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经内科患者锻炼康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85742发布日期:2018-11-17 00:53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神经内科患者锻炼康复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康复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神经内科患者锻炼康复设备。

背景技术

神经内科是独立的二级学科,不属于内科概念,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内科是研究神经系统疾病、骨骼肌疾病的临床医学,主要通过内科手段进行研究。疾病种类有脊髓、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脱髓鞘性疾病,运动障碍疾病,癫痫,头痛,变性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等。神经内科主要检查手段包括头颈部mri,ct,ect,petct,脑电图、tcd肌电图,诱发电位及血流变学检查等。神经内科疾病有些倾向于内科治疗,也就是以神内治疗为主,有些要神外的介入,进行综合治疗。

康复设备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设备使病、伤、残者已经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使他们重新走向生活,重新走向工作,重新走向社会。康复不仅针对疾病而且着眼于整个人、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上及经济能力进行全面康复。

神经内科患者在治疗期时,需要服用大量药物来对病情进行控制,而通过长期的服用药物控制病情使得患者身体虚落,免疫力下降。然而现有的锻炼康复设备运动强度大之外,锻炼的趣味性不高,导致不能很好的激发患者每天坚持锻炼进行康复的动力,这样让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锻炼康复的周期较长。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适合患者进行锻炼且趣味性高和能激发患者的锻炼动力的神经内科患者锻炼康复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锻炼康复设备运动强度大之外,锻炼的趣味性不高,导致不能很好的激发患者每天坚持锻炼进行康复的动力,这样让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锻炼康复的周期较长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患者进行锻炼且趣味性高和能激发患者的锻炼动力的神经内科患者锻炼康复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神经内科患者锻炼康复设备,包括有底座、第一支架、第一轴承、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摇椅、第一支杆、第二轴承、第二转轴、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二支杆、第四锥齿轮、第一直齿轮、第一滑杆、第一滑套、第一齿条、第一挡板、第一弹簧、第二支架、第一滚轮、第一拉绳和第一把手,底座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顶壁右侧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内过盈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下部设有第一锥齿轮,第一转轴底端设有摇椅,摇椅顶部右侧设有第一支杆,第一支杆上部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内过盈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左端设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转轴右端设有第三锥齿轮,摇椅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杆,第二支杆位于第一支杆右侧,第二支杆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第四锥齿轮后侧连接有第一直齿轮,摇椅顶壁右侧开有第一通孔,摇椅顶部右侧设有第一滑杆,第一滑杆位于第二支杆右侧,第一滑杆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套,第一滑套左侧连接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穿过第一通孔,第一齿条与第一直齿轮啮合,第一滑杆顶端设有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下侧左部与第一齿条上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摇椅顶壁内侧右部设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底部设有第一滚轮,第一齿条底端连接有第一拉绳,第一拉绳绕过第一滚轮,第一拉绳左端连接有第一把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滑块、滑轨、第二挡板、第二弹簧、摆动座和脚踏板,摇椅底壁内侧右部设有滑轨,滑轨上滑动式设有滑块,滑轨上侧右部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左侧中部与滑块右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滑块前后两侧上部均转动式设有摆动座,摆动座上均设有脚踏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第三支架、第二滚轮和第二拉绳,摇椅顶壁内侧右部设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位于第二支架右侧,第三支架下部设有第二滚轮,第一齿条底端连接有第二拉绳,第二拉绳绕过第二滚轮,第二拉绳固定连接在脚踏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第二滑杆、第二滑套和挂钩,摇椅顶壁内侧设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套,第二滑套底部设有挂钩,挂钩与第一把手配合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第三支杆、第三轴承、第三转轴、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四支杆、第七锥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三滑杆、第三滑套、第二齿条、第三挡板、第三弹簧、第三拉绳、固定块和第二把手,摇椅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支杆,第三支杆顶部安装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内过盈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右端设有第五锥齿轮,第五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转轴左端设有第六锥齿轮,摇椅顶部左侧设有第四支杆,第四支杆位于第三支杆左侧,第四支杆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七锥齿轮,第七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啮合,第七锥齿轮后侧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摇椅顶壁左侧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第二直齿轮啮合,摇椅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滑杆,第三滑杆位于第四支杆左侧,第三滑杆上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套,第三滑套的右侧连接在第二齿条左侧中部,第三滑杆顶端设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下侧右部与第二齿条上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二齿条底端连接有第三拉绳,第三拉绳下端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第二把手。

