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行车动态风筝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92722阅读:9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行车动态风筝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筝,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自行车动态风筝。



背景技术:

风筝起源于中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休闲娱乐的玩具。传统风筝的形状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鸟、昆虫、动物及几何立体等,而图案方面,则主要由个人喜好而设计,有宣传标志、动物、蝴蝶、飞鸟等,琳琅种种。

风筝的传统做法一般是采用竹子做骨架,绵纸作面料糊制而成。随着风筝制作技艺的不断创新,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以玻璃钢做骨架,防雨绸、尼龙绸做面料的各类三角形、菱形等几何体风筝,以及运动特技类、软体类的现代风筝。

然而,现有的风筝在升空后,所展现的基本上就是静态的形状和图案,目前尚未发现有升空后能借助风力展现动态人体的风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动态风筝,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行车动态风筝,包括风筝骨架和风筝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筝骨架包括自行车形态骨架和人体形态骨架;所述自行车形态骨架包括自行车架、分别固定在自行车架前部、后部的前车轮、后车轮,以及安装在自行车架底部中间位置的风轮机构;所述风轮机构包括轮轴、外轮圈、若干个弧形风叶、与弧形风叶一一对应的连接杆、固定在轮轴两端上分别垂直连接有脚蹬杆,所述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自行车架上,其两个脚蹬杆的方向相反;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轮轴和外轮圈上,所述弧形风叶的内端固定在轮轴上,外端穿在连接杆的上端;

所述人体形态骨架包括呈矩形框架结构的躯干骨架、固定于躯干骨架顶部边框中间部位的头部骨架、分别固定于躯干骨架两肩部位的两个上肢骨架和安装在躯干骨架底部边框上的两个下肢骨架;两个上肢骨架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躯干骨架上,下端与自行车架的两个车把手固定连接;下肢骨架包括大腿骨架和小腿骨架,所述大腿骨架的上端转动连接在躯干骨架的底边框上,大腿骨架的下端与小腿骨架的上端铰连接;

所述自行车架与躯干骨架的底部边框的中部固定连接;两个小腿骨架的底部分别与两个脚蹬杆的顶端铰连接;所述躯干骨架的两肩部位分别连接有上角绳;所述车把手下侧连接有下角绳,两条上角绳的前端与下角绳的前端固定在一起,并连接有连接环;

所述风筝面料包括固定在躯干骨架上的躯干面料、固定在头部骨架上的头部面料、固定在上肢骨架上的上肢面料和固定在下肢骨架上的下肢面料。

进一步地说,所述自行车架主要由一号横向碳纤维管、二号横向碳纤维管、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一号右倾斜碳纤维管、二号右倾斜碳纤维管构成;所述一号横向碳纤维管作为自行车架的上横梁,二号横向碳纤维管作为自行车架的下横梁,所述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作为自行车架的前车叉,所述一号右倾斜碳纤维管作为自行车架的后车叉,所述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和二号右倾斜碳纤维管作为自行车架的斜支撑梁;所述一号横向碳纤维管的末端与一号右倾斜碳纤维管的顶端相接后,又连接在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的顶部,所述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的顶端固定连接在躯干骨架的底部边框中部;所述一号横向碳纤维管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的上部,所述车把手固定在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的顶端上;所述二号右倾斜碳纤维管的顶端与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的底端与二号右倾斜碳纤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后,又与二号横向碳纤维管的中部相连接;所述风轮机构的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与二号右倾斜碳纤维管相接的部位;所述二号横向碳纤维管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下部、一号右倾斜碳纤维管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轮固定在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的下部;所述后轮固定在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的下部。

再进一步说,所述前轮包括碳纤维管前轮圈和固定在碳纤维管前轮圈内圆周上的防雨绸前环;所述后轮包括碳纤维管后轮圈和固定在碳纤维管后轮圈内圆周上的防雨绸后环,在后轮内还连接有后轮斜撑,所述后轮斜撑的底端连接碳纤维管后轮圈,顶端连接在二号横向碳纤维管与一号右倾斜碳纤维管的连接点上。

更进一步说,所述躯干骨架的中部设有纵向的躯干加强杆,所述躯干加强杆的顶端固定在躯干骨架的顶部边框上,下端固定在底部边框上。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合空气动力学和机械传动的原理设计而成,结构简单,整体非常轻巧而又非常稳固;风筝升空后,依靠风力吹动弧形风叶,由弧形风叶带动轮轴转动,轮轴带动两个脚蹬杆转动,两个脚蹬杆带动下肢骨架形成上下蹬踏的动作,从而能展现一个骑车人在空中飞翔骑动的栩栩如生的形态。本发明是传统立体风筝与现代科学动力技术完美相结合的设计,不仅为风筝放飞者带来更多的乐趣,也为更多形态的动态风筝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所述躯干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本发明所述的自行车动态风筝,包括风筝骨架和风筝面料。

