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4702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冠心病康复领域,具体是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近年来冠心病、急性心梗的发病率逐年提升,对中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心梗及冠心病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抢救、支架、搭桥等手术手段的介入,仅是治疗的一半,而另一半则需要及时和长期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美国的一研究机构对8440例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追踪显示,与没有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相比,那些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冠心病死亡率减少了31%。由此可见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意义;另一项对1821例心梗患者的研究证明,接近55%的心梗患者参加心脏康复治疗,这部分人群以年轻男性患者占多数,而大于70岁男性和女性患者较少参加心脏康复。调查的结果表明,参加心脏康复的心梗患者能减少病死率和3年内再梗的发病率。

在康复治疗中,第一阶段在住院期间,病人在急性病况接受治疗并稳定下来后,就要立刻开始。其及早及时性非常重要,应从稳定后的第一天即刻开始。在这一阶段,具体康复治疗从卧床的肢体活动开始。然而对于卧床的患者而言,其上肢的训练治疗较为容易,相对的其下肢肌肉及关节的活动、放松就难以在病床上展开。且没有相应的辅助设施。使患者的下肢康复治疗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不利于下一步下床、站立、行走的练习,而且容易引起诸如体力降低,关节僵硬,直立性低血压和腿静脉栓塞等状况,对于患者的体力回复、信心建立以及减少致残等方面均有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它辅助冠心病患者在床上就能够完成第一阶段心脏康复训练中的下肢部分的练习,从而使康复护理能够在稳定后的第一天即可及时的、全面的开展。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包括门型架、条形板、脚踏装置、阻力装置、固定装置,所述门型架为开口向下的倒U形板架,所述条形板为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条形板的一端与门型架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条形板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线槽和直线导轨,所述线槽设置于中部,所述直线导轨为两条且分别设置于线槽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直线导轨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脚踏装置上,所述脚踏装置与条形板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绳索,所述绳索设置于线槽内,所述绳索远离脚踏装置的一端与阻力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条形板的两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板架,所述板架的顶端固定在条形板的底部,所述板架的顶端设有上夹板,所述板架的底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螺纹连接有将其贯穿的螺柱,所述螺柱的顶端设有下夹板。

所述阻力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滑轮、第二导向滑轮、立杆、托板、托架、配重块,所述条形板上设有穿绳口,所述穿绳口设置于线槽远离门型架的一端,第一导向滑轮为1~3个且可转动的安装在穿绳口处,所述第二导向滑轮设置于条形板外侧侧面上,所述绳索依次绕过第一导向滑轮和第二导向滑轮后与立杆的顶端连接,所述托板设置于立杆的底端,所述配重块为橡胶块,且所述配重块包括重量为0.5公斤、1公斤、2公斤的多个配重块,所述配重块的中部设有U型卡槽,所述配重块通过U型卡槽与立杆相配合使用,所述托架为L形且固定于条形板的外侧托板的下方。

所述脚踏装置包括滑动座和踏板,所述第一滑块和绳索均固定在滑动座的外侧,所述滑动座的内侧居中的设有承重轴,所述承重轴的内端设有销孔,所述销孔内设有与其活动销接的定位销,所述承重轴与滑动座相邻的外端设有矩形的卡板,所述踏板内贯穿有轴孔,所述承重轴与轴孔能够转动连接,所述轴孔的外端设有与卡板相对应的卡槽,两个所述踏板上设有相配合使用的锁扣,两个所述踏板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卡板的宽度的和。

所述板架的里侧竖直的设有滑槽,所述下夹板上设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螺柱的顶端与下夹板转动连接,所述螺柱的底端设有蝶形拧把。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本装置固定在病床的尾部,患者将脚蹬在脚踏装置上,通过阻力装置来提供阻力,进行双腿屈伸、交替屈伸等训练等练习,辅助冠心病患者在床上就能够完成第一阶段心脏康复训练中的下肢部分的练习,从而使康复护理能够在稳定后的第一天即可及时的、全面的开展,有助于患者下一步下床、站立、行走的练习,避免体力降低,关节僵硬,直立性低血压和腿静脉栓塞等状况,对于患者的体力回复、信心建立以及减少致残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2、所述阻力装置采用较小配重的配重块,通过绳索连接在脚踏装置上,为患者的腿部的屈伸提供较小的阻力,适当的训练其肌肉的恢复。通过调整放置在托板上的配重块,可以调整设置的阻力大小。使训练的强度有效配合患者情况,提高针对性。

3、所述踏板除了能够利用所连接的阻力装置辅助屈伸活动。还可以将踏板向中间并拢,并将两个踏板连接,使踏板能够与承重轴转动连接,从而使患者将脚踏在踏板上,将腿蹬直,在负重条件下上下摆动足部,从而既能够活动远端关节,又能够对小腿肌肉加强锻炼,进一步增加第一阶段心脏康复训练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附图1卡槽与卡板脱离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配重块的示意图。

