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式跳伞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8630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式跳伞护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运动及跳伞安全护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充气式跳伞护具。



背景技术:

在空降兵空降以及各式的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在跳伞、攀岩等极限运动时,通常需要各式的护具来保护运动员的身体,藉由这些护具的保护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安全性,防止受到过大的冲击而受到的伤害。

在跳伞落地或者运动摔倒时,臀部和腰部很容易受到损失,严重时会发生腰椎和尾椎的骨折,但是现有的臀部和腰部保护装置通常缓冲能力较差,无法为穿戴者提供很好的保护,而由部分保护装置虽然具有一定的缓冲能力,但是体积大、质量重,不易穿着而且穿着舒适度差,严重影响穿戴者的运动灵活度。

而且在在跳伞或者跳跃落地时脚踝极易挫伤或者扭伤,严重时甚至会发生踝关节骨折。现有的脚踝护具通常由弹性材料制成并紧紧的包裹在踝关节上,为踝关节提供一定的缓冲和稳定支撑,但是现有的脚踝护具在提高缓冲能力和稳定支撑能力的同时,整个护具的体积也会明显增大,从而影响穿戴舒适性,会对穿戴者的运动能力造成影响,甚至会导致穿戴者在运动时因不适应而导致摔倒或者扭伤;而且在穿戴高帮靴的时候,过大的护踝装置会更加影响穿戴者的穿戴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充气式跳伞护具,该护具具有结构简单、穿戴方便舒适的特点,可以为人体的腰部、臀部以及踝关节提供有效的缓冲保护和稳定性支撑。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气式跳伞护具,包括护臀组件和护踝组件,所述护臀组件包括护臀件和设在护臀件内的护臀缓冲装置,所述护踝组件包括护踝件和设置在护踝件内的护踝缓冲装置,所述护臀缓冲装置和护踝缓冲装均为气柱式缓冲装置。

进一步,护臀件包括裤体和护臀连接部,所述裤体包括护腰部以及设置在护腰部下方的护臀部,所述护臀部为上宽下窄的三角形或者梯形,所述护臀连接部包括腰部连接件和裆部连接件,所述腰部连接件与护腰部相连,所述裆部连接件包括第一裆部连接件和第二裆部连接件,所述第一裆部连接件和第二裆部连接件一端与护臀部下侧相连,另一端分别与护腰部两侧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裤体的护腰部以及护臀部通过与腰部连接件和裆部连接件配合使用,能够对使用者的腰部和臀部进行保护,并且将护臀部的形状设置为上宽下窄并且将裆部连接件分为两根,可以分别绑扎在穿戴者两腿上,从而提高穿戴的便捷性和固定的牢固性。

进一步,所述护腰部包括上护腰部和下护腰部,所述上护腰部两侧与腰部连接件两端相连;所述下护腰部两侧分别与第一裆部连接件和第二裆部连接件的一端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将护腰部分为分别通过腰部连接件和裆部连接件进行固定的上护腰部和下护腰部,将腰部连接件和裆部连接件的连接部位进行分离,可以避免连接件之间的互相干涉和影响。

进一步,所述腰部连接件包括第一腰部连接件和第二腰部连接件,所述第一腰部连接件和第二腰部连接件的一端分别与上护腰部两侧相连,另一端设置有腰部连接装置。

在上述方案中,将腰部连接件分成设置在左右两边的第一腰部连接件和第二腰部连接件,穿戴者可以通过位于腰部前方的腰部连接装置将两者连接,这种设置和佩戴方法,可以腰部连接件的穿戴及调节的便捷度和速度都能够得到提高。

进一步,所述下护腰部两侧设置有用于分别连接的第一裆部连接件和第二裆部连接件的裆部连接装置。

进一步,所述下护腰部两侧外边缘为底部向外倾斜的斜边。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裆部连接件和第二裆部连接件从穿戴者的臀部下侧穿过裆部,绕大腿一圈固定在下护腰部的裆部连接装置上,由于第一裆部连接件和第二裆部连接件是以斜向上的方式与下护腰部的两侧相连,因此将下护腰部两侧外边缘设置为相应的斜边,可以避免下护腰部边缘附近出现多远的布料,从而提高固定稳定性以及穿戴的舒适性,

