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运动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蹦床。
背景技术:
蹦床是国外比较流行的体育项目,目前在国内也逐渐受到关注,它的主要 结构由四周的支架加上中间连接具有弹性的网布构成,使用者可以在弹性网布上进行弹跳,既可以玩耍也能实现锻炼的效果。
目前,公开号为CN20512725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稳固型蹦床,它包括可以任意压缩的弹性网布,及和弹性网布圆周固定连接的拉绳,及和拉绳相扣合的圆形固定架,及沿圆周固定在圆形固定架底端、且至少三根以上的支撑管,及连接在其中三根支撑管两两之间的固定杆,及固定在支撑管上、且位于两侧固定杆之间的连接管,及套在连接管上的扶手,及设置在扶手内、且一端卡扣在连接管上的卡扣组件,及贯穿连接管、且与扶手相抵触设置的旋钮;卡扣组件包括按钮,及和按钮连接的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呈U型结构。
这种稳固型蹦床结构简单,用户按下按钮,当扶手到达一定位置时,按钮利用弹簧片的弹性自动卡扣在连接管的安装孔上,但相邻的安装孔之间的距离较大,使得扶手的位置难以适应不同用户的身高,不便用户使用蹦床,降低了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蹦床,通过在连接管中转动连接转动轴,使转动轴和扶手通过螺纹连接,使得扶手可以通过螺纹的作用逐渐升降,使扶手的位置可以使用不同用户的身高,便于用户使用蹦床,达到提升用户舒适度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蹦床,包括固定架、拉绳和弹性网布,弹性网布的周缘通过所述拉绳与固定架连接,所述的固定架上固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中穿设有扶手,所述的扶手沿连接管轴向与连接管滑动连接,所述的连接管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的扶手与转动轴螺纹连接,所述的转动轴与连接管轴向相对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转动轴旋转,通过螺纹的作用,驱动扶手沿着连接管的轴向上下移动,由于螺纹的传动较为平缓,使得扶手可以适应不同身高的用户,通过螺纹的摩擦力的作用,使得扶手不易因重力的作用而发生位移,从而便于用户把握扶手并使用本实用新型,提升了用户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转动连接有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的第一齿轮与转动轴连接,所述的第二齿轮连接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转动把手,把手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一齿轮带动转动轴发生旋转,从而使扶手通过螺纹的作用,使得转动轴驱动扶手沿着连接管的轴向移动,通过更换不同齿数比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可以调节用户通过把手驱动扶手位移的速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把手上转动连接有握持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持部的设置,便于用户转动把手,使得用户转动把手更为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连接管设置有条形凸起,所述条形凸起的长边方向与连接管的轴向平行设置,所述扶手嵌设于条形凸起且与条形凸起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形凸起的设置,扶手在移动的过程中,避免因螺纹上摩擦力的作用,使得扶手随着转动轴同时旋转,从而便于用户调节扶手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扶手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移动管和握持杆,所述的移动管与转动轴螺纹连接且与条形凸起滑动连接,所述的握持杆上套设固定有防滑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套的设置,增加了用户的手部和握持杆之间的摩擦力,使得用户把握握持杆可以更加牢固,在弹性网布上玩耍时不易失去重心而摔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防滑套采用海绵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具有吸水和吸汗的作用,可以吸取用户手部的汗液,使手部保持干爽,不易与握持杆松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用户将把手旋转,把手带动第二齿轮旋转,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旋转,使得第一齿轮带动转动轴发生旋转,通过螺纹的作用,使得转动轴带动移动管沿着连接管的轴向发生移动,使得握持杆随着移动管的移动而发生移动,使握持杆的高度可以适应当前用户的身高,且由于螺纹的传动较为平稳,从而可以适应更多不同身高的用户,从而便于用户把握握持杆,便于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增加了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转动轴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固定架;11、支撑环;12、支撑柱;2、弹性网布;31、拉绳;32、防护套;41、连接管;42、条形凸起;5、扶手;51、移动管;511、滑槽;52、握持杆;522、防滑套;61、转动轴;62、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7、把手;71、握持部;8、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蹦床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蹦床,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包括支撑柱12和支撑环11,支撑柱12立于地面上,支撑柱12远离地面的一端和支撑环11固定连接,对支撑环11稳定支撑;在支撑环11中设置有一个弹性网布2,弹性网布2的外缘通过拉绳31固定在支撑环11上,本实施例中,在拉绳31上套设有防护套32。
用户在弹性网布2上玩耍的过程中,弹性网布2因用户的压力而产生形变,使得弹性网布2对拉绳31产生拉力,拉绳31因拉力作用而拉伸,同时产生弹力,此时,如果此时用户接触到拉绳31,拉绳31因弹力作用而缩短复位,容易将用户夹伤,所以本实用新型中,要在拉绳31上套设一个防护套32,使用户避免与拉绳31发生接触,避免用户受伤。
在支撑环11上固定有一个连接管41,连接管41呈圆柱状,连接管41的轴向沿竖直方向放置,连接管41的下端固定在支撑环11上。
在连接管41的内壁上固定有一个长条形的条形凸起42,在连接管41中穿设有一个扶手5,扶手5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移动管51和握持杆52,移动管51穿设在连接管41中,在移动管51的外壁上开设有一个长条形的滑槽511,滑槽511与条形凸起42间隙配合,握持杆52的中部和移动管51的上端固定连接,使握持杆52的轴向呈水平方向设置,握持杆52的两端向下弯折,便于用户把握握持杆52,为了增加用户手部和握持杆52之间的摩擦力,在握持杆52上套设固定有防滑套522,本实施例中,将防滑套522采用海绵制成。
在移动管51中穿设有一个转动轴61,转动轴61与移动管51螺纹连接,转动轴61和移动管51同轴设置;转动轴61的下端套设有一个轴承8,轴承8的内圆和转动轴61固定连接,轴承8的外圆和连接管41的内壁固定连接;在转动轴61上还固定有第一齿轮62,第一齿轮62置于轴承8的下方,第一齿轮62啮合有第二齿轮63,本实施例中,第一齿轮62和第二齿轮63均为伞齿轮。
在连接管41径向上开设有一个放置孔,放置孔连通连接管41的外壁和内壁,在连接管41的内壁上嵌设有一个轴承8,轴承8的外圆和连接管41的内壁固定连接,轴承8的内圆与放置孔同轴设置,且轴承8的内圆的直径要小于或等于放置孔的孔径,在放置孔中穿设有一个Z形的把手7,使轴承8的内圆和把手7的一端固定连接,该端和第二齿轮63固定连接;把手7的另一端置于连接管41外,且通过轴承8连接有一个握持部71,握持部71呈圆筒形。
使用时,用户把握握持部71,将把手7旋转,使把手7带动第二齿轮63转动,第二齿轮63带动第一齿轮62转动,第一齿轮62带动转动轴61旋转,通过螺纹的作用,使转动轴61带动移动管51沿着轴向上下移动;由于移动管51通过螺纹传动较为平稳,使得移动管51上的握持杆52可以与多种身高的用户匹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