附图中所示标号:

1、门型架;2、条形板;3、线槽;4、直线导轨;5、第一滑块;6、绳索; 7、板架;8、上夹板;9、固定板;10、螺柱;11、下夹板;12、第一导向滑轮;13、第二导向滑轮;14、立杆;15、托板;16、托架;17、配重块;18、 U型卡槽;19、滑动座;20、踏板;21、承重轴;22、销孔;23、卡板;24、轴孔;25、卡槽;26、锁扣;27、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述是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主体结构包括门型架 1、条形板2、脚踏装置、阻力装置、固定装置,所述门型架1为开口向下的倒 U形板架7,用来连接两侧的条形板2,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由于本装置需要固定在床上,且患者需要卧式使用,故架体的设置需要离开患者使用的床面,一面患者在活动时候擦碰。所述门型架1的宽度为1米左右,与病床的宽相对应,能较好的适应病床尺寸。所述条形板2为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条形板2 的一端与门型架1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固定后分别位于病床的两侧,不占用患者对病床的使用空间。所述条形板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线槽3和直线导轨4,所述线槽3设置于中部,用来为绳索6提供空间,保护绳索6的运行。所述直线导轨4为两条且分别设置于线槽3的上方和下方,使用双导轨,无论患者脚掌用力或脚跟用力均能使脚踏装置的往复滑行平稳,不受受力点影响,所述直线导轨4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5,所述第一滑块5固定在脚踏装置上,患者将脚蹬在脚踏装置上,通过阻力装置来提供阻力,进行双腿屈伸、交替屈伸等训练等练习,辅助冠心病患者在床上就能够完成第一阶段心脏康复训练中的下肢部分的练习,从而使康复护理能够在稳定后的第一天即可及时的、全面的开展,有助于患者下一步下床、站立、行走的练习,避免体力降低,关节僵硬,直立性低血压和腿静脉栓塞等状况,对于患者的体力回复、信心建立以及减少致残等方面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所述脚踏装置与条形板2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绳索6,所述绳索6设置于线槽3内,有充足的空间,使其运行不受其他组件干扰。所述绳索6远离脚踏装置的一端与阻力装置连接,通过阻力装置,为向下踩踏踏板20提供阻力,有效提高对下肢肌肉的训练强度。对患者的大腿肌肉和关节具有较好的康复训练作用。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条形板2 的两端,能够在条形板2的前后两端将其固定,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板架7,所述板架7的顶端固定在条形板2的底部,所述板架7的顶端设有上夹板8,所述板架7的底端设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上螺纹连接有将其贯穿的螺柱10,所述螺柱10的顶端设有下夹板11。通过旋紧螺栓,使下夹板11和上夹板8夹紧病床床板,使患者在练习时,本装置相对床能够固定牢固,不松动不晃动。

由于对于心内科的患者而言,训练需要缓和,且由于患者情况不同,需要较好针对性。所述阻力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滑轮12、第二导向滑轮13、立杆14、托板15、托架16、配重块17,所述条形板2上设有穿绳口,所述穿绳口设置于线槽3远离门型架1的一端,第一导向滑轮12为1~3个且可转动的安装在穿绳口处,用来将绳索6引导到条形板2的外侧。将阻力装置设置在条形板2 的外侧,一方面为了使其运行与患者隔离,避免组件的运行和配合误伤患者,另一方面床面空间有限,尽量不占用床面或床侧的空间。所述第二导向滑轮13 设置于条形板2外侧侧面上,用来对绳索6转向,使其能够连接下方的立杆14。所述绳索6依次绕过第一导向滑轮12和第二导向滑轮13后与立杆14的顶端连接,所述托板15设置于立杆14的底端,所述配重块17为橡胶块,且所述配重块17包括重量为0.5公斤、1公斤、2公斤的多个配重块17,采用较小配重的配重块17,通过绳索6连接在脚踏装置上,为患者的腿部的屈伸提供较小的阻力,适当的训练其肌肉的恢复。所述配重块17的中部设有U型卡槽18,所述配重块17通过U型卡槽18与立杆14相配合使用,可以调整设置的阻力大小。使训练的强度有效配合患者情况,提高针对性。所述托架16为L形且固定于条形板2的外侧托板15的下方。用来承托托板15和立杆14。

