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挛缩手部康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816阅读:525来源:国知局
防挛缩手部康复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理疗康复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挛缩手部康复器。



背景技术:

通常,脑卒中急性期偏瘫病人的肢体容易发生关节畸形,从而难以保持手部位于功能位。为了防治偏瘫病人的手部出现挛缩畸形乃至失去肌体功能,目前,多采用手掌内垫纱卷或被动伸展手指的方法来进行康复理疗。然而,纱卷易脱落,且握持姿势不宜保持,理疗效果较差。而被动伸展手指的方式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进行,往往费时费力而又收效甚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防挛缩手部康复器,从而可使病人手部始终保持功能位,并有效避免手部挛缩状况的发生,其操作便捷且工作可靠稳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挛缩手部康复器,包括可供病人戴于手部的五指手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五指手套上的腕带处设置腕部固定组件,在所述五指手套上的相对病人指尖背面位置处设置有指部固定组件;本康复器还包括拉力绳,所述拉力绳一端固定于所述指部固定组件处,另一端沿相应手指长度方向经由指背及手背而延伸并固定于腕部固定组件处;本康复器还包括用于约束及导向上述拉力绳的导向槽或导向套,拉力绳嵌设于上述导向槽的槽腔或导向套的孔腔内并与之构成可相对活动的套接配合。

优选的,五指手套的腕部处设置腕带,腕带两端设置魔术贴从而使得腕带形成可周向环绕并束紧病人腕部的紧固袖套结构;在腕带的外侧面处设置腕部固定块,腕部固定块的朝向病人手背的一侧面向前延伸有固定杆,固定杆的顶端构成与拉力绳间固接的配合端。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包括螺纹套筒以及与螺纹套筒的孔腔间构成螺纹配合的第一螺纹杆和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与第二螺纹杆间的螺纹旋向彼此反向;第一螺纹杆固定于腕部固定块上,第二螺纹杆的相对配合螺纹套筒的另一端形成所述配合端。

优选的,所述腕部固定块外形呈长方块状结构,沿固定杆的杆长方向而在腕部固定块上表面处凹设有供第一螺纹杆卡入的通槽;第一螺纹杆的相对配合螺纹套筒的另一端处固接有球形座,通槽的相应槽端处设置供该球形座沿通槽槽长方向卡入的半圆腔。

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筒的外壁处设置有防滑纹路。

优选的,所述拉力绳的为弹力绳,拉力绳的两端均设置钩爪;指部固定组件包括布置在病人指尖背面位置处的带有指尖固定环的指尖固定块,固定杆的上述配合端处设置腕部固定环,所述拉力绳通过钩爪从而分别搭钩于腕部固定环及指尖固定环上。

优选的,所述导向槽外形呈开口朝上的“C”字形直圆槽状结构,导向槽的槽沿处设置便于拉力绳滑入及取出的外翻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抛弃了传统的手握纱卷以及被动伸展手部所导致的理疗效果差等缺陷。本实用新型结合了五指手套的结构,另辟蹊径的采用了一一对应各手指的拉力绳,通过以腕部固定组件为支撑点,以指部固定组件为系着点,从而实现对病人整个手部的主动牵拉效果。此外的,依靠导向槽或导向套相对拉力绳的导向作用,也能迫使拉力绳始终沿五指手套的背面而沿既定方向延伸,以确保拉力绳始终处于相对病人手指的正确施力方向上。上述结构可使得病人手部始终保持功能位,从而有效避免手部挛缩状况的发生。

2)、作为腕部固定组件,使用时可直接固定于五指手套的腕部处。该腕部应当具备一定的硬度从而能够稳固支撑腕部固定组件,并使得腕部固定组件受到拉力绳拉力时不至于出现大幅度变形状况。具体使用时,五指手套的腕部可以采用在拉力绳拉力方向上具备硬度而在径向方向上具备弹性的套筒结构形成,如以周向方向上通过弹性体连接的多块长方板体形成的弹性袖套来弹性箍箍紧在手腕部等。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魔术贴式的腕带结构来形成五指手套的腕部,从而使该腕部既具备了上述抗拉力及形变的功能,又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柔软性,以起到保护病人腕部皮肤的功能。

