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器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7495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健身器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健身器结构改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坐姿进行仰卧起坐的健身器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坐姿仰卧起坐的健身器是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产品,此习用的健身器多是具备相枢接的一座体及一靠背体,并且在可枢摆的靠背体后方装设一滑轮,又在座体及靠背体之间安装一弹簧作为往复运动的复位力量。如上所述的已知健身器结构,一般而言,碍于滑轮皆是在平面地面滑动,座体及靠背体的枢摆动作没有稳定的路径限制,而且滑轮容易在地面上晃动偏移。此外,前述已知设 计的复位力量与健身阻力都来自弹簧应力的反弹,如此一来,造成运动阻力过于单调没有变化,相对于人体肌肉的训练效果也会降低。此外,以往已知健身器结构利用滑轮在地面滑动,故靠背体的枢摆角度最大不会超越80度,也形成已知健身器的背部拉筋效果及运动强度被结构设计所限制。因此,如何提高此健身器结构改良的稳定性、运动强度与健身效果,目前已是健身器的设计关键,也是业界持续追求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是提供一个健身器结构改良。健身器结构改良的一实施例包含有一座体、一弧轨、一枢摆件、一背靠体及一复位手段。前述弧轨与座体连接。而枢摆件一端可滑动地限位在弧轨上。前述背靠体的一端与座体相枢接,且枢摆件的另一端枢装在背靠体上,而背靠体相对座体枢摆时会连动枢摆件相对弧轨进行滑动限位。以及一个复位手段用以将背靠体枢摆后复位。通过前述设计,本实用新型可以让背靠体相对座体枢摆时,枢摆件能被背靠体枢摆带动在弧轨上滑动,而背靠体能在枢摆件限位行进的同时以弧轨作为抵靠,达成稳定结构动作的效果,且弧轨弯曲变化更能改变背靠体的滑动速度及复位阻力,有效增进健身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弧轨设计可以是朝向地面方向逐渐弯曲或朝向相反地面的方向逐渐弯曲。而前述弧轨可以是固定在座体下方,再将弧轨由水平朝向一预设方向逐渐弯曲。前述弧轨朝向地面方向逐渐弯曲的设计,由于枢摆件可以随弧轨向地面方向进给,故本实用新型的背靠体能利用弧轨设计产生更大的枢摆角度,有效增强运动强度及拉筋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弧轨可以具有平整的弧面,且搭配前述弧面在枢摆件端设一鞍架,将鞍架设在弧轨上,且鞍架枢设有一滚轮,利用此滚轮可滚动地抵靠在弧面上,有效达成往复运作时的稳定顺畅效果。此外,本实用新型复位手段可以为连接在座体与枢件之间的单一或多个簧件。又或是复位手段可为连接在座体与背靠体之间的簧件。值得一提的是,前述弧轨上可以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另于鞍架上也相对应穿设有一限位孔,利用一定位件可以贯穿限位孔及任一定位孔。借此达成定位背靠体在预设一角度的功能。前述多个定位孔彼此之间可以设计为等距。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弧轨上方具有一第一弧面,该弧轨下方具有一第二弧面;该枢摆件的一端具有一鞍架,该鞍架可滑动地架设在该弧轨上,且该鞍架枢设有一滚轮,该滚轮可滚动地抵靠在该第一弧面上,该鞍架相对该滚轮另设有一枢件,且该枢件抵靠在该第二弧面。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I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立体放大图;图3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鞍架立体放大图;图4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动作状态图;图5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锁定状态图;图6是绘示本实用新型作动的倾斜角度范围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座体110:支架120 :运动拉绳 130:凸杆200 :弧轨210 :第一弧面220 :第二弧面 230 :定位孔300 :枢摆件 310 :端320 端330 :鞍架340 :滚轮350 :枢件360 限位孔400 :背靠体 401 :软垫500 :簧件600 :定位件a :枢摆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I是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而图2是绘示其立体放大图。也请一并参阅图3绘示的鞍架立体放大图。参考前述图面后可以清楚揭露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下。本实施例的健身器结构改良是供使用者以坐姿进行仰卧起坐运动,包含有一座体100是供使用者乘坐,在座体100下方设有支架110及凸杆130。并可以在支架110 二侧分别组装一弹性运动拉绳120。[0037]一弧轨200,其固定在座体100下方且跟支架110连接;弧轨200上方具有第一弧面210由水平朝向一地面方向逐渐弯曲。而在弧轨200下方也设有一第二弧面220 (请参阅图3)。另于弧轨200侧向分别开设有多个定位孔230,且各定位孔230等距相间隔。一枢摆件300的一端320枢装在一 n字型鞍架330上,鞍架330可滑动地架设在弧轨200上。且鞍架330上侧枢设有一滚轮340,滚轮340可滚动地抵靠在第一弧面210上。而鞍架330相对滚轮340于下侧设有一枢件350,且枢件350抵靠在第二弧面220上;于鞍架330上穿设有一限位孔360,限位孔360的位置相对应各定位孔230。一背靠体400与座体100相枢接,且背靠体400上排到定位有多个软垫401。