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行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258阅读:10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爬行玩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访生爬行玩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玩具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发出一些访生玩具,通过模访爬行动物的动作增加玩具的趣味性。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爬行玩具,包括外壳1、横轴2、轴套3、若干粘性塑胶球5,所述横轴2的两端设于外壳I上,所述轴套3可转动地套设于所述横轴2上,所述各粘性塑料球5分别固设于所述轴套3的外侧壁上。当外壳I被设置成乌龟、甲壳虫等爬行动物的外形时,其在倾斜表面上爬行的动作由于各粘性塑胶球5与倾斜表面接触部分高度不一致从而呈现出外壳I摇摇晃晃的逼真访生效果,从而大大增加爬行玩具的趣味性。然而,上述爬行玩具只适合在斜面顶部靠重力而滑向斜面底部,在水平面上由于没有驱动装置而不能爬行。再者,该玩具靠分布在外侧壁的粘性塑胶球5滚动使外壳I产生摇摇晃晃效果,但是轴套3同一侧的相邻两粘性塑胶球5之间的距离较大,要产生滚动动作并非易事,必须需要很大的动力,实现起来较为固难。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爬行玩具,其爬行动作产生上下颠簸的自然感,更形象地模拟出爬行动物在行走过程中的真实动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爬行玩具,包括外壳、底盘、驱动装置以及两个爬行轮,该底盘固定在外壳底部且二者围合形成有一容置腔,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容置腔内,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同步转动并伸出两侧外端,两爬行轮分别连接于驱动轴的两端并伸出底盘下方,所述两个爬行轮均为偏心轮,且两爬行轮的中心分布在驱动轴的两侧。优选的,所述两个爬行轮分别为第一爬行轮和第二爬行轮,该第一爬行轮和第二爬行轮大小相同,偏心距相等,且中心对称。优选的,所述第一爬行轮安装于驱动轴的一端,该第二爬行轮安装于驱动轴的另一端,且该驱动轴距离第一爬行轮之下底缘的高度与驱动轴距离第二爬行轮之顶缘的高度相等。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绕簧片储能、发条储能或惯性动力储能驱动装置。优选的,所述外壳为甲壳虫形状。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端设有卡孔,对应之底盘的周缘凸起有卡块,该卡块对应扣紧在卡孔内。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内壁面向下延伸有抵柱,对应之底盘上表面设有限位孔,该抵柱嵌入限位孔内,且抵柱与限位孔内用螺丝连接。[0013]优选的,所述底盘上间距地设有两轮孔,前述两爬行轮从两轮孔伸出底盘下方。优选的,所述底盘的上表面设有前挡板、后挡板以及两侧板,该前挡板、后挡板和两侧板围合形成安装凹槽,前述驱动装置卡紧在该安装凹槽内。优选的,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顶部向内设有倒钩,对应之驱动装置的前端和后端设有凸部,该倒钩对应钩住凸部的上缘。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设置非对称的两个偏心爬行轮,使玩具在爬行过程中产生上下颠簸以及左右晃动的感觉,其爬行动作非常自然,更形象地模拟出爬行动物在行走过程中的真实动作,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吸引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可以在各种平面或斜面上爬行,不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实现方式也较为容易。另外,该驱动装置采用储能驱动,无需增加外来能源,只需利用手动使爬行轮反向摩擦地面数下,即可使玩具正向行走较远距离,趣味性强,不必为经常更换电子、电池等电源而烦恼。所述底盘设有安装凹槽,且安装凹槽上设有倒钩,利用倒钩勾住驱动装置固定,这种方式具有组装方便的特点,解决传输用螺丝等辅助件进行固定带来的麻烦。所述底盘与动物壳体通过卡扣以及螺丝两种方式配合安装,确保组装的可靠稳定,保证产品质量。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爬 行玩具的底部示意图;图2是现有爬行玩具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不意图,图中显不了广品的底部;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中显示了产品的侧面;图5是图4的分解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中底盘与驱动装置的分解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横向截面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纵向截面图。附图标识说明:10、外壳11、容置腔12、抵柱13、卡孔20、底盘21、限位孔22、卡块23、前挡板24、后挡板25、侧板26、安装凹槽27、倒钩28、轮孔30、驱动装置31、凸部32、驱动轴[0039]40、爬行轮41、第一爬行轮42、第二爬行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外壳10、底盘20、驱动装置30以及至少两个爬行轮40。其中,如图5所示,所述外壳10呈甲壳虫、乌龟等爬行动物的形状,该底盘20固定在外壳10底部且二者围合形成有一容置腔11 (见图7、8),用于安装驱动装置30。本实施例中,该底盘20与外壳10是通过扣合以及用螺丝螺紧两种方式进行安装,具体是指该外壳10的内壁面向下延伸有抵柱12 (见图8),对应之底盘20上表面设有限位孔21,该抵柱12嵌入限位孔21内,且抵柱12与限位孔21内用螺丝连接固定;还有,见图5,所述外壳10的底端前侧设有卡孔13,对应之底盘20的前缘凸起有卡块22,该卡块22对应扣紧在卡孔13内,保证底盘20与外壳10不会松动。