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按摩器的多功能健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3240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结合按摩器的多功能健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健身机,尤指一种可供使用者依需求选择的多功能健身机。



背景技术:

按,现代人因工作繁忙且营养过剩,衍生出许多肥胖、心血管、肾功能等病变的文明病,因此,健身运动器材乃因应而生,且成为现代人摆脱文明病最方便有效的工具。现今的健身运动器材种类琳琅满目,其各具不同的功能与健身效果。但市售的健身运动器材多只针对身体特定部位,例如对腰部、腿部、腹部等而发展的单一功能机具,若想进行多部位的健身,则需构置多种器材;如此一来,除了需耗费大笔钱财的外,更需提供许多空间来放置,造成很大的不便与困扰。

再按,现代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无论是工作、家庭、感情、以及人际关是都会赋于个人压力,进而造成精神与身体的疲惫感;而长期累积的身心压力,更会损害一个人的健康。因此如何减缓身心压力已逐渐成为重要的课题,于是各种纾压工具进入家庭,甚至已变成许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其中最广泛被接受的身体纾压方式即是按摩。

本创作人长期浸淫在健身器材领域中,对于健身机的功能需求与发展方向具有深刻的见解,近年来即研发一部结合劈腿、摆腿、及伸展运动为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健身机,产品上市后得到很大回响,也证明多功能的健身器材必然是未来发展的主流。再者,本创作人有感于按摩对于纾压的有效性,因此思考如何在多功能复合健身机中增加纾压的功能,让使用者可以一边健身一边按摩,或是健身后再以按摩器来松弛肌肉,势必会给健身者带来更大的效益与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结合按摩的多功能健身机,让使用者应用同一部机台即达到健身也纾压的效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结合按摩的多功能健身机,包括:一基座,其上设有一枢接座;一坐垫,设在该基座上方;一背架,其包括一上背架与一连结套管,该连结套管的下端是枢设在该基座的枢接座上;该上背架其上方的第一侧装设一弹性背垫,其第二侧装设一按摩器,且其下方则套设于该连结套管内,使该上背架可在该连结套管上进行回转并定位,而让该第一侧与第二侧能够分别互换方向而朝向该坐垫;一对弹性回力组件,其两端是分别连接在该基座与该连结套管之间,使该背架可在该基座上呈后仰形态,且进一步促使该背架可进行仰卧伸展运动;借此,回转该上背架使其第一侧朝向该坐垫并加以定位,可进行仰卧伸展运动;回转该上背架使其第二侧朝向该坐垫并加以定位,可进行按摩运动。

依据前揭特征,其中,该连结套管上方形成一圆型枢接管的形状,而该上背架下端的一圆型转动杆,则是套设于该连结套管的枢接管内缘内,使该上背架可在该连结套管上做回转动作,且该转动杆设有一穿透孔,该连结套管上端侧边对应设有一定位孔,并经由一定位栓穿入该定位孔及穿透孔,使该上背架与该连结套管得以定位,并以该连结套管的下端是枢设在该基座的枢接座上,而可供上背架做向后仰卧伸展运动。

借助前揭特征,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伸展及按摩等多功能运动,进而可供使用者依需求选择的多功能健身机。因此可让使用者应用同一部机台即达到健身也纾压的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让使用者应用同一部机台即达到健身也纾压的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其显示按摩器在前侧。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其显示弹性背垫在前侧。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A是图4中4A-4A断面剖视图。

图4B是图4中4B-4B断面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作为按摩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作为伸展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俯视图,其显示摆动杆分离。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俯视图,其显示摆动杆并合。

图9是本实用新型作为劈腿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作为摆腿用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基座

11:枢接座

12:凸座

13:轴管

131:轴孔

14:定位件

15:把手

20:回转件

21:管件

22:第一轴孔

23:第二轴孔

30:坐垫

31:轴杆

40:摆动架

41:第一摆动杆

411:后套管

412:前套管

413:足部支撑座

414:第一轴杆

42:第二摆动杆

421:后套管

422:前套管

423:足部支撑座

424:第二轴杆

43:扣合机构

431:凸柱

432:凹孔

44:弹力组件

50:背架

51:上背架

511:第一侧

512:第二侧

513:转动杆

514:穿透孔

52:连结套管

521:枢接管

522:定位孔

523:定位栓

53:装设杆

54:弹性背垫

541:头部背垫

542:颈部背垫

543:背部背垫

544:固定杆

545:锁附螺丝

55:按摩器

56:滑动架

57:滑动座

60:弹性回力组件

70:扭簧

X1:第一转轴

X2:第二转轴

X3:第三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可行实施例包含有:

