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举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1358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举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推举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很多运动需要将力量从地面传导至上肢,包括跟对手之间的推挤、将球丢出手中,这些动作的动力链都跟推举的动作相似,起于地面,终于移动手中的重量(对抗)。中国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北京申奥的成功,为健身器材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健身队伍的不断扩大为健身器材生产商带来浓厚商机。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用于推举的器材,主要包括坐姿推举和卧姿推举两种,使用最多的是杠铃推举。

杠铃推举,是健身运动中锻炼胸大肌最有效的动作之一。杠铃,其实是固定器械和自由器械的一个中间态。看起来像是自由器械,实际上他限制了手臂的外展与内收,而胸、背大肌群,都有手臂的外展内收功能。三角肌前束最重要的功能是让大臂水平面、额状面内收,简单说就是让手臂往脸的方向靠。

随着健身行业的不断向前发展,健身需求的不断优化,人们发现,现有的杠铃推举装置结构设计不太合理,一方面,功能单一,要么只能进行坐姿推举,要么只能进行卧姿推举,无法将坐姿推举和卧姿推举集于一体;另一方面,卧姿推举过程中,无法很好地实现手臂向脸靠拢,因而,对三角肌前束的锻炼不充分,有待进一步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旨在提供一种推举训练装置,不仅功能多样,将坐姿推举和卧姿推举集于一体,而且卧姿推举过程中,手臂可以很好地向中间靠拢,充分锻炼三角肌前束,以满足更多健身人群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推举训练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结构呈水平对称,所述第一支架由水平j形杆、竖直j形杆和竖向杆一体成型,所述竖向杆的上端与竖直j形杆的弯曲端头连接、下端与水平j形杆的弯曲部位的上部连接,所述竖直j形杆的直端头穿过水平j形杆的直端头并与水平j形杆的弯曲端头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从而构成三角形支架结构,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的竖直j形杆相连,所述第一支架中水平j形杆和竖向杆之间固接有第一弧形导杆,所述第二支架中水平j形杆和竖向杆之间固接有第二弧形导杆,所述第一弧形导杆和第二弧形导杆滑动套设有杠铃杆,所述第一弧形导杆和第二弧形导杆上滑动套设有可对杠铃杆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组件,所述杠铃杆的两端头可套设杠铃片,所述的杠铃杆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的位置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架、背靠板和坐板,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坐板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表面的后段上,所述背靠板和坐板铰接,所述背靠板的自由段置于支撑板上表面的前段上,所述支撑板上表面的前段上设有用于支撑背靠板并对背靠板进行限位固定的支撑结构,所述坐板上表面的后端固定有立柱,所述立柱的左右两侧设有柱体,所述柱体上套设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固定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外壁固定有弧形杆,所述的弧形杆可通过套杆绕柱体旋转,所述弧形杆自由端的上部固接有支撑套件、下部于支撑套件前方固接有弧形扶手,所述支撑套件与杠铃杆可拆卸套接,所述支撑套件的运行轨迹线与第一弧形导杆和第二弧形导杆的轴线相同。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训练者需要进行卧姿推举训练时,先将背靠板旋转至水平状态并由支撑板提供支撑作用,然后将弧形杆绕柱体旋转,使弧形杆向上向前转动至水平状态,将杠铃杆套在支撑套件内并固定,最后双手紧握扶手,向上用力,使得弧形杆绕柱体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支撑套件对杠铃杆产生向上向后的作用力,从而带动杠铃杆向上向后运动,杠铃杆沿着第一弧形导杆和第二弧形导杆滑动,如此即可进行卧姿推举训练;在训练者双手紧握扶手向上用力的过程中,由于弧形杆是异形件,故双手手臂可以很好地向中间靠拢,充分锻炼三角肌前束;训练结束后,将杠铃杆从支撑套件内取出,弧形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向后转动至垂直状态;当训练者需要进行坐姿推举训练时,先将背靠板旋转至倾斜状态并通过支撑结构进行支撑和限位固定,然后训练者臀部坐在坐板上,背部倚靠在背靠板上,双手直接紧握杠铃杆,向上用力,即可使杠铃杆沿着第一弧形导杆和第二弧形导杆滑动,即可进行坐姿推举训练;在卧姿推举训练或者坐姿推举训练过程中,如果需要加载重量,则在杠铃杆的两端头加载杠铃片即可。这样的设计,不仅功能多样,将坐姿推举和卧姿推举集于一体,而且卧姿推举过程中,手臂可以很好地中间靠拢,充分锻炼三角肌前束,以满足更多健身人群的需求。

