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10622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该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本体装置、可动部位和减震装置;本体装置和可动部位分别安设在装置主体上,且减震装置连接在本体装置和可动部位之间;减震装置包括油压缸和伸缩杆,油压缸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本体装置连接,伸缩杆的一端在油压缸内伸缩自如,且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可动部位连接;连接板上安设有两个可检知变形的应变计,装置主体上还安设有与应变计电连接的电子表。本实用新型当可动部位运动时减震装置的伸缩杆从油压缸中出入,在油压缸内通过空气的填充量发生对伸缩杆的阻力,进而连接板会因受力发生变化,应变计会发生阻力变化,最后通过应变计检测出实际的运动负荷。
【专利说明】
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以提高和维持肌力、体力等为目的训练装置很多,这种训练装置,是以施加负荷给使用者的方式,如弹簧式,配重式,减震式等。配重式及弹簧式的训练装置,当使用者在运动途中中止运动时,会继续施压给使用者,并且只能是单方向受力。弹簧训练装置,会因弹簧的变长负荷变大,负荷很难固定;然而,油压缸伸缩杆的伸缩减震式的训练装置,是通过伸缩杆伸缩时产生负荷。也就是说,使用者在运动途中中止运动时,不会继续施加负荷给使用者,这样可以确保高龄者在使用时的安全性。并且,减震式训练装置,在伸缩杆伸缩时,是双方向的受力。因此,近年,各种减震式训练装置被广泛使用这种减震式训练装置,运动负荷虽说是通过调节刻度的旋转来调节负荷的大小,但是实际的运动负荷量还是不明。为此,运动负荷只能通过使用者自身的感觉去判断,肌力提高的运动效果无法通过数值来表示出来。并且,因减震施加负荷式不知道实际施加的负荷值,所以,迄今为止的肌力测定装置中没有通过减震来施加负荷的。
[0003]因此,上述的装置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构造简单且轻量化的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可检测出运动的实际负荷值。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本体装置、可反复运动的可动部位和减震装置;所述本体装置和可动部位分别安设在装置主体上,且减震装置连接在本体装置和可动部位之间;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油压缸和伸缩杆,所述油压缸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本体装置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在油压缸内伸缩自如,且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可动部位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安设有两个可检知变形的应变计,所述装置主体上还安设有与应变计电连接的电子表;所述减震装置上安装有可调节减震装置的最大负荷的调节刻度。
[0006]其中,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基础底架和一端与基础底架连接且另一端向前上方倾斜的坐垫底架;所述基础底架与坐垫底架之间通过两个支柱连接,且所述坐垫底架上安装有坐垫,且在坐垫的后部通过连接杆安装有背部坐垫;所述背部坐垫和坐垫的角度可以从垂直有段或无段调整到水平状态;且连接杆向左右两侧各设有延伸出来并向前弯曲的扶手。
[0007]其中,所述坐垫底架的前端部设有外突出且向上方伸长的曲轴杆,且所述曲轴杆的上端通过可动部位支撑两个泡棉杆并带动该泡棉杆自由回转,该可动部位为竖杆。
[0008]其中,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配件与本体装置连接,所述伸缩杆也通过连接配件与竖杆连接,且该本体装置为支撑杆。
[0009]其中,该测定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油压缸通过支撑板与连接板连接,且所述支撑板是一块直径与油压缸的直径大小相适配的圆盘。
[0010]其中,所述连接板包括外框部、中心有螺丝孔的连接部和连接外框部和连接部的持续部,且两个应变计分别粘贴在持续部对应的两个接触部位上。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通过在本体装置和可动部位之间设置减震装置,通过可动部位的上下摇摆来对减震装置施加力,当可动部位运动时减震装置的伸缩杆从油压缸中出入,这样在油压缸内通过空气的填充量发生对伸缩杆的阻力,进而连接板会因受力发生变化,应变计会发生阻力变化,最后通过应变计检测出实际的运动负荷,运动效果可通过该负荷数值来把握,因此可以在确认运动效果的同时进行训练,并且该结构的改进,可做到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进行个别的适切的训练指导。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装置构造简单化、同时也轻量化、使用安全及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的斜面图;
[0013]图2为图1中的侧面图;
[0014]图3为支撑板、连接板及减震装置的侧面图;
[0015]图4为支撑板与连接板的组装状态斜面图。
[001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0017]4、减震装置5、支撑板
[0018]6、连接板11、基础底架
[0019]12、坐垫底架13、支柱
[0020]15、本体装置21、可动部位
[0021]31、坐垫32、背部靠垫
[0022]33、连接杆34、扶手
[0023]22、泡绵杆16、曲轴杆
[0024]41、油压缸42、伸缩杆
[0025]43、调节刻度44、连接配件
[0026]61、外框部62、连接部
[0027]63a、第一接触部位63b、第二接触部位
[0028]7 la、第一应变计7 lb、第二应变计
