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感统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1859阅读:4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感统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儿童的体感训练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儿童感统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儿童在最初的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的感官能力在受到外界刺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其中包括调节控制行动平衡感前庭觉,现有技术中儿童训练设备种类繁多,主要有:滑梯:强烈刺激孩子的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增进触觉、视觉平衡的发展。三角形滑车: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方形滑车: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动功能积极发展。圆形滑车:双手滑行、连结车阵、手搭肩、搬运、玩法多样,随心所欲。大陀螺:高级前庭平衡训练器。强力刺激孩子左右脑发展。平衡触觉板:各种不同形状的触点可刺激孩子的脚部神经及全身触觉感。可任意变换,训练平衡能力,体验行走乐趣。太极平衡板:针对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或迟钝的孩子进行训练,增加前庭及本体感的刺激。踩踏石:训练孩子平衡与逻辑思考的能力。跳袋:通过在跳袋内向前后左右跳跃,可帮助儿童克服本体感不足及触觉敏感或不足。88轨道:训练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及动作的灵活反应。

发明人发现,将秋千作为感统训练装置能够获得更佳的训练效果,原因是当训练者在秋千上进行爬行或者行走时,能够锻炼训练这的多维体感辨知能力,比现有技术中的训练装置能够更快的使训练者提高感统能力。

因此,亟需一种通过特定的结构能达到训练效果好的儿童感统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过特定的结构能达到训练效果好的儿童感统训练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儿童感统训练装置,至少包括架体、第一训练组件、第二训练组件、第三训练组件、第四训练组件、第五训练组件、第六训练组件、第七训练组件和第八训练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训练组件包括正方形板状的底板a,其四端通过绳索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第二训练组件包括顶部开口的正方体结构的箱体,其四端通过绳索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第三训练组件包括长方形板状的底板b,其四端通过绳索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第四训练组件包括圆盘状的底板c,所述底板c的中心处向上垂直的设置有柱体,所述柱体的顶端通过绳索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第五训练组件包括半圆柱结构的底板d,所述底板d的顶面截面为拱形,其四端通过绳索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第六训练组件包括一个与地面平行的梯子,所述梯子的四端通过绳索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第七训练组件包括至少两个与地面垂直的圆环体,所述圆环体分别通过绳索与所述架体连接;所述第八训练组件包括轴向与地面平行的圆筒体,其两端通过绳索与所述架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训练组件、第二训练组件、第三训练组件、第四训练组件、第五训练组件、第六训练组件、第七训练组件和第八训练组件的外表面均包覆有柔软垫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训练组件、第二训练组件、第三训练组件、第四训练组件、第五训练组件、第六训练组件、第七训练组件和第八训练组件均处于同一平面上。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儿童感统训练装置,通过多种组件能够对训练者产生多维的感统进行训练,训练者在训练时,不仅能够进行左右的横向运动的训练,还能进行前后运动的训练以及高低的纵向运动训练,对受训者的感统训练更加综合,大大提高了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训练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训练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三训练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训练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五训练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六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七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八训练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儿童感统训练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附图1至9所示,一种儿童感统训练装置,至少包括架体10、第一训练组件1、第二训练组件2、第三训练组件3、第四训练组件4、第五训练组件5、第六训练组件6、第七训练组件7和第八训练组件8,其中所述第一训练组件1包括正方形板状的底板a1.1,其四端通过绳索9与所述架体10连接;所述第二训练组件2包括顶部开口的正方体结构的箱体2.1,其四端通过绳索9与所述架体10连接;所述第三训练组件3包括长方形板状的底板b3.1,其四端通过绳索9与所述架体10连接;所述第四训练组件4包括圆盘状的底板c4.1,所述底板c的中心处向上垂直的设置有柱体4.2,所述柱体4.2的顶端通过绳索9与所述架体10连接;所述第五训练组件5包括半圆柱结构的底板d5.1,所述底板d5.1的顶面截面为拱形,其四端通过绳索9与所述架体10连接;所述第六训练组件6包括一个与地面平行的梯子6.1,所述梯子6.1的四端通过绳索9与所述架体10连接;所述第七训练组件7包括三个与地面垂直的圆环体7.1,所述圆环体7.1分别通过绳索9与所述架体10连接;所述第八训练组件8包括轴向与地面平行的圆筒体8.1,其两端通过绳索9与所述架体10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训练组件1、第二训练组件2、第三训练组件3、第四训练组件4、第五训练组件5、第六训练组件6、第七训练组件7和第八训练组件8的外表面均包覆有柔软垫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训练组件1、第二训练组件2、第三训练组件3、第四训练组件4、第五训练组件5、第六训练组件6、第七训练组件7和第八训练组件8均处于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说各组件的底面距离地面的距离是一致的,一般情况下这个距离的范围选择在20-60厘米,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方便训练者从一个训练组件移动至另一个训练组件,并且距离不高,不会使训练者跌落时受伤,并且在实际使用时还在本装置下方的地面上铺设海绵垫来对训练者进行保护。

使用本装置的训练方法是训练者可在个训练组件上进行钟摆运动,对训练者的前庭进行训练,还能够在各组件之间进行移动,其中,第一至第六训练组件的移动方式是训练者脚步踩踏在其上,手通过把持绳索9提高稳定性,并且所述第二训练组件2适合低龄儿童进行钟摆运动,训练者在第七训练组件7中移动方法是脚部踩踏或腿部伸入圆环体7.1内,并通过手把持绳索9进行移动,第八训练组件8的训练方法是骑跨在圆筒体8.1上或者在圆筒体8.1内进行爬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满足训练者对多方向的感统进行训练,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公开的只是一种排列组合,本实施例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对于各组件的排列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在此不一一列举。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