进一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圆柱台状中空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侧壁沿直径方向开设有插孔,所述第一弧形导杆和第二弧形导杆沿轴线开设有多个限位通孔,所述一限位通孔与插孔相对、且插设有t字形限位销。这样的设计,可以根据训练者个体的差异性,随时调整限位块在第一弧形导杆和第二弧形导杆的位置,并通过t字形限位销进行限位固定,可以满足更多健身人群的需求,设计较为人性化。

进一步,所述支撑套件包括立杆、u形槽和c形套耳,所述立杆的顶部与u形槽的外槽底中部固接,所述套耳的一端与u形槽的一槽壁铰接,所述套耳的自由端与u形槽的另一槽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杠铃杆套设在u形槽内。这样的设计,不仅杠铃杆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而且u形槽可以对杠铃杆提供较为理想的限位作用,防止杠铃杆从u形槽内滑脱,保障训练者的安全。

进一步,所述套耳的自由端与u形槽的槽壁卡扣连接,且相对应的槽壁外侧设有解扣按钮。这样的设计,便于杠铃杆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所述支撑架由三个位置相对、且结构相同的倒t形支架构成,所述支撑板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与三个支架的顶部固接,所述后部支架的横杆上于坐板的左右两侧垂直固定有可伸缩杆,所述可伸缩杆的顶部固接有u形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中心线和与弧形杆相对应位置的轴线相平行。这样的设计,当杠铃杆沿着第一弧形导杆和第二弧形导杆向下滑动时,可以通过限位槽进行限位,以减轻训练者双手支撑的疲劳度,设计较为人性化;另外,可伸缩杆的设置,可以随时调整限位槽的高度,不会对弧形杆向下向后转动造成干涉。

进一步,所述支撑板前段上表面沿板的延伸方向开设有t形槽,所述t形槽的前端两侧壁上铰接有可隐藏卡设在t形槽内的t形限位杆,所述背靠板底面前端开设有卡槽,所述限位杆的自由端可卡在卡槽内进行限位固定。这样的设计,在训练者进行卧姿推举训练时,可以将限位杆隐藏收放在t形槽内,使背靠板稳固地支撑在支撑板上;当训练者进行坐姿推举训练时,限位杆可以旋转并卡在卡槽内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对背靠板提供良好的支撑固定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中的竖直j形杆的前侧面上沿杆的延伸方向固定至少一根套杆,所述套杆可套设杠铃片。这样的设计,可以将闲置未用的杠铃片收放在套杆上,以便训练者随时加载取用,设计较为合理。

附图说明

本发明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推举训练装置实施例卧姿推举训练准备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推举训练装置实施例卧姿推举训练过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推举训练装置实施例中支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推举训练装置实施例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推举训练装置实施例坐姿推举训练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一种推举训练装置实施例坐姿推举训练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图7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示中的符号说明如下:

1.第一支架,10.第一弧形导杆,2.第二支架,20.第二弧形导杆,3.连接杆,4.杠铃杆,40.导套,41.限位块,42.限位销,43.杠铃片,5.支撑机构,50.支撑架,500.可伸缩杆,501.支撑板,502.限位杆,51.背靠板,52.坐板,53.立柱,54.弧形杆,55.支撑套件,550.立杆,551.u形槽,552.套耳,56.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推举训练装置,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和连接杆3,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结构呈水平对称,第一支架1由水平j形杆、竖直j形杆和竖向杆一体成型,竖向杆的上端与竖直j形杆的弯曲端头连接、下端与水平j形杆的弯曲部位的上部连接,竖直j形杆的直端头穿过水平j形杆的直端头并与水平j形杆的弯曲端头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从而构成三角形支架结构,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中的竖直j形杆相连,第一支架1中水平j形杆和竖向杆之间固接有第一弧形导杆10,第二支架2中水平j形杆和竖向杆之间固接有第二弧形导杆20,第一弧形导杆10和第二弧形导杆20滑动套设有杠铃杆4,第一弧形导杆10和第二弧形导杆20上滑动套设有可对杠铃杆4进行限位固定的限位组件,杠铃杆4的两端头可套设杠铃片43,杠铃杆4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之间的位置可拆卸连接有支撑机构5,支撑机构5包括支撑架50、背靠板51和坐板52,支撑架50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板501,坐板52固定安装于支撑板501上表面的后段上,背靠板51和坐板52铰接,背靠板51的自由段置于支撑板501上表面的前段上,支撑板501上表面的前段上设有用于支撑背靠板51并对背靠板51进行限位固定的支撑结构,坐板52上表面的后端固定有立柱53,立柱53的左右两侧设有柱体,柱体上套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圈固定有套杆,套杆的外壁固定有弧形杆54,弧形杆54可通过套杆绕柱体旋转,弧形杆54自由端的上部固接有支撑套件55、下部于支撑套件55前方固接有弧形扶手56,支撑套件55与杠铃杆4可拆卸套接,支撑套件55的运行轨迹线与第一弧形导杆10和第二弧形导杆20的轴线相同。