[0029]P、电子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003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本体装置15、可反复运动的可动部位21和减震装置4 ;本体装置15和可动部位21分别安设在装置主体上,且减震装置4连接在本体装置15和可动部位21之间;减震装置4包括油压缸41和伸缩杆42,油压缸41的一端通过连接板6与本体装置15连接,伸缩杆42的一端在油压缸41内伸缩自如,且伸缩杆42的另一端与可动部位21连接;连接板6上安设有两个可检知变形的应变计,应变计为第一应变计71a和第二应变计71b,装置主体上还安设有分别与第一应变计71a和第二应变计71b电连接的电子表P ;减震装置4上安装有可调节减震装置4的最大负荷的调节刻度43。该本体装置15为支撑杆,可动部位21为竖杆。
[0032]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通过在本体装置15和可动部位21之间设置减震装置4,通过可动部位21的上下摇摆来对减震装置4施加力,当可动部位21运动时减震装置4的伸缩杆42从油压缸41中出入,这样在油压缸41内通过空气的填充量发生对伸缩杆42的阻力,进而连接板6会因受力发生变化,应变计会发生阻力变化,最后通过应变计检测出实际的运动负荷,运动效果可通过该负荷数值来把握,因此可以在确认运动效果的同时进行训练,并且该结构的改进,可做到针对不同的使用者进行个别的适切的训练指导。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合理、装置构造简单化、同时也轻量化、使用安全及工作效率高等特点。
[0033]在本实施例中,装置主体包括基础底架11和一端与基础底架11连接且另一端向前上方倾斜的坐垫底架12 ;基础底架11与坐垫底架12之间通过两个支柱13连接,且坐垫底架12上安装有坐垫31,且在坐垫31的后部通过连接杆33安装有背部坐垫32 ;背部坐垫32和坐垫31的角度可以从垂直有段或无段调整到水平状态;且连接杆33向左右两侧各设有延伸出来并向前弯曲的扶手34。坐垫底架12的前端部设有外突出且向上方伸长的曲轴杆16,且曲轴杆16的上端通过可动部位21支撑两个泡棉杆22并带动该泡棉杆22自由回转。该装置可可通过腿部向上提起来锻炼大腿四头肌,也可以通过腿部向下用力来锻炼腿筋,通常,在做腿部上提运动的时候,背部靠垫32和坐垫31角度调整约为垂直度,在做腿部向下用力的运动时,角度调整为水平。且基础底架11水平平视像字母“H”。
[003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6通过连接配件44与本体装置15连接,伸缩杆42也通过连接配件44与可动部位21连接。该测定装置还包括支撑板5,油压缸41通过支撑板5与连接板6连接,且支撑板5是一块直径与油压缸41的直径大小相适配的圆盘。连接板6包括外框部61、中心有螺丝孔的连接部62和连接外框部61和连接部62的持续部,持续部包括第一接触部位63a和第二接触部位63b,且第一应变计71a粘贴在第一接触部位63a上,第二应变计71b粘贴在第二接触部位63b上。在本案中,如果把支撑板5和连接板6的位置调换,也就是说在油压缸41的后端部先组装连接板6,再把支撑板5组装在连接板上面也可以。换句话说,如果结构允许的话不用支撑板5,油压缸41的后端部和离隔对向的连接板6直接组装也可以。
[0035]在本案中,减震装置4是直动式油压减震器,当伸缩杆42在油压缸41里出入时,油压缸41内部里填充的油会产生负荷。且产生的负荷会根据伸缩杆42出入的速度而发生变化,可通过调节刻度43阶段性的调节减震装置4的最大负荷。本案中减震装置4使用的最大负荷通常是数+MPa程度。通过可动部位21的上下摇摆来对减震装置4施加力时,通过支撑板5连接的连接板6的第一接触部位部63a,和第二接触部位63b会因受力而变形,两个接触部位一变形,粘贴在上面相应的应变计会发生阻力变化。通过测定应变计的阻力变化来计算出减震装置4的负荷值。电子表P为液晶屏幕显示例。表示的项目有减震装置4产生的实际负荷值(2.3kg),伸缩杆42的速度(),运动时间(1:58),伸缩杆42的来回次数(23回),伸缩杆42的最大行程(16.8cm)。这样通过电子表P上显示的负荷等值,使用者不是靠感觉,而是通过数值了解自己的肌力运动的效果,从而提高继续锻炼的欲望。同时,医生和理疗师也可以通过患者实际的运动负荷值来更好的给予确切的诊断和运动指导。并且,通过记忆方式例如使用USB卡,在几款不同的训练装置上运动时,使用USB卡可以记录每款训练装置的运动负荷等数值。每款训练装置的运动负荷可以集中记录储存。
[0036]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本体装置、可反复运动的可动部位和减震装置;所述本体装置和可动部位分别安设在装置主体上,且减震装置连接在本体装置和可动部位之间;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油压缸和伸缩杆,所述油压缸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本体装置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在油压缸内伸缩自如,且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可动部位连接;所述连接板上安设有两个可检知变形的应变计,所述装置主体上还安设有与应变计电连接的电子表;所述减震装置上安装有可调节减震装置的最大负荷的调节刻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基础底架和一端与基础底架连接且另一端向前上方倾斜的坐垫底架;所述基础底架与坐垫底架之间通过两个支柱连接,且所述坐垫底架上安装有坐垫,且在坐垫的后部通过连接杆安装有背部坐垫;所述背部坐垫和坐垫的角度可以从垂直有段或无段调整到水平状态;且连接杆向左右两侧各设有延伸出来并向前弯曲的扶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底架的前端部设有外突出且向上方伸长的曲轴杆,且所述曲轴杆的上端通过可动部位支撑两个泡棉杆并带动该泡棉杆自由回转,该可动部位为竖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配件与本体装置连接,所述伸缩杆也通过连接配件与竖杆连接,该本体装置为支撑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测定装置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油压缸通过支撑板与连接板连接,且所述支撑板是一块直径与油压缸的直径大小相适配的圆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训练及肌力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外框部、中心有螺丝孔的连接部和连接外框部和连接部的持续部,且两个应变计分别粘贴在持续部对应的两个接触部位上。
【文档编号】A63B71/06GK204034175SQ201420488011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鸣泷雅之 申请人:鸣泷雅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