为了增加训练方式,提高对小腿肌肉和远端关节的活动。所述脚踏装置包括滑动座19和踏板20,所述第一滑块5和绳索6均固定在滑动座19的外侧,所述滑动座19的内侧居中的设有承重轴21,所述承重轴21的内端设有销孔 22,所述销孔22内设有与其活动销接的定位销,所述承重轴21与滑动座19 相邻的外端设有矩形的卡板23,所述踏板20内贯穿有轴孔24,所述承重轴21与轴孔24能够转动连接,所述轴孔24的外端设有与卡板23相对应的卡槽25,两个所述踏板20上设有相配合使用的锁扣26,锁扣26优选搭扣锁扣26,开合方便,可以设置在踏板20的顶侧或背侧,两个所述踏板20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卡板23的宽度的和。所述踏板20的卡槽25插入卡板23时,所述承重轴21上的销孔22暴露在踏板20外部,插入定位销即可将踏板20限制在销孔22以内,卡板23与卡槽25不能转动,使踏板20与滑动座19相对固定不动。将所述踏板20向内移动使所述锁扣26扣合时,所述卡槽25与卡板23相脱离,所述踏板20的轴孔24与承重轴21转动连接,从而使患者将脚踏在踏板20上,将腿蹬直,在负重条件下上下摆动足部,从而既能够活动远端关节,又能够对小腿肌肉加强锻炼,进一步增加第一阶段心脏康复训练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为了方便使用,所述板架7的里侧竖直的设有滑槽27,所述下夹板11上设有与滑槽27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下夹板11能够在板架7上下滑动,使夹紧面的上下保持平行,夹紧效果好。所述螺柱10的顶端与下夹板11转动连接,所述螺柱10的底端设有蝶形拧把。旋转拧把就能快速的上紧或松开,操作简单快速方便。

实施例:一种冠心病的卧式下肢康复装置,主体结构包括门型架1、条形板 2、脚踏装置、阻力装置、固定装置。所述门型架1为开口向下的倒U形板架7,所述门型架1的长度为1米,所述条形板2为两个且相对设置,所述条形板2 的一端与门型架1两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于条形板2的两端,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板架7,所述板架7的顶端固定在条形板2的底部,所述板架7的顶端设有上夹板8,所述板架7的底端设有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上螺纹连接有将其贯穿的螺柱10,所述螺柱10的顶端设有下夹板11。所述板架7的里侧竖直的设有滑槽27,所述下夹板11上设有与滑槽27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所述螺柱10的顶端与下夹板11转动连接,所述螺柱10的底端设有蝶形拧把。所述条形板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线槽3和直线导轨4,所述线槽3设置于中部,所述直线导轨4为两条且分别设置于线槽3的上方和下方,所述条形板2上还设有穿绳口,所述穿绳口设置于线槽3远离门型架1的一端,所述直线导轨4的前端位于穿绳口的后方,所述直线导轨4上设有与其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5,所述脚踏装置包括滑动座19和踏板20,所述第一滑块5固定在滑动座19的外侧,所述滑动座19的内侧居中的设有承重轴21,所述承重轴21的内端设有销孔22,所述销孔22内设有与其活动销接的定位销,所述承重轴21与滑动座19相邻的外端设有矩形的卡板23,所述踏板20 内贯穿有轴孔24,所述承重轴21与轴孔24能够转动连接,所述轴孔24的外端设有与卡板23相对应的卡槽25,两个所述踏板20上设有相配合使用的锁扣26,两个所述踏板20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所述卡板23的宽度的和。所述滑动座19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绳索6,所述绳索6设置于线槽3内,所述绳索6 远离脚踏装置的一端与阻力装置连接,所述阻力装置包括第一导向滑轮12、第二导向滑轮13、立杆14、托板15、托架16、配重块17,第一导向滑轮12 为2个,且分别可转动的安装在穿绳口处的内侧和外侧,所述第一导向滑轮12 的转轴为竖直设置的,所述绳索6绕过第一导向滑轮12且通过第一导向滑轮 12穿过穿绳口转向到条形板2的外侧,转向前后绳索6与条形板2的长度方向均平行,所述第二导向滑轮13设置于条形板2外侧侧面上,所述条形板2的外侧侧面上设有安装架,所述第二导向滑轮13可转动的安装在安装架内,所述第二导向滑轮13的转轴与条形板2的外侧侧面相垂直,从而绳索6绕过第二导向滑轮13后,将绳索6的方向导向向下,所述绳索6依次绕过第一导向滑轮12和第二导向滑轮13后与立杆14的顶端连接,所述托板15设置于立杆 14的底端,所述配重块17为橡胶块,且所述配重块17包括重量为0.5公斤、 1公斤、2公斤的配重块17各3个,所述配重块17的中部设有U型卡槽18,所述配重块17通过U型卡槽18与立杆14相配合使用,所述托架16为L形且固定于条形板2的外侧托板15的下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