前述枢摆件300的另一端310枢装在背靠体400后方,背靠体400相对座体100枢摆时连动枢摆件300相对弧轨200进行滑动;以及多个簧件500为本设计复位手段的其一实施例,多个簧件500连接在座体100下 方的凸杆130与枢件350之间,在背靠体400枢摆后,多个簧件500会拉动枢摆件300复位。请参阅图4绘示的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动作状态图与图5的锁定状态图。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是,将背靠体400相对座体100枢摆到一预设的倾斜角度;再将限位孔360的位置相对应到预设的定位孔230。此时取用一定位件600贯穿前述鞍架330的限位孔360及选取的任一定位孔230,就能达成锁定本实用新型背靠体400的目的。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作状态,此时不安装前段所述的定位件600。当使用者进行坐姿仰卧起坐时,前述背靠体400相对座体100往复枢摆时,连动枢摆件300相对弧轨200进行滑动。图6绘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作动的倾斜角度范围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本实用新型的弧轨200采用朝向地面方向逐渐弯曲的设计,可以让本实用新型的枢摆件300及背靠体400随弧轨200向地面方向进给,致使背靠体400能利用弧轨200设计产生更大的枢摆角度a,此更大的枢摆角度a能超越习用无法做到的90度枢摆或超越90度枢摆,而且有效增强运动强度及拉筋效果。由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其一,枢摆件300被背靠体400枢摆带动而在弧轨200上滑动,而背靠体400能藉枢摆件300限位行进,并可同时以弧轨200作为背靠体400的支撑抵靠,达成稳定结构动作的效果。其二,弧轨200弯曲变化会造成背靠体400滑动速度渐进变化,也就会渐进改变多个簧件500的复位阻力,故使用者的施力、阻力都能依照弧轨200弯曲的方向或曲率渐进改变,而避免过去运动阻力单一的问题,而渐进变化的力量也可以有效增进健身效果。其三,弧轨200朝向地面方向逐渐弯曲的设计,让本实用新型的枢摆件300及背靠体400随弧轨200向地面方向进给,故本实用新型的背靠体400能利用弧轨200设计产生更大的枢摆角度,有效增强运动强度及拉筋效果。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诸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健身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座体; 一弧轨,其与该座体连接; 一枢摆件,其一端可滑动地限位在该弧轨上; 一背靠体,其一端与该座体相枢接,且该枢摆件另一端枢装在该背靠体上,该背靠体相对该座体枢摆时连动该枢摆件相对该弧轨进行滑动限位;以及一复位手段,用以将该背靠体枢摆后复位。
2.根据权利要求I的健身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该弧轨固定在该座体下方,且该弧轨由水平朝向一预设方向逐渐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健身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该弧轨朝向相反地面的方向逐渐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2的健身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该弧轨朝向地面方向逐渐弯曲。
5.根据权利要求I的健身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该弧轨具有至少一弧面;以及 该枢摆件的一端具有一鞍架,该鞍架设在该弧轨上,且该鞍架枢设有至少一滚轮,该滚轮可滚动地抵靠在该弧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I的健身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该弧轨具有一弧面,且于该弧轨上开设有若干定位孔; 该枢摆件的一端具有一鞍架,该鞍架设在该弧轨上,且该鞍架枢设有一滚轮,该滚轮可滚动地抵靠在该弧面上,另于该鞍架上穿设有一限位孔,该限位孔相对应各该定位孔; 一定位件,贯穿该限位孔及任一该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健身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弧轨具有一弧面,且于该弧轨上的该些定位孔彼此等距。
8.根据权利要求I的健身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该复位手段为连接在该座体与该枢摆件之间的一簧件。
9.根据权利要求I的健身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该复位手段为连接在该座体与该背靠体之间的一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I的健身器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 该弧轨上方具有一第一弧面,该弧轨下方具有一第二弧面; 该枢摆件的一端具有一鞍架,该鞍架可滑动地架设在该弧轨上,且该鞍架枢设有一滚轮,该滚轮可滚动地抵靠在该第一弧面上,该鞍架相对该滚轮另设有一枢件,且该枢件抵靠在该第二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健身器结构改良,包含一座体、一弧轨、一枢摆件及一背靠体。座体与弧轨固定连接,利用座体与背靠体一端相枢接,且枢摆件一端可滑动地限位在弧轨上,而枢摆件另一端则枢装在背靠体。借此可以让背靠体相对座体枢摆时,利用枢摆件与弧轨的滑动限位及抵靠,达成稳定结构动作、增进健身效果的目的。
文档编号A63B23/02GK202777616SQ2012202999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20日
发明者邱咏奇 申请人:洛克马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