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呼拉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2001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新型呼拉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呼拉圈,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呼拉圈。



背景技术:

现有呼拉圈均为整体结构,占用空间大,不用时不便收存和运输,此外,现有呼拉圈均为塑料结构,重量过轻,运动惯性小,持久转动能力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拆分、组装,便于收存和运输且内有金属片可增加整体重量,使其具有更好的运行惯性,具有更加持久转动能力的新型呼拉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型呼拉圈,包括呼拉圈本体,其中,所述呼拉圈本体为由若干节曲状圆杆顺次插卡连成的闭环圆圈,所述曲状圆杆包括杆芯和套于所述杆芯外的杆套,所述杆芯一端具有插栓并于所述插栓的栓面上设有卡口、中段位置上埋设有金属片、另一端具有插腔并于所述插腔内设有卡凸。

作为优选,所述杆芯为塑料芯,所述金属片为注塑包裹于所述塑料芯中的整片。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拆分、组装,便于收存和运输且内有金属片可增加整体重量,使其具有更好的运行惯性,具有更加持久的转动能力。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是通过相邻曲状圆杆杆芯上插栓和插腔的插套配合以及卡口和卡凸的卡扣配合实现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曲状圆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杆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杆芯的结构示意图。

1、呼拉圈本体; 2、曲状圆杆;

3、杆芯; 4、杆套;

5、插栓; 6、卡口

7、金属片; 8、插腔

9、卡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呼拉圈,包括呼拉圈本体1,其中,所述呼拉圈本体为由若干节曲状圆杆2顺次插卡连成的闭环圆圈,所述曲状圆杆包括杆芯3和套于所述杆芯外的杆套4,所述杆芯一端具有插栓5并于所述插栓的栓面上设有卡口6、中段位置上埋设有金属片7、另一端具有插腔8并于所述插腔内设有卡凸9,所述杆芯为塑料芯,所述金属片为注塑包裹于所述塑料芯中的整片。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凸优选为由所述插腔腔壁内陷形成的卡点。

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