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杆机构及遥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37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摇杆机构及遥控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遥控控制领域,特别是一种摇杆机构及遥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比如游戏机、无人机、航模等等都采用的是远程控制技术,采用遥控器进行操作。遥控器上基本都设有遥控操作杆,但是现有的操作杆占体积较大,不方便。

而且遥控器的摇杆较长或者较大时,导致遥控器的整体体积大,占用空间大,使用者携带或者收纳均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方便收纳且能保证操作精度的摇杆机构及遥控器。

本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摇杆机构其包括第一杆体、操作轴、连接件、中空的第二杆体,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操作轴,所述第二杆体套设在所述第一杆体外,所述第二杆体与所述第一杆体弹性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一端套设在所述操作轴外;

其中,对所述第二杆体施提拉力时,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一端脱离所述操作轴,且所述第一杆体及第二杆体绕所述连接件相对于所述操作轴可折叠。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开设沿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侧壁上开设第一通孔;所述操作轴(20)轴线方向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第一杆体以及操作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轴线方向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上开设第一通孔; 所述操作轴,开设沿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的侧壁上开设第二通孔;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二通孔连接所述第一杆体以及操作轴。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杆体内的弹性件及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杆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一端 内侧壁设凸台,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凸台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件抵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有凸耳的止向垫片,所述第二杆体开设长槽,所述长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杆体的轴向平行,所述凸耳收容于所述长槽,所述止向垫片设有穿孔,所述固定件穿过所述穿孔与所述第一杆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杆体远离所述操作轴的端部开设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杆体的轴向平行,所述止向垫片的凸耳卡在限位槽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二端的第一调整杆,套在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一端的第二调整杆,所述第一调整杆和第二调整杆可相对第二杆体的轴向直线移动以调整所述摇杆机构的长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杆体的第一端的外侧壁设限位台,所述第二调整杆的内侧壁设配合台,所述限位台和配合台配合限位所述第二调整杆。

进一步的,还包括胶套结构,所述胶套结构套在所述第一调整杆外。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调整杆设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调整杆设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配合以调整所述第一调整杆与第二调整杆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的,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收容空间,所述操作轴收容于收容空间内。

本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种遥控器,其包括壳体以及至少一个如前述所述的摇杆机构。

上述的摇杆机构第一杆体绕操作轴折叠,方便用户在不使用摇杆时将第一杆体折叠收起,折叠灵活,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方便收纳。摇杆机构使用期间,第二杆体的第一端包住操作轴,操作轴、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保证操作轴的操作精度。

采用了摇杆机构的遥控器,不使用时,将第一杆体折叠收起,折叠灵活,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方便收纳。摇杆机构使用期间,第二杆体的第一端包住操作轴的,操作轴、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保证操作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摇杆机构的整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摇杆机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的摇杆机构的工作状态的剖面图;

图4为图3中所述的摇杆机被施加外力提拉时的状态剖面图;

图5为图4中所述的摇杆机构被折叠后的状态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结合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摇杆机构包括第一杆体10、操作轴20、连接件30、弹性件35、第二杆体40、止向垫片50、固定件60、第一调整杆70、第二调整杆80以及胶套结构88。

连接件30连接第一杆体10和操作轴20,第二杆体40套设在第一杆体10外,第二杆体40与第一杆体10弹性连接。第二杆体40包括相对的第一端45和第二端46。第二杆体40的第一端45套套设在所述操作轴20外。

其中,对第二杆体40施提拉力时,第二杆体40第一端45脱离操作轴20,且所述第一杆体10及第二杆体40绕所述连接件30相对于所述操作轴可折叠。第一杆体20及第二杆体40相对于操作轴折叠后,体积小,方便收纳。

工作状态时,第二杆体的第一端包住操作轴的上部。摇杆机构使用期间,第二杆体的第一端包住操作轴的上部,操作轴、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保证操作轴的操作精度。

结合图2,第一杆体10呈长条状。第一杆体10包括第一端11以及和第一端11相对的第二端12。第一端11开设沿第一杆体10的轴向延伸的凹槽13,凹槽13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一对第一通孔14。

操作轴20的轴线方向设有凸块21,凸块21上开设第二通孔22。第二通孔22的轴向与操作轴20的轴向垂直。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22的孔径相等。

连接件30依次穿过其中一个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22、另一个第一通孔14。第一杆体10相对于操作轴20绕连接件30可转动,即第一杆体10、操作轴20两者是活动连接。连接件30在本实施例中为铆钉,当然也可以是销钉等等其他固定件。

可以理解的是,当凹槽13的侧壁至开设一个第一通孔14的时候,连接件30穿过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22,仍然可以实现第一杆体10绕操作轴20转动并折叠。第一杆体10绕操作轴20可转动并折叠的结构,方便用户在不使用摇杆时将第一杆体10折叠收起,折叠灵活,折叠后占用空间小。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操作轴的轴线方向开设凹槽,对应的第一杆体的第一端设置凸块。同样的凹槽的内侧壁上开设第二通孔。凸块上开设第一通孔,第一通孔的轴向与操作轴的轴向垂直。连接件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孔,连接第一杆体和操作轴。连接件活动连接第一杆体和操作轴。凸块的顶部边沿呈弧形,旋转过程中,可以避免刮碰。

同样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操作轴上开设一个第一通孔,第一杆体上也仅开设一个第二通孔时,连接件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以连接操作轴和第一杆体。第一杆体绕连接件相对于操作轴转动。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件一端固定在操作轴。第一杆体上开设一个第一通孔。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以连接第一杆体和操作轴。第一杆体绕连接件相对于操作轴转动。可以理解的是,连接件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杆体,操作轴开设第二通孔,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第二通孔连接第一杆体和操作轴。第一杆体实现绕连接件相对于操作轴转动。