另外,见图6,所述底盘20的上表面设有前挡板23、后挡板24以及两侧板25,该前挡板23、后挡板24和两侧板25围合形成安装凹槽26,前述驱动装置30卡紧在该安装凹槽26内,结合图8来看,该前挡板23和后挡板24的顶部设有倒钩27,对应之驱动装置30的前端和后端设有凸部31,该倒钩27对应钩住凸部31的上缘,从而压住驱动装置30使其固定不动。除此之外,该底盘20还间距地设有两轮孔28,前述两爬行轮40从两轮孔28伸出底盘20下方。所述驱动装置30为绕簧片储能、发条储能或惯性动力储能驱动装置,玩耍过程中,只需要使爬行轮40反向向后摩擦进行储能,放开手后,玩具使会自动向前爬行较长距离,无需增加外来能源,玩耍性强,解决传统玩具经常更换电子、电池等电源的烦恼。如图6和图7所示,驱动装置30的驱动轴32两侧伸出在外。所述两爬行轮40分别连接于驱动轴并伸出底盘20下方,该两个爬行轮40均为偏心轮。具体而言,该 两个爬行轮40分别为第一爬行轮41和第二爬行轮42,该第一爬行轮41和第二爬行轮42大小相同,偏心距相等,且中心对称。其中,该第一爬行轮41安装于驱动轴32的一端,该第二爬行轮42安装于驱动轴32的另一端,且该第一爬行轮41和第二爬行轮42的中心分布在驱动轴32的两侧,该驱动轴32距离第一爬行轮41之下底缘的高度X与驱动轴32距离第二爬行轮42之顶缘的高度X'相等,但是第一爬行轮41和第二爬行轮42在任何状态下保持非对称。玩耍时,用手按住外壳10,向后滑动数下以储备势能,放开手后,玩具自动向前滚
动一段距离。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通过设置非对称的两个偏心爬行轮40,使玩具在爬行过程中产生上下颠簸以及左右晃动的的感觉,其爬行动作非常自然,更形象地模拟出爬行动物在行走过程中的真实动作,易引起儿童的兴趣,吸引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另外,该驱动装置30采用储能驱动设备,无需增加外来能源,只利用手动使爬行轮40反向摩擦地面数下,即可使玩具正向行走较远距离,玩耍性强,不必为经常更换电子、电池等电源而烦恼。所述底盘20设有安装凹槽26,且安装凹槽26上设有倒钩27,利用倒钩27勾住驱动装置30固定,这种方式具有组装方便的特点,避免传输用螺丝等辅助件进行固定带来的麻烦。所述底盘20与动物壳体通过卡扣以及螺丝两种方式配合安装,确保组装的可靠稳定,保证产品质量。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爬行玩具,包括外壳、底盘、驱动装置以及两个爬行轮,该底盘固定在外壳底部且二者围合形成有一容置腔,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容置腔内,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同步转动并伸出两侧外端,两爬行轮分别连接于驱动轴的两端并伸出底盘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爬行轮均为偏心轮,且两爬行轮的中心分布在驱动轴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行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爬行轮分别为第一爬行轮和第二爬行轮,该第一爬行轮和第二爬行轮大小相同,偏心距相等,且中心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爬行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爬行轮安装于驱动轴的一端,该第二爬行轮安装于驱动轴的另一端,且该驱动轴距离第一爬行轮之下底缘的高度与驱动轴距离第二爬行轮之顶缘的高度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行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绕簧片储能、发条储能或惯性动力储能驱动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行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端设有卡孔,对应之底盘的周缘凸起有卡块,该卡块对应扣紧在卡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爬行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面向下延伸有抵柱,对应之底盘上表面设有限位孔,该抵柱嵌入限位孔内,且抵柱与限位孔内用螺丝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行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上间距地设有两轮孔,前述两爬行轮从两轮孔伸出底盘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爬行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上表面设有前挡板、后挡板以及两侧板,该前挡板、后挡板和两侧板围合形成安装凹槽,前述驱动装置卡紧在该安装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爬行玩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的顶部向内设有倒钩,对应之驱动装置的前端和后端设有凸部,该倒钩对应钩住凸部的上缘。
专利摘要一种爬行玩具,包括外壳、底盘、驱动装置以及两个爬行轮,该底盘固定在外壳底部且二者围合形成有一容置腔,所述驱动装置固定于容置腔内,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同步转动并伸出两侧外端,两爬行轮分别连接于驱动轴的两端并伸出底盘下方,所述两个爬行轮均为偏心轮,且两爬行轮的中心分布在驱动轴的两侧。籍此,该玩具爬行动作中能产生上下颠簸的自然感,更形象地模拟出爬行动物在行走过程中的真实动作。
文档编号A63H29/00GK203075653SQ20122055451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6日
发明者徐大为 申请人:徐大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