一基座10,其上设有一枢接座11,该枢接座11前侧设有一凸座12,且于该凸座12前侧设有一轴管13。本实施例中,包含有但不限定:一回转件20,其中央设有一管件21,其是套置在该基座10的轴管13外缘,使该回转件20呈可转动的跨置在该基座10上方,且该回转件20两侧设有第一轴孔及第二轴孔(图未示);一坐垫30,其下端设有一轴杆31,是穿设在该基座10的轴管13内缘,使该坐垫30设置于该回转件20的上方。

一摆动架40,包括呈左右平行对称的第一摆动杆41及第二摆动杆42,其是由个别的后套管411/421及前套管412/422相互穿套所组成,使该摆动架40在Y轴向呈现可伸缩的结构,亦即该前套管412/422可穿经该后套管411/421而收合;该后套管411/421后底缘设有第一轴杆414及第二轴杆424,是分别穿入于该第一轴孔及第二轴孔内,其前套管412/422前端分别设有一足部支撑座413/423,且该足部支撑座413/423之间具有可选择为并合或分离两种型态。是以,结合该回转件20及摆动架40为本实用新型一可行实施例,但不限定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一背架50,其包括一上背架51与连结套管52,该连结套管52的下端是枢设在该基座10的枢接座11上;该上背架51的第一侧511装设一弹性背垫54,其第二侧512装设一按摩器55,且其下方则套设于该连结套管52内,使该上背架51可在该连结套管52上进行回转并定位,而让该第一侧511与第二侧512能够分别互换方向而朝向该坐垫30。

一对弹性回力组件60,其两端是分别连接在该基座10与该连结套管52之间,使该背架50可在该基座10上呈后仰形态,且进一步促使该背架50可进行仰卧伸展运动;借此,回转该上背架51使其第一侧511朝向该坐垫30并加以定位,可进行仰卧伸展运动;回转该上背架51使其第二侧512朝向该坐垫30并加以定位,可进行按摩运动。

本实施例中,该连结套管52为方管,但不限定于此,其亦可为圆管,本实施例为方管,所以在该连结套管52的上方形成一圆型枢接管521的形状,可供该上背架51下端的一圆型转动杆513,穿设于该连结套管52的枢接管521内缘,可在该连结套管52上做回转动作,且该转动杆513设有一穿透孔514,连结套管52上端侧边对应设有一定位孔522,并经由一定位栓53穿入该定位孔522及穿透孔514,使该上背架51与该连结套管52得以定位。

图3所示,即为该上背架51装设弹性背垫54的第一侧511朝向该坐垫30的态样,而图4所示,即为该上背架51装设按摩器55的第二侧512朝向该坐垫30的态样。本实施例中,该弹性背垫54更进一步包括一头部背垫541、一颈部背垫542、以及一背部背垫543,使进行伸展运动时让使用者更加舒适感;该颈部背垫542是穿套在一固定杆544上,两端则各以锁附螺丝545固定,而该头部背垫541、背部背垫543与该固定杆544则直接锁固在该上背架51上;再者,该上背架51的第二侧512装设一滑动架56,另在该按摩器55的背侧装设一与该滑动架56相对应的滑动座57,使该按摩器55可借由该滑动座57与滑动架56而在该上背架51的第二侧512进行上下位移并定位。

本实施例中,该基座10上更包括设有一凸座12,该连结套管52上设有一装设杆53,该对弹性回力组件60,其两端是分别连接在该凸座12与该装设杆53之间,使该背架50可在该基座10上呈后仰形态,且进一步促使该背架10可进行伸展运动;此外,该基座10上相对于该背架50的后侧设有一定位件14,且该基座10两侧设有一对把手15,使进行伸展运动时其后仰动作可被限位并使身体保持平衡。

