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85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携带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诸如具有携带背带的包等携带装置,尤其涉及具有肩背带的穿戴在后背上的包。
背景技术
通常利用在穿戴者的肩膀上延伸的两条背带来携带待穿戴在后背上的包(通称为背包),穿戴者的肩膀承载包中携带的负荷。背包的形式和尺寸千差万别以适应用户的需求。对于徒步旅行以及野营探险,旅行用背包可以包括由碳纤维或铝制成的内框架或外框架,具有100升的容量,具有分配重量和隔开物品的专用特征,并且当空载时重8磅。为了运送一些重量轻的物品,而设计具有背带的束口袋(cinch sack)(还可称为拉绳包),该背带兼作控制包顶部开口的拉绳。由于这些包可能仅仅需要简单的袋子和两根拉绳从而使得背包具有约8升的容量而重量仅为几盎司,因此该设计使得结构简化。当背包装载大的重量时,重量分配在相对窄的背带上而与穿戴者的肩膀的接触表面积极小,可能导致穿戴者由于背带将重量施加于集中的区域上而感到身体不适。如果穿戴者必须在相对长的时间段内携带背包,则该不适感可能变得非常严重。因此,许多背包包含舒适性特征来解决该问题。例如,旅行用背包可以包括横过穿戴者胸部、腰部和臀部的额外背带以更好地分配负荷。例如,用于携带学校用书的中等尺寸背包可以包括位于肩膀背带上的额外衬垫以减轻穿戴者的不适感。然而,这些类型的包可能并不是对于所有应用而言都是适用或期望的。例如,背包可能对于特定应用来说尺寸过大或者过于笨重。在这些情形下,束口袋或拉绳包可能是适用的,但是这些背包通常不包括舒适性特征。具体地说,如果在包中携带有很大的重量,则束口袋或拉绳包可能造成穿戴者的不适感。鉴于上述情况,需要提供这样一种改进的束口袋背包:当在较长时间段内携带较重负荷时,该束口袋背包对穿戴者造成的不适感较轻。有利的是,该背包可包括如下的特征:在改善用户的舒适感的同时容许束口袋背包对于需要束口袋背包的应用而言保持期望的结构简化。由于在较长时间段内携带较重负荷的用户的舒适感增加,包括这些特征的背包可拓展束口袋背包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依照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携带装置,所述携带装置包括构造为被携带在穿戴者的后背上的包。所述包包括顶部和底部以及与所述包附连的背带部件。背带部件构造为在所述穿戴者的肩膀上延伸。背带部件还构造为进行滑动来调节所述包的顶部处的开口。所述包还包括肩垫,所述肩垫与所述包的顶部附连并且构造为可滑动地保持所述背带部件。携带装置可具有各种实施例。例如,肩垫可与包的相对两侧附连。肩垫还可以包括纵向护套,所述纵向护套构造为环绕背带部件。肩垫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肩垫的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开口和位于所述肩垫的第二端部处的第二开口,以容许背带部件进出所述纵向护套。背带部件可以为拉绳,并且肩垫可以包括加固环,所述加固环构造为环绕拉绳。可选地,背带部件可以为绳索。依照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携带装置可以为包括顶部的携带包。所述顶部限定有开口,并且所述开口具有周边。所述开口还限定有沿着周边延伸的通道。携带包还可以包括与顶部相对的底部。携带包还可以包括至少一条拉绳,至少一条拉绳与所述底部附连并且构造为在穿戴者的肩膀上延伸。至少一条拉绳每个均可滑动地被保持在通道内,并且每条拉绳包括两个端部。携带包还可以包括与携带包附连的肩膀部分。肩膀部分构造为可滑动地保持所述拉绳。底部还可以包括构造为保持拉绳的端部的两个底部孔。肩膀部分可以包括构造为保持拉绳的纵向通道。携带包还可以包括外部和内部,其中所述内部构造为保持拉绳的端部。可选地,所述外部可构造为保持拉绳的端部。肩膀部分可以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构造为围绕拉绳,所述拉绳可以为绳索。依照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顶部和底部的携带包,其中,所述顶部可以处于构造为用于接受物品的打开位置,或者可以处于构造为用于保持物品的封闭位置。当所述顶部处于打开位置时,拉绳的相对较长的长度保持在位于所述包的顶部处的通道内。当所述顶部处于封闭位置时,拉绳的相对较短的长度保持在位于所述包的顶部处的通道内。依照本申请的又一实施例,一种制造携带装置的方法包括:形成如下的包,所述包具有敞开式顶部、封闭式底部以及围绕所述敞开顶部的通道。所述方法还包括:将第一衬垫部件附连至所述敞开式顶部的一侧,将第二衬垫部件附连至敞开式顶部的相对侧。使第一拉绳穿过所述通道,并且使第二拉绳穿过所述通道。另外,使第一拉绳穿过所述第一衬垫部件,并且使所述第二拉绳穿过所述第二衬垫部件。