请参阅图2,图示实施例中,第一杆体10的第二端12中空形成收容腔15,收容腔15的内侧壁上设有内螺纹。在收容腔15的侧壁开设限位槽16。限位槽16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杆体10的轴向平行。限位槽16的形状可以是米字或者十字,个数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以上。

第二杆体40呈中空长条状。第二杆体40套设在第一杆体10外。弹性件35及固定件60设在第二杆体40内。固定件60与第一杆体10固定连接。第二杆体40的第一端45内侧壁设凸台44弹性件35的一端与凸台44抵接,弹性件35的另一端与固定件60抵接。图示实施例中,弹性件35为压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还可以是带有弹性的硅胶件。

摇杆机构还包括设有凸耳51的止向垫片50。第二杆体40开设长槽41。长槽41的延伸方向沿所述第二杆体40的轴向平行。凸耳51收容于所述长槽41。止向垫片50设有穿孔,固定件60穿过穿孔与第一杆体10固定连接。

具体的,请结合图2、图3及图4,第二杆体40上部开设长槽41。第二杆体40的下部内设凸台44。

止向垫片50呈片状,设有凸耳51。凸耳51收容于长槽41,止向垫片50的中部设有穿孔52。凸耳51的形状个数分布与长槽41、限位槽16一一对应。弹性件35的一端与止向垫片50抵接,另一端与凸台44抵接。

固定件60收容于第二杆体40内。固定件60的外侧壁上设有环状的螺纹。固定件60依次穿过止向垫片50的穿孔52、弹性件35与第一杆体10螺纹连接。弹性件35一端与凸台44紧抵,另一端与止向垫片50紧抵。止向垫片50的凸耳51卡在限位槽16、长槽41中。凸耳51卡在限位槽16、长槽41中,避免第一杆体10、第二杆体40间晃动。图示实施例中,弹性件为压簧,凸台为环形凸台,在其他实施例中,凸台还可以是间隔分布。

弹性件35处于自然状态,无提拉外力施加下,第二杆体40的第一端45套在操作轴20的凸块21外。第二杆体40套住凸块21以限制第一杆体10折叠,并使第一杆体10和操作轴20呈一条直线,避免第一杆体10转动,以确保操作精度。结合图4,施加外力提拉第二杆体40时,弹性件35被压缩形变,第二杆体40与凸块21分离。请参阅图5,摇杆机构被拉起后旋转,第一杆体10被折叠收起。

换句话说,实际使用过程中,摇杆机构操作时,弹性件复位第二杆体的第一端包住操作轴。此时操作轴、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处于同一条直线上,避免操作轴晃动,确保操作精度。

第一杆体10和第二杆体40之间采用固定件60固定在第一杆体10上,弹性件35卡在固定件60与第二杆体40之间的结构。第二杆体40可以在弹性件35的形变方向上相对于第一杆体10运动,实现第一杆体10和第二杆体40之间的弹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杆体和第一杆体之间的弹性连接结构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方式,也可以其他的结构。如,第二杆体的内部设弹性件。弹性件一端固定在第二杆体内顶部。弹性件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杆体的顶部。提拉第二杆体,第二杆体相对第一杆体在在弹性件的形变方向运动。

摇杆机构还包括第一调整杆70和第二调整杆80。第一调整杆70套在第二杆体40第二端46外。第二调整杆80套在第二杆体40的第一端45外。第一调整杆70和第二调整杆80可相对第二杆体40的轴向直线移动以调整摇杆机构的长度。。即、第二杆体40与第一调整杆70、第二调整杆80配合调整高度用,依不同的用户操作感觉自己调整,把第一调整杆70与第二调整杆80调整到一定高度,再相对拧紧。具体的,第二杆体40的外侧壁上设外螺纹,第一调整杆70、第二调整杆80内设内螺纹,第一调整杆70、第二调整杆80与第二杆体40螺纹连接。

请结合图3,第一调整杆70设有平滑的第一表面71,第二调整杆80设有平滑的第二表面81。第一表面71与第二表面81配合以调整第一调整杆70与第二调整杆80之间的间隙。使用过程中,第一表面71与第二表面81抵接。平滑的第一表面71与第二表面81的设计,使得第一调整杆70与第二调整杆80紧密接触,无缝抵接。

在图示实施例中,第二杆体40下部的外侧壁设限位台42。第二调整杆80的内侧壁设配合台82。使用时,限位台42和配合台82抵接,限位台42和配合台82配合限位所述第二调整杆(80)。

胶套结构88套在所述第一调整杆70外。第一调整杆70外侧壁开设收容槽72,胶套结构88收在收容槽72内。胶套结构88外表面设有纹路,胶套结构为软胶,保证操作者的触感和舒适度。

请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摇杆机构还包括底座90,在底座90上开设收容空间,操作轴20收容于收容空间内。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遥控器,遥控器包括壳体以及至少一个前述的摇杆机构。

上述的摇杆机构第一杆体绕操作轴折叠,方便用户在不使用摇杆时将第一杆体折叠收起,折叠灵活,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方便收纳。摇杆机构使用期间,第二杆体的第一端包住操作轴的,操作轴、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保证操作轴的操作精度。

采用了摇杆机构的遥控器,不使用时,将第一杆体折叠收起,折叠灵活,折叠后占用空间小,方便收纳。摇杆机构使用期间,第二杆体的第一端包住操作轴的,操作轴、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位于同一直线上,保证操作轴的操作精度。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