进一步,所述第一可拆式连接装置和/或裆部连接装置为粘结扣或者插接式带扣。通过粘结扣和插接式带扣都可以实现腰部连接件和裆部连接件的快速连接和拆卸。

进一步,所述上护腰部上侧和护臀部两侧边缘设置有弹性件。

具体而言,弹性件能够对上护腰部和护臀部的边缘起到一个收紧作用,使整个护臀件能够完全贴合在腰部以及臀部上,防止剐蹭到其他物体。

进一步,所述护臀部下方设置有护裆部,所述护腰部、护臀部以及护裆部内设置有用于放置缓冲件的护臀空腔。

缓冲件为放置在空腔内的气垫、气柱或者海绵等弹性缓冲物,可以提高对腰部、臀部的保护效果。

进一步,所述下护腰部上开设有用于更换缓冲件的护臀放置口,所述放置口上设置有闭合件。

具体而言,当缓冲件出现损毁或者需要更换不同缓冲能力的缓冲物时,穿戴者可以利用放置口快速便捷的更换或者放置缓冲件。

进一步,所述护踝件包括护踝本体以及护踝连接部,所述护踝本体包括相连且对称的第一护踝部和第二护踝部;所述第一护踝部和第二护踝部均开设有用于放置缓冲装置的护踝空腔;所述护踝连接部包括腿部连接件和脚底连接件,所述腿部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踝部和第二护踝部的外侧相连;所述脚底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踝部和第二护踝部的下侧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将护踝本体设置为分体的第一护踝部和第二护踝部,当穿戴者穿着高帮靴或者高帮运动鞋时,可以提高穿戴者的穿戴舒适度,并且设置在脚踝左右两侧的第一护踝部和第二护踝部以及其内部的缓冲装置,能够为穿戴者的脚踝提供缓冲防冲击的保护作用,配合腿部连接件和脚底连接件可以将第一护踝部和第二护踝部紧紧的固定在脚踝上,可以保证脚踝在运动时的稳定性,减少穿戴者崴脚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还包括第三护踝部,所述第三护踝部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护踝部和第二护踝部的内侧上部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三护踝部内设置用于放置缓冲装置的附护踝空腔,所述附护踝空间与两侧的护踝空间连通。

在上述方案中,增加第三护踝部可以进一步提供对整个护踝组件的穿戴稳定性和缓冲保护能力,并且由于第三护踝部仅设置在护踝本体的上部,因此,基本不会影响穿着高帮靴的穿戴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护踝部、第二护踝部和第三护踝部的上端开设有护踝放置口,所述放置口上设置有闭合扣。

具体的,通过放置口可以快速的更换损坏或者不同缓冲能力的缓冲装置。

进一步,所述第一护踝部和/或者第二护踝部上设置有腿部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护踝部和/或者第二护踝部通过腿部连接装置与腿部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

进一步,所述第一护踝部和/或者第二护踝部的下侧设置有脚部连接装置,所述第一护踝部和/或者第二护踝部通过脚部连接件装置与脚底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

具体而言,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和穿戴要求,可以灵活选择固定或者可拆卸的不同方式。

进一步,所述腿部连接装置和脚部连接装置为粘贴扣或者插接式带扣。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粘贴扣或者插接式带扣,可以快速的实现小腿连接装置和脚底连接装置与护踝本体的连接和分离。

进一步,所述气柱式缓冲装置包括主缓冲部和充气道,所述主缓冲部包括多个与充气道相通的主缓冲气柱,全部或者部分主缓冲气柱连接副缓冲部,所述副缓冲部包括多个直径小于主缓冲气柱的副缓冲气柱,所述副缓冲气柱与主缓冲气柱和/或充气道相通。

具体而言,为了针对人体臀部的弯曲结构,本装置在主缓冲部的下侧设置副缓冲部,直径较大的主缓冲柱具有缓冲能力较强但是弯曲能力较差的特点,而直径较小的副缓冲气柱缓冲能力较弱但是弯曲能力强的特点,因此,主缓冲气柱能够对包裹住容易受伤的腰部以及尾椎,给该部位提供良好的缓冲保护,而副缓冲气柱则可以完全与臀部的完全形状相贴合,从而起到对臀部的保护,并且可以提高穿戴的便捷性和舒适性。

进一步,所述气柱式缓冲装置包括主缓冲部和充气道,所述主缓冲部包括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所述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设置在第三缓冲部两侧,所述第一缓冲部、第二缓冲部和第三缓冲部均包括多个与充气道相连的主缓冲气柱,且所述第三缓冲部的缓冲气柱短于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的缓冲气柱。

