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152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体育教学器材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教学器材。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教育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例如体育教育。在现有的体育教育中,各种球类及跑步等运动逐渐普及。例如,为了规范学生的跑步动作,可以采用跑步机等体育教学器材对学生进行教育。然而,现有的跑步机的支撑带的倾斜角度较为固定,不能根据运动强度进行调整,因而其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较为方便的体育教学器材。

一种体育教学器材,包括底座、支撑组件、手扶组件与驱动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与圈状跑步带,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从动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圈状跑步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上;所述手扶组件包括支撑杆与手扶杆,所述支撑杆插设于所述底座上并邻近所述主动轴,所述手扶杆横向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切换气缸、安装板、第一旋转气缸与第二旋转气缸,所述切换气缸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圈状跑步带的一侧,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切换气缸上,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旋转气缸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距离地面的高度,所述主动轴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轴的直径大于所述从动轴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扶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凸设形成有手扶部,所述手扶部为圆柱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手扶杆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与凸设于所述底板一侧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主动轴平行设置,所述主动轴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杆插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杆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基体,所述基体包括基板与凸设座,所述基板与所述底板并排设置,所述凸设座凸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凸设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设座上形成有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与第三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邻近所述主动轴,所述安装板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上,所述切换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面的离地高度、所述第二安装面的离地高度及所述第三安装面的离地高度依次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凸设有咬合部,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上均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可拆卸地与所述咬合部咬合。

由于所述体育教学器材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气缸、第二旋转气缸与切换气缸,从而可以利用所述切换气缸将所述主动轴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之间切换,从而改变所述圈状跑步带的倾斜角度,以改变跑步运动的强度,因此使得所述体育教学器材的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体育教学器材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一实施例的支撑杆、扶手杆与插接固定条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发明涉及一种体育教学器材。所述体育教学器材包括一种体育教学器材,包括底座、支撑组件、手扶组件与驱动组件。例如,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动轴、从动轴与圈状跑步带,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从动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圈状跑步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上。例如,所述手扶组件包括支撑杆与手扶杆,所述支撑杆插设于所述底座上并邻近所述主动轴,所述手扶杆横向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例如,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切换气缸、安装板、第一旋转气缸与第二旋转气缸,所述切换气缸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圈状跑步带的一侧。例如,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切换气缸上,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例如,所述第一旋转气缸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距离地面的高度,所述主动轴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连接。

请参阅图1及图2,一种体育教学器材100,包括底座10、支撑组件20、手扶组件30与驱动组件40;所述支撑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主动轴21、从动轴22与圈状跑步带23,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相互间隔设置,所述从动轴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圈状跑步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轴与所述从动轴上;所述手扶组件包括支撑杆31与手扶杆32,所述支撑杆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底座上并邻近所述主动轴,所述手扶杆横向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切换气缸41、安装板42、第一旋转气缸43与第二旋转气缸44,所述切换气缸设置于所述底座上并位于所述圈状跑步带的一侧,所述安装板安装于所述切换气缸上,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一旋转气缸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距离地面的高度,所述主动轴可切换地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连接。

例如,所述体育教学器材在使用时,所述第一旋转气缸驱动所述主动轴旋转,所述主动轴带动所述圈状跑步带旋转,使用者可以手扶所述扶手杆并于所述圈状跑步带上跑步。当需要改变所述圈状跑步带的倾斜角度时,所述切换气缸拉动所述安装板移动,以带动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远离所述主动轴,此时抬高所述主动轴,并使所述主动轴升高以对准所述第二旋转气缸,所述切换气缸再推动所述安装板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主动轴配合,从而将所述主动轴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切换至所述第二旋转气缸上,即抬高了所述主动轴的高度,从而改变了所述圈状跑步带的倾斜角度。

由于所述体育教学器材上设置有第一旋转气缸、第二旋转气缸与切换气缸,从而可以利用所述切换气缸将所述主动轴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之间切换,从而改变所述圈状跑步带的倾斜角度,以改变跑步运动的强度,因此使得所述体育教学器材的使用较为方便。

