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登山锯砍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4275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登山锯砍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登山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登山锯砍刀。



背景技术:

登山是指在特定要求下,运动员徒手或使用专门装备,从低海拔地形向高海拔山峰进行攀登的一项体育活动。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也称高山探险)、竞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登山设备要适应登山运动的环境条件,在设计、选材、用料、制作上要尽量使其轻便、坚固、高效,并能一物多用。经常出外进行登山野营活动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从医学角度来说,它对人的视力、心肺功能、四肢协调能力、体内多余脂肪的消耗、延缓人体衰老等五个方面有直接的益处。

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登山锯砍刀多为一把普通的短刀,有些登山刀的顶部会设置有一排锯齿,但是在锯木材时木屑不容易向外排出,锯拉阻力较大,使用较为费力。

于是,发明人有鉴于此,秉持多年该相关行业丰富的设计开发及实际制作的经验,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登山锯砍刀,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登山锯砍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登山锯砍刀多为一把普通的短刀,有些登山刀的顶部会设置有一排锯齿,但是在锯木材时木屑不容易向外排出,锯拉阻力较大,使用较为费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登山锯砍刀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登山锯砍刀,其中,该登山锯砍刀包括有:

登山刀主体、刀刃、刀把、防滑纹、悬挂孔、锯齿和拉钩;

所述登山刀主体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个刀刃;所述登山刀主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个刀把;所述刀把的底部和顶部两侧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刀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个悬挂孔;所述登山刀主体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两排锯齿;所述登山刀主体的顶部一侧还固定设置有一个拉钩。

进一步的,所述锯齿的中间为一个V字型凹槽结构,且两排锯齿为交错式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拉钩为一个倾斜的凹槽状结构,且这个凹槽的内侧也设置有锋利的刀刃状结构。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 本实用新型锯齿的设置,有利于降低锯拉时的阻力,锯齿的中间为一个V字型凹槽结构,且两排锯齿为交错式设置,在进行锯拉木材时,锯齿与木材的接触面积更大,并且在锯拉时产生的木屑会通过锯齿上的小凹槽向外排出,有效降低阻力,使用时更加轻松。

2.本实用新型拉钩的设置,有利于使用的方便性,拉钩为一个倾斜的凹槽状结构,且这个凹槽的内侧也设置有锋利的刀刃状结构,拉钩可以用来拖拉物体,可以在攀爬一些斜坡时使用,用力拉扯还可以拉断一些较细的树枝,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登山刀主体-1;刀刃-2;刀把-3;防滑纹-4;悬挂孔-5;锯齿-6;拉钩-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实例显示在附图和以下描述中。虽然将结合示例性的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该描述并非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于该示例性的实施例。相反,本实用新型将不仅覆盖该示例性的实施例,而且还覆盖各种替换的、改变的、等效的和其他实施例,其可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

参见附图1至附图2,一种登山锯砍刀,包括有:

登山刀主体1、刀刃2、刀把3、防滑纹4、悬挂孔5、锯齿6和拉钩7;

登山刀主体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一个刀刃2;登山刀主体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一个刀把3;刀把3的底部和顶部两侧设置有防滑纹4;刀把3的一侧固定设置有一个悬挂孔5;登山刀主体1的顶部固定设置有两排锯齿6;登山刀主体1的顶部一侧还固定设置有一个拉钩7。

如上述所述的登山锯砍刀的较佳实施例,其中,锯齿6的中间为一个V字型凹槽结构,且两排锯齿6为交错式设置,在进行锯拉木材时,锯齿6与木材的接触面积更大,并且在锯拉时产生的木屑会通过锯齿6上的小凹槽向外排出,有效降低阻力,使用时更加轻松;

如上述所述的登山锯砍刀的较佳实施例,其中,拉钩7为一个倾斜的凹槽状结构,且这个凹槽的内侧也设置有锋利的刀刃状结构,拉钩7可以用来拖拉物体,可以在攀爬一些斜坡时使用,用力拉扯还可以拉断一些较细的树枝,使用方便。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在使用该登山锯砍刀时,使用前可在悬挂孔5穿入绳索来方便佩戴,当需要切割物品时使用刀刃2进行切割即可,并且刀刃2非常锋利,当需要锯拉木材时可使用锯齿6进行锯拉,锯齿6的中间为一个V字型凹槽结构,且两排锯齿6为交错式设置,在进行锯拉木材时,锯齿6与木材的接触面积更大,并且在锯拉时产生的木屑会通过锯齿6上的小凹槽向外排出,有效降低阻力,使用时更加轻松,拉钩7可以用来拖拉物体,可以在攀爬一些斜坡时使用,用力拉扯还可以拉断一些较细的树枝,使用方便,并且本装置体积较小,在户外登山、打猎时携带方便,在森林锯砍方面非常理想。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