在上述方案中,充气式护踝组件用缓冲装置穿戴在跳伞靴或者运动鞋的内部,并包裹在踝关节上,其中第一缓冲部和第二缓冲部分别穿戴在踝关节的两侧,第三缓冲部穿戴在踝关节后侧的上方,缓冲部在充气后发生膨胀,由于受到鞋子的束缚,缓冲部会向踝关节施压来保证踝关节的稳定性。

进一步,主缓冲气柱与数个副缓冲气柱相通。

具体的,当副缓冲气柱的直径小数量多时,则缓冲能力较差而弯曲能力较强;当副缓冲气柱的直径大数量少时,则缓冲能力较强而弯曲能力较差,因此,可以根据用途以及穿戴人群的不同,对一个主缓冲气柱上连接的副缓冲气柱的数量进行设计。

优选的,每个主缓冲气柱与2~4个副缓冲气柱相连,连接过少的副缓冲气柱会导致弯曲能力不足,而连接过多的副缓冲气柱会导致加工难度增加。

更优选的,每个主缓冲气柱与2个副缓冲气柱相连,此时,缓冲能力适中弯曲能力强,能够适应大部分的穿戴场合和穿戴人群。

进一步,所述主缓冲气柱与副缓冲气柱的总长度从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加。

具体而言,通过长度的变化,使副缓冲气柱的下沿形成一个V字形,从而可以更好的贴合臀部,避免会多出一部分副缓冲气柱而影响穿戴。

进一步,所述主缓冲气柱包括设置在中间的数根第一主缓冲气柱和设置在两侧的数根第二主缓冲气柱,所述第一主缓冲气柱两侧未设置副缓冲气柱,第二主缓冲气柱下侧设置有与其相通的副缓冲部。

具体而言,由于大腿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因此,位于中间的主缓冲气柱下侧可以不设置副缓冲气柱来提高弯曲性能,从而降低加工难度和成本。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缓冲气柱的数量为2~6个。

具体而言,针对穿戴不同的人群,如性别、身高和体制等区别,对第一主缓冲气柱的数量进行选择设计。

优选的,针对中国人的体型和身材,将第一主缓冲气柱的数量设置为3个,能够保证不影响穿戴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缓冲保护能力。

进一步,所述第一主缓冲气柱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通的护裆气柱,所述第一主缓冲气柱与护裆气柱之间设置有折叠线。

具体而言,在穿戴时护裆气柱可以通过折叠线向前弯曲,从而对裆部进行保护,并且不会影响穿戴的舒适性。

进一步,所述充气道、主缓冲部、副缓冲部以及护裆气柱为由两层外膜经热封成型的一体式结构。

具体的,将两层外膜通过线热封和点热封而形成充气道、主缓冲部、副缓冲部以及护裆气柱等结构,这种成型方法具有成本低、生产速度快的特点,而且一体成型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都更好,可以提供更强的缓冲保护能力。

进一步,所述相邻缓冲气柱之间设置折叠线。通过设置折叠线可以提供整个缓冲部横向的弯曲折叠能力,从而能够提高穿戴舒适度。

进一步,所述充气道一端密封,另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充气嘴。设置充气嘴可以方便穿戴者通过充气装置对缓冲部充气,在充气完成后可以将充气嘴拆下,防止在跳伞或者运动时充气嘴会对穿戴者造成伤害。

进一步,所述充气道通过单向阀与缓冲气柱相连通。气体可以通过单向阀从充气道充入主缓冲气柱,并且单向阀可以防止气体从主缓冲气柱留回充气道。

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式跳伞护具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穿戴方便舒适的特点,可以为人体的腰部、臀部以及踝关节提供有效的缓冲保护和稳定性支撑。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中护臀件的示意图;

图2—实施例1中护踝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实施例1中护臀缓冲装置的示意图;

图4—实施例1中护踝缓冲装置的示意图;

图5—实施例2中护臀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实施例2中的护臀缓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护臀件,11—护腰部,12—护臀部,13—裆部连接件,14—腰部连接件,111—上护腰部,112—下护腰部,113—裆部连接装置,131—第一裆部连接装置,132—第二裆部连接装置,141—腰部连接装置,142—第一腰部连接装置,143—第二腰部连接装置,144—第一弹性件,121—第二弹性件;

2—护踝件,21—第一护踝部,22—第二护踝部,23—第三护踝部,24—腿部连接件,25—脚底连接件,26—脚底连接件,27—腿部连接件;

3—护臀缓冲装置,31—第一充气道,32—主缓冲部,33—副缓冲部34—单向阀,321—主缓冲气柱,321.1—第一主缓冲气柱,322.2—第二主缓冲气柱;331—副缓冲气柱;35—护裆部,351—护裆气柱;

