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的呼吸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3996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的呼吸训练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调的呼吸训练器。



背景技术:

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及环境的污染情况,使得国人进行呼吸手术及心血管手术等外科手术的比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当患者进行呼吸或心血管手术时会进行麻醉,其中在经过麻醉后,会使肺部功能影响,进而在术后发生肺部塌陷的情况,因此,患者于术后需进行深呼吸藉以强化呼吸肌的强度,借已提升每一次的吸气量及吐气量的方式,促使患者的肺容积回复或者接近正常,目前用以训练患者呼吸肌所使用的呼吸训练器种类繁多。

目前市场上的呼吸训练器大多数是三个腔体内置三个浮球形式。患者咬住含嘴,通过波纹管气路,用力呼吸使三个浮球升起,以此来达到训练呼吸的目的。这类呼吸训练器吸气通道在壳体内部被分为了两路,其中一路吸气气流用于吸起三个浮球,另一路则与外界相通,起分流的作用,这种分流支路不可关闭,一直保持与外界相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不易吸气三个浮球;由于很多初步训练的患者,在使用时,第一个球就很难吸起,这可能会导致患者逐渐失去训练的信心,甚至放弃训练。从而达不到呼吸康复训练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调的呼吸训练器,可对有效吸气流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既能使得患者保持信心,又能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更进一步的康复训练,直至完全康复。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调的呼吸训练器,包括壳体、气柱、气管、调节组件和含嘴,三根气柱并排安装壳体内,每根气柱内装有可上下浮动的浮球,所述壳体内设有第一气流槽,所述第一气流槽的一端分别与三根气柱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气管连通,所述第一气流槽的中部与第二气流槽的一端连通,第二气流槽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够调节气柱的有效吸气流量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通过设于壳体上的第三气流槽与外部连通,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有含嘴。

进一步地,与气管连接的第一气流槽端部设有气流出口,气流出口上安装有接头,气管与接头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的端面上设有能够初步过滤的第一滤孔。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柱和旋转头,所述调节柱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调节柱的侧壁上沿径向开设有通气槽,所述壳体上设有调节组件安装槽,所述调节组件安装在调节组件安装槽内,通过转动旋转头,通气槽能够将第二气流槽和第三气流槽连通或断开。

所述通气槽一侧的调节柱的侧壁上设置有限转挡片,所述调节组件安装槽的边缘上设有限转挡沿,转动旋转头时,限转挡片贴在限转挡沿上,并限制调节组件的周向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头上装有旋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含嘴卡座,不工作时,含嘴固定在含嘴卡座内。

进一步地,所述含嘴靠近气管的一端还设有能够最终过滤的第二滤孔。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分流支路内置了调节阀组件,通过旋转调节阀组件,可将调节阀组件置于不同档位,这样就可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分流支路;在关闭分流支路的情况下,患者就很容易吸起第一个球,这会逐渐恢复患者训练的信心,从而鼓励了患者努力去吸起第二个球、第三个球;随着患者的康复水平的提升,患者可以选择打开分流支路。当然,打开了分流支路,患者会相对较难吸起这三个浮球,但是,这样患者能得到更进一步的康复训练,直至完全康复。

2、本发明在接头和含嘴处分别设置可以对空气进行过滤的滤孔,可确保外界和气柱内的气体保持干净,防止异物被患者吸入,安全可靠。

3、在调节组件和壳体上设置有可相互配合的限转组件,使得调节组件在进行有效吸气流量调节时,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本发明的内部前侧结构示意图;

图4 为本发明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 为本发明的内部后侧结构示意图;

图6 为图5安装调节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 为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 为含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气柱,3-气管,4-调节组件,5-含嘴,6-含嘴卡座,7-第一气流槽,8-气流出口,9-接头,10-第二气流槽,11-调节组件安装槽,12-第三气流槽,13-限转挡沿,14-第一滤孔,15-调节柱,16-旋转头,17-通气槽,18-限转挡片,19-旋钮,20-第二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可调的呼吸训练器,包括壳体1、气柱2、气管3、调节组件4和含嘴5,三根气柱2并排安装壳体1内,每根气柱2内装有可上下浮动的浮球,所述壳体1内设有第一气流槽7,所述第一气流槽7的一端分别与三根气柱2的出口连通,另一端与气管3连通,所述第一气流槽7的中部与第二气流槽10的一端连通,第二气流槽10的另一端设置有能够调节气柱2的有效吸气流量的调节组件4,所述调节组件4通过设于壳体1上的第三气流槽12与外部连通,气管3的另一端连接有含嘴5。

如图5或图6所示,与气管3连接的第一气流槽7端部设有气流出口8,气流出口8上安装有接头9,气管3与接头9密封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接头9的端面上设有能够初步过滤的第一滤孔14,可对从气柱2出来的气体进行初步过滤。

如图7所示,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调节柱15和旋转头16,所述调节柱15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调节柱15的侧壁上沿径向开设有通气槽17,所述壳体1上设有调节组件安装槽11,所述调节组件4安装在调节组件安装槽11内,通过转动旋转头16,通气槽17能够将第二气流槽10和第三气流槽12连通或断开。

如图7所示,所述通气槽17一侧的调节柱15的侧壁上设置有限转挡片18,所述调节组件安装槽11的边缘上设有限转挡沿13,转动旋转头16时,限转挡片18贴在限转挡沿13上,并限制调节组件4的周向转动。

如图7所示,所述旋转头16上装有旋钮19,旋钮19为圆柱形结构,并在圆柱形结构的侧壁上设置有竖纹,起到防滑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有含嘴卡座6,不工作时,含嘴5固定在含嘴卡座6内,可防止在非工作状态下,含嘴5随意散落,保持含嘴5的清洁。

如图8所示,所述含嘴5靠近气管3的一端还设有能够最终过滤的第二滤孔20,可对从第三气流槽12进入的气体进行过滤,同时对接头9出来的气体进行二次过滤,使得从含嘴5排出的气体保持干净。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呼吸训练时,将含嘴5从含嘴卡座6上取下,并将含嘴5对准患者的嘴部,康复初期,调节调节组件4,使通气槽17将第二气流槽10和第三气流槽12断开,患者在吸气时,第一根气柱2的浮球向上浮起,从第一根气柱2出来的气体通过第一气流槽7进入气管3内,并进入患者嘴内,继续吸,第二根气柱2的浮球向上浮起,从第二根气柱2出来的气体通过第一气流槽7进入气管3内,并进入患者嘴内,同理,第三根气柱2的浮球向上浮起,从第三根气柱2出来的气体通过第一气流槽7进入气管3内,并进入患者嘴内,实现康复初期呼吸训练。随着患者的康复进程,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调节调节组件4,使得第二气流槽10和第三气流槽12连通,使得患者吸入的气流一部分来自调节组件4的通路,另一部分来自气柱2,然而只有来自气柱2的气流才能将其内部的浮球吸气,从而增大了吸起浮球的难度,患者要想吸起这三个浮球,就会用更大的力量,便于患者完全康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