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老师用体能教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937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老师用教学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体育老师用体能教学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的体育教学课程中对学生的形体综合素质的要求不太高,往往只是单一的对球类课程涉及的较为全面,使得很多学生在身体的保持上没有太多的关注。

现在针对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进行锻炼,通过对腹部、胸部和腰部进行整体的训练,因此需要一款合适的训练装置进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育老师用体能教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在学生的身体外形保持的不完美,很多学生存在体重和身高不匀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体育老师用体能教学装置,包括主背杆、第一支撑垫、副连接杆、副支撑杆、第二支撑垫、连接端、固定端、气压杆、背板、滑动轨、旋转端、第一护轮、第二护轮、螺栓孔、第三护轮和松紧拉绳,所述主背杆通过连接端的作用与副连接杆相连接,且副连接杆的下端通过螺栓孔的作用与副支撑杆之间活动连接,所述主背杆的底端安置有第一支撑垫,且其前端安置有第一护轮,所述主背杆的中央设置有滑动轨,且背板通过旋转端的作用固定在滑动轨上,所述气压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端和背板,所述副连接杆的上端连接有松紧拉绳,且其侧面设置有第二护轮和第三护轮,所述副支撑杆的下端安置有第二支撑垫。

优选的,所述主背杆的倾斜角度为15°。

优选的,所述第一护轮、第二护轮和第三护轮均为活动连接结构,且其左右两端套置有橡胶圈。

优选的,所述副连接杆上设置有六级高度的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背板在滑动轨上移动的距离为0-5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体育老师用体能教学装置,结合现在市场上所卖的俯卧板进行结构上的设计,在主背板上安置了背板结构,可以进行前后的移动,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进行角度的自动调整,增加了训练的方便性,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背杆,2、第一支撑垫,3、副连接杆,4、副支撑杆,5、第二支撑垫,6、连接端,7、固定端,8、气压杆,9、背板,10、滑动轨,11、旋转端,12、第一护轮,13、第二护轮,14、螺栓孔,15、第三护轮,16、松紧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体育老师用体能教学装置,包括主背杆1、第一支撑垫2、副连接杆3、副支撑杆4、第二支撑垫5、连接端6、固定端7、气压杆8、背板9、滑动轨10、旋转端11、第一护轮12、第二护轮13、螺栓孔14、第三护轮15和松紧拉绳16,主背杆1通过连接端6的作用与副连接杆3相连接,且副连接杆3的下端通过螺栓孔14的作用与副支撑杆4之间活动连接,主背杆1的底端安置有第一支撑垫2,且其前端安置有第一护轮12,主背杆1的中央设置有滑动轨10,且背板9通过旋转端11的作用固定在滑动轨10上,背板9在滑动轨10上移动的距离为0-50㎝,主背杆1的倾斜角度为15°,气压杆8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端7和背板9,副连接杆3的上端连接有松紧拉绳16,且其侧面设置有第二护轮13和第三护轮15,副连接杆3上设置有六级高度的螺栓孔14,方便调节不同的锻炼高度,第一护轮12、第二护轮13和第三护轮15均为活动连接结构,且其左右两端套置有橡胶圈,可以对腿脚进行舒适的保护,副支撑杆4的下端安置有第二支撑垫5。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体育老师用体能教学装置之前,需要对整个教学装置进行结构上的简单了解,整个装置主要包括主背杆1、副连接杆3、副支撑杆4和背板9四个部分,首先将主背杆1、副连接杆3和副支撑杆4进行安装连接,通过螺栓孔14的作用进行高度的控制安置,然后使用者坐在主背杆1的前端,背部正对背板9,然后将腿脚放置在第一护轮12、第二护轮13或第三护轮15上合适的位置处,双手控制握住松紧拉绳16,进行前后起卧的动作,在气压杆8的作用下进行腰部腹部的有效锻炼,就这样整个装置得到有效的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