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改良式蛙鞋,其具有可快速穿脱及方便使用的优点,对于同一使用者而言,每次穿着时不需另调整扣带的长度,即可达到最适当的松紧度。
背景技术:
当需长时间从事海中活动如浮潜或海底生态研究时,从事者需配戴诸多潜水装备以适应海中环境,如需配戴面镜防止海水渗入、背扛气瓶和呼吸调节器供给呼吸所需氧气、背挂从事者十分之一体重重量的铅块抵抗浮力、穿着方便于海中移动的蛙鞋以及携带相关的仪表、摄影器材和救生衣,零零总总的潜水装备约有二十多公斤重,因此,潜水设备中协助从事者移动的蛙鞋更为一重要的装备。
请参阅图7所示,传统蛙鞋90包括一鞋体91、二扣具92和一扣带93,该鞋体91具有一穿戴空间911供脚部穿着;该二扣具92分别对称设置于该鞋体91的二侧;该扣带93的二端分别设置于该二扣具92上,由此使该扣带93置于该穿戴空间911的开口前,而可贴靠于使用者的脚后跟,并防止该鞋体91与脚部脱离。
然而,该传统蛙鞋90于每次穿脱时,都需调整该扣带93设置于该二扣具92间的长度,需先增加长度使脚部可置入该穿戴空间911,再减少长度使该扣带93可紧贴于使用者的脚后跟达到固定的效果,而因此增加穿着该传统蛙鞋90所需的时间,并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请参阅图8所示,另一传统蛙鞋90A包括与传统蛙鞋90类似的一鞋体91A、二扣具92A和一扣带93A,该鞋体91A亦具有一穿戴空间911A供脚部穿着。差异之处在于:该传统蛙鞋90A的扣带93A另包括二扣件931A和一弹性管932A,该二扣件931A分别与该二扣具92A对应且可以可拆卸方式相组合;该弹性管932A设置于该等扣件931A之间,该扣带93A可贴靠于穿戴者的脚后跟,防止传统蛙鞋90A自脚部脱落。
在穿脱该传统蛙鞋90A时,只需将其中一扣件931A与对应的扣具92A分离,使脚部置入或移出该穿戴空间911A,再将对应的扣件931A与扣具92A结合即可。因此,对于同一使用者而言,每次穿脱该传统蛙鞋90A时,不需另调整该弹性管932A设置于该二扣具92A间的长度,而具有方便穿着的优点。
然而,在穿着该传统蛙鞋90A时,需先将扣件931A对准于对应的扣具92A,再将对应的扣件931A与扣具92A结合,以固定该扣带30A设置于该二扣具92A间的长度。而在穿戴有重达二十多公斤潜水装备的状况下,结合该二扣件931A和该二扣具92A的困难度会提升;且若不幸于海中活动时松脱,则浮力会使该扣带93A在海中漂浮,使用者需先通过抓取该弹性管932A找到扣件931A,再将扣件931A对准于扣具92A,才可使松脱的该扣带93A设置回扣具92A上,因此就穿戴使用上,该传统蛙鞋90A仍有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改良式蛙鞋,其具有方便穿脱的效果,对于相同使用者而言,每次穿脱时不需调整扣带的松紧,且在穿着时不需经对准的步骤,而可快速穿着该改良式蛙鞋。
为达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式蛙鞋包括一鞋体、至少一扣具组件和一扣带,该鞋体具有一穿戴空间,该至少一扣具组件设置于该鞋体上,该至少一扣具组件包括一固定件、一活动件和一调整件,该固定件设置于该鞋体上,该固定件形成有二凸缘,该活动件分别枢设于该固定件,该活动件具有二按压凸块,该二按压凸块可分别选择性抵顶于该二凸缘,该调整件枢设于该活动件;该扣带的一端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该调整件上,该扣带的另一端设置于该鞋体上,该扣带和该至少一扣具组件环绕形成一调整空间,该调整空间相邻于该穿戴空间。
基于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式蛙鞋具有可快速穿着的优点,通过选择性使该活动件设置于该固定件上,可控制该固定件、该活动件以及该调整件间是否可相对枢转,进而控制该扣带贴靠于使用者脚后跟的距离,而无论在穿或脱的使用状态下,该扣带皆与该扣具组件为结合的状态,因此,不需经对准的步骤而可快速穿脱该改良式蛙鞋。此外,对相同使用者而言,每次穿脱该改良式蛙鞋时,不需另调整该扣带设置于该扣具组件间的长度,因此,具有方便使用的优点。
较佳的,该鞋体具有一穿戴部、一蹼部、至少一第一凸块和至少一第二凸块,该穿戴部具有穿戴空间,该蹼部由该穿戴部延伸成型,该穿戴部的表面形成有复数流线槽,该至少一第一凸块设置于该穿戴部,该至少一第二凸块设置于该穿戴部,该固定件设置于该至少一第一凸块和该至少一第二凸块上。
较佳的,该固定件分别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背面、一第一固定孔、一第二固定槽和二枢接孔,该固定件的第一端相对于该固定件的第二端,该第一固定孔贯穿形成于各固定件的第一端,该至少一第一凸块设置于该第一固定孔中,该第二固定槽形成于各固定件的第一端的背面,该至少一第二凸块设置于该第二固定槽中,该二枢接孔分别对称形成于该固定件的第二端的周面。
较佳的,该至少一第一凸块具有一颈体和一止挡片,该颈体一体成型于该穿戴部的二侧,该止挡片成型于该颈体相反于该穿戴部的一侧,该止挡片由该颈体的周围横向延伸,该颈体穿设于该第一固定孔中,该止挡片扣合于该第一固定孔上。
