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健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5811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健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健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全民对健康的重视,人们的健身意识逐渐增强,认识到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很多人开始从无器械健身转向器械健身。器械健身的途径通常是去健身房或者自己购买一些器械锻炼;对于去健身房进行器械锻炼,锻炼部位较单一,且受到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对于自己在家进行器械锻炼,存在器械比较笨重且所占空间较大,不易安装运输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健身装置,可同时锻炼多个不同部位,可拆卸,安装运输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多功能健身装置,包括

单杠部分,软垫部分,底座部分,所述单杠部分两端下方设有支撑架,所述软垫部分和底座部分均与支撑架连接,所述软垫部分和底座部分连接有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杠固定设置吊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拉力绳贯穿于吊环,拉力绳另一端连接三角拉环,使用者通过手握三角拉环进行拉伸训练,手臂和肩部得到相应的锻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软垫部分和底座部分连接有支撑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对底座部分和软垫部分加固,有效地增加多功能健身装置的稳定性、安全性,避免在锻炼时因该装置不稳固而导致受伤,并可延长该健身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手柄和钢管通过六角螺丝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手柄和钢管可拆卸地连接,可减小该多功能健身装置的体积,从而减小包装的尺寸,便于运输,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包括速度球装置,所述速度球装置连接支撑架,所述多功能健身装置的所述单杠后背可安装速度球装置,速度球装置进一步包括拳击速度球架子和速度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拳击速度球架子通过钢管与支撑架连接,速度球架子与速度球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拳击速度球来训练反应速度和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软垫部分和底座部分设置有手柄,且手柄均套接把手套。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软垫部分的手柄配合软垫进行锻炼,可着重训练到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所述底座部分的手柄具有俯卧撑支架的作用,便捷进行俯卧撑锻炼。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对多个不同部位的进行锻炼,且安装运输方便,稳定性和安全性均得到有效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健身装置的左视结构图。

图2是图1单杠部分的局部结构图。

图3是图1软垫部分的局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健身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标记:1、吊环;2、拉力绳;3、三角拉环;4、支撑杆;5、手柄;

6、把手套;7、速度球架子;8、速度球;9、钢管;

11、支撑架;12、软垫部分;13、单杠部分;14、底座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多功能健身装置,包括单杠部分13,软垫部分12,底座部分14,所述单杠部分13两端下方设有支撑架11,所述软垫部分12和底座部分14均与支撑架11连接。

所述单杠部分13设置有固定吊环1,优选地,可利用拉力绳2穿过吊环1,拉力绳2另一端连接三角拉环3,使用者通过手握三角拉环3进行拉伸训练,手臂和肩部得到相应的锻炼。

进一步地,所述单杠部分13可进行引体向上等锻炼,其中手握部分套有把手套6,增大摩擦,防止手滑而导致摔伤。

所述软垫部分12和底座部分14连接有支撑杆4,对底座部分14和软垫部分12有加固作用,有效地增加多功能健身装置的稳定性、安全性,在进行锻炼时,可避免在锻炼时因该装置不稳固而导致受伤,并可延长该健身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软垫部分12的手柄5和钢管9通过六角螺丝固定连接。手柄5和钢管9可进行拆卸分离,减小该多功能健身装置的体积,从而减小包装的尺寸,便于运输,安装方便。

优选地,所述单杠部分13后背可安装速度球装置,速度球装置包括拳击速度球架子7,拳击速度球架子7通过钢管9与支撑架11连接;所述速度球架子7与速度球8连接,使用者可通过拳击速度球8锻炼来训练反应速度和灵敏度。

优选地,所述软垫部分12和底座部分14设置有手柄5,且手柄5均套接把手套6;所述软垫部分12手柄5配合软垫进行锻炼,可着重训练到手臂和腿部的力量;所述底座部分14的手柄具有俯卧撑支架的作用,便捷进行俯卧撑锻炼。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