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儿童平衡的趾足运动训练套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5251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于儿童平衡的趾足运动训练套装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及亲子早期教具,具体涉及一种利于培养儿童平衡的趾足运动训练套装。



背景技术:

“蹦”其实是一种不错的培养或修复运动生理能力的运动形式,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的夹跳教具的引导,那么,更多的时候,孩子的“蹦”会显得凌乱而没有秩序,并因为没有秩序而无法实现趾足平衡;而成年人几乎就与“蹦”无缘了,不仅如此,还有可能造成运动生理损伤。既然如此,对于“蹦”这种运动形式而言,合理的夹跳教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目前市面上及相关研究领域未见与此相关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趾足训练的教具套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利于儿童平衡的趾足运动训练套装,其特征在于,包括球形脚持器、方形脚持器、单球夹持器和双球夹持器,所述的球形脚持器为球体,所述的方形脚持器为正方体,所述的单球夹持器由棒状结构和固定于棒状结构一端的球体结构组成,所述的双球夹持器由棒状结构和固定于棒状结构两端的球体结构组成。

优选的,所述的球形脚持器直径为1~6cm。

较佳地,球形脚持器的直径为3cm,直径3cm的尺寸普遍视觉视溶性是最高的,这样可以充分实现运动过程中的视觉自觉指示和引导,在视觉指示和引导下形成上肢和下肢、整体和局部的运动配合平衡性。

优选的,所述的方形脚持器为正方体。

优选的,所述的方形脚持器的边长为1~6cm。

较佳地,方形脚持器的边长为3cm,边长3cm的尺寸普遍视觉视溶性是最高的,这样可以充分实现运动过程中的视觉自觉指示和引导,在视觉指示和引导下形成上肢和下肢、整体和局部的运动配合平衡性。

优选的,所述的单球夹持器的棒状结构长为4~20cm,球体结构直径为1~5cm。

较佳地,单球夹持器总长度10.5cm,球体结构直径为2cm。夹跳时,用脚夹着单球夹持器,球体朝上,按节奏蹦。这样脚弓运动感知活动会增强,脚弓的合拢性会实现平衡和增强。可以帮助形成足部触地前掌运动行走跳跃配合性、全足落地运动配合性、脚部运动神经的活跃性、整脚触地及脚掌触地视觉丈量指导的精确性。可以帮助形成行走跳跃视觉丈量测绘能力。

优选的,所述的双球夹持器的两个球体结构重量不等。

夹跳时,用脚夹着双球夹持器,大球朝上。上面的球质量重,下面的球质量低,这样更容易实现夹跳时的稳定性。夹跳时稳定性越好,脚弓的合拢性也就越好。同时,夹跳时,上面的球体可以帮助形成脚面运动的视觉坐标指引。

优选的,所述的双球夹持器的棒状结构长为4~20cm,两个球体结构直径分别为1~5cm和1~6cm。

较佳地,棒状结构总长度为12.5cm,两个球体结构直径分别为2cm和3cm。这样的尺寸配合最容易形成足部触地前掌运动行走跳跃配合性、全足落地运动配合性、脚部运动神经的活跃性、整脚触地及脚掌触地视觉丈量指导的精确性。可以帮助形成行走跳跃视觉丈量测绘能力。

优选的,所述的球形脚持器、所述方形脚持器、所述单球夹持器和所述双球夹持器均为相同硬度材质的器械。

优选的,所述的器械为木质的器械。

本实用新型的趾足运动训练套装,选择了4个形状作为一组套件,一般而言,训练过程中形状越丰富,效率越高,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四种形状经过试验筛选确定,其自觉接受感最强,并且四种形状普适性强,对于训练效果高,并且可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一般四个组件是成套出现的,因为对于大多数儿童而言,对四个组件会出现不同地适应程度,则对于适应弱的组件需要加强练习,据观察和研究,如果四个形状均能完成度很好,则平衡能力的训练已经足够全面,因此四个组件是必然成套的。这四种形状都是用双脚夹着蹦,同时配合手部动作—双手在腰间平伸,掌心向下。在训练过程中可通过不同的蹦的方向进行区别,例如球形脚持器,双脚夹着往前蹦;方形脚持器,双脚夹着往后蹦。单球夹持器,双脚夹着,球体朝上,往左蹦;双球夹持器,双脚夹着,大球朝上,往右蹦(仅限一种列举方式,并不唯一)。正常情况下(我们所指的正常情况,指的是排除病理原因,如受过伤,和生理原因,如有畸形),一个周期三个月(每周4次,每次一小时,共48次)就可以基本实现趾足运动的平衡性,远高于其他的形状非选择性的夹持器或脚持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这几种教具的组合,可以引导更为规范的夹蹦行为。

(2)通过这几种教具的组合,可以实现蹦的双方腿足行为的有序和规范,从而减少行为异躁情绪表现及冲动行为表现,使孩子的静稳能力得以提升。

(3)可以帮助蹦的双方实现趾足运动平衡。

应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方式)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球形脚持器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方形脚持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单球夹持器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双球夹持器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的利于儿童平衡的趾足运动训练套装,包括4个组件,组件一为球形脚持器,为直径3cm的木球。组件二为方形脚持器,为边长为3cm的正方体木块。组件三为单球夹持器,单球夹持器由长10.5cm的棒状结构以及棒状结构一端固定连接的直径为2cm的球体结构。组件四为双球夹持器,双球夹持器由12.5cm长的棒状结构和固定于棒状结构两端的球体结构组成,球体结构的直径分别为2cm和3cm。

本实用新型的趾足运动训练套装,选择了4个形状作为一组套件,一般而言,训练过程中形状越丰富,效率越高,但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四种形状经过试验筛选确定,其自觉接受感最强,并且四种形状普适性强,对于训练效果高,并且可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这四种形状都是用双脚夹着蹦,同时配合手部动作—双手在腰间平伸,掌心向下。在训练过程中可通过不同的蹦的方向进行区别,例如球形脚持器,双脚夹着往前蹦;方形脚持器,双脚夹着往后蹦。单球夹持器,双脚夹着,球体朝上,往左蹦;双球夹持器,双脚夹着,大球朝上,往右蹦(仅限一种列举方式,并不唯一)。正常情况下(我们所指的正常情况,指的是排除病理原因,如受过伤,和生理原因,如有畸形),一个周期三个月(每周4次,每次一小时,共48次)就可以基本实现趾足运动的平衡性,远高于其他的形状非选择性的夹持器或脚持器。

使用时,用双脚分别夹住球形脚持器、方形脚持器、单球夹持器、双球夹持器,家长和孩子,或夫妻,或两个朋友轮流蹦。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解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