将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的端部连接至包的封闭式底部。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拉绳穿过所述通道之前,可以将拉绳穿过所述衬垫部件。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将拉绳朝第一方向穿过衬垫部件,穿过通道,然后朝第二方向返回地穿过衬垫部件。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从所述通道向外拉动第一拉绳和第二拉绳来封闭所述开放式顶部。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通过在所述第一拉绳和所述第二拉绳上方拉动所述通道来打开所述开放式顶部。通过参照随后的详述以及附图,上述特征和优点以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尽管期望提供具备这些或其它有益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的物品,此处公开的教导延伸至落在随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的那些实施例,而无论这些实施例是否实现上述优点中的一个或多个。

图1示出了待穿戴在用户的肩膀上的包括包和两条背带装置的束口袋的前视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束口袋的俯视图,扩大的开口使包的内部露出;图3示出了与图1的束口袋的顶部附连的背带装置的放大侧视图;图4不出了图1中的束口袋的后视图;图5示出了在背带装置与包连接的情况下图1中的束口袋的底部的放大后视图;图6示出了图1的束口袋的一个背带装置的后视图;[0017]图7示出了图1中的束口袋在包的顶部被束口且封闭的情况下的后视图;图8A示出当包完全打开时与包相关的背带装置的背带的布置方式;以及图SB示出当包封闭时图8A的背带的布置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总体参照图1至图7,这些附图示出携带装置10。携带装置10包括包11,每个包11限定长度13并且包括顶部12、底部14和两个背带装置20。每个背带装置20包括与包11连接的背带部件22和与背带部件22接合的衬垫部件24。如下文进一步详细描述,背带部件22用于携带包11,并且衬垫部件24为背带部件22提供衬垫和重量分配。包11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提供。在图1至图7中示出了包11的一个示例性形式。该形式为将包11设计成其尺寸适于携带在用户后背上。这种式样的包通常被称为背包、背囊、背袋(pack)或帆布背包。为了将内容物安全地保持在包内,包通常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封闭机构,所述封闭机构包括例如拉链、搭扣、夹子或拉绳束带。图1至图7所示的包11具有束紧的顶部,包11在此处可更具体地称为拉绳背包或束口袋。尽管已经示出了图1至图7的携带装置10作为携带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但应理解的是,包11可以以任何数量的不同形式提供,这些不同形式的包构造成为束口袋的拉绳提供衬垫。参照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包11的前视图和俯视图。包11限定有内部16 (最佳示于图2中)和外部18 (最佳示于图1中)。如上所述,包11包括顶部12和底部14。在包11的顶部12处设有通往内部16的开口 30。用户可通过该开口 30将物品放置于包11的内部16或者从包11的内部16取出物品。如图2所示,开口 30限定周边32,周边32围绕位于包11的顶部12处的开口 30延伸。通道34沿着周边32的长度延伸。通道34被设计成其尺寸适于接纳背带部件22。图3示出了包11的顶部12的放大前视图,如图3所示,周边32还包括通道进出开口 36,通道进出开口 36使得能够从包11的外部18进出通道34。为了清晰起见,图3示出了一个通道进出开口 36,但是图4示出两个通道进出开口 36在包11的顶部12彼此间隔开地布置。尽管这些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显示了带有两个通道进出开口 36的包11,但应当理解的是,可选地,包11可以仅包括一个通道进出开口 36,通道进出开口 36通往包11的顶部12的周边32中的通道34。再次参照图1,包11的底部14是封闭的以保持置于包11内的物品,当携带包11时,包内物品由于重力作用而被下拉。图5提供了包11的底部14的放大后视图并且示出了底部孔40,底部孔40设计成其尺寸适于接纳背带部件22的端部。