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跆拳道训练用的沙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4295阅读:762来源:国知局
一种跆拳道训练用的沙袋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跆拳道训练用的沙袋结构。



背景技术:

跆拳道起源于朝鲜半岛,早期是由朝鲜三国时代的跆跟、花郎道演化而来的,韩国民间较普遍流行的一项技击术。"跆拳道"一词,是1955年由韩国的崔泓熙将军创造,被韩国视为国技。 跆(TAE),意为以脚踢; 拳、(KWON),以拳头打击; 道(DO),则是代表道行、礼仪修练的艺术。

跆拳道是经过东亚文化发展的一项韩国武术,以"始于礼,终于礼"的武道精神为基础。其脚法占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4套;另外还有兵器、擒拿、摔锁、对拆自卫术及10余种基本功夫等。

在跆拳道训练时,经常需要打靶训练,通过与沙袋进行身体接触完成训练,但是训练资源有限,因此训练室内的沙袋通常不够使用,只能分批进行训练,较为不便。

基于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可以提供多人同时训练,减少占地面积,提高训练效率的跆拳道训练用的沙袋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提供多人同时训练,减少占地面积,提高训练效率的跆拳道训练用的沙袋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跆拳道训练用的沙袋结构,包括立柱,所述立柱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设置有一插杆,所述插杆插入所述立柱内,所述插杆与所述立柱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填砂孔,在所述填砂孔内螺纹连接有一密封塞,在所述立柱的外壁位置处环形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沙袋组件,所述沙袋组件包括一与立柱焊接固定的杆件,所述杆件的顶部设置有槽体,所述槽体贯穿所述杆件,在所述槽体内活动设置有第一杆件,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杆件之间配合有销轴,当所述第一杆件以所述销轴为轴心旋转至极限位置处时、所述第一杆件限位在所述槽体的内底面,此时所述第一杆件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一杆件远离所述销轴的那一端连接有第二杆件,所述第一杆件具有配装所述第二杆件用的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杆件与所述第二杆件之间配合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二杆件的上端支撑有管件,所述管件的下端封闭,所述管件的上端具有填充沙子用的填充口,在所述填充口位置处螺纹连接有一端盖。

优选地,在所述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底板,通过设置底板可以增加底座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底座的摆放更加的平稳。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杆件的内侧位置处设置有卡板,所述卡板具有卡槽,所述第二杆件的内侧位置处设置有肋板,所述肋板配合所述卡槽,所述卡板的外壁处具有固定所述肋板用的手拧螺丝,当所述第二杆件通过所述第一销轴旋转至与所述第一杆件垂直时、所述肋板与所述卡槽的槽底相抵,通过设置卡板与肋板,使得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之间可以形成固定,使得在使用状态下,第二杆件可以与第一杆件之间保持垂直,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发生管件倒伏。

优选地,在所述管件的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一受力套,所述受力套为橡胶套,所述受力套的外表面处包裹有PU皮,在所述管件的外壁位置处设置有支撑螺丝,所述支撑螺丝支撑在所述受力套的底部位置处,通过设置受力套可以与训练人员之间发生柔性接触,避免硬性接触而导致的受伤。

优选地,所述受力套的厚度为3mm-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闲置状态下可以将第一杆件、第二杆件进行旋转,旋转收纳后管件靠近立柱,减少收纳面积,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旋转打开,拉开管件与立柱之间的间距,方便展开手脚进行训练,本装置可以同时提供多人使用,提高训练效率,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跆拳道训练用的沙袋结构,包括立柱1,所述立柱1的底部设置有底座2,所述底座2的顶部设置有一插杆201,所述插杆201插入所述立柱1内,所述插杆201与所述立柱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填砂孔(未图示),在所述填砂孔内螺纹连接有一密封塞,在所述立柱1的外壁位置处环形设置有三个以上的沙袋组件3,所述沙袋组件3包括一与立柱1焊接固定的杆件301,所述杆件301的顶部设置有槽体302,所述槽体302贯穿所述杆件301,在所述槽体302内活动设置有第一杆件303,所述第一杆件303与所述杆件301之间配合有销轴311,当所述第一杆件303以所述销轴311为轴心旋转至极限位置处时、所述第一杆件303限位在所述槽体302的内底面,此时所述第一杆件303呈水平状态,所述第一杆件303远离所述销轴311的那一端连接有第二杆件304,所述第一杆件303具有配装所述第二杆件304用的第一槽体(未图示),所述第一杆件303与所述第二杆件304之间配合有第一销轴312,所述第二杆件304的上端支撑有管件305,所述管件305的下端封闭,所述管件305的上端具有填充沙子用的填充口(未图示),在所述填充口位置处螺纹连接有一端盖306。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底座2的底部设置有底板211,通过设置底板可以增加底座与地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底座的摆放更加的平稳。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杆件303的内侧位置处设置有卡板313,所述卡板313具有卡槽(未图示),所述第二杆件304的内侧位置处设置有肋板314,所述肋板314配合所述卡槽,所述卡板313的外壁处具有固定所述肋板314用的手拧螺丝315,当所述第二杆件通过所述第一销轴旋转至与所述第一杆件垂直时、所述肋板与所述卡槽的槽底相抵,通过设置卡板与肋板,使得第二杆件与第一杆件之间可以形成固定,使得在使用状态下,第二杆件可以与第一杆件之间保持垂直,避免在训练过程中发生管件倒伏。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管件305的外壁位置处设置有一受力套4,所述受力套4为橡胶套,所述受力套4的外表面处包裹有PU皮(未图示),在所述管件305的外壁位置处设置有支撑螺丝333,所述支撑螺丝333支撑在所述受力套4的底部位置处,通过设置受力套可以与训练人员之间发生柔性接触,避免硬性接触而导致的受伤。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受力套4的厚度为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在闲置状态下可以将第一杆件、第二杆件进行旋转,旋转收纳后管件靠近立柱,减少收纳面积,在需要使用时,可以将第一杆件和第二杆件旋转打开,拉开管件与立柱之间的间距,方便展开手脚进行训练,本装置可以同时提供多人使用,提高训练效率,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