4—护踝缓冲装置,41—第一缓冲部,42—第三缓冲部,43—第二缓冲部, 44—第二充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副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4:

一种充气式跳伞护具,包括护臀组件和护踝组件,所述护臀组件包括护臀件1和设在护臀件内的护臀缓冲装置3,所述护踝组件包括护踝件2和设置在护踝件2内的护踝缓冲装置4,所述护臀缓冲装置3和护踝缓冲装均为气柱式缓冲装置。

所述护臀件1包括裤体和连接部,所述裤体包括护腰部11以及护臀部12,且所述护腰部11和护臀部12内开设有连通的护臀空腔;所述护腰部11包括上护腰部111和下护腰部112,所述护臀部12为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结构且与下护腰部112下侧相连;所述连接部包括腰部连接件14和裆部连接件13,所述腰部连接件14一端与上护腰部111固定,另一端通过腰部连接装置141与护腰部11相连;所述裆部连接件13包括第一裆部连接件131和第二裆部连接件132,一端与护臀部12下侧相连,另一端分别与下护腰部112两侧相连。

所述下护腰部112两侧外边缘为底部向外倾斜的斜边,且其两侧设置有用于分别连接的第一裆部连接件131和第二裆部连接件132的裆部连接装置113;所述裆部连接件13装置为长条形粘结扣,所述长条形粘结扣的外边缘与下护腰部112两侧外边缘齐平。

第一裆部连接件131和第二裆部连接件132从穿戴者的臀部下侧穿过裆部,绕大腿一圈固定在下护腰部112的长条形粘结扣上,由于第一裆部连接件131和第二裆部连接件132是以斜向上的方式围绕在大腿上,而倾斜的长条形粘结扣及下护腰部112两侧外边缘与第一裆部连接件131和第二裆部连接件132的倾斜度相应,因此避免下护腰部112边缘附近出现多远的布料,从而提高固定稳定性以及穿戴的舒适性。

所述护踝件2包括护踝本体以及连接件,所述护踝本体包括相连且对称的第一护踝部21、第二护踝部22和第三护踝部23;三者内部设置有连通的用于放置缓冲装置的护踝空腔;所述连接件包括腿部连接件24和脚底连接件25,所述腿部连接件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踝部21和第二护踝部22的外侧相连;所述脚底连接件2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护踝部21和第二护踝部22的下侧相连。

所述第一护踝部21、第二护踝部22和第三护踝部23的上端开设有放置口,所述放置口上设置有闭合扣。穿戴者可以通过放置口快速更换损坏的缓冲装置。

所述腿部连接件24与第一护踝部21外侧边缘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护踝部22设有腿部连接装置27,所述腿部连接件24通过腿部连接装置27与第二护踝部22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通过腿部连接件24可以实现第一护踝部21和第二护踝部22与穿戴者小腿的有效固定。

所述脚底连接件25与第一护踝部21下侧边缘固定相连,所述第二护踝部22下侧设有脚底连接装置26,所述脚底连接件25通过脚底连接装置26与第二护踝部22以可拆卸的方式相连。通过脚底连接件25可以实现第一护踝部21和第二护踝部22与穿戴者脚底的有效固定。

所述腿部连接装置27和脚底连接装置26为粘结扣,通过粘结扣,可以快速的实现第一连接装置和第二连接装置与护踝本体的连接和分离。

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护踝部21和第二护踝部22的内侧相连。第三连接件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护踝部21和第二护踝部22在穿戴时的稳定性。

护臀缓冲装置3,包括主缓冲部32和第一充气道31,所述主缓冲部32包括多个与第一充气道31相通的主缓冲气柱321,所述主缓冲部32一侧连接有副缓冲部33,所述副缓冲部33包括多个直径小于主缓冲气柱321的副缓冲气柱331,且一个主缓冲气柱321与两个副缓冲气柱331相通。

主缓冲气柱321和副缓冲气柱331的长度从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加。通过这种结构,整个缓冲气柱的下部形成一个与人体臀部形状相适应的V字形。

所述第一充气道31设置主缓冲部32的上侧,每个主缓冲气柱321通过2个单向阀34与第一充气道31相通,从而能够保证快速充气,并且不会导致成本和加工难度过高。

所述护踝缓冲装置4,包括与第一缓冲部41、第二缓冲部43和第三缓冲部42,所述第一缓冲部41和第二缓冲部43对称设置在第三缓冲部42两侧,所述第一缓冲部41、第二缓冲部43和第三缓冲部42均包括多个与第二充气道44相连的缓冲气柱,且所述第三缓冲部42的缓冲气柱短于第一缓冲部41和第二缓冲部43的缓冲气柱。