底部孔40允许背带部件22进出以从包11的外部18延伸到内部16。可选地,底部14可以包括位于包11的外部18上的突片构件,底部孔40可以被限定在突片构件上并且穿过外部18,而无需提供进出包11的内部16的进出部。底部孔40被加固件42围绕,加固件42可以采用加固环或索环的形式。该加固件可以采用提高底部孔40的耐用性的任意形式。可选地,底部孔40可以不包括围绕底部孔40的独立加固件42。图4所示的包11包括两个底部孔40,两个底部孔40沿着包11的底部14彼此间隔开。可选地,包11可仅包括一个底部孔40。如图1和图4所示,包11可以包括位于包11的外部18上的独立囊44。这些囊44可以在携带包11时提供额外的隔间来保持独立的物品。囊44包括封闭机构46以便当包11改变取向或位置时将物品保持在囊44内。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封闭机构46采用拉链形式。然而,封闭机构还可以采用容易打开和关闭以进出并使用囊44的例如搭扣、按钮、系带或任何其它机构的形式。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包11还可包括位于包11的内部16中的囊44。总体参照图1、图3、图4、图6和图7,包11还包括背带装置20。每个背带装置20包括背带部件22和衬垫部件24。每个背带部件22与包11的顶部12和底部14连接,并且用于承载包11的重量以及将包11的顶部12束口并封闭以保持其内容物。每个衬垫部件24可滑动地接纳背带部件22,用于为背带部件22加垫并且分配背带部件22所承载的重量。通过为背带部件22加垫并且分配背带部件22的重量,衬垫部件24提高了用户的舒适感,尤其是在包11收容有较重的内容物或者用户在较长时间段内携带包11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最佳示于图6中,每个衬垫部件24包括肩膀接触侧50和收容侧52。在一个实施例中,肩膀接触侧50可以包括柔软的网孔材料,网孔材料是柔性的、有吸收性且多孔从而为用户提供宽松柔软的接触表面,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肩膀接触侧50还可包括与柔软的网孔材料相邻的具有柔性和延展性的衬垫。该衬垫可以为例如开孔泡沫或其它适合的衬垫材料以便于利用内部垫块适应用户的肩膀的移动。每个衬垫部件24还包括内部通路,该内部通路沿着衬垫部件24的长度在肩膀接触侧50和收容侧52之间延伸。纵向通路或纵向护套54的尺寸和形状设计成使得背带部件22能够适配到衬垫部件24内部并且在衬垫部件24内自由地滑动。每个衬垫部件24在包11的顶部12处紧固至包11的内部16。每个衬垫部件24的仅一端部紧固至包11的顶部12,而衬垫部件24的相反端部能够相对于包11移动。这使得当包11穿戴在后背上时衬垫部件24能够在用户的肩膀上延伸。当衬垫部件24在用户的肩膀上延伸时,衬垫部件24的肩膀接触侧50将接触用户的肩膀以提供衬垫效果和重量分配。衬垫部件24的收容侧52将背向用户的肩膀并且提供纵向护套54的其余部分。衬垫部件24不延伸遍及包11的整个长度13。每个衬垫部件24还包括加固件42,加固件42位于纵向护套54的与衬垫部件24附连至包11的顶部12的位置相反的一侧。如上所述,加固件42可以采用加固环或索环的形式或者任何其它为衬垫部件24提供增强的耐用性的形式。最佳示于图4,背带部件22与包11的顶部12和底部14均连接。每个背带部件22采用拉绳或绳索的形式并且具有两个端部23:第一端部23a和第二端部23b。在一个实施例中,背带部件22可以为具有大致圆形横截面的绳索,但是也可具有其它形状。在另一实施例中,背带部件可以为具有大约100至200厘米的长度且大约I厘米的直径的绳索,但是应当理解的是,许多其它的长度和直径也是可行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背带部件22可以为由弹性材料制成并且能够沿纵向相对伸展的绳索,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材料。例如,背带部件22可以由氨纶(elastane)或其它纤维构成。可选地,背带部件22可以采用相对窄且有柔性并且能够用作携带包用的背带的任意形式。背带部件22经由底部孔40与包的底部14连接。如图4所示,背带部件22的端部23a、23b从包11的外部18穿过底部孔40进入包11的内部16。如图2所示,在包11的内部16,端部23a、23b通过系成结而保持在底部孔40的内部16侧。可选地,可以通过防止端部23从包11的内部16穿过底部孔40到达包11的外部18的任何其它方法来保持端部23。总体参照图3至图6,背带部件22插入包11的底部14处的加固件42 (最佳示于图5),插入衬垫部件24上的加固件42 (最佳不于图6),插入纵向护套54 (最佳不于图6),插入通道进出开口 36 (最佳示于图3),送入整个通道34,并且通过插入的同一通道进出开口 36离开通道34 (最佳示于图3)。然后,背带部件22返回地插入纵向护套54、衬垫部件24上的加固件42、以及位于包11的底部14上的底部孔40处的加固件42。