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模飞机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25762阅读:2852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模飞机发射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行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模飞机发射器。



背景技术:

目前航模飞机一般采用两种起飞方式。

第一种是直接滑翔起飞的方式。该种方式的航模飞机从发射器中起飞后,自带起飞装置,通过起飞装置提供动力使得航模飞机滑翔。该种方式飞行时的航模飞机起飞需要的功率载荷较大,并且由于起飞装置自身有些重量,很大一部分对飞行是无用载荷。

第二种是带有分离稳定装置的起飞方式。该种方式的航模飞机从发射器中起飞后,自带起飞装置飞行一段时间,达到预定速度之后,起飞装置与航模飞机分离,分离后飞行重量小。但目前将起飞装置与航模飞机分离的装置占用体积大,不便于装入体积小的发射器中。而且分离装置结构过于复杂,工作过程复杂,反应时间较长,不适用于系统尺寸、重量要求严的航模飞机。

随着科技进步,航模飞机从发射器中脱出的初速度可以达到20km/h,该速度足以满足航模飞机后续飞行的需求,无需带上动力系统,因此需要一种能适应目前高初速度航模飞机发射需求的发射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工作过程简单、反应时间快,尤其适用于高初速度的航模飞机发射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航模飞机发射器,包括发射筒、设置于发射筒内且可在发射筒内滑动的起飞装置,起飞装置与航模飞机尾部抵接,发射筒内设有用于阻挡起飞装置从发射筒前端筒口脱出的止挡部。

所述起飞装置外表面套装有薄壁套筒,且薄壁套筒不从起飞装置外表面脱出,薄壁套筒前端固定设有可径向伸缩的弹性件;

所述止挡部包括在发射筒内壁靠近筒口处设置的锥形扩口段,该扩口段的内径从后往前递增,位于扩口段前侧和后侧的发射筒内壁内径相同,所述扩口段的前端形成有可将弹性件阻挡的台肩;

初始位置时,弹性件被径向压缩,且与发射筒内壁抵接;所述薄壁套筒与发射筒内壁抵接。

起飞装置是现有技术的成熟结构,内带动力部件。上述方案通过止挡部和弹性件的配合,使得起飞装置给予航模飞机预定的初速度后,在航模飞机从发射筒筒口脱出的瞬间与起飞装置分离。而且,将二者分离的装置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工作过程简单,反应时间快,适用于系统尺寸、重量要求严的航模飞机。

所述薄壁套筒为耐磨件,磨损后可方便的更换。

进一步的,所述起飞装置前端与航模飞机尾端之间设有可压缩的缓冲杆。缓冲杆具有很大的压缩量,目的是为了在起飞装置推动航模飞机加速的瞬间进行有效缓冲,避免刚性接触而导致航模飞机尾端撞坏。

具体的,所述弹性件为开口卡环,所述薄壁套筒两端分别设有凸起的第一法兰边和第二法兰边,至少一个开口卡环卡接在第一法兰边上,开口卡环的侧壁与发射筒内壁抵接;

所述起飞装置的后端设有凸起的第三法兰边,所述薄壁套筒与起飞装置之间为间隙配合,第二法兰边抵接在第三法兰边上,且第二法兰边侧壁与发射筒内壁抵接。

第三法兰边用于对薄壁套筒进行限位,开口卡环具有径向弹力,当其运动到扩口段时,弹力释放,口径变大,与台肩抵接,从而限制起飞装置的继续前移。

优选的,所述薄壁套筒上设有变形吸能段,该变形吸能段的外径小于薄壁套筒上其它部位的外径。由于起飞装置在扩口段被突然制动,为了吸收冲击能量,避免刚性破坏,设计了该变形吸能段。将变形吸能段的外径减小,也就是将该段变的更薄,由于力的传递在最脆弱的位置发生较大的形变,从而减震吸能。

优选的,薄壁套筒内壁以及起飞装置外壁的表面粗糙度为0.8。

具体的,所述开口卡环包括带开口的环本体、围绕环本体内壁开设的凹槽,所述凹槽与第一法兰边卡接。通过凹槽和法兰边的配合能够将卡环牢牢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开口卡环设有两个,第一个开口卡环为内环,内环的凹槽卡接在第一法兰边上;

