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尾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37669发布日期:2018-11-14 02:39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游泳尾鳍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游泳用的脚蹼或泳鳍,尤其是“游泳尾鳍”,是用于加快游泳速度的一种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游泳中用的脚蹼,其形式大多数是左右脚上各穿戴一个,比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20040625.x“一种方便调节式游泳脚蹼”,包括鞋体、定位套、蹼板和绑带,所述鞋体通过连接器与辅助绳相连接,所述鞋体的上表面镶嵌有松紧布,所述定位套上固定有防滑垫片,所述连接器的下方设置有旋转器,且鞋体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旋转器,所述蹼板通过旋转器与鞋体相连接,所述蹼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卡扣和固定座,且凹槽的下方安装有卡扣和固定座,所述绑带的一端与卡扣活动连接。市场上还有一种美人鱼脚蹼是属于单蹼。中国专利申请号:201710324245.3“一种用于游泳的可变尾鳍装置”,包括主尾鳍和副尾鳍,主尾鳍侧面设置至少一个副尾鳍,主尾鳍和副尾鳍相互平行,副尾鳍通过主副鳍铰接结构与主尾鳍相联接,副尾鳍以主副鳍铰接点为转轴中心转动,主尾鳍通过可变尾鳍固定杆与游泳者的至少一条小腿或至少一只脚相固定。这项专利申请的方案虽然增加了可变尾鳍的装置,但是所用的副尾鳍的摇动方向,相对平面及相对人体是水平方向的,即使用时上下摇摆打水。第一个例子是双鳍的形式,第二个例子是单鳍的形式,它们都是上下摇摆打水。双鳍是左右交替打水,但是尾鳍面积较小,而单鳍的尾鳍面积大,但是需要双脚同时上下打水,操作起来更近似蝶泳,所以难度较大,打水的频率也要减少一半。上下打水的方式不是腿脚最有力的运动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完善游泳的泳鳍及脚蹼系列,本发明力图提供一种游泳尾鳍,它更接近人体工程理论,方便腿与脚的用力,能够加快游泳的速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游泳尾鳍,尾鳍有固脚鞋帮,尾鳍后端的左右两边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左右两端有连接杆孔;脚蹬的上面有固脚鞋帮,脚蹬的底部有底铰架,底铰架的下面有底铰孔;分别用一只脚蹬下面的底铰孔与连接杆的连接杆孔对齐,再用连接轴同时穿过底铰孔与连接杆孔,将脚蹬连接到连接杆。脚蹬下面的底铰孔与连接轴是动配合,脚蹬对与连接轴能作相对的转动。尾鳍宽边的中心平面与连接杆孔的轴线是垂直于水面的。

游泳尾鳍的工作方法,使用者在水中,将两脚分别穿在连接杆左右两端连接的脚蹬上,并通过固脚鞋帮固定好;然后使用者左右脚,一个前蹬,一个后收,一直一曲的交替用力;左右脚蹬一前一后,使得连接杆的左右两端一前一后的变换,连接杆左右摆动,连接杆左右摆动相当于以连接杆的中点为圆心,连接杆作左右的旋转与摆动,在连接杆中间的尾鳍,随着连接杆的左右摆动也产生相应的左右摇摆,而左右摇摆的尾鳍能给使用者推动前进的动力;在脚蹬前后运动时,连接杆作摇摆运动,脚蹬下面的底铰孔,相对连接轴作相对旋转运动。与连接杆一体的游泳尾鳍相对与人体是作左右摇摆运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游泳尾鳍的摇摆形式更近似鱼尾左右摇摆的形式。增加了一种新的尾鳍的操作方法,增加了一种新型式的游泳脚蹼或游泳尾鳍,它更接近人体工程理论,借用人体腿脚部位强大的上下蹬力的形式,使得腿与脚的蹬力通过左右摇摆的尾鳍,转换成强大的推动力,加快使用者的游泳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游泳尾鳍的示意图。

图2游泳尾鳍分解的示意图。

在图中,1.尾鳍、2.连接杆、21.连接杆孔、3.脚蹬、31.底铰架、32.底铰孔、33.固脚鞋帮、4.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游泳尾鳍,尾鳍有固脚鞋帮,尾鳍1后端的左右两边有连接杆2,连接杆2的左右两端有连接杆孔21;脚蹬3的上面有固脚鞋帮33,脚蹬3的底部有底铰架31,底铰架31的下面有底铰孔32;分别用一只脚蹬3下面的底铰孔32与连接杆2的连接杆孔21对齐,再用连接轴4同时穿过底铰孔32与连接杆孔21,将脚蹬3连接到连接杆2。脚蹬3下面的底铰孔32与连接轴4是动配合,脚蹬3对与连接轴4能作相对的转动。尾鳍1宽边的中心平面与连接杆孔21的轴线是垂直于水面的。

游泳尾鳍的工作方法,使用者在水中,将两脚分别穿在连接杆2左右两端连接的脚蹬3上,并通过固脚鞋帮33固定好;然后使用者左右脚,一个前蹬,一个后收,一直一曲的交替用力;左右脚蹬3一前一后,使得连接杆2的左右两端一前一后的变换,连接杆2左右摆动相当于以连接杆2的中点为圆心,连接杆2作左转一定角度再右转一定角度,交替的旋摆运动,在连接杆中间的尾鳍1,随着连接杆2的左右摆动也产生相应的左右摇摆,而左右摇摆的尾鳍1能给使用者推动前进的动力;在脚蹬3前后运动时,连接杆2作摇摆运动,脚蹬3下面的底铰孔32,相对连接轴4作相对旋转运动。与连接杆2一体的游泳尾鳍相对与人体是作左右摇摆运动。固脚鞋帮是帮助将脚固定在脚蹬3上用的,可以与脚蹬制作为一体,也可以用像拖鞋一样的带子固定,尾鳍1可用塑胶制作。图中的脚蹬是脚尖朝上,游泳尾鳍是仰泳状态的摆放。图1是右脚下蹬,左脚上抬的状态。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游泳尾鳍,尾鳍有固脚鞋帮,尾鳍后端的左右两边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左右两端有连接杆孔;脚蹬的上面有固脚鞋帮,脚蹬的底部有底铰架,底铰架的下面有底铰孔;分别用一只脚蹬下面的底铰孔与连接杆的连接杆孔对齐,再用连接轴同时穿过底铰孔与连接杆孔,将脚蹬连接到连接杆。脚蹬下面的底铰孔与连接轴是动配合,脚蹬对与连接轴能作相对的转动。尾鳍宽边的中心平面与连接杆孔的轴线是垂直于水面的。使用者在水中,将两脚分别穿在连接杆左右两端连接的脚蹬上,并通过固脚鞋帮固定好;然后使用者左右脚,一个前蹬,一个后收,一直一曲的交替用力;借用人体腿脚部位强大的上下蹬力的形式,使得腿与脚的蹬力通过左右摇摆的尾鳍,加快使用者的游泳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昌义
技术研发日:2017.11.07
技术公布日:2018.1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