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力模拟飞行器的虚拟现实体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6713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与VR头盔所显示内容中的动作、节奏同步的单人自动力模拟飞行器的虚拟现实体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虚拟现实飞行的体感装备或外设非常匮乏,主要是运用伺服电机电动缸实现身体的转向和移动,存在结构复杂,体型笨重,造价高等缺点。此外,伺服电功缸控制的自由度和内容配合难度大,会降低虚拟现实飞行模拟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仅依靠用户玩家自身的动力源来掌控方向和角度,结合本模拟飞行器本身的特殊结构,用户既可以向左右侧方向转动,又可以向前后倾斜转向,并且比伺服电动缸更为灵便,从而较好地提高虚拟现实体验者或玩家的真实感和人性生理上的舒适感,如身临其境地飞行和旅游,并与虚拟现实头盔头显显示内容中的动作、节奏同步的一种自动力模拟飞行器的虚拟现实体感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力模拟飞行器的虚拟现实体感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地面上的至少一个底座,所述底座上方固设有斜支撑立柱,该斜支撑立柱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通过使用者自身动力左右摇摆以实现自平衡用的左右滑动组件,所述左右滑动组件两端活动连接有通过使用者自身动力前后摆动以实现自平衡用的前后摆动组件,所述前后摆动组件 的一端可滑动的连接有供使用者握持及支撑手臂用的第一滑动支撑组件,所述前后摆动组件的另一端可滑动的连接有供使用者支撑脚掌及腿部用的第二滑动支撑组件。

所述左右滑动组件包括:两排支撑轴承群、两条弧形导轨及连接件,所述两排支撑轴承群安装在斜支撑立柱顶部前后立板的内侧壁上,其用于承载弧形导轨,弧形导轨在受到外力后可在支撑轴承群上左右滑动;所述两条弧形导轨相互并行设置,且两条弧形导轨之间通过连接件锁紧固定。

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柱、连接块或弧形板。

所述前后摆动组件包括:前后倾斜支撑轴承、轴承套及一对左右对称的臂梁骨架,所述臂梁骨架为几字型结构,其通过前后倾斜支撑轴承活动连接在弧形导轨外侧,所述轴承套套接在前后倾斜支撑轴承上。

所述第一滑动支撑组件包括:手握杆、前臂横向固定杆、手部支撑托、第一直线导轨及第一滑块,所述前臂横向固定杆固设在臂梁骨架前端内侧,所述臂梁骨架的内侧壁上且位于前臂横向固定杆上部分别设有第一直线导轨及与该第一直线导轨配合滑动的第一滑块,所述手部支撑托固设于第一滑块的上部,所述手握杆固设于第一滑块的前端。

所述第二滑动支撑组件包括:脚掌横向支撑杆、腿部横向固定杆、腿部支撑托、第二直线导轨及第二滑块,腿部横向固定杆固设在臂梁骨架后端内侧,所述臂梁骨架的内侧壁上且位于腿部横向固定杆上部分别设有第二直线导轨及与该第二直线导轨配合滑动的第二滑块,所述腿部支撑托固设于第二滑块上部,所述脚掌横向支撑杆固设于第二滑块的后端。

所述臂梁骨架的前端下部还安装有转向风扇。

所述底座的底部还安装有移动脚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为单个虚拟现实体验者设置了自身动力源的左右两侧旋转和前后倾斜装置,不但实现了与虚拟现实视频游戏内容中的角色的各种飞行角度和姿势的同步,而且只需要自身动力即可使用,无需电力或马达动力,提高了观看视频、玩游戏尤其包括翼装飞行、滑翔伞、太空环游等各种飞行器中游戏玩家的沉浸感,自由度和舒适度,并且相对于由电动缸电机控制的飞行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力模拟飞行器体感装备不仅搬运方便,而且去除了伺服电机电功缸延时弊端,成本低廉,为重度VR体验用户增加了新选择。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易于操作,外形美观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会构成任何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力模拟飞行器的虚拟现实体感装置包括底座1、斜支撑立柱2、左右滑动组件3、前后摆动组件4、第一滑动支撑组件5及第二滑动支撑组件6。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底座对称地设置在地面上,所述两个底座之间的上方固设有与其相垂直的斜支撑立柱2,所述斜支撑立柱2的上端活动连接有左右滑动组件3,该左右滑动组件3通过使用者自身动力左右摇摆以保持使用者身体的自平衡。具体地,所述左右滑动组件3包括:所述左右滑动组件3包括:两排支撑轴承群31、两条弧形导轨32及连接 件33,所述两排支撑轴承群31安装在斜支撑立柱2顶部前后立板的内侧壁上,其用于承载弧形导轨32,弧形导轨在受到外力后可在支撑轴承群31上左右滑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导轨呈U形,所述弧形导轨32安装在两排支撑轴承群31中间,所述两条弧形导轨32相互并行设置,且两条弧形导轨32之间通过连接件33锁紧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导轨为第一支点,具有自平衡,可通过人力实现自由向左右两则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33为连接柱、连接块或弧形板,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为连接柱。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1的底部还安装有方便移动自动力模拟飞行器的虚拟现实体感装置用的移动脚轮(图中未示)。

如图1所示,所述前后摆动组件4活动连接在所述左右滑动组件3两端。其用于通过使用者自身动力前后摆动以以保持使用者身体的自平衡。具体地,所述前后摆动组件4包括:前后倾斜支撑轴承41、轴承套及一对左右对称的臂梁骨架42,所述臂梁骨架42为几字型结构,其通过前后倾斜支撑轴承41活动连接在弧形导轨32外侧,所述轴承套套接在前后倾斜支撑轴承4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后倾斜支撑轴承41及轴承套为第二支点,具有自平衡,可通过人力实现前后摆动。

进一步地,所述臂梁骨架42的前端下部还安装有转向风扇(图中未示)。

如图1,所述第一滑动支撑组件5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前后摆动组件4的前端。其用于供使用者握持及支撑手臂。具体地,所述第一滑动支撑组件5包括:手握杆51、前臂横向固定杆52、手部支撑托53、第一直线导轨54及第一滑块55,所述前臂横向固定杆52固设在臂梁骨架42前端内侧,所述臂梁骨架42的内侧壁上且位于前臂横向固定杆52上部分别设有第一直线导轨54及与该第一 直线导轨54配合滑动的第一滑块55,所述手部支撑托53固设于第一滑块55的上部,所述手握杆51固设于第一滑块55的前端。

如1,所述第二滑动支撑组件6可滑动的连接在所述前后摆动组件4的后端,其用于供使用者支撑脚掌及腿部。具体地,所述第二滑动支撑组件6包括:脚掌横向支撑杆61、腿部横向固定杆62、腿部支撑托63、第二直线导轨64及第二滑块65,腿部横向固定杆62固设在臂梁骨架42后端内侧,所述臂梁骨架42的内侧壁上且位于腿部横向固定杆62上部分别设有第二直线导轨64及与该第二直线导轨配合滑动的第二滑块65,所述腿部支撑托63固设于第二滑块65上部,所述脚掌横向支撑杆61固设于第二滑块65的后端。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以上各构件可用所属技术领域人员了解的相似或等同元件来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