3)、在上述结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螺纹杆、第二螺纹杆以及螺纹套筒形成固定杆,从而在原有拉力绳的基础上,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了可调整病人手部伸展幅度的功能。当拉力绳固定完毕后,如拉力绳采用常见的尼龙绳等不具备弹性形变功能的绳体,通过螺纹套筒的转动,可使得各螺纹杆产生相向及相离动作,随之实现五指手套伸展幅度的调整目的。而如拉力绳采用弹性绳体,则通过固定杆的长度调节,即可实现五指手套伸展幅度以及伸展动作阻力的调节功能。

4)、通槽的设置,使得固定杆具备了相对腕部固定块的可拆卸性。而一旦球形座卡入半圆腔,可使得固定杆在垂直通槽方向上被卡死,进而避免无意中的固定杆脱出腕部固定块的状况。每次需要进行固定杆的拆除操作时,先将固定杆沿其杆长方向推动,从而使得球形座先脱出半圆腔;再将固定杆沿垂直自身杆长方向拉出通槽的槽腔即可,其拆装也极为便捷。

5)、当拉力绳为弹力绳时,拉力绳不但具备相对病人手指伸展幅度的调节功能,同时也可作为训练组件而使用,从而提升本实用新型的康复训练效果。当固定杆杆长确定且固定于腕部固定块处时,拉力绳再被可靠的钩紧在腕部固定环以及指尖固定环处,此时,每次病人的指部乃至手掌的活动显然都需要首先克服拉力绳的弹性力,从而实现其在线的手部训练目的。当拉力绳因损坏或长期训练导致弹性力不足而需要更换时,直接脱开钩爪与相应固定环的连接即可,其拆装更换的效率性显然也极高。

6)、导向槽为C形弹力槽,通过将其槽底固接于五指手套的背面处,即可实现对拉力绳的牵拉方向的导向功能。外翻边的设置,一方面方便拉力绳的快速滑入,从而提升其装配效率;另一方面也在拉力绳需要更换时,可很方便的实现拉力绳的快速脱出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腕部固定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腕部固定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导向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五指手套 11-腕带 20-拉力绳

30-导向槽 31-外翻边

41-腕部固定块 41a-通槽 41b-半圆腔

42-固定杆 42a-螺纹套筒 42b-第一螺纹杆 42c-第二螺纹杆

42d-球形座 43-腕部固定环

51-指尖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参照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五指手套10、指部固定组件、腕部固定组件、导向槽30以及拉力绳20。其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构件的五指手套10,其功能在于可以在使用时很方便的套于病人手部处。由于五指手套10的五根手指可根据需要分开或并拢,显然较之传统的并指手套而沿操作更为灵活,也更贴合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环境。指部固定组件即为设置在五指手套10的指尖背面处的指尖固定块51。该指尖固定块51的形状可为多种,只需能够牢靠的紧固五指手套10上即可,如采用两者粘接结构甚至是环套状的套接结构等等。腕部固定组件则选用如图1所示的腕部固定块41搭配固定杆42来形成。

腕部固定块41如图2-3所示,其整体呈带有通槽41a的长方块状结构,并在通槽41a的相对手指方向的另一槽端处设置半圆腔41b从而配合固定杆42处的球形座42d。固定杆42则由螺纹套筒42a配合螺纹旋向彼此反向的第一螺纹杆42b和第二螺纹杆42c形成。由于第一螺纹杆42b和第二螺纹杆42c具备彼此反向的外螺纹,因此,一旦螺纹套筒42a旋动,第一螺纹杆42b与第二螺纹杆42c间即可产生彼此间的相向及相离动作,从而实现固定杆42杆长的可控变化。与通槽41a卡接的第一螺纹杆42b的一杆端设置上述球形座42d,以便与半圆腔41b间构成卡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弹力绳来形成拉力绳20,从而使得拉力绳20在延伸方向上还能具备一定的弹性活动余量。拉力绳20的两绳端均设置钩爪,从而分别与第二螺纹杆42c杆端处的腕部固定环43以及指尖固定块51处的指部固定环间构成搭钩配合。为保证对拉力绳20牵拉方向的约束性和导向性,本实用新型还如图1及图4所示的设置带有外翻边31的导向槽30,以保证拉力绳20始终能沿既定方向作受力牵拉动作。在拉力绳20固定完成后,当病人手部套入五指手套10时,即可实现对病人手部伸展幅度的控制功能。而当病人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时,只需克服拉力绳20的弹性力而进行手掌的主动弯曲动作即可,其训练过程极为简便,无需旁人辅助,不仅节约了医疗资源,同时康复训练的成效也极为显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