第二个开口卡环为外环,外环的凹槽宽度等于内环的外壁宽度,外环的凹槽卡接在内环外表面。

开口卡环的设置数量根据具体的弹力及其所能张开的口径大小来确定。

优选的,在环本体上位于凹槽两侧边沿以去除材料的方式间隔开设有工艺槽。开设工艺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接开口卡环的弹力,开设的工艺槽越多,弹力越小。调节弹力一方面能够调节卡环与发射筒内壁的摩擦力,一方面能够调节卡环弹力释放后口径的大小。

所述开口卡环为弹簧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是:

1.为了有效减少航模飞机上载荷,将起飞装置与航模飞机设计为独立的两部分,并在结构上没有固定连接,在航模飞机从发射筒筒口脱出的瞬间与起飞装置分离,减轻了航模飞机的飞行重量。

2.用于分离的开口卡环、扩口段等措施结构简单、占用体积小、工作过程简单、反应时间快、适用于初速度大、对系统尺寸、重量要求严的航模飞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射器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射器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为起飞装置示意图。

图4为开口卡环侧视图。

图5为开口卡环主视图。

图中:1-航模飞机,2-发射筒,3-外环,4-内环,5-薄壁套筒,6-起飞装置,7-扩口段,8-缓冲杆,9-开口卡环,21-台肩,51-第一法兰边,52-第二法兰边,53-变形吸能段,61-第三法兰边,91-环本体,92-凹槽,93-工艺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5所示,一种航模飞机发射器,包括发射筒2、设置于发射筒2内且可在发射筒2内滑动的起飞装置6。起飞装置6与航模飞机1尾部抵接。起飞装置6前端与航模飞机1尾端之间设有可压缩的缓冲杆8。

所述起飞装置6外表面套装有薄壁套筒5,且薄壁套筒5不从起飞装置6外表面脱出。薄壁套筒5内壁以及起飞装置6外壁的表面粗糙度为0.8。所述薄壁套筒5上设有变形吸能段53,该变形吸能段53的外径小于薄壁套筒5上其它部位的外径。

所述薄壁套筒5两端分别设有凸起的第一法兰边51和第二法兰边52。薄壁套筒5前端固定设有可径向伸缩的弹性件。

所述起飞装置6的后端设有凸起的第三法兰边61。所述薄壁套筒5与起飞装置6之间为间隙配合,第二法兰边52抵接在第三法兰边61上,且第二法兰边52侧壁与发射筒2内壁抵接。

所述弹性件为弹簧钢制成的开口卡环9。所述开口卡环9包括带开口的环本体91、围绕环本体91内壁开设的凹槽92。所述开口卡环9设有两个。第一个开口卡环为内环4,内环4的凹槽92卡接在第一法兰边51上。第二个开口卡环为外环3,外环3的凹槽92宽度等于内环4的外壁宽度,外环3的凹槽92卡接在内环4外表面。在环本体91上位于凹槽92两侧边沿以去除材料的方式间隔开设有工艺槽93。

发射筒2内设有用于阻挡起飞装置6从发射筒2前端筒口脱出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包括在发射筒2内壁靠近筒口处设置的锥形扩口段7,该扩口段7的内径从后往前递增,位于扩口段7前侧和后侧的发射筒2内壁内径相同,所述扩口段7的前端形成有可将弹性件阻挡的台肩21。

初始位置时,弹性件被径向压缩,外环3的侧壁与发射筒2内壁抵接。薄壁套筒5与发射筒2内壁抵接。

发射时,起飞装置6内的动力部件带动起飞装置6在发射筒2内滑动,缓冲杆8被压缩,之后起飞装置6前端与航模飞机1尾端抵接。起飞装置6推动航模飞机1滑动,开口卡环9首先进入扩口段7,随着扩口段7内径逐渐增大,卡环释放自身弹力,口径增大,直至运动到扩口段4前端的台肩21部位,由于台肩21部位内径突然减小,将开口卡环9挡住,从而将起飞装置6制动。航模飞机1在惯性作用下从发射筒2筒口脱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