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仰卧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2279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仰卧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体育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仰卧板。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健身锻炼的氛围也越来越浓,因此人们对健身器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仰卧板就是其中的一种。仰卧板对腹部的肌肉有一定要求,但是一些较胖的人,无法完成该动作,如果一开始就让其直接使用仰卧板,无法达到训练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多种使用状态的仰卧板。

技术方案:一种仰卧板,包括第一螺栓、第一螺母、第二螺栓、第二螺母、腰背板、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与腰背板一端固定的第一支撑垫、与腰背板另一端固定的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杆固定的支撑杆和固定于支撑杆底端的第二支撑垫,所述支撑杆处固定有下横杆和上横杆;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复位铰接部件与所述腰背板的上表面铰接,所述第二转动板通过第二弹性复位铰接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上表面铰接,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腰背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固定块的第一凹槽,所述腰背板还具有两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二转动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转动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固定块的第二凹槽,所述腰背板还具有两个第二插孔,所述仰卧板能够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第二使用状态或第三使用状态,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中,所述第一螺栓插入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一插孔并配合第一螺母锁紧,所述第二螺栓插入第二通孔和两个第二插孔并配合第二螺母锁紧;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中,第一螺栓不插入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一插孔,第二螺栓插入第二通孔和两个第二插孔并配合第二螺母锁紧;所述第三使用状态中,第一螺栓不插入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一插孔,第二螺栓不插入第二通孔和两个第二插孔。

进一步地,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外均套有海绵套。

进一步地,所述腰背板、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均为直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使用状态中,无外力时,第一、二转动板之间的夹角在10-15度之间,腰背板和第一转动板之间的夹角在10-15度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使用状态中,无外力时,第一、二转动板之间的夹角为10度,腰背板和第一转动板之间的夹角为10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中,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一插孔的轴线共线,第二通孔和两个第二插孔的轴线共线。

进一步地,所述腰背板上表面还具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用于挤压第一压力传感器的第一抵接块,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上表面还具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转动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用于挤压第二压力传感器的第二抵接块;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第一、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均非零;所述仰卧板还包括控制器、存储单元、时钟单元、和与所述连接杆固定的竖杆,所述竖杆上固定有触摸屏和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存储单元、时钟单元、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当第三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从小于设定阈值的状态改变为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如果此时第一、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均非零,控制器判断完成一次第一状态仰卧,并将该次的仰卧记录附加上时间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如果此时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为零,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非零,控制器判断完成一次第二状态仰卧,并将该次的仰卧记录附加上时间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如果此时第一、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均为零,控制器判断完成一次第三状态仰卧,并将该次的仰卧记录附加上时间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

进一步地,所述设定阈值为10牛。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触摸屏显示查询界面,所述查询界面中包括用于选择查询的时间段的时间段选择区域,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和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在所选择的时间段中,第一状态仰卧的总次数;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在所选择的时间段中,第二状态仰卧的总次数;所述第三显示区域显示在所选择的时间段中,第三状态仰卧的总次数。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仰卧板,具有省力模式,转动板能够自动复位,从而辅助锻炼者仰卧起坐,并且还具有两种不同程度的省力模式和一种非省力模式,使用方便。并且能够对使用者的锻炼情况进行记录,供随时查询。

附图说明

图1为仰卧板第一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仰卧板第二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仰卧板第三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第一螺栓、第一螺母将第一固定块和腰背板位置锁死示意图;

图5为第二螺栓、第二螺母将第二固定块和第一转动板位置锁死示意图;

图6为仰卧板第一使用状态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1.1第一支撑垫;1.2第二支撑垫;3腰背板;3.1连接杆;3.2支撑杆;3.3上横杆;3.4下横杆(勾脚杆);3.5第一安装槽;3.5.1第一压力传感器;3.6第一凹槽;4第一转动板;4.1第二安装槽;4.1.1第二压力传感器;4.2第二凹槽;4.3第一抵接块;4.4第一固定块;5第二转动板;5.3第二抵接块;5.4第二固定块;6.1第一螺栓;6.2第一螺母;7.1第二螺栓;7.2第二螺母;10竖杆;10.1触摸屏;10.2第三压力传感器。