背带部件22与包11的顶部12、底部14和衬垫部件24的这种关系提供了如下的背带装置20:该背带装置将包11的顶部12和底部14连接以便容许携带包11,并且将衬垫部件24接合到背带装置20中以便容许提高携带包11时的舒适感以及分配背带部件22上的重量。这些图中所示的实施例包括两个背带装置20,两个背带装置20在包11上彼此间隔开。在可选的实施例中,包11可以包括单个背带装置20,单个背带装置20构造为当包11穿戴在后背上时包11仅横过用户的一个肩膀和胸部延伸。与衬垫部件24和包11相关的背带部件22的布置方式大体图示于图8A和图8B中,其中以实线示出背带部件22,并且以虚线示出衬垫部件24和包11,从而更加清楚地示出背带部件的路径布置。图8A示出了当开口 30处于扩大/完全打开位置时背带部件22的布置方式。图8B示出了当开口处于缩小/封闭位置时背带部件22的布置方式。如图8A和图SB所示,背带部件22在包的顶部通道34内形成了重叠环路。尽管此处图示出背带部件22为单个连续的细长部件,应理解的是,可选地,每个背带部件22可以由多个细长部件构成,这些细长部件的端部彼此相连以形成背带部件(例如,多条短绳索的端部系在一起、粘接或以其它方式端部连接以形成较长绳索)。继续参照图8A和图8B以及图2、图5和图6 (如下文所提到的),可通过下列步骤来形成制造携带装置的方法。通过提供作为包11的打开侧的带周边32的顶部12以及作为包11的封闭侧的底部14,形成包11的内部16 (图2示出)和外部18。在包11的顶部12的周边32内形成通道34,并且在通道34和包11的外部18之间形成通道进出开口 36。形成底部孔40,并且用加固件42 (图5中示出)对底部孔40进行加固。通过将肩膀接触侧50 (图6中示出)和收容侧52 (图6中示出)附连在一起而留出开设在肩膀接触侧50和收容侧52之间的纵向护套54 (图6中示出)来形成衬垫部件24。将加固件42附加到衬垫部件24上(图6中示出)。将第一背带部件22的第一端部23a保持在包11的底部14的内部16。第一背带部件22的第二端部23b穿过位于包11的底部14处的加固件42,穿过位于衬垫部件24上的加固件42,穿过位于衬垫部件24上的纵向护套54,穿过位于包11的顶部12处的通道进出开口 36,并且围绕位于包11的顶部12处的开口 30的周边32穿过通道34。当第一背带部件22的第二端部23b已经穿过且围绕整个通道34而返回至通道进出开口 36 (第二端部23b是通过该通道进出开口 36进入通道34的)时,第一背带部件22开始对折在自身上。这样,上述穿行步骤可被视为朝第一方向进行。一旦背带部件22对折到自身上,背带部件22将朝第二方向完成下述其余的穿行步骤。第一背带部件22的第二端部23b返回地穿过通道进出开口 36,返回地穿过纵向护套54,返回地穿过衬垫部件24上的加固件42,并且返回地穿过位于包11的底部14中的底部孔40处的加固件42。然后,第一端部23a和第二端部23b在包11的内部16系成结以防止任一端部23经由底部孔40被拉回。尽管上述步骤必然以一定次序列出,但是各步骤不必按上述次序或任何特定次序进行。到达包11的任何步骤次序都适于形成图4和图7所示的包11。在使用时,包11穿戴在用户的后背上,并且两个背带装置20在用户的肩膀上延伸。背带装置20的背带部件22与包11的底部连接,并且穿过通道进出开口 36和通道34,通道34围绕包11的顶部12处的开口 30的周边32延伸。通道进出开口 36在包I的顶部12上间隔开以使背带部件22在间隔开的位置处进入通道进出开口 36。这样,当从通道34向外(沿图SB箭头所示的方向)拉动两个背带部件22时,朝相反的方向拉动背带部件22通过通道34,这使得位于包11的顶部12处的开口 30向内收缩。通过这种方式,包11从具有敞开构造的敞开式顶部(图8A中最佳显示)重构成具有封闭构造的封闭式顶部(图SB中最佳显示)。当包11处于封闭构造时,即使包11的取向或位置改变,包11也会将物品保持在包11的内部16。衬垫部件24 (如虚线示出)相对于背带部件22的位置使得用户可以在正穿戴包11时将包11从敞开构造转换成封闭构造,而背带部件22不会在转换过程中擦痛用户的肩膀。在该转换过程中衬垫部件24而不是背带部件22接触用户的肩膀,并且背带部件24防止较窄且加垫较少的背带部件22引起的不舒适摩擦和疼痛。参照图4、图6和图7,当包11正由用户穿戴时,背带部件22在用户的肩膀上延伸并且承载包的内容物的重量。因为背带部件22相对窄,所以包的重量集中于用户的肩膀的少量表面积上。如果包11中的物品重或者必须携带较长的时间段,则这可能会导致不适感。因此,在使用时,包11的背带装置20还包括比背带部件22宽且加垫更多的肩垫或加垫的背带24。在该实施例中,肩垫或肩膀部分被称为衬垫部件。背带部件22在包的底部14和顶部12之间穿过衬垫部件24,以使得当包11位于用户的后背上时,衬垫部件24取向为在用户的肩膀上。衬垫部件24具有肩膀接触侧50,肩膀接触侧50带有垫块且柔软,肩膀接触侧50将停靠在用户的肩膀上以提供附加的衬垫和重量分配并且提高用户的舒适感。此处仅通过举例而非限制的方式提供了带有加垫背带的背包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以上详细描述。应理解的是,此处描述的一些特定特征和功能存在的优点可以不通过结合此处所述的其它特征和功能来获得。而且,应当理解的是,可以有利地将上面公开的实施例的各种替代、修改、变型或改进以及其它特征和功能或替代组合到许多其它不同的实施例、系统或应用中。随附的权利要求书意图涵盖本领域技术人员随后可获得的当前不可预见或非预期的替代、修改、变型或改进。因此,任何随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范围不应限制于此处包含的实施例的描述。
