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健身器材,尤指一种提供有复合式运动效果可双向拉伸的健身器。
背景技术:现有健身器依训练功能的多少分成有单功能和多功能两大类,并依其健身部位的不同常见有划船器、健美车、跑步机、脚踏车机、美腰机等,而一般多功能健身器常见是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功能进行组合,例如仰卧推举和仰卧起坐的结合,或者是拉伸扩胸和脚踏车机的结合使用,然而详观上述现有结构不难发觉其尚存有些许不足之处,主要原因归如下:该多功能健身器因为复合结构将会导致体积的增大,价格大幅增加,亦可能会产生有互相干涉的情况,因此要结合三种以上的健身功能不是轻而易举的,又该脚踏车机配合拉伸扩胸功能主要是于把手处另加装有拉绳,让使用者能手持拉绳进行前后拉伸动作,但若要再增加其他功能的难度将会倍增。
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双向拉伸的健身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双向拉伸的健身器,包括:一架体,该架体以一枢接部交叉枢设有一后倾杆与两互相平行的前倾杆,且该后倾杆夹设于两前倾杆之间,并于前倾杆与后倾杆的同侧一端均形成有一支脚,该枢接部与支脚之间的前倾杆处贯穿有多个定位孔,并于定位孔处以一定位杆连接有一调整件,而该调整件处枢设有成对定滑轮,通过定位杆相对选择不同定位孔而改变调整件的固定位置,且于枢接部与定位孔之间的前倾杆处设置有二下置滚轮,该前倾杆于设有支脚的相对端形成有一握把,且该握把与枢接部之间设有一连接件,而该连接件处枢设有二滚动轮,该连接件与握把之间的前倾杆处设置有二上置滚轮,该后倾杆于支脚的相对端设置有一坐垫;以及一拉力组件,该拉力组件包括有二弹力绳、二前拉把手及二后拉把手,该二弹力绳均于一端设有一前勾部,且于该二弹力绳的另一端均设有一后勾部,该两弹力绳均沿着两前倾杆的下方穿设于上置滚轮、滚动轮、定滑轮及下置滚轮处,并让两弹力绳设置于后倾杆的两侧,该弹力绳的前勾部位于上置滚轮处,该弹力绳的后勾部位于下置滚轮处。其中,该后倾杆于支脚与枢接部之间设置有一脚踏装置,该脚踏装置延伸有两脚踏板。其中,两该前倾杆于设有上置滚轮与下置滚轮处均横设有二固定片,并于固定片处开设有多个穿孔,而该穿孔处以插栓连接该上置滚轮与下置滚轮,该穿孔的数量相同于该插栓的数量。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该架体于前倾杆处设置有上置滚轮与下置滚轮,且该拉力组件以弹力绳沿着前倾杆下方,并让前勾部穿设于上置滚轮处,而该后勾部穿设于下置滚轮处,并由前、后勾部对应连接该前拉把手及后拉把手,借此让使用者能双手拉住两前拉把手施力拉动该弹力绳,利用弹力绳另端的后拉把手抵住下置滚轮构成阻挡,借此形成前后拉伸的上身健身运动功效,反之,使用者也能双手拉住两后拉把手施力拉动该弹力绳,并利用前拉把手抵住上置滚轮而形成阻挡,借此达到上下拉伸的上身健身运动功效,以提供复合式的拉伸运动功能。该拉力组件的弹力绳以前勾部、后勾部对应勾设前拉把手、后拉把手,且该两弹力绳均沿着两前倾杆的下方穿设于上置滚轮、滚动轮、定滑轮及下置滚轮处,并让两弹力绳设置于后倾杆的两侧,当欲更换弹力绳时能分离该前拉把手与后拉把手,让弹力绳能直接取下,借此方便弹力绳的拆装更换,亦有容易生产与组装的功效,以兼具降低成本与实用性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二)。图6为本实用新型调整弹力绳松紧度的示意图(一)。图7为本实用新型调整弹力绳松紧度的示意图(二)。图中:架体-----10;枢接部----10a;前倾杆----11;支脚-----(111)(121);定位孔----112;握把-----113;固定片----(114)(115);穿孔-----(114a)(115a);插栓-----(116)(117);后倾杆----12;坐垫-----122;定位杆----13;调整件----14;定滑轮----141;下置滚轮---15;连接件----16;滚动轮----161;上置滚轮---17;脚踏装置---18;脚踏板----181;拉力组件---20;弹力绳----21;前勾部----211;后勾部----212;前拉把手---22;后拉把手---2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先请由图1、图2与图3所示观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双向拉伸的健身器,其包括有:一架体10及一拉力组件20,一架体10以一枢接部10a交叉枢设有两互相平行的前倾杆11与一后倾杆12,且该后倾杆12夹设于两前倾杆11之间,并于前倾杆11与后倾杆12的同侧一端皆形