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积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7049阅读:2937来源:国知局
一种积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益智玩具,具体涉及一种积木。



背景技术:

积木通常是立方的木头或塑料固体玩具,一般在每一表面装饰着字母或图画,容许进行不同的排列或进行建筑活动,积木有各种样式,可开发儿童智力,可拼成房子,各种动物等。

但是目前的积木拼接方式简单,益智效果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集成七巧板与常规积木的立体式积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积木,包括一个母体和七个子体,母体上设有形状不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凹槽,七个子体的不同组合形状分别与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凹槽匹配并填平对应的凹槽。

进一步的,七个子体由正四棱锥底面按传统七巧板分割法分割而来,其中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高的二倍。

进一步的,所述母体为正六面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凹槽设置在母体的四个面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积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合了常规积木与七巧板的特性,实现了一种立体积木,结构精巧、成本低廉,提高了积木的益智性和娱乐性。本实用新型旨在训练空间想象力,培养青少年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中小学生学习立体几何。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母体的俯视透视图

图1b是母体的立体图(1)

图1c是母体的立体图(2)

图1d是第一凹槽的俯视图

图1e是第二凹槽的俯视图

图1f是第三凹槽的俯视图

图1g是第四凹槽的俯视图

图2a是第一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b是第二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c是第三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d是第四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e是第五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f是第六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g是第七子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第一凹槽的填平示意图(1)

图3b是第一凹槽的填平示意图(2)

图3c是第一凹槽的填平示意图(3)

图3d是第一凹槽的填平示意图(4)

图3e是第一凹槽的填平示意图(5)

图3f是第一凹槽的填平示意图(6)

图3g是第一凹槽的填平示意图(7)

图4a是第二凹槽的填平示意图(1)

图4b是第二凹槽的填平示意图(2)

图4c是第二凹槽的填平示意图(3)

图4d是第二凹槽的填平示意图(4)

图4e是第二凹槽的填平示意图(5)

图4f是第二凹槽的填平示意图(6)

图4g是第二凹槽的填平示意图(7)

图5a是第三凹槽的填平示意图(1)

图5b是第三凹槽的填平示意图(2)

图5c是第三凹槽的填平示意图(3)

图5d是第三凹槽的填平示意图(4)

图5e是第三凹槽的填平示意图(5)

图5f是第三凹槽的填平示意图(6)

图5g是第三凹槽的填平示意图(7)

图6a是第四凹槽的填平示意图(1)

图6b是第四凹槽的填平示意图(2)

图6c是第四凹槽的填平示意图(3)

图6d是第四凹槽的填平示意图(4)

图6e是第四凹槽的填平示意图(5)

图6f是第四凹槽的填平示意图(6)

图6g是第四凹槽的填平示意图(7)

图7是正四棱锥(其底面边长为高的二倍)底面分割示意图

其中:

1-母体,101-第一凹槽,102-第二凹槽,103-第三凹槽,104-第四凹槽

201-第一子体,202-第二子体,203-第三子体,204-第四子体,205-第五子体,206-第六子体,207-第七子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积木,包括一个母体1和七个子体,母体1上设有形状不同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凹槽(见图1a-图1g),七个子体(图2a-图2g)的不同组合形状分别与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凹槽匹配并填平对应的凹槽。

见图7,本实用新型中,七个子体由正四棱锥(其底面边长为高的二倍)底面按传统七巧板分割方法分割而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母体1为正六面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凹槽设置在母体1的四个面上。

见图3a-3g,在对第一凹槽101进行摆放时,依次将第七子体207放置在对应的位置处,第六子体206放置在第七子体207上,第二子体202放置在第六子体206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三子体203放置在凹槽内对应的位置处,第五子体205放置在第二子体202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四子体204放置在第二子体202侧面、第五子体205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一子体201放置在第六子体206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即对第一凹槽进行摆放时,优选的放置方式为207-206-202-203-205-204-201,本放置方式不具有唯一性,其余的放置方式也应符合实际,保证放置的子体具有足够的支撑面。

见图4a-4g,在对第二凹槽102进行摆放时,依次将第三子体203放置在凹槽内对应的位置处,第二子体202放置在第三子体203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一子体201放置在第三子体203、第二子体202和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五子体205放置在第三子体203顶面、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四子体204放置在第五子体205、第二子体202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七子体207放置在第一子体201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六子体206放置在第五子体205侧面、第七子体207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即对第二凹槽进行摆放时,优选的放置方式为203-202-201-205-204-207-206,本放置方式不具有唯一性,其余的放置方式也应符合实际,保证放置的子体具有足够的支撑面。

见图5a-5g,在对第三凹槽103进行摆放时,依次将第三子体203放置在凹槽内对应的位置处,第五子体205放置在第三子体203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二子体202放置在凹槽内壁对应位置,第六子体206放置在第五子体205侧面、第二子体202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七子体207放置在第六子体206侧面、第二子体202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一子体201放置在第二子体202上面、第七子体207侧面、第六子体206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四子体204放置在第一子体201侧面、第五子体205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即对第三凹槽进行摆放时,优选的放置方式为203-205-202-206-207-201-204,本放置方式不具有唯一性,其余的放置方式也应符合实际,保证放置的子体具有足够的支撑面。

见图6a-6g,在对第四凹槽104进行摆放时,依次将第一子体201放置在凹槽内对应的位置,第二子体202放置在第一子体201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六子体206放置在第二子体202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五子体205放置在第一子体201侧面、第六子体206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七子体207放置在第六子体206侧面、第二子体202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三子体203放置在第七子体207侧面、第五子体205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第四子体204放置在第一子体201侧面、第五子体205侧面与凹槽内壁形成的空间内,即对第四凹槽进行摆放时,优选的放置方式为201-202-206-205-207-203-204,本放置方式不具有唯一性,其余的放置方式也应符合实际,保证放置的子体具有足够的支撑面。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非对其限制;应当指出,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和替换,并不使相应的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