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不同管壁厚度的球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9246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具有不同管壁厚度的球棒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击球的棒体,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不同管壁厚度的球棒。



背景技术:

目前棒球棒或垒球棒均是呈管体状,而该球棒的制造者为了使管状棒体的径向刚度符合运动协会的规定,通常是以增加棒体管壁厚度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当棒体的管壁厚度一增加,该棒体的重量也会随之加大。众所周知,当棒体的重量增加时,也会加大该棒体的转动惯量(momentofinertia),如此将导致该棒体无法顺畅的挥动。

美国第8,795,108号专利提供了一种改良的球棒,用来解决前述的问题,更详细的说,该改良球棒是在棒体的击球甜蜜区(sweetspot,击球有效区)内部另外塞填一刚性件(astiffeningelement)。然而这样的设计的缺陷是该球棒的本体与该刚性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换句话说,在制造该球棒本体之外,还要制造出该刚性件,而且还要多出将二者结合在一起的工序,因此,不但会增加工序,更是耗费工时。再则,如果塞填的工序有瑕疵,在击球时,该刚性件可能会发出噪音或自棒体的管壁脱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不同管壁厚度的球棒,用来解决该在先申请的美国专利的缺失。一般而言,该球棒包含有一管状击球部,一握持部与该管状击球部连接,该管状握持部的外径小于该管状击球部的外径,当然二者之间亦可以一推拔状部来连接。该管状击球部与该握持部可以相同材质或不同的材质制成,这样的棒体的制造方法均属于已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此处所提的管状击球部是以多个纤维补强塑胶层迭置而成,例如以多层的含浸环氧树脂的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其它适当的纤维板迭置卷绕而成。该管状击球部在结构上包含有一主体区以及至少一内环区。该 主体区包含有一甜蜜区,该内环区布置在该甜蜜区内或邻近于该甜蜜区。该内环区具有一第一轴向长度,以及一自该主体区之内侧周面往内延伸的第一径向厚度。由此,该球棒一方面将因具有该内环区而产生适当的径向刚度,另一方面是仅在适当位置布置该内环区而已,因此也不会使该球棒的整体重量超出预定值。另外更重要的是,该管状击球部的内环区与主体区是一体成型,也就是说,在形成该内环区时并不须另外的加工程序,而且也不会发生该内环区与该主体区脱离的情况。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不同管壁厚度的球棒的另一特征是可用控制该内环区的径向厚度来实现调节该管状击球部的径向刚度的目的,一般而言该内环区的第一径向厚度至少约为该主体区径向厚度的50%。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不同管壁厚度的球棒的又一特征是可用该内环区的轴向长度来控制该管状击球部的径向刚度以及重量,一般而言,该内环区的第一轴向长度至少约为该管状击球部轴向长度的2.5%。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不同管壁厚度的球棒的再一特征是该内环区的形状可视实际需要而设计,例如,该内环区的轴向断面可呈矩形、梯形或阶梯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球棒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部分轴向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沿图1的2-2方向上的剖视图,其中不含内环区: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沿图1的3-3方向上的剖视图,其中含有一内环区;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部分位置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球棒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部分轴向剖视图,该实施例的棒体包含有二个内环区;

图6为本发明球棒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部分轴向剖视图,其中该内环区的轴向断面呈矩形;以及

图7为本发明球棒的第四优选实施例的部分轴向剖视图,其中该内环区的轴向断面呈阶梯形。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如图1所示,一棒球棒或垒球棒10(此后均以球棒称之)具有一管状击球部12,一握持部14以及一推拔状部16连接管状击球部12及握持部14。握持部14的自由端为一托部18,管状击球部12通过一帽盖20封闭其自由端。另外,管状击球部12具有一击球甜蜜区(sweetspot,甜蜜区、有效击球区),该击球甜蜜区通常是位于自管状击球部12的自由端算起76.2mm至203.2mm的范围内。

