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学生用健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1844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学生用健身器。



背景技术:

目前,相对于普通家庭及在校学生等群体,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之外,想要参加健身锻炼,却缺少时间到健身房的状况,成了现实中的无奈。现有占地面积小的健身器材一般功能单一,而一些功能比较多的健身器在家中使用时,有些功能由于空间的限制,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 ;而且如果占地面积过大,每次使用都需要安装或者搬动,也会大大降低健身的热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学生用健身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功能多元等优点,采用纯机械结构配合人体的自主动力输出,可以进行仰卧起坐、俯卧撑及腿部等部位的拉伸锻炼,可以折叠,便于携带和存放,适合学生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学生用健身器,包括坐垫、旋转轴、背垫和支撑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海绵层、固定块、铅块袋、支撑杆、枕头和活动块,所述的坐垫和背垫之间通过旋转轴相连,坐垫的内部靠近旋转轴的一端设有固定块,另一端设有活动块,两者之间设有弹簧,背垫的背面设有铅块袋,正面的一端设有支撑杆和枕头,坐垫和背垫的背面的四角处设有支撑腿。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坐垫和背垫的表面设有海绵层。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弹簧的数量不少于两根,靠近活动块的一端设有挂钩,活动块的侧面上设有挂环。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铅块袋为独立的隔离口袋,袋体的一侧设有拉链或系绳。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活动块的上部设有“U”字形的横梁,前端的中央位置设有脚蹬。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功能多元等优点,采用纯机械结构配合人体的自主动力输出,可以进行仰卧起坐、俯卧撑及腿部等部位的拉伸锻炼,可以折叠,便于携带和存放,适合学生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1、坐垫,2、弹簧,3、海绵层,4、固定块,5、旋转轴,6、背垫,7、铅块袋,8、支撑腿,9、支撑杆,10、枕头,11、活动块;12、横梁,13、脚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学生用健身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功能多元等优点,采用纯机械结构配合人体的自主动力输出,可以进行仰卧起坐、俯卧撑及腿部等部位的拉伸锻炼,可以折叠,便于携带和存放,适合学生使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新型学生用健身器,包括坐垫1、旋转轴5、背垫6和支撑腿8,还包括弹簧2、海绵层3、固定块4、铅块袋7、支撑杆9、枕头10和活动块11,所述的坐垫1和背垫6之间通过旋转轴5相连,坐垫1的内部靠近旋转轴5的一端设有固定块4,另一端设有活动块11,两者之间设有弹簧2,背垫6的背面设有铅块袋7,正面的一端设有支撑杆9和枕头10,坐垫1和背垫6的背面的四角处设有支撑腿8。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坐垫1和背垫6的表面设有海绵层3,可以增加锻炼时的舒适性。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弹簧2的数量不少于两根,靠近活动块11的一端设有挂钩,活动块11的侧面上设有挂环,可以根据锻炼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弹簧2的数量,从而改变拉伸力的大小,达到循序渐进的锻炼效果。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铅块袋7为独立的隔离口袋,袋体的一侧设有拉链或系绳,可以在铅块袋7内加入铅块等重物,从而改变背垫6的重量,提高仰卧起坐的难度,锻炼背部、腹部等部位。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活动块11的上部设有“U”字形的横梁12,前端的中央位置设有脚蹬13,在进行仰卧起坐锻炼时可以利用横梁12作为限位架,固定脚部位置;在进行俯卧撑锻炼时,双脚可以蹬在横梁12上,双手握住两个支撑杆9进行锻炼,防止脚部踩滑;同时可以用脚蹬在脚蹬13上,或是双手拉住脚蹬13,拉动弹簧,进行拉伸锻炼;不使用时可以将其折起进行存放。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