图4A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回转件20其转动机构的剖视图;该回转件20,基本上是呈Z轴向设置,其中央所设的管件21是套设在该轴管13上,形成一第一转轴(X1),使该回转件20以该第一转轴(X1)为轴心,呈现可转动的跨置在该基座10上方,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轴管13及该管件21是可依须要来变换,只要于此处形成一第一转轴(X1)的构成,皆可实施。该坐垫30,其底面所设的第一轴杆31是穿入该轴管13上部的轴孔131内,使该坐垫30座落于该回转件20的上方;再者,该回转件20两侧设有平行于该管件21的第一轴孔22及第二轴孔23,且该摆动架40的后套管411/421其后底缘所设的第一轴杆414及第二轴杆424,是分别穿入于该第二及第三轴孔22、23内,据以形成一第二转轴(X2)及第三转轴(X3);当本实用新型进行劈腿运动时,该第一及第二摆动杆41、42即分别以该回转件上的第二转轴(X2)及第三转轴(X3)为轴心而转动。

图4B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背架50其回转机构的剖视图;该连结套管52的顶端内缘形成一圆型的枢接管521,该枢接管的管壁设有一定位孔522,该上背架51的底端设有一圆型的转动杆513,该转动杆513设有一与该定位孔522相对应的穿透孔514,该转动杆513是穿设于该枢接管521内缘,使该上背架51可在该连结套管52上进行回转,以一定位栓523穿入该定位孔522与穿透孔514,使回转后的上背架51与连结套管52得以定位。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该上背架51的第二侧512朝向该坐垫30的态样,使用者是坐在坐垫30且其双脚可置放在足部支撑座413/423上,该按摩器55则可借由该滑动座57与滑动架56而在该上背架51进行位移以定位在背部需要按摩的位置,让使用者可以一边进行劈腿或摆腿运动一边按摩,或是健身后再以按摩器55来松弛肌肉,进而达成纾压的效益。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该上背架51的第一侧511朝向该坐垫30的态样,该基座10上相对于该连结套管52的后侧设有一定位件14,且该基座10两侧设有一对把手15。使用者是坐在坐垫30且其双手握持把手15,而头部、颈部与上背部则分别抵靠于头部背垫541、颈部背垫542、及背部背垫543,当背架50后仰时,该弹性回力组件60提供一伸展运动的阻尼效果与使该背架50回复原位的弹性力,而定位件14则作为该架50后仰的限位点。

请进一步参阅图7~图10所示,该第一及第二摆动杆41、42之间设有一拉伸弹簧44,使其展开时具有一劈腿运动的阻尼效果与使该第第一及第二摆动杆41、42回复原位的弹性力。再者,该第一及第二摆动杆41、42更包括可由个别的后套管411、421及前套管412、422相互穿套所组成,使其在Y轴向呈现可伸缩的结构,亦即该前套管412、422可穿经后套管411、421而收合。进一步,该第一及第二摆动杆41、42的足部支撑座413、423,是个别设有扣合机构43,供该第一及第二摆动杆41、42前端呈并合与分离的构造。本实施例中,该扣合机构43包括对应的凸柱431及凹孔432所构成的子母扣合构造。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基座10上于该回转件20的侧边设有一扭簧70,且该扭簧70的两端是抵靠在该回转件20内侧,使回转件20以第一转轴(X1)为轴心转动时,具有缓冲弹力及阻力,但不限定于此。

本实用新型借助上揭技术特征,当该第一及第二摆动杆41、42的足部支撑座413/423呈分离状态时,是如图7及图9所示,该第一及第二摆动杆4l、42是分别以该回转件20上的第二转轴(X2)及第三转轴(X3)为轴心,呈现可张开的形态,以供劈腿使用;另如图8及图10所示,该足部支撑座413、423呈并合状态时,该第一及第二摆动杆41、42是共同以该回转件20的第一转轴(X1)为轴心而在基座10上转动,供往复摆腿运动使用。

本实用新型是在足部支撑座413/423之间设有扣合机构43,在其呈并合状态时,该第一、第二摆动杆41/42是共同以该回转件20的第一转轴(X1)为轴心而转动以进行摆腿运动;在其呈分离状态时,则该第一、第二摆动杆41/42是分别以该回转件20上的第二转轴(X2)及第三转轴(X3)为轴心而转动以进行劈腿运动;再者,该背架50的第一侧511装设该弹性背垫54,其第二侧512装设该按摩器55,回转该背架50即可分别进行伸展运动与进行按摩;由于本实用新型是结合劈腿、摆腿、伸展运动与按摩的多功能健身机,因此可让使用者应用同一部机台即达到健身也纾压的效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