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握手屈指擒拿法练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1310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模拟握手屈指擒拿法练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专利属于体育运动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模拟握手屈指擒拿法练习装置。



背景技术:

柴森林、林鑫海编著的《中国擒拿法》中有关握手屈指(巧拿拇指法)有如下描述:“1、甲方位处西侧,乙方位处东侧,双方相对站立,均以右脚在前,左脚在后。互为右手以直掌握手见招,两方虎口相交,掌心相对,目互视右手乙方乘机使劲,紧紧扣握甲方右手掌,左手扶右肘旁策应。2、甲方,承上式,当乙方右手使劲握紧手掌时不求抽脱右手,乘其使劲下撑之势,立即将被握之右手掌指伸开,并坐腕翘掌,使右手掌指朝食指侧上翘,成侧立掌,使食指根部拦住乙方右手拇指上节外侧面;同时使拇指朝掌心屈勾,缠住乙方拇指根节,再使中指屈弯内扣,压在自己的拇指头上,从而紧紧缠住乙的右拇指,目视右手。3、甲方,紧接上动,当缠住乙右拇指后,速将右手内旋转腕下压,利用食指根部掌面,贴着乙方右手拇指上节外侧面,朝其手背虎口内旋拧下压,从而重挫其拇指关节;左手附于右手旁应变,目视右手;乙方右拇指关节被扭,剧痛难忍,被迫伏下就擒。”目前两人做上述练习时,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能真实用力,现缺少一种能模拟上述练习,敢于发力用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背景技术所述方法相同的模拟握手屈指擒拿法练习装置,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底座下面置于地面,其上面与立柱下端固连。滑套套于立柱外,并设有第一紧固螺钉。肩带圆管焊接连接在滑套立面。大臂管套于较粗弹簧外,由第二紧固螺钉固连。较粗弹簧后端套于肩带圆管内由第三紧固螺钉固连。较粗弹簧中端套于小臂圆管内,由第四紧固螺钉固连。无拇指的掌指形状弹性钢片后端与较粗弹簧前端焊接连接。鱼际处圆管套于较细弹簧外,由第五螺钉固连。拇指后节圆管套于较细弹簧外,由第六紧固螺钉固连。拇指前节圆管套于较细弹簧外,由第七紧固螺钉固连。鱼际处圆管外侧面与无拇指的掌指形状弹性钢片内侧面焊接连接。无拇指的掌指形状弹性钢片、鱼际处圆管、拇指后节圆管、拇指前节圆管、较细弹簧未套圆管部位外包有仿掌指形状硅胶。

上下移动所述滑套再由第一紧固螺钉将其固定,有调整手臂高度的功能。

使用本装置与两人模拟对练相比,其有益效果是:a、使用本装置能发力,避免以往两人模拟对练只能是点到为止,不能发力弊端,使用本装置能找到接近实战的感觉,这对擒拿练习者接近实战训练具有实际意义。b、是对制作模拟人手臂产品和操作使用方法的改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装置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图1是模拟握手屈指擒拿法练习装置的立体主视简图;

图2是图1拇指关节重挫状态示意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底座1下面置于地面21,其上面与立柱2下端固连。滑套3套于立柱2外并设有第一紧固螺钉4。肩带圆管5焊接连接在滑套3立面。大臂管7套于较粗弹簧6外由第二紧固螺钉19固连。较粗弹簧6后端套于肩带圆管5内由第三紧固螺钉20固连。较粗弹簧6中端套于小臂圆管8内由第四紧固螺钉18固连。无拇指的掌指形状弹性钢片15后端与较粗弹簧6前端焊接连接。鱼季处圆管10套于较细弹簧9外由第五螺钉17固连。拇指后节圆管11套于较细弹簧9外由第六紧固螺钉12固连。拇指前节圆管13套于较细弹簧9外由第七紧固螺钉14固连。鱼际处圆管10外侧面与无拇指的掌指形状弹性钢片15内侧面焊接连接。无拇指的掌指形状弹性钢片15、鱼际处圆管10、拇指后节圆管11、拇指前节圆管13、较细弹簧9未套圆管部位外包有仿掌指形状硅胶16。

上下移动所述滑套3再由第一紧固螺钉4将其固定,有调整手臂高度的功能。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模拟握手屈指擒拿法练习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紧固螺钉的滑套套于立柱外,立柱下端固连在至于地面的底座上。滑套立面焊接肩带圆管。较粗弹簧后端套于肩带圆管内由紧固螺钉固连。较粗弹簧外分别套有大臂和小臂圆管,分别由紧固螺钉固连。无拇指的掌指形状弹性钢片后端与较粗弹簧前端焊接连接。鱼际处圆管外侧面与无拇指的掌指形状弹性钢片内侧面焊接连接。鱼际处圆管、拇指后节圆管、拇指前节圆管内套有较细弹簧,并分别由螺钉固连。掌指结构部件外包有仿掌指形状硅胶。上下移动所述滑套再由紧固螺钉将其固定,有调整手臂高度功能。使用本装置与两人模拟对练相比,其有益效果是:使用本装置能发力,避免以往两人模拟对练只能是点到为止。

技术研发人员:刘念禹;左洪志;李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技术研发日:2016.04.07
技术公布日:2017.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