较佳的,该第一固定孔包括一容设孔和一卡固孔,该容设孔和该卡固孔相连通,该卡固孔由该容设孔朝远离该枢接孔的一端紧缩成型,该卡固孔的尺寸对应于该颈体的尺寸,该止挡片扣合于该第一固定孔的卡固孔。
较佳的,该活动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周面、二枢接凸块和一枢接轴,该活动件的第一端相对于该活动件的第二端,该二枢接凸块延伸成型于该活动件的第二端的周面,该二枢接凸块分别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该固定件的枢接孔中,该枢接轴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该活动件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周面。
较佳的,该调整件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周面、一枢接孔、一调整轴和一扣带调整扣,该调整件的第一端相对于该调整件的第二端,该枢接孔形成于该调整件的第一端的周面,该枢接孔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该活动件的枢接轴上,该调整轴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该调整件的第二端的周面,该扣带调整扣枢设于该调整件的第二端,该扣带调整扣具有一抵挡缘,该扣带的一端夹持于该调整轴和该抵挡缘之间。
较佳的,该扣带包括一扣带体、复数齿块和二抵挡块,该扣带体的一端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该调整件上,该扣带体的另一端设置于该鞋体,该复数齿块突伸形成于该扣带体面对该穿戴空间的面上,该复数齿块抵顶于该扣带调整扣的抵挡缘,该二抵挡块设置于该扣带体的二端,该复数齿块设置于该二抵挡块之间。
较佳的,该复数齿块的形状为一三角形柱,该三角形柱的斜面面向该抵挡块,该扣带调整扣的抵挡缘可选择性抵顶于三角柱的斜面。
较佳的,该改良式蛙鞋具有二扣具组件,该二扣具组件分别以可拆卸方式对称设置于该鞋体的二侧,该扣带的二端分别设置于该二扣具组件的调整件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改良式蛙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改良式蛙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扣具组件的仰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改良式蛙鞋的俯视外观平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改良式蛙鞋的俯视部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改良式蛙鞋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传统蛙鞋的俯视剖面图。
图8为另一传统蛙鞋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式蛙鞋包括一鞋体10、二扣具组件20和一扣带30。
请合并参阅图1至图5所示,该鞋体10具有一穿戴部11、一蹼部12、二第一凸块13和二第二凸块14。于此,所述穿戴部11、蹼部12、二第一凸块13和二第二凸块14为一体成型的结构。
该穿戴部11形成有一穿戴空间111,该穿戴空间111具有一开口可供脚部置入。该穿戴部11另具有一排水口112和一止滑件(图未示)。该排水口112穿设形成于该穿戴部11,可防止海水积置于该穿戴空间111中。该止滑件形成于该穿戴部11的底部,可增加穿戴者走路时的摩擦力,避免穿戴者滑倒。
该蹼部12由该穿戴部11延伸成型,该蹼部12位于远离该穿戴空间111开口的一端,该蹼部12为一片状体且具有复数流线槽121。该复数流线槽121形成于该蹼部12的表面且平行于该蹼部12的长端,可减少穿戴者在海中移动的阻力。
该二第一凸块13分别突伸成型于该鞋体10的穿戴部11的二侧,各第一凸块13分别包括一体成型的一颈体131和一止挡片132,该颈体131一体成型于该穿戴部11的二侧,该止挡片132成型于该颈体131相反于该穿戴部11的一侧,且该止挡片132是由该颈体131的周围横向延伸。
该二第二凸块14分别突伸于该穿戴部11的二侧,且相对于该二第一凸块13远离该穿戴空间111的开口。
该二扣具组件20分别以可拆卸方式设置于该二第一凸块13和该二第二凸块14上,该二扣具组件20分别具有一固定件21、一活动件22和一调整件23。
各固定件21分别设置于各第一凸块13和各第二凸块14上,各固定件21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背面、一周面、一第一固定孔211、一第二固定槽212、二凸缘213和二枢接孔214,该固定件21的第一端相对于该固定件21的第二端。各第一固定孔211贯穿形成于各固定件21的第一端,各第一凸块13设置于各第一固定孔211中。各第二固定槽212下凹形成于各固定件21的第一端的背面,各第二凸块14设置于各第二固定槽212中。该二凸缘213分别形成于二该固定件21的周面。该二枢接孔214分别对称形成于各固定件21的第二端的周面。