权利要求1.一种携带装置,包括: 包,其构造为被携带在穿戴者的后背上,所述包包括顶部和底部; 背带部件,其与所述包连接并且构造为在所述穿戴者的肩膀上延伸,所述背带部件能够滑动以调节位于所述包的顶部处的开口 ;以及 肩垫,其与所述包的顶部附连并且构造为可滑动地保持所述背带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肩垫包括纵向护套,所述纵向护套构造为环绕所述背带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纵向护套包括位于第一端部处的第一开口和位于第二端部处的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构造为接纳所述背带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带部件为拉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肩垫包括加固环,所述加固环构造为环绕所述背带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带部件为绳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顶部,其限定具有周边的开口并且包括沿着所述周边延伸的通道; 底部,其与所述顶部相对; 至少一条拉绳,其与所述底部连接并且构造为在穿戴者的肩膀上延伸,所述至少一条拉绳延伸至所述顶部并且可滑动地被保持在所述通道内;以及 至少一个肩膀部分,其与所述携带包附连,并且构造为可滑动地保持所述至少一条拉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条拉绳包括两条拉绳,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肩膀部分包括第一肩膀部分和第二肩膀部分,所述第一肩膀部分与所述携带包的一侧附连,而所述第二肩膀部分与所述携带包的相对侧附连。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部还包括构造为保持所述拉绳的端部的两个底部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肩膀部分包括构造为保持所述拉绳的纵向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装置,进一步包括外部和内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构造为保持所述拉绳的端部。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肩膀部分包括加固件,所述加固件构造为围绕所述拉绳。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绳为绳索。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顶部处于打开位置并且构造为接受物品时,所述拉绳的相对较长的长度保持在所述通道内。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携带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顶部处于封闭位置并且构造为保持物品时,所述拉绳的相对较短的长度保持在所述通道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携带装置,其中包构造为由用户穿戴或携带于后背上,所述包具有束口的顶部并且包括在用户的肩膀上延伸的加垫背带。每个背带均包括背带部件,所述背带部件可以为与包的底部附连并且将包的顶部周边环绕的绳索或拉绳。每个背带还包括衬垫部件,衬垫部件包围背带部件的一部分以通过为背带部件加垫并且将包的重量分配在大的表面积上来为用户提供额外的舒适感。
文档编号A45F3/04GK203152874SQ201220423469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5日
发明者迈克尔·J·迈尔, K·蒂蒙西 申请人:安德阿默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