例如,为了便于支撑所述主动轴,所述主动轴远离所述第一驱动气缸的一端设置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为可升降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时,所述主动轴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配合。当所述主动轴抬高并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配合时,可以拉动所述支撑座,使得所述支撑座位于第二支撑状态,使得所述主动轴支撑于所述支撑座的第二支撑状态。例如,所述支撑座包括座体与设置于所述座体上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座体上,所述支撑体上形成有弧形支撑面,所述主动轴的端部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弧形支撑面上。例如,所述座体上开设有相互间隔的两个穿设孔,所述支撑体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支撑座还包括定位杆,当所述支撑体上的定位孔对准较低位置的穿设孔时,所述定位杆穿设于所述穿设孔与所述支撑体的定位孔中,从而使得所述支撑座处于第一支撑状态,此时所述主动轴对准所述第一旋转气缸。当所述支撑体上的定位孔对准较高位置的穿设孔时,所述定位杆穿设于所述穿设孔与所述支撑体上的定位孔中,从而使得所述支撑座处于第二支撑窗台,此时所述主动轴对准所述第二旋转气缸。通过设置所述支撑座,可以使得所述主动轴能够得到较为稳定的支撑。

例如,为了便于安装所述驱动组件,所述主动轴的直径大于所述从动轴的直径。所述手扶杆的相对两端分别凸设形成手扶部,所述手扶部为圆柱形。所述手扶杆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杆的直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11与凸设于所述底板一侧的支撑板12,所述支撑板与所述主动轴平行设置,所述主动轴的一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底板的一侧。所述支撑杆插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杆的直径大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基体45,所述基体包括基板451与凸设座453,所述基板与所述底板并排设置,所述凸设座凸设于所述基板上,所述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凸设座上。所述凸设座上形成有相互间隔设置的第一安装面454、第二安装面455与第三安装面456,所述第一安装面邻近所述主动轴,所述安装板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上,所述切换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面上。所述第一安装面的离地高度、所述第二安装面的离地高度及所述第三安装面的离地高度依次增加。所述主动轴的一端凸设有咬合部211,所述第一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输出轴上均设置有配合部431,所述配合部可拆卸地与所述咬合部咬合。通过于所述凸设座上设置高度不同的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面与第三安装面,从而可以使得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切换气缸能够位于不同的高度上,从而使得所述驱动组件的安装较为方便,不容易产生干涉。

例如,为了便于驱动所述主动轴旋转,所述咬合部包括芯轴2111与凸设于所述芯轴周缘的多个咬合齿2113,所述配合部的内侧壁上形成有多个齿形槽4311,所述咬合部的多个咬合齿分别插设于所述配合部的多个齿形槽内,从而实现所述主动轴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或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所述咬合齿与所述齿形槽,可以使得所述主动轴能够较为容易地被驱动旋转。例如,为了便于使所述主动轴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或所述第二旋转气缸之间切换,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升降气缸46与升降扣47,所述升降气缸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升降扣设置于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上并滑动地扣合于所述主动轴的底部,例如,所述咬合部的芯轴转动地支撑于所述升降扣上。例如,所述升降扣为u形,其内形成有扣合空间471,所述咬合部的芯轴支撑于所述扣合空间内。当需要将所述主动轴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切换至所述第二旋转气缸时,所述切换气缸拉动所述安装板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上移动,带动所述第一旋转气缸与所述第二旋转气缸远离所述主动轴,所述升降气缸举升所述主动轴,使所述主动轴的咬合部升高并对准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配合部,此后,所述切换气缸推动所述安装板朝所述主动轴移动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旋转气缸的配合部与所述主动轴的咬合部配合,从而实现将所述主动轴从所述第一旋转气缸切换至所述第二旋转气缸上,无需人工施力,较为节省人力。

例如,为了便于改变运动方式,例如,由上坡跑步方式改变我下坡跑步方式,所述体育教学器材还包括插设条,所述插设条邻近所述从动轴设置并与所述插设条平行,所述插设条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插设条上开设有插设孔。当需要改变跑步方式时,将所述支撑杆从所述底座上拔出,并将所述支撑杆插设于所述插设条的插设孔中,从而将所述扶手组件设置于所述插设条上,再改变所述第一旋转气缸或第二旋转气缸的旋转方向,即可改变所述圈状跑步带的移动方向,进而可以将上坡跑步方式改变为下坡跑步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得到不同强度和不同方式的锻炼。

例如,为了便于搬运或携带所述体育教学器材,所述支撑杆包括第一折叠段33、第二折叠段34与第三折叠段35,所述第一折叠段与所述第三折叠段分别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折叠段的相对两端,所述第一折叠段插设于所述插设条或者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扶手杆连接于所述第三折叠段上。当需要搬运所述体育教学器材时,可折叠所述支撑杆,使得所述支撑杆的第一折叠段、第二折叠段与第三折叠段围绕形成三角形状,所述扶手杆抵靠于所述插设杆上,进而使得所述体育教学器材的搬运较为方便。例如,所述插设条上凹设有条形收容槽,所述扶手杆卡设收容于所述条形收容槽中。例如,为了便于连接所述第一折叠段与第二折叠段或连接所述第二折叠段与所述第三折叠段,所述第二折叠段的相对两端分别形成有枢转部341,所述第一折叠段与所述第三折叠段上均形成有枢转槽331,所述第二折叠段的两个枢转部分别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折叠段的枢转槽与所述第三折叠段的枢转槽内,利用所述枢转部与所述枢转槽的配合,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折叠部及所述第三折叠部相对所述第二折叠部折叠。例如,所述枢转部与所述枢转槽中形成有折弯间隙,所述第一柔性部与所述第二柔性部均部分收容于所述折弯间隙中,用以供所述第一柔性部与所述第二柔性部折弯变形所占用。

