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51289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体育器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闲暇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羽毛球作为一种大众运动项目,由于其对场地、设备要求都不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欢。目前,专门的羽毛球场地有限,人们一般选择一块空地,将立柱设在场地中部的两侧,再将拦网设在两根固定的立柱之间,打完后再将球网收起,但是携带不方便,目前急需一种携带方便、组装固定灵活、随时随地可以使用,满足运动爱好者的专业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携带方便,组装固定灵活,可以随时随地使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球网,还包括转动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通过转动机构交叉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设有用于收纳球网的收纳装置。

优选的,所述收纳装置包括中空腔室、转动轴和转动柄,所述中空腔室设置在第一支撑杆的顶部,所述中空腔室的顶部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轴位于中空腔室内,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向上穿过通孔与所述的转动柄连接,其底端转动连接在中空腔室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转动柄水平固定在转动轴顶部,所述转动柄底部设有十字形凸块,所述第一支撑杆顶部设有与十字形凸块相配合的限位凹槽,所述球网的一端穿过所述中空腔室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上,球网的另一端系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的沟槽内。

优选的,所述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为可伸缩式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分别由三段套管活动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四套管、第五套管和第六套管,所述的中空腔室设置在第三套管内,所述第一套管和第四套管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在第一套管上的第一轴套和固定第四套管上的第二轴套,所述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设有两个,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底端,所述底座为中空的箱体,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进水口,所述底座的底部设有放水口。

优选的,所述便携式羽毛球网架还包括提绳,所述提绳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套管的顶部,所述提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第四套管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球网的材质采用聚乙烯全新料。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时,将第三套管的球网拉出,将球网连接到第六套管的挂钩上,然后将底座向左右两侧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伸缩调节,将球网调整至合适的高度,然后向底座里加水,将转动柄向上提起,旋转转动柄从而带动转动轴,通过转动轴的转动,从而对球网的松紧度进行调节,当球网调整好后,将转动柄放下,通过十字形凸块和十字形凹槽块配合,将转动轴锁住,从而将球网固定住,使用结束后,放出底座中的水,将底座聚拢在一起,将转动柄提起,旋转转动柄,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将球网卷在转动轴上,然后再将套管收缩在相对应的套管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携带方便,组装固定灵活,可以随时随地使用,具体如下:

(1)本发明的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结构简单,通过设置在第三套管的转动轴,通过转动转动柄就可以将球网卷在转动轴上,当需使用时,又可以轻松将球网取出,同时,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设置的转动结构,可以对球网的高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本发明的便携式羽毛球网架携带方便,组装固定灵活,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满足运动爱好者的专业要求;

(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十字形凸块与限位凹槽相互配合,可对球网进行固定,并且通过设置的转动轴,可对球网的松紧度进行调整,同时由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均匀伸缩式结构,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伸缩调整可对羽毛球网架的高度进行调节,使本发明的羽毛球网架满足年龄度的爱好者对羽毛球网架的高度要求,使得本发明的羽毛球的功能多样化;

(3)本发明的羽毛球网架收纳方便,使用时,只需将底座向左右两侧移动,将羽毛球网架调至合适的宽度,当不使用时,只需将底座聚拢在一起,就可以将羽毛球网架收拢在一块,同时,设置的提绳,使得羽毛球场网架携带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收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十字形凸块与十字形凹槽块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便携式羽毛球网架的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底座;2、第一支撑杆;3、第二支撑杆;4、球网;5、转动机构;6、中空腔室;7、转动轴;8、转动柄;10、通孔;11、十字形凸块;12、限位凹槽;13、沟槽;14、第一套管;15、第二套管;16、第三套管;17、第四套管;18、第五套管;19、第六套管;20、第一轴套;21、第二轴套;22、进水口;23、放水口;24、提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杆2、第二支撑杆3和球网4,还包括转动机构5,其中,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通过转动机构5交叉连接在一起,同时,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的底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支撑杆2顶部设有用于收纳球网4的收纳装置,使用时,将球网4从收纳装置中拉出,将球网4连接到第二支撑杆3上,然后再将底座1向左右两侧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的伸缩调节,将球网4调整至合适的高度,然后向底座1里加水,将转动柄8向上提起,旋转转动柄8从而带动转动轴7,通过转动轴7的转动,从而对球网4的松紧度进行调节,当球网2调整好后,将转动柄8放下,通过十字形凸块11和限位凹槽块12配合,将转动轴7锁住,从而将球网2固定住,使用结束后,放出底座1中的水,将底座1聚拢在一起,将转动柄8提起,旋转转动柄8,带动转动轴7转动,从而将球网2卷在转动轴7上,然后再将套管收缩在相对应的套管中。

其中,所述收纳装置包括中空腔室6、转动轴7和转动柄8,所述中空腔室6设置在第一支撑杆2的顶部,所述中空腔室6的顶部开设有通孔10,所述转动轴6位于中空腔室6内,所述转动轴6的顶端向上穿过通孔10与所述的转动柄8连接,其底端转动连接在中空腔室6的底部。

其中,所述转动柄8水平固定在转动轴7顶部,所述转动柄底部设有十字形凸块11,所述第一支撑杆2顶部设有与十字形凸块11相配合的限位凹槽12,所述球网2的一端穿过所述中空腔室6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轴7上,球网2的另一端系在所述第二支撑杆2上设置的沟槽13内。

其中,所述述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为可伸缩式杆,所述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分别由三段套管活动连接组成,所述第一支撑杆2包括第一套管14、第二套管15和第三套管16,所述第二支撑杆3包括第四套管17、第五套管18和第六套管19,所述的中空腔室6设置在第三套管16内,所述第一套管3和第四套管6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底座1上。

其中,所述转动机构5包括固定在第一套管14上的第一轴套20和固定第四套管17上的第二轴套21,所述第一轴套20和第二轴套21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底座1设有两个,分别连接第一支撑杆1和第二支撑杆2的底端,所述底座1为中空的箱体,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进水口22,所述底座1的底部设有放水口23。

其中,所述便携式羽毛球网架还包括提绳24,所述提绳24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套管14的顶部,所述提绳24的另一端固定在第四套管17的顶部,设置的提绳24,使得羽毛球场网架携带更加方便。

其中,所述球网4的材质采用聚乙烯全新料。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第三套管16的球网4拉出,将球网4连接到第六套管19的挂钩13上,然后将底座1向左右两侧移动,通过第一支撑杆2和第二支撑杆3的伸缩调节,将球网4调整至合适的高度,然后向底座1里加水,将转动柄8向上提起,旋转转动柄8从而带动转动轴7,通过转动轴7的转动,从而对球网4的松紧度进行调节,当球网4调整好后,将转动柄8放下,通过十字形凸块11和限位凹槽块12配合,将转动轴7锁住,从而将球网2固定住,使用结束后,放出底座1中的水,将底座1聚拢在一起,将转动柄8提起,旋转转动柄8,带动转动轴7转动,从而将球网卷4在转动轴7上,然后再将套管收缩在相对应的套管中。

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羽毛球网架,不仅携带方便,组装固定灵活,而且可以随时随地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