸插入的双片式卡块,所述双片式卡块包括第一叶片和与所述第一叶片相连的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加强夹紧的凸起部,所述腕带从所述双片式卡块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形成的缝隙,以及所述双片式卡块和相邻的所述腔体的腔口内壁形成的缝隙中穿过。优选的,上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方形通孔时,所述腔体中设有可拆卸插入的三块式卡块,所述三块式卡块包括依次从左至右相连的第一叶块、第二叶块和第三叶块,所述腕带从所述第一叶块和第二叶块形成的缝隙,以及第二叶块和第三叶块形成的缝隙中穿过,所述缝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腔体开ロ的长度方向垂直。优选的,上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人,,字形通孔时,所述腕带包括“人”字形布料和连接在所述“人”字形布料上的编织带,所述“人”字形布料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所述编织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人”字形布料较宽一端的两侧。 优选的,上述编织带上印有横向刻度标记,所述编织带在标记处对折,所述对折处至“人”字形布料“人”字顶端的距离比“人,,字形布料“人”字底端的部分短5厘米。优选的,上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方形通孔时,所述腕带包括“M”字形布料和连接在所述“M”字形布料上的编织带,所述编织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M”字形布料的“ M”字形的上端,所述“M”字形布料的下端的ー侧设置有长方形尼龙环,另ー侧是与所述长方形尼龙环配合使用的长方形布条。优选的,上述杖尖套底部设有金属尖头,所述金属尖头位于所述杖尖套底部的中心。优选的,上述行走手杖还包括套装在所述杖尖套上的鞋型防滑头,所述鞋型防滑头的内孔底部镶有与所述杖尖套的金属尖头位置相对应的金属环状片。本实用新型中的行走手杖,在握柄腔体后侧开设ー个方形通孔,腕带从所述方形通孔穿过,同时采用三块式卡块,使腕带呈上下重叠状态,而不是竖立的,不会对手部造成伤害,或者是在握柄腔体后侧开设与所述腕带的对折伸出段配合的“人,,字形通孔,“人,,字形通孔下端的分开结构可以将对折在一起的编织带呈八字形分开,贴合在用户手部虎口内侦牝当手部用カ时八字形的编织带很好的承载手部力量,不会对手部造成磨伤等伤害。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行走手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字形通孔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形形通孔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转动楔形卡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与可转动楔形卡块配合的腔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不可转动楔形卡块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片式卡块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片式卡块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块式卡块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字形腕带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M”字形腕带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鞋型防滑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转动楔形卡块、不可转动楔形卡块、三片式卡块和双片式卡块对应的编织带在“人”字形通孔处的形状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块式卡块对应的编织带在方形通孔处的形状示意图。上图1-14 中通孔1、“人”字形通孔11、方形通孔12、握柄2、杆体3、杖尖套4、鞋型防滑头5、卡块6、可转动楔形卡块61、三片式卡块62、双片式卡块63、三块式卡块64、不可转动楔形卡块65、腕带7、“人”字形腕带71、编织带711、横向刻度标记712、“人”字形布料713、“M”字形腕带72、编织带721、长方形尼龙环722、“M”字形布料72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走手杖,用户在使用时,手部比较舒适,不会被磨伤。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參考附图1-14,其中,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行走手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字形通孔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形形通孔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转动楔形卡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与可转动楔形卡块配合的腔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不可转动楔形卡块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片式卡块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双片式卡块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块式卡块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字形腕带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M”字形腕带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鞋型防滑头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转动楔形卡块、不可转动楔形卡块、三片式卡块和双片式卡块对应的编织带在“人”字形通孔处的形状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三块式卡块对应的编织袋在方形通孔处的形状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行走手杖,该行走手杖包括杆体3 ;安装在所述杆体3底端的杖尖套4 ;安装在所述杆体3顶端的握柄2 ;与所述握柄2相连接的腕带7,所述握柄2顶部设有开ロ向上的腔体,所述腔体中设有卡块6,所述腕带7插入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I,从所述开ロ伸出并套在所述卡块6上,所述腔体底部后侧通孔呈方形通孔12或者与所述腕带的对折伸出段配合的“人”字形通孔 11。