本实施例中,当训练者需要进行卧姿推举训练时,先将背靠板51旋转至水平状态并由支撑板501提供支撑作用,然后将弧形杆54绕柱体旋转,使弧形杆54向上向前转动至水平状态,将杠铃杆4套在支撑套件55内并固定,最后双手紧握扶手56,向上用力,使得弧形杆54绕柱体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支撑套件55对杠铃杆4产生向上向后的作用力,从而带动杠铃杆4向上向后运动,杠铃杆4沿着第一弧形导杆10和第二弧形导杆20滑动,如此即可进行卧姿推举训练;在训练者双手紧握扶手56向上用力的过程中,由于弧形杆54是异形件,故双手手臂可以很好地向中间靠拢,充分锻炼三角肌前束;训练结束后,将杠铃杆4从支撑套件55内取出,弧形杆54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向后转动至垂直状态;当训练者需要进行坐姿推举训练时,先将背靠板51旋转至倾斜状态并通过支撑结构进行支撑和限位固定,然后训练者臀部坐在坐板52上,背部倚靠在背靠板51上,双手直接紧握杠铃杆4,向上用力,即可使杠铃杆4沿着第一弧形导杆10和第二弧形导杆20滑动,即可进行坐姿推举训练;在卧姿推举训练或者坐姿推举训练过程中,如果需要加载重量,则在杠铃杆4的两端头加载杠铃片43即可。

作为优选,限位组件包括圆柱台状中空限位块41,限位块41的侧壁沿直径方向开设有插孔,第一弧形导杆10和第二弧形导杆20沿轴线开设有多个限位通孔,一限位通孔与插孔相对、且插设有t字形限位销42。这样的设计,可以根据训练者个体的差异性,随时调整限位块41在第一弧形导杆10和第二弧形导杆20的位置,并通过t字形限位销42进行限位固定,可以满足更多健身人群的需求,设计较为人性化。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限位组件的具体结构,只要能够对杠铃杆4提供限位固定作用即可。

作为优选,支撑套件55包括立杆550、u形槽551和c形套耳552,立杆550的顶部与u形槽551的外槽底中部固接,套耳552的一端与u形槽551的一槽壁铰接,套耳552的自由端与u形槽551的另一槽壁可拆卸连接,杠铃杆4套设在u形槽551内。这样的设计,不仅杠铃杆4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而且u形槽551可以对杠铃杆4提供较为理想的限位作用,防止杠铃杆4从u形槽551内滑脱,保障训练者的安全。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杠铃杆4与支撑机构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作为优选,套耳552的自由端与u形槽551的槽壁卡扣连接,且相对应的槽壁外侧设有解扣按钮。这样的设计,便于杠铃杆4的安装和拆卸。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杠铃杆4与支撑机构5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

作为优选,支撑架50由三个位置相对、且结构相同的倒t形支架构成,支撑板501的前部、中部和后部分别与三个支架的顶部固接,后部支架的横杆上于坐板52的左右两侧垂直固定有可伸缩杆500,可伸缩杆500的顶部固接有u形限位槽,限位槽的中心线和与弧形杆54相对应位置的轴线相平行。这样的设计,当杠铃杆4沿着第一弧形导杆10和第二弧形导杆20向下滑动时,可以通过限位槽进行限位,以减轻训练者双手支撑的疲劳度,设计较为人性化;另外,可伸缩杆500的设置,可以随时调整限位槽的高度,不会对弧形杆54向下向后转动造成干涉。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弧形杆54的限位方式。

作为优选,支撑板501前段上表面沿板的延伸方向开设有t形槽,t形槽的前端两侧壁上铰接有可隐藏卡设在t形槽内的t形限位杆502,背靠板51底面前端开设有卡槽,限位杆502的自由端可卡在卡槽内进行限位固定。这样的设计,在训练者进行卧姿推举训练时,可以将限位杆502隐藏收放在t形槽内,使背靠51板稳固地支撑在支撑板501上;当训练者进行坐姿推举训练时,限位杆502可以旋转并卡在卡槽内进行限位固定,从而对背靠板51提供良好的支撑固定作用。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背靠板51的支撑结构。

作为优选,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中的竖直j形杆的前侧面上沿杆的延伸方向固定至少一根套杆,套杆可套设杠铃片43。这样的设计,可以将闲置未用的杠铃片43收放在套杆上,以便训练者随时加载取用,设计较为合理。实际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考虑闲置杠铃片43的其他收放方式。

上述实施例仅示例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