成有一支脚111、121,又该枢接部10a与支脚111之间的前倾杆11处贯穿有多个定位孔112,并于定位孔112处以一定位杆13连接有一调整件14,而该调整件14处枢设有成对定滑轮141,通过定位杆13相对选择不同定位孔112而改变调整件14的固定位置,且于枢接部10a与定位孔112之间的前倾杆11处设置有二下置滚轮15,该前倾杆11于设有支脚111的相对端形成有一握把113,且该握把113与枢接部10a之间设有一连接件16,而该连接件16处枢设有二滚动轮161,另该连接件16与握把113之间的前倾杆11处设置有二上置滚轮17,又该两前倾杆11于设有上置滚轮17与下置滚轮15处均横设有二固定片114、115,并于固定片114、115处开设有多个穿孔114a、115a,而该穿孔114a、115a处以相同数量的插栓116、117连接该上置滚轮17与下置滚轮15,另该后倾杆12于支脚121的相对端设置有一坐垫122,且该后倾杆12于支脚121与枢接部10a之间设置有一脚踏装置18,并于脚踏装置18延伸有两脚踏板181用以提供脚踩运动功能,一拉力组件20包括有二弹力绳21、二前拉把手22及二后拉把手23,该弹力绳21均于一端设有一前勾部211,且于弹力绳21的另一端设有一后勾部212,又该两弹力绳21皆沿着两前倾杆11的下方穿设于上置滚轮17、滚动轮161、定滑轮141及下置滚轮15处,并让两弹力绳21设置于后倾杆12的两侧,借此方便弹力绳21的拆装更换,又该弹力绳21的前勾部211位于上置滚轮17处,并用于勾设连接该前拉把手22,而该弹力绳21的后勾部212位于下置滚轮15处,并用于勾设连接该后拉把手23,通过前拉把手22与后拉把手23的交替拉伸,进而提供前后拉伸运动与上下拉伸运动的健身功能。其实际使用的功效,再请由图1、图2、图3所示观之,该架体10以两前倾杆11与后倾杆12交叉枢接,让两前倾杆11夹设该后倾杆12,同时于两前倾杆11之间固定连接有握把113、固定片114、115、连接件16及支脚111,而该后倾杆12对应设置有支脚121、脚踏装置18及坐垫122,该调整件14以定位杆13穿设固定于前倾杆11的定位孔112,且该固定片114、115分别以插栓116、117对应穿设上置滚轮17与下置滚轮15,另该拉力组件20于组装时能选择于弹力绳21的前勾部211勾设前拉把手22后,再以弹力绳21的后勾部212依序延着上置滚轮17、滚动轮161、定滑轮141形成绕设,最后让后勾部212于下置滚轮15处穿出并勾设有后拉把手23,通过前、后拉把手22、23的体积与弹力绳21的弹性,即能让拉力组件20限位于架体10上,此时该弹力绳21是沿着两前倾杆11下方设置,并能由后倾杆12的两侧形成弹力绳21的闪避,当进行健身运动时,使用者能坐在坐垫122上而双手握着握把113,并将双脚踩踏在脚踏装置18的脚踏板181处,借此形成像踩脚踏车一样的健身目的,再请配合图4、图5所示观之,此时使用者亦能双手拉住两前拉把手22,并施力拉动该弹力绳21,利用弹力绳21另端的后拉把手23抵住下置滚轮15而形成阻挡,借此达到前后拉伸的上身健身运动功效,反之,使用者也能双手拉住两后拉把手23,并施力拉动该弹力绳21,利用弹力绳21另端的前拉把手22抵住上置滚轮17而形成阻挡,借此达到上下拉伸的上身健身运动功效,再进一步配合图6、图7所示观之,当用户需要调整该拉力组件20的弹性时,能将该定位杆13由前倾杆11的定位孔112处抽出,使调整件14可自由位移,再选择不同的定位孔112让定位杆13穿设固定该调整件14,即能通过调整件14的位置变化达到调整弹力绳21松紧度的目的,以适用于不同需求的使用者进行健身运动。借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一)该架体10于前倾杆11处设置有上置滚轮17与下置滚轮15,且该拉力组件20以弹力绳21沿着前倾杆11下方,并让前勾部211穿设于上置滚轮17处,而该后勾部212穿设于下置滚轮15处,并由前、后勾部211、212对应连接该前拉把手22及后拉把手23,借此让使用者能双手拉住两前拉把手22施力拉动该弹力绳21,利用弹力绳21另端的后拉把手23抵住下置滚轮15构成阻挡,借此形成前后拉伸的上身健身运动功效,反之,使用者也能双手拉住两后拉把手23施力拉动该弹力绳21,并利用前拉把手22抵住上置滚轮17而形成阻挡,借此达到上下拉伸的上身健身运动功效,以提供复合式的拉伸运动功能;(二)该拉力组件20的弹力绳21以前、后勾部211、212对应勾设前拉把手22及后拉把手23,且该两弹力绳21皆沿着两前倾杆11的下方穿设于上置滚轮17、滚动轮161、定滑轮141及下置滚轮15处,并让两弹力绳21设置于后倾杆12的两侧,当欲更换弹力绳21时能分离该前拉把手22与后拉把手23,让弹力绳21能直接取下,借此方便弹力绳21的拆装更换,亦有容易生产与组装的功效,以兼具降低成本与实用性的功效。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