该整个缓冲装置穿戴在跳伞靴内,并包裹在踝关节上,其中第一缓冲部41和第二缓冲部43分别穿戴在踝关节的两侧,第三缓冲部42穿戴在踝关节后侧的上方,整个缓冲部在充气后发生膨胀,由于受到跳伞靴靴壁的束缚,缓冲部会向踝关节施压来保证踝关节的稳定性。

所述第三缓冲部42的长度为第一缓冲部41的20%。第三缓冲部42在充气膨胀后会在跳伞靴鞋帮的上边缘的束缚下,将整个缓冲装置牢牢的固定在穿戴者的踝关节和小腿下侧,保证穿戴者在跳伞或者运动过程中,缓冲装置不会出现移位而影响保护效果和舒适度。

根据大量的实验验证和理论计算,为了同时保证缓冲能力、穿戴舒适性以及穿戴稳定性,将第三缓冲部42的宽度的为第一缓冲部41的50%。

所述相邻缓冲气柱之间设置折叠线。所述第三缓冲部42均与第一缓冲部41以及第二缓冲部43之间设置有隔断线。通过隔断线可以轻松的将整个缓冲装置快速的弯折并塞入跳伞靴或者运动鞋内,并且充气后,分隔开的第三缓冲部42也不会与第一缓冲部41和第二缓冲部43发生重叠的现象。

所述第一充气道31和第二充气道44一端均密封,另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设置有充气嘴。

在本实施例中,将护臀缓冲装置3和护踝缓冲装置4分别放置在护臀件1和护踝件2内,完成对护臀组件和护踝组件的组装;在穿戴护臀组件时,先对护臀缓冲装置3进行充气,再将护臀组件穿戴固定在臀部;在穿戴护踝组件时,先将护踝组件穿戴固定在踝关节处,再对护踝缓冲装置4进行充气,提高护踝缓冲装置4的膨胀压力提高对踝关节的稳定性支撑。

实施例2:

参照图5~6: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一种充气式跳伞护具存在以下不同:

所述护臀件1包括护腰部11以及护臀部12,所述护腰部11包括上护腰部111和下护腰部112,所述护臀部12为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结构,所述护臀部12下方设置有护裆部35,所述护腰部11、护臀部12以及护裆部35内开设有连通的空腔,在空腔内放置与三者形状相应的缓冲气垫来提高缓冲保护能力;并且所述下护腰部112上开设有用于更换缓冲气垫的放置口,所述放置口上设置有一条粘贴扣,可以将放置口封闭。

所述上连接件包括第一护腰连接件和第二护腰连接件,所述第一护腰连接件和第二护腰连接件的一端分别与上护腰部111两侧相连,两者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腰部连接装置141,通过腰部连接装置141将第一护腰连接件和第二护腰连接件固定在一起,并将上护腰部111牢牢的贴合在腰部。

所述上护腰部111上设置有第一弹性件144;所述护臀部12两侧边缘设置有第二弹性件121,第一弹性件144和第二弹性件121能够分别对上护腰部111和护臀部12的边缘起到一个收紧作用,使整个护臀件能够完全贴合在腰部以及臀部上,防止剐蹭到其他物体。

所述护臀缓冲装置3的主缓冲气柱321包括设置在中间的三根第一主缓冲气柱321.1和设置在两侧的数根第二主缓冲气柱321.2,所述第一主缓冲气柱321.1两侧未设置副缓冲气柱,第二主缓冲气柱321.2下侧设置有与其相通的副缓冲气柱。由于裆部受到轻微的碰撞就会产生痛感,因此需要对裆部进行更好的保护,所以将位于中间的主缓冲气柱321设置为不连接副缓冲气柱,从而提高对裆部的缓冲防护能力。

所有副缓冲气柱的长度相同,第二主缓冲气柱321.2的长度从两侧向中间逐渐增加并略小于第一缓冲气柱。

在本实施例中,增设护裆部35及副缓冲气柱,能够为裆部提高有效的缓冲保护,并且整个护臀缓冲装置3的下侧同样形成一个与人体臀部形状相适应的V字形,并且位于中间的第一主缓冲气柱321.1长度最长,能够很好的伸入大腿之间,从而对裆部提供很好的保护。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