例如,为了便于使所述第一折叠段、第二折叠段与第三折叠段在使用时保持竖直而不因受外力而弯折,所述支撑杆中开设有贯穿孔36,所述贯穿孔贯穿所述第一折叠段、所述第二折叠段与所述第三折叠段。所述体育教学器材还包括插接固定条50,所述插接固定条活动地插设于所述贯穿孔中。所述插接固定条包括依次连接的作动杆部51、第一柔性部52、中间杆部53、第二柔性部54与末端杆部55,所述作动杆部通过第一柔性部与所述中间杆部连接,所述末端杆部通过第二柔性部与所述中间杆部连接。所述作动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三折叠杆部中且所述作动杆部的一端凸设于所述第三折叠杆部外并形成操作端56。所述第一柔性部穿设于所述第三折叠杆部的枢转槽与第二折叠段的一个所述枢转部中,所述第二柔性部穿设于所述第一折叠杆部的枢转槽与所述第二折叠段的另一个所述枢转部中。当需要折叠所述支撑杆时,通过施力于所述支撑杆即可使得所述第一柔性部与所述第二柔性部发生形变,进而使得所述支撑杆弯折成三角形状,从而实现所述支撑杆的折叠,以便于携带。当需要使用所述体育教学器材时,转动所述第一折叠段、所述第二折叠段与所述第三折叠段,使得所述第一折叠段、所述第二折叠段与所述第三折叠段处于同一条直线上,然后拉动所述操作端,使得所述插接固定条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末端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一折叠段与所述第二折叠段的连接处,使得所述中间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二折叠段与所述第三折叠段的连接处。此时,即使所述支撑杆受到较大的弯折力,所述第三折叠段也不能相对所述第二折叠段弯折,所述第二折叠段也不能相对所述第一折叠段弯折,因为所述中间杆部与所述末端杆部能够阻止这种弯折的发生。例如,所述中间杆部与所述末端杆部采用不锈钢管制成。

例如,为了便于使用者操作所述操作端,所述操作杆部邻近所述操作端处设置有折叠刻度线与竖立刻度线,所述折叠刻度线与所述竖立刻度线相互间隔设置。所述折叠刻度线对准所述扶手杆的表面,此时所述第一柔性部与所述第二柔性部分别对准所述第二折叠段的相对两端,表示所述支撑杆可以被折叠。向上拉升所述插接固定条,使所述竖立刻度线对准所述扶手杆的表面时,此时所述末端杆部及所述中间杆部分别对准所述第二折叠段的相对两端,此时所述支撑杆不可以折叠,进而使得所述支撑杆能够保持较大的支撑力度,以供使用者进行使用。

例如,为了便于携带所述体育教学器材,所述插设条上还设置有第一紧固孔,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二紧固孔,所述末端杆部与所述作动杆部可以分别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第一紧固孔与所述第二紧固孔中,从而可以利用人手握持所述中间杆部,进而将所述体育教学器材提起来,以进行搬运及携带。例如,为了便于在提拉所述体育教学器材时,使得所述支撑杆不易掉落,所述第三折叠段上还开设有穿插孔,所述第三折叠段的穿插孔相对所述第三折叠段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杆插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时,所述第三折叠段可以朝向所述插设条处弯折,使得所述支撑杆折成三角形状,所述作动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三折叠段的穿插孔后再插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二紧固孔中,从而可以防止所述支撑杆从所述体育教学器材上掉落。例如,所述作动杆部的操作端包括末端操作球561与设置于所述末端操作球上的柔性插接条563。为了紧固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折叠段上开设有倾斜的插设孔,所述作动杆部穿设于所述第三折叠段上的插设孔中,而所述柔性插接条穿设于所述第一折叠段的插设孔中,所述末端操作球插设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第二紧固孔中。此时,使用者可以握持所述中间杆部,并利用所述末端杆部与所述作动杆部来施力于所述插设条与所述支撑板,从而提起所述体育教学器材。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