一种仰卧板,包括第一螺栓6.1、第一螺母6.2、第二螺栓7.1、第二螺母7.2、腰背板3、第一转动板4、第二转动板5、与腰背板一端固定的第一支撑垫1.1、与腰背板另一端固定的连接杆3.1、与所述连接杆固定的支撑杆3.2和固定于支撑杆底端的第二支撑垫1.2,所述支撑杆处固定有下横杆3.4和上横杆3.3;所述第一转动板4的一端通过第一弹性复位铰接部件与所述腰背板3的上表面铰接,所述第二转动板5通过第二弹性复位铰接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板4的上表面铰接,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一固定块4.4,所述第一固定块具有第一通孔,所述腰背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固定块的第一凹槽3.6,所述腰背板还具有两个第一插孔;所述第二转动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第二固定块5.4,所述第二固定块具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转动板具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固定块的第二凹槽4.2,所述腰背板还具有两个第二插孔,所述仰卧板能够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第二使用状态或第三使用状态,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中,所述第一螺栓插入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一插孔并配合第一螺母锁紧,所述第二螺栓插入第二通孔和两个第二插孔并配合第二螺母锁紧;所述第二使用状态中,第一螺栓不插入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一插孔,第二螺栓插入第二通孔和两个第二插孔并配合第二螺母锁紧;所述第三使用状态中,第一螺栓不插入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一插孔,第二螺栓不插入第二通孔和两个第二插孔。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外均套有海绵套。所述腰背板、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均为直板。所述第三使用状态中,无外力时,第一、二转动板之间的夹角在10-15度之间,腰背板和第一转动板之间的夹角在10-15度之间。所述第三使用状态中,无外力时,第一、二转动板之间的夹角为10度,腰背板和第一转动板之间的夹角为10度。所述第一使用状态中,第一通孔和两个第一插孔的轴线共线,第二通孔和两个第二插孔的轴线共线。

所述腰背板上表面还具有第一安装槽3.5,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一压力传感器3.5.1,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用于挤压第一压力传感器的第一抵接块4.3,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上表面还具有第二安装槽4.1,所述第二安装槽内安装有第二压力传感器4.1.1,所述第二转动板的下表面固定有用于挤压第二压力传感器的第二抵接块5.3;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第一、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均非零;所述仰卧板还包括控制器、存储单元、时钟单元、和与所述连接杆固定的竖杆10,所述竖杆10上固定有触摸屏10.1和第三压力传感器10.2,所述存储单元、时钟单元、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当第三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从小于设定阈值的状态改变为大于等于设定阈值时,如果此时第一、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均非零,控制器判断完成一次第一状态仰卧,并将该次的仰卧记录附加上时间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如果此时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为零,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非零,控制器判断完成一次第二状态仰卧,并将该次的仰卧记录附加上时间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如果此时第一、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均为零,控制器判断完成一次第三状态仰卧,并将该次的仰卧记录附加上时间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所述设定阈值为10牛。所述控制器能够控制所述触摸屏显示查询界面,所述查询界面中包括用于选择查询的时间段的时间段选择区域,第一显示区域、第二显示区域和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显示在所选择的时间段中,第一状态仰卧的总次数;所述第二显示区域显示在所选择的时间段中,第二状态仰卧的总次数;所述第三显示区域显示在所选择的时间段中,第三状态仰卧的总次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的仰卧板可以选择为第一、第二或第三使用状态,其中第一使用状态不省力,第二使用状态轻微省力,第三使用状态非常省力,从而帮助比较胖的人,慢慢增加锻炼量。可以从第三使用状态开始锻炼,一段时间时候再用第二使用状态锻炼,再过一段时间使用第一使用状态锻炼。

当使用者进行仰卧起坐时,每次坐起头部会抵接第三压力传感器(第三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从小于设定阈值的状态改变为大于等于设定阈值),从而控制器判断进行了一次仰卧动作,并且此时结合第一、二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就可以判断该次仰卧动作是第一使用状态仰卧动作、第二使用状态仰卧动作或第三使用状态仰卧动作,并附加上时间信息存储在存储单元内。从而在查询界面中,通过选择时间段,很容易查询出该时间段内,各个使用状态的仰卧总次数。

尽管本发明就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示意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只要不超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化和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