所述风筝骨架包括自行车形态骨架和人体形态骨架。

所述自行车形态骨架包括自行车架、分别固定在自行车架前部、后部的前车轮、后车轮,以及安装在自行车架底部中间位置的风轮机构。

所述风轮机构包括轮轴17、外轮圈16、若干个弧形风叶19、与弧形风叶19一一对应的连接杆18、固定在轮轴17两端上分别垂直连接有脚蹬杆15,所述轮轴17通过轴承安装在自行车架上,其两个脚蹬杆15的方向相反。所述连接杆1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轮轴17和外轮圈16上,所述弧形风叶19的内端固定在轮轴17上,外端穿在连接杆18的上端。所述轮轴17、外轮圈16、连接杆18以及脚蹬杆15都是采用碳纤维管材质制作的。

所述自行车架主要由一号横向碳纤维管8、二号横向碳纤维管14、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24、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9、一号右倾斜碳纤维管23、二号右倾斜碳纤维管9构成。所述一号横向碳纤维管8作为自行车架的上横梁,二号横向碳纤维管14作为自行车架的下横梁,所述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9作为自行车架的前车叉,所述一号右倾斜碳纤维管23作为自行车架的后车叉,所述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24和二号右倾斜碳纤维管9作为自行车架的斜支撑梁;所述一号横向碳纤维管8的末端与一号右倾斜碳纤维管23的顶端相接后,又连接在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24的顶部;所述一号横向碳纤维管8的前端固定连接在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9的上部,所述车把手5固定在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9的顶端上;所述二号右倾斜碳纤维管9的顶端与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9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24的底端与二号右倾斜碳纤维管9的底端固定连接后,又与二号横向碳纤维管14的中部相连接;所述风轮机构的轮轴17通过轴承安装在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24与二号右倾斜碳纤维管9相接的部位;所述二号横向碳纤维管1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9下部、一号右倾斜碳纤维管23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前轮固定在二号左倾斜碳纤维管9的下部;所述后轮固定在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24的下部。

所述前轮包括碳纤维管前轮圈12和固定在碳纤维管前轮圈12内圆周上的防雨绸前环13;所述后轮包括碳纤维管后轮圈21和固定在碳纤维管后轮圈21内圆周上的防雨绸后环22,在后轮内还连接有后轮斜撑20,所述后轮斜撑20的底端连接碳纤维管后轮圈21,顶端连接在二号横向碳纤维管14与一号右倾斜碳纤维管23的连接点上。

所述人体形态骨架采用碳纤维管材质制作,包括如图2所示的呈矩形框架结构的躯干骨架26、固定于躯干骨架26顶部边框中间部位的头部骨架1、分别固定于躯干骨架26两肩部位的两个上肢骨架2和安装在躯干骨架26的底部边框25上的两个下肢骨架。所述躯干骨架26的中部设有纵向的躯干加强杆29,所述躯干加强杆29的顶端固定在躯干骨架26的顶部边框上,下端固定在底部边框25上。两个上肢骨架2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躯干骨架26上,下端与自行车架的两个车把手5固定连接;下肢骨架包括大腿骨架7和小腿骨架10,所述大腿骨架7的上端转动连接在躯干骨架26的底部边框25上,大腿骨架7的下端与小腿骨架10的上端铰连接。

所述自行车架中的一号左倾斜碳纤维管24的顶端固定连接在底部边框25的中部;两个小腿骨架10的底部分别与两个脚蹬杆15的顶端铰连接;所述躯干骨架26的两肩部位分别连接有上角绳3;所述车把手5下侧连接有下角绳6,两条上角绳3的前端与下角绳6的前端固定在一起,并连接有连接环4。

所述风筝面料采用防雨绸制作,包括固定在躯干骨架26上的躯干面料28、固定在头部骨架1上的头部面料、固定在上肢骨架2上的上肢面料27和固定在下肢骨架上的下肢面料。

本发明所述自行车动态风筝在放飞时,风筝牵引线的端头固定在连接环4上,借助躯干骨架26结合躯干面料28而具有的类似船帆的立体上升片状结构,在风力作用下升空;风筝升空后,依靠风力吹动弧形风叶19,由弧形风叶19带动轮轴17转动,轮轴17带动两个脚蹬杆15转动,两个脚蹬杆15带动下肢骨架形成上下蹬踏的动作,从而能展现一个骑车人在空中飞翔骑动的栩栩如生的形态。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