具体而言,各第一固定孔211包括一容设孔和一卡固孔,且各容设孔和各卡固孔相连通,各卡固孔由各容设孔朝远离该枢接孔214的一端紧缩成型,各卡固孔的尺寸对应于各颈体131的尺寸。通过各容设孔可使各固定件21设置于各第一凸块13上,再将各第一凸块13由各容设孔滑动至各卡固孔,使各颈体131穿设于各第一固定孔211的卡固孔,各止挡片132扣合于各第一固定孔211的卡固孔,以使各固定件21设置于各第一凸块13上,并且,各卡固孔和各第二固定槽212的相对位置对应于各第一凸块13和各第二凸块14的相对位置,因此使该二固定件21设置于该鞋体10上。
各活动件22枢设于各固定件21的该二枢接孔214,各活动件22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周面、二枢接凸块221、二按压凸块222和一枢接轴223,该活动件22的第一端相对于该活动件22的第二端。该二枢接凸块221垂直延伸形成于各活动件22的第二端的周面,该二枢接凸块221分别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该二枢接孔214中,因此该些活动件22可相对于该些固定件21转动。该二按压凸块222分别由各活动件22的周面突伸成型,该二按压凸块222可选择性抵顶于该二凸缘213。各枢接轴223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各活动件2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周面上。
具体而言,该二按压凸块222邻近设置于该枢接轴223,但该二按压凸块222并未与各活动件22邻近于该枢接轴223的周面相连,而是与各活动件22的第一端的周面相连,即该二按压凸块222与该枢接轴设置的周面间具有一缝隙,因此该等二按压凸块可沿垂直于各活动件22周面的方向压缩,而方便使用者将各活动件22设置于该固定件21上。
各调整件23枢设于各活动件22的枢接轴223上,各调整件23分别具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一周面、一枢接孔231、一调整轴232、一穿孔233和一扣带调整扣234,该调整件23的第一端相对于该调整件23的第二端。各枢接孔231形成于各调整件23的第一端的周面,各枢接孔231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各活动件22的枢接轴223上。各调整轴232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各调整件23的第二端的周面。各穿孔233形成于各调整件23的第二端。各扣带调整扣234枢设于各调整件23的第二端且设置于该穿孔233上,各扣带调整扣234具有一抵挡缘2341。
该扣带30以可活动方式设置于该等调整件23上,该扣带30包括一扣带体31、一后跟块32、二组对称的复数齿块33、二抵挡块34和一调整空间35。该扣带体31的二端分别夹持于该些调整轴232和该些抵挡缘2341之间,该扣带体31设置于该穿戴空间111的开口前。该后跟块32一体成型于该扣带体31的中段上。该些齿块33分别突伸成型于该扣带体31面对该穿戴空间111的面上,该些齿块33的形状为一三角柱,该三角柱的斜面面向该抵挡块34,该等扣带调整扣234的抵挡缘2341可选择性抵顶于三角柱的斜面。该二抵挡块34分别设置于该扣带体31的二端,二组该复数齿块33设置于该二抵挡块34之间。该调整空间35环绕形成于该二扣具组件20和该扣带体31之间。
具体而言,二组该复数齿块33的截面为一直角三角形,且各组齿块33的直角三角形的斜面分别朝向各抵挡块34设置。欲增加该扣带30贴靠于脚后跟的紧度时,可拉取该扣带30的二端,使该等抵挡缘2341沿该直角三角形的斜面滑动,进而抵顶于另二相距较近齿块33的直角三角形的的斜面;另一方面,若欲放松该扣带30贴靠于脚后跟的紧度,可通过按压该些扣带调整扣234,可使该些抵挡缘2341相对该调整件23枢转,进而使该些抵挡缘2341远离该些齿块33,使用者可因此调整该扣带体31设置于该二扣具组件20间的长度,以因应不同使用者。
请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式蛙鞋在使用时,通过同时按压该二按压凸块222,可使该二按压凸块222脱离于该二凸缘213,因此各活动件22可相对于各固定件21枢转,且各调整件23亦可相对于各活动件22枢转,当各固定件21、各活动件22和各调整件23枢转至相互平行时,可增加该调整空间35的大小,使用者更容易将脚部置入该穿戴空间111中;在将脚部置入该穿戴空间111后,仅需将该活动件22的第一端往该固定件21的方向按压,即可使该二按压凸块222抵顶于对应的该二凸缘213,达到使该扣带30贴靠于使用者的脚后跟,并防止脚部与该鞋体10脱离。
在穿着该改良式蛙鞋时,该扣带30并未与该二扣具组件20分离,而是通过该二按压凸块222控制该调整空间35的大小,且在调整完适当的调整空间35后,不需经对准的步骤即可固定该扣带30,而达到可快速穿着的效果;此外,对相同使用者而言,每次穿脱该改良式蛙鞋时,不需调整该扣带30设置于该二扣具组件20间的长度,而具有方便使用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