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陀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9438阅读:1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陀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陀螺,涉及玩具的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陀螺指的是绕一个支点高速转动的刚体。陀螺是中国民间最早的娱乐工具之一,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形状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从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玩时可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或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传统古陀螺大致是木或铁制的倒圆锥形,玩法是用鞭子劈。陀螺,是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风靡全世界。

目前,指尖陀螺更是风靡世界,因此,对于陀螺的结构开发,玩法开发是这一行业所必须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陀螺,与传统陀螺不同的操作模式,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陀螺,包括:

位于顶部的螺旋部件,其具有多个摆动叶,螺旋部件底部设置有轴承并且顶面具有按钮;

螺杆,其顶部装配在上述螺旋部件底部的轴承;

连接筒,其内表面具有与上述螺杆匹配的螺纹,并且装配上述螺杆;

固定盘,设置在连接筒下方,其具有竖直插孔装配上述螺杆的下段,并且插孔内设置有恢复弹簧。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筒包括内旋转外套、外卡齿滚桶,上述外卡齿滚桶的内表面具有与上述螺杆匹配的螺纹,并且套装固定在上述内旋转外套内。

进一步地,上述内旋转外套的内表面与上述外卡齿滚桶的外表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齿。

进一步地,上述螺旋部件包括螺旋顶面胶件、螺旋底面胶件,上述螺旋顶面胶件与上述螺旋底面胶件黏合而成,上述螺旋底面胶件设置有轴承。

进一步地,上述螺旋部件的摆动叶顶面均设置有透明罩,并且上述透明罩与摆动叶构成封闭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陀螺与市面上的指尖陀螺的“双手操作”相比,其操作模式多元化,可以单手运转,并且可以连续加速,可以完成在手指上的轮换运行,实现了玩法多样化,能够锻炼手指能力,易健大脑,本实用新型的陀螺结构设计精巧,使用效果较佳,适宜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陀螺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陀螺的分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旋部件的顶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陀螺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陀螺的分拆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旋部件的顶面示意图,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陀螺,包括:螺旋部件1、螺杆、连接筒、固定盘。

其中,螺旋部件1位于顶部,螺旋部件1包括螺旋顶面胶件11、螺旋底面胶件12,上述螺旋顶面胶件11与上述螺旋底面胶件黏合12而成,上述螺旋底面胶件设置有轴承(图中未显示),其具有多个摆动叶13顶面具有按钮110。

按钮110设置有凸起卡线,接触轴承,当螺旋部件1的旋转速度快于螺杆2时,螺杆2会自动上移,脱开连接筒3。

螺旋部件1的摆动叶13顶面均设置有透明罩130,并且上述透明罩130与摆动叶13构成封闭的空间。封闭的空间内可以放置糖果,以增添趣味性,也可以不设置装糖果装置。

螺旋部件1是主要的旋转部分,并且其作为装配螺杆2的部件。

对于螺杆2,螺杆2的顶部装配在上述螺旋部件1底部的轴承。

连接筒3,其内表面具有与上述螺杆2匹配的螺纹,并且装配上述螺杆2。

对于连接筒3,接筒包括内旋转外套31、外卡齿滚桶32,上述外卡齿滚桶32的内表面具有与上述螺杆2匹配的螺纹,并且套装固定在上述内旋转外套31内。

内旋转外套31的内表面与上述外卡齿滚桶32的外表面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卡齿(311、321)。

固定盘4,设置在连接筒3下方,其具有竖直插孔装配上述螺杆2的下段,并且插孔内设置有恢复弹簧41。

按下按钮110,螺杆6下移,恢复弹簧41会复位,可连续按下按钮110。

本实用新型,与市面上的指尖陀螺的“双手操作”相比,其操作模式多元化,可以单手运转,并且可以连续加速,可以完成在手指上的轮换运行,实现了玩法多样化,能够锻炼手指能力,易健大脑,本实用新型的陀螺结构设计精巧,使用效果较佳,适宜于推广普及。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