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踏步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9617发布日期:2018-09-11 20:43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尤其涉及水中踏步训练器。



背景技术:

踏步机,通常也被称为stair climbers,是一种健身器材;这种产品正逐渐被椭圆机取代。踏步机仍然是最具挑战性的健身器材;踏步机能够使健身者不断重复攀爬楼梯的动作,既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又能充分锻炼大腿和小腿肌肉。不过,体态臃肿或者刚刚接触踏步机的人进行剧烈锻炼往往会感觉筋疲力尽。

现有的踏步机,在进行踏步训练时,缺乏趣味性,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水中踏步训练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水中踏步训练器,包括支撑件、滚轮、挡架、挡柱、踩踏件、手扶架、连柱、固定盘件以及连接杆,所述支撑件由横杆和支撑柱呈T字型固定,所述横杆两端分别设有滚轮,距离底面垂直距离300-500mm处的所述支撑柱上设有两踩踏件,两所述踩踏件的顶面设有对应的踩踏槽,踩踏件的左侧底部对应设有挡柱,所述挡柱固定于挡架上,所述挡架与支撑件的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设有手扶架,所述手扶架的两扶手杆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支撑柱与连柱一端固定,所述连柱的另一端通过固定盘件与地面固定,并使整个支撑件实现固定。

进一步的,两所述踩踏件对称安装于支撑件的支撑柱两侧,且踩踏件与支撑柱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踩踏件采用漂浮材料制成或内含有漂浮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手扶架的两扶手杆上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为海绵、硅胶或橡胶。

进一步的,整个水中踏步训练器的支撑件安装于水池内,且支撑件的滚轮接触水池底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水中踏步训练器,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双手紧握手扶架的两手扶杆,并将双脚放在踩踏件上,左右交互踩踏,同时通过踩踏位置的前后来调节运动负荷,结合肌力的运动负荷来运动,可以有效的对人体的腹部、臀部以及下肢进行锻炼,同时整个装置安装于水池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锻炼体验,且训练效果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正面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俯视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左视结构图;

图中:1、支撑件,2、滚轮,3、挡架,4、挡柱,5、踩踏件,6、手扶架, 7、连柱,8、固定盘件,9、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公开了水中踏步训练器,包括支撑件1、滚轮2、挡架3、挡柱4、踩踏件5、手扶架6、连柱7、固定盘件8以及连接杆9,所述支撑件1由横杆和支撑柱呈T字型固定,所述横杆两端分别设有滚轮2,距离底面垂直距离300-500mm处的所述支撑柱上设有两踩踏件5,这样的高度适合人们双脚踏入,不会存在过低或过高造成,运动感差或难以踏入踩踏件5上,两所述踩踏件5的顶面设有对应的踩踏槽,踩踏件5的左侧底部对应设有挡柱4,所述挡柱4固定于挡架3上,所述挡架3与支撑件1的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设有手扶架6,所述手扶架6的两扶手杆通过连接杆9固定连接,支撑柱与连柱7一端固定,所述连柱7的另一端通过固定盘件8与地面固定,并使整个支撑件1实现固定;两所述踩踏件5对称安装于支撑件1的支撑柱两侧,且踩踏件5与支撑柱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踩踏件5采用漂浮材料制成或内含有漂浮材料,漂浮材料可以在运动时,由于浮力,使踩踏板5可以自动回位;可以极大的降低经济成本,所述手扶架6的两扶手杆上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为海绵、硅胶或橡胶;整个水中踏步训练器的支撑件1安装于水池内,且支撑件1的滚轮2接触水池底面。

该新型水中踏步训练器,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双手紧握手扶架的两手扶杆,并将双脚放在踩踏件上,左右交互踩踏,同时通过踩踏位置的前后来调节运动负荷,结合肌力的运动负荷来运动,可以有效的对人体的腹部、臀部以及下肢进行锻炼,同时整个装置安装于水池内,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全新的锻炼体验,且训练效果突出。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