通过上述描述,本实用新型中的行走手杖,在握柄2腔体后侧开设ー个方形通孔12,当腕带7从所述方形通孔12穿过的时候,同时使用三块式卡块64,使腕带7呈上下重叠状态,而不是竖立的,不会对手部造成伤害,或者是在握柄2腔体后侧开设与所述腕带7的对折伸出段配合的“人”字形通孔11,“人”字形通孔11下端的分开结构可以将对折在一起的编织带711呈八字形分开,贴合在用户手部虎口内侧,当手部用カ时八字形的编织带711或者编织带721很好的承载手部力量,不会对手部造成磨伤等伤害。腕带7与握柄2的连接方式是将腕带7上的编织带711或者编织带721从通孔I中穿过,并由内置于握柄2腔体中的卡块6固定。卡块6可以是设在所述握柄2腔体中与所述握柄在腔体开口前侧转动连接的可转动楔形卡块61,所述可转动楔形卡块61上设置有凸起轴,与所述握柄2腔体上开设的的孔相配合,通过孔轴配合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腔体的开口前侧,所述可转动楔形卡块61呈扇形,所述扇形两侧设有加强夹紧的凸起部,当腕带7上的编织带711穿过“人”字形通孔11后,套在可转动楔形卡块61上,可转动楔形卡块61从前向后翻转,嵌入握柄2腔体中,通过扇形两侧设置的凸起部将编织带711固定住,防止其滑动。卡块6也可以是可拆卸插入到所述握柄2腔体中的不可转动楔形卡块65,所述不可转动楔形卡块65呈扇形,所述扇形两侧设有加强夹紧的凸起部,所述不可转动楔形卡块65插入所述腔体中,所述腕带7上的编织带711从“人”字形通孔11中穿过后,从所述不可转动楔形卡块65与所述腔体的两侧腔口内壁之间的缝隙穿过。卡块6也可以是可拆卸插入到所述握柄2腔体中的三片式卡块62,所述三片式卡块62包括依次从左至右相连的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三叶片内表面设有加强夹紧的凸起部,其中第三叶片最外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叶片相接触,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三叶片可围绕连接处转动,并包合在一起和第二叶片共同形成两个缝隙,所述腕带7上的编织带711从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形成的缝隙,以及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形成的缝隙中穿过,所述缝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腔体开ロ的长度方向平行,这样,编织带711呈竖直方向重叠通过“人”字形通孔11后,呈八字形分开,贴合在用户手部虎口内側。第一叶片和第三叶片内表面上的凸起部很好的保证了固定效果,之后将三片式卡块62插入到所述握柄2的腔体中,从而实现了腕带7与所述握柄2的连接。卡块6也可以是可拆卸插入到握柄2腔体中的双片式卡块63,所述双片式卡块63包括第一叶片和与所述第一叶片相连的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加强夹紧的凸起部,用来固定夹紧编织带711,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可围绕连接处进行转动,并包合在一起形成缝隙,所述腕带7上的编织带711从“人”字形通孔11中穿过后,从所述双片式卡块63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形成的缝隙,以及所述双片式卡块63和相邻的所述腔体的腔口内壁形成的缝隙中穿过。所述第二叶片的外表面设置的加强夹紧的凸起部,用来加固从所述双片式卡块63与所述握柄2腔体形成的缝隙中穿过的编织带711。当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I为方形通孔12时,卡块6是可拆卸插入到握柄2腔体中的三块式卡块64,所述三块式卡块64包括依次从左至右相连的第一叶块、第二叶块和第三叶块,所述第一叶块、第二叶块和第三叶块相互之间均有空隙,所述空隙可以通过第一叶块、第二叶块和第三叶块相对于连接处的旋转进行扩大,以有利于所述腕带7上的编织带721从所述第一叶块和第二叶块形成的缝隙,以及第二叶块和第三叶块形成的缝隙中穿过,所述缝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腔体开ロ的长度方向垂直,这样腕带7上的编织带721可以上下重叠的从所述方形通孔12中穿过。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I为“人”字形通孔11时,腕带7是“人”字形腕带71,所述“人”字形腕带71包括编织带711和“人”字形布料713,所述“人”字形布料713 —端 的宽度大于另一端,所述编织带7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人”字形布料713较宽一端的两侧,使用吋,编织带711与握柄2连接,“人”字形布料713较宽的一端包裹在手上,较窄的一端绕手腕将近一周后通过尼龙搭扣粘接在下层布料上,使“人”字形腕带71与手部结合的更加可靠,当用户套上腕带后,手掌心能准确地在有效范围内离开握柄,利用腕带方便的实施向前支撑或向后推杖等技术动作,且握杆舒适,适宜长时间行走或登山,可保护腕关节不受损伤。同吋“人”字形腕带71的编织带711上印有ー个横向的刻度标记712,此刻度标记712用来便于用户将编织带对折。一般情况下用户对折是都是中分对折,这样对折后手部并不是很舒适,要使腕带非常符合手掌的生理结构,其对折处至“人”字形布料的长度应是其中一侧长,ー侧短,而且必须是对折处至“人”字形布料“人”字顶端的距离比“人”字形布料“人”字底端的部分短5厘米,为使用户方便快捷的对折,本实用新型在上述位置印有ー个横向的刻度标记712。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方形通孔时,腕带7是“M”字形腕带72,所述“M”字形腕带72包括“M”字形布料723和连接在所述“M”字形布料723上的编织带721,所述编织带72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M”字形布料723的“M”字形的上端,所述“M”字形布料723下端的ー侧设置有长方形尼龙环722,另ー侧是与所述长方形尼龙环722配合使用的长方形布条,使用长方形尼龙环722可以很快的将“M”字形布料723套在手部,十分方便。在行走手杖杖尖套4的底部具有金属尖头,所述金属尖头位于所述杖尖套4底部的中心。采用不易损坏的金属尖头可以保证行走手杖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述行走手杖还包括套装在所述杖尖套4上的鞋型防滑头5,鞋型防滑头5的内孔底部镶有与杖尖套4的金属尖头位置相对应的金属环状片。上述的鞋型防滑头5的形状为鞋型,防滑减震效果比较好,并且在内孔底部有个带圆孔的金属片,杖尖套4的金属尖头正好插在鞋型防滑头5的金属片环形片的圆孔中,杖尖套金属尖头的力量被金属环形片分散,所以不易刺穿鞋型防滑头5。