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俯卧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6125发布日期:2018-08-28 22:59阅读:5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俯卧撑架。



背景技术:

俯卧撑是不少锻炼者极为喜好以及能够随时进行锻炼的方式。在俯卧撑练习过程中,通常使用手直接支撑地面进行俯卧运动,导致上身主要的肌肉群得不到锻炼,且增加了肌肉损伤的风险。

由此,市场上出现了不少俯卧撑架。比如,某俯卧撑架包括握杆、三角形框架和底杆,所述的握杆两端分别设有三角形框架,在三角形框架底部两侧分别连接有一相互平行的底杆。该俯卧撑架采用等边三角形框架结构,能够使俯卧撑架具有较高的刚性和强度,不易变形,增强了稳固性,且该俯卧撑架没有凸出的边角,不会对使用者造成伤害,使用安全方便。

然而,常见的俯卧撑架形状固定,在携带时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俯卧撑架,它具有携带较为方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折叠俯卧撑架,所述折叠俯卧撑架包括:

旋转轴;

第一支撑架,该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连杆、右端固连该第一连杆的下端的第一支杆、右端固连该第一连杆上端的第一旋转套,该第一旋转套的左端面上设有向左凸出的第一凸台,该第一凸台具有第一上阻挡面和第一下阻挡面;

第二支撑架,该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二连杆、左端固连该第二连杆的下端的第二支杆、左端固连该第二连杆的上端的第二旋转套,该第二旋转套的右端面上设有向右凸出的第二凸台,该第二凸台具有第二上阻挡面和第二下阻挡面;以及

该第一旋转套套设在该旋转轴的右部、该第二旋转套套设在该旋转轴的左部;

该第一凸台和该第二凸台相配,且当该第一支杆和该第二支杆贴合在一起时,该第一下阻挡面和该第二下阻挡面抵在一起或具有一间隙,当该第一支杆和该第二支杆分离时,该第一上阻挡面和该第二上阻挡面能够抵在一起。

所述第一旋转套和第二旋转套的外部套设有泡棉套。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携带较为方便。本发明的折叠俯卧撑架在使用时,仅需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拉开一定的间距,即可形成支撑,便于使用者进行俯卧撑锻炼;在需要携带时,仅需将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贴合在一起,即可缩小该俯卧撑架的空间占用,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折叠俯卧撑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支撑架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A向视图(相对于图2进行了放大);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支撑架的立体图;

图5是图4的B向视图(相对于图4进行了放大);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折叠俯卧撑架在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折叠俯卧撑架在折叠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至图7所示:折叠俯卧撑架,包括旋转轴10、第一支撑架20、第二支撑架30等部件。

具体的讲:

该第一支撑架20包括第一连杆21、右端固连该第一连杆21的下端的第一支杆22、右端固连该第一连杆21上端的第一旋转套23。即,该第一支撑架20呈“]”形。该第一支杆22和第一旋转套23相互平行。该第一旋转套23的左端面上设有向左凸出的第一凸台231,该第一凸台231具有第一上阻挡面2311和第一下阻挡面2312。比如,从侧面看,该第一凸台231呈矩形或梯形。

该第二支撑架30包括第二连杆31、左端固连该第二连杆31的下端的第二支杆32、左端固连该第二连杆31的上端的第二旋转套33。即,该第二支撑架30呈“[”形。该第二支杆32和第二旋转套33相互平行。该第二旋转套33的右端面上设有向右凸出的第二凸台331,该第二凸台331具有第二上阻挡面3311和第二下阻挡面3312。比如,从侧面看,该第二凸台331呈矩形或梯形。

更具体的:

该第一旋转套23套设在该旋转轴10的右部、该第二旋转套33套设在该旋转轴10的左部。

该第一凸台231和该第二凸台331相配。即,该第一凸台231和该第二凸台331能够形成相互阻挡。当该第一支杆22和该第二支杆32贴合在一起时,该第一下阻挡面2312和该第二下阻挡面3312最好抵在一起,亦可具有一较小的间隙。当该第一支杆22和该第二支杆32分离时,该第一上阻挡面2311和该第二上阻挡面3311能够抵在一起。显然,当该第一上阻挡面2311和该第二上阻挡面3311抵在一起时,该第一支杆22和该第二支杆32的间距足够大,比如为10—15cm,确保能够形成较好的支撑。当该第一支杆22和该第二支杆32贴合时,便于收纳和携带;当该第一支杆22和该第二支杆32分离时,便于使用者进行俯卧撑锻炼。

优化的:

该第一旋转套23和第二旋转套33的外部套设有泡棉套40。即,确保使用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