球棒10可以一体成型或由若干段组合连接而成。例如,球棒10可以全部由多层的纤维补强塑胶织板迭置卷绕而成,或者具有一纤维补强塑胶的击球部以及一金属或木质的握持部。

在本实施例中,管状击球部12由多层含浸环氧树脂的碳纤维的板迭置卷绕而成,当然也可以为其它的纤维补强塑胶材料。在结构上,管状击球部12具有一主体区22以及一内环区24。主体区22具有一内侧周面26。内环区24布置的位置可以正好对应管状击球部12的甜蜜区或者邻近该甜蜜区。在本实施例中,内环区24布置在自管状击球部12的自由端算起145mm至178mm的范围内。一般而言,为实现有效增加管状击球部12的径向刚度并且不会影响球棒10的整体重量的目的,内环区24具有一第一轴向长度以及一自内侧周面26往内延伸的第一径向厚度。

请参阅图2和图3,其中d1为主体区22的管壁厚度,d2为主体区22与内环区24的整体管壁厚度,而d2的数值大于d1。内环区24的径向厚度可视实际需要而定,在设计上较佳的比例是内环区24的第一径向厚度至少约为该主体区径向厚度的50%。例如,当主体区22的径向厚度约为4.5mm时,内环区24的第一径向厚度约为4.2mm。

另外,内环区24的轴向长度也必须配合管状击球部12的轴向长度而设计,一般而言,是使内环区24的第一轴向长度至少约为该管状击球部12轴向长度的2.5%。在本实施例中,当管状击球部12的轴向长度约为391mm而内环区24的第一径向厚度为4.2mm时,内环区24的第一轴向长度约为30mm。

进一步的说,在制造上,是使内环区24的各纤维补强塑胶层的轴向长度小于主体区22的各纤维补强塑胶层的轴向长度。内环区24的轴向断面形状亦可视需要而设计,例如内环区24的轴向断面可为梯形、矩形或阶梯形。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环区24约有14个纤维补强塑胶层,各维补强塑胶层的轴向长度自内侧周面26径向往内依序渐小,而使内环区24的轴向断面呈梯形,其中底侧242的轴向长度(即第一轴向长度)约为30mm,顶侧244的轴向长度(即第二轴向长度)约为10mm。在制造球棒10时,先将形成内环区24的各纤维补强塑胶层依序迭置卷绕在一轴杆上,然后再依序卷绕主体区22各纤维补强塑胶层,接着再进行其余的加工程序,换言之,管状击球部12的主体区22与内环区24是一次成型,无需另外的组合加工程序。

综上所述,球棒10仅在管状击球部12的甜蜜区或其附近具有内环区24,而由于该处较其他主体区具有较大的管壁厚度,因此,当然的,该处将可具有较大的径向刚度而却不会使球棒10的整体重量显著的增加。再则,管状击球部12的主体区22与内环区24是一次成型,没有另外的组合加工程序,击球时,也不会发生内环区脱落的情形。故现有技术的缺失一定可有效的予以解决。

请再参阅图5,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球棒50同样具有一管状击球部52,一握持部54以及一推拔状部56连接管状击球部52及握持部54。球棒50与球棒10的不同之处在于管状击球部52具有二个相距预定间隔的内环区60、62。

如前所述,本发明球棒内环区的轴向断面并不限于梯形,其也可以为其它适当的形状,例如图6所示,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球棒70同样具有一管状击球部72、一握持部74以及一推拔状部76连接管状击球部72及握持部74。管状击球部72具有一主体区78及一内环区80。在本实施例中,内环区80的轴向断面呈矩形,管状击球部72的轴向长度约为391mm,主体区的径向厚度约为3mm,内环区80的第一径向厚度约为3mm,第一轴向长度至少约为9.8mm,当然也可以更长。再如图7所示,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球棒90同样具有一管状击球部92、一握持部94以及一 推拔状部96连接管状击球部92及握持部94。球棒90与球棒10的不同之处在于内环区98的轴向断面呈阶梯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