行走手杖的杆体3采用玻璃钢杆体或碳纤维杆体,轻便牢固,又有适当的弾性,十分适合长时间的行走,同时根据需要杆体3可设计成可调节和固定长度两种形式,固定长度从105公分至130公分,每隔5公分就有一长度规格,可根据身高选用,可调节长度缩短后只有65公分,伸缩部位具有双锁紧头连接装置,便于旅行健身使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 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行走手杖,包括 杆体; 安装在所述杆体底端的杖尖套;安装在所述杆体顶端的握柄;与所述握柄相连接的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柄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长方形腔体,所述腔体中设有卡块,所述腕带插入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从所述开口伸出并套在所述卡块上与所述握柄连接,所述腔体底部后侧通孔呈方形通孔或者与所述腕带的对折伸出段配合的“人”字形通孔,所述通孔为方形通孔时,所述卡块采用三块式卡块。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走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人”字形通孔时,所述腔体中设有与所述握柄在腔体开口前侧转动连接的可转动楔形卡块,所述可转动楔形卡块呈扇形,所述扇形两侧设有加强夹紧的凸起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走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楔形卡块上设置有凸起轴,与所述握柄腔体上开设的的孔相配合,通过孔轴配合可转动的连接在所述腔体的开口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走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人”字形通孔时,所述腔体中设有可拆卸插入的不可转动楔形卡块,所述不可转动楔形卡块呈扇形,所述扇形两侧设有加强夹紧的凸起部,所述不可转动楔形卡块插入所述腔体中,所述腕带从所述不可转动楔形卡块与所述腔体的两侧腔口内壁之间的缝隙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走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人”字形通孔时,所述腔体中设有可拆卸插入的三片式卡块,所述三片式卡块包括依次从左至右相连的第一叶片、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三叶片内表面设有加强夹紧的凸起部,其中第三叶片最外端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叶片相接触,所述腕带从所述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形成的缝隙,以及第二叶片和第三叶片形成的缝隙中穿过,所述缝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腔体开口的长度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走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人”字形通孔时,所述腔体中设有可拆卸插入的双片式卡块,所述双片式卡块包括第一叶片和与所述第一叶片相连的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加强夹紧的凸起部,所述腕带从所述双片式卡块的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形成的缝隙,以及所述双片式卡块和相邻的所述腔体的腔口内壁形成的缝隙中穿过。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走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方形通孔时,所述腔体中设有可拆卸插入的三块式卡块,所述三块式卡块包括依次从左至右相连的第一叶块、第二叶块和第三叶块,所述腕带从所述第一叶块和第二叶块形成的缝隙,以及第二叶块和第三叶块形成的缝隙中穿过,所述缝隙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腔体开口的长度方向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走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人”字形通孔时,所述腕带包括“人”字形布料和连接在所述“人”字形布料上的编织带,所述“人”字形布料一端的宽度大于另一端,所述编织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人”字形布料较宽一端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走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带上印有横向刻度标记,所述编织带在标记处对折,所述对折处至“人”字形布料“人”字顶端的距离比“人”字形布料“人”字底端的部分短5厘米。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走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为方形通孔时,所述腕带包括“M”字形布料和连接在所述“M”字形布料上的编织带,所述编织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M”字形布料的“M”字形的上端,所述“M”字形布料的下端的一侧设置有长方形尼龙环,另一侧是与所述长方形尼龙环配合使用的长方形布条。
11.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行走手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杖尖套底部设有金属尖头,所述金属尖头位于所述杖尖套底部的中心。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行走手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装在所述杖尖套上的鞋型防滑头,所述鞋型防滑头的内孔底部镶有与所述杖尖套的金属尖头位置相对应的金属环状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走手杖,包括杆体;安装在所述杆体底端的杖尖套;安装在所述杆体顶端的握柄;与所述握柄相连接的腕带,所述握柄顶部设有开口向上的腔体,所述腔体中设有卡块,所述腕带插入所述腔体底部后侧的通孔,从所述开口伸出并套在所述卡块上与所述握柄连接,所述腔体底部后侧通孔呈方形通孔或者与所述腕带的对折伸出段配合的“人”字形通孔,所述通孔为方形通孔时,所述卡块采用三块式卡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行走手杖中在握柄腔体后侧开设的通孔,可以保护手部不会因为腕带的摩擦造成磨伤等伤害。
文档编号A63B29/08GK202456807SQ20122004222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9日
发明者姚新新 申请人:姚新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