当患者需要使用该锻炼康复设备时,患者首先躺在摇椅上,随后,患者可往左拉动第一把手,第一把手促使第一拉绳在第一滚轮的配合下往下拉动第一齿条,第一滑杆和第一滑套的设置可方便第一齿条的滑动,且对第一齿条的滑动起导向作用,第一弹簧被拉伸,第一齿条带动第一直齿轮转动,第一直齿轮带动第四锥齿轮带动,第四锥齿轮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摇椅转动,由此来实现对患者的锻炼,当患者往左拉动第一把手至极限时,患者可松开施加在第一把手上的力,此时第一弹簧复位,带动第一齿条上移复位,第一齿条带动第一拉绳复位,在第一滚轮的配合下,第一拉绳带动第一把手复位,第一齿条带动第一直齿轮转动复位,第一直齿轮带动第四锥齿轮带动复位,第四锥齿轮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复位,第三锥齿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复位,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复位,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复位,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复位,第一转轴带动摇椅转动复位,患者可反复向左拉动第一把手,以达到连续性转动摇椅来增加趣味性,激发患者锻炼的动力,及锻炼手部的效果,当患者锻炼完毕,患者松开第一把手,使第一把手复位,再从摇椅上下来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滑块、滑轨、第二挡板、第二弹簧、摆动座和脚踏板,摇椅底壁内侧右部设有滑轨,滑轨上滑动式设有滑块,滑轨上侧右部设有第二挡板,第二挡板左侧中部与滑块右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滑块前后两侧上部均转动式设有摆动座,摆动座上均设有脚踏板,所以,患者可将双脚放置在脚踏板上,患者使力往右蹬脚踏板,脚踏板通过摆动座带动滑块在滑轨上往右滑动,第二弹簧被压缩,当患者松开施加在脚踏板上的力时,第二弹簧复位,第二弹簧带动滑块在滑轨上左滑复位,滑块通过摆动座带动脚踏板左移复位,患者不断重复往右蹬脚踏板,由此可对患者的腿部进行锻炼。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支架、第二滚轮和第二拉绳,摇椅顶壁内侧右部设有第三支架,第三支架位于第二支架右侧,第三支架下部设有第二滚轮,第一齿条底端连接有第二拉绳,第二拉绳绕过第二滚轮,第二拉绳固定连接在脚踏板上,所以,当患者不方便用手拉动第一把手时,患者可往右蹬脚踏板,脚踏板促使第二拉绳在第二滚轮的配合下拉动第一齿条往下移动,从而最终使得摇椅转动,当患者松开施加在脚踏板上的力时,由于第二弹簧的作用使得脚踏板复位,进而使得第二拉绳复位,从而使得第一齿条复位,最终使得摇椅转动复位,患者不断重复往右蹬脚踏板,由此可通过一个力实现对患者的腿部锻炼和增加锻炼的趣味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滑杆、第二滑套和挂钩,摇椅顶壁内侧左部设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套,第二滑套底部设有挂钩,挂钩与第一把手配合使用,所以,当患者锻炼完成后,可将第一把手挂到挂钩上,由此可避免第一把手对患者造成妨碍现象的发生,患者还可在第二滑杆上左右移动第二滑套来调节挂钩的位置,由此可方便第一把手成功挂在挂钩上。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支杆、第三轴承、第三转轴、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四支杆、第七锥齿轮、第二直齿轮、第三滑杆、第三滑套、第二齿条、第三挡板、第三弹簧、第三拉绳、固定块和第二把手,摇椅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支杆,第三支杆顶部安装有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内过盈连接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右端设有第五锥齿轮,第五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三转轴左端设有第六锥齿轮,摇椅顶部左侧设有第四支杆,第四支杆位于第三支杆左侧,第四支杆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七锥齿轮,第七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啮合,第七锥齿轮后侧连接有第二直齿轮,摇椅顶壁左侧开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有第二齿条,第二齿条与第二直齿轮啮合,摇椅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滑杆,第三滑杆位于第四支杆左侧,第三滑杆上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套,第三滑套的右侧连接在第二齿条左侧中部,第三滑杆顶端设有第三挡板,第三挡板下侧右部与第二齿条上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二齿条底端连接有第三拉绳,第三拉绳下端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第二把手,所以,患者可通过往下拉动第二把手,第二把手在固定块的配合下促使第三拉绳往下拉动第二齿条,第三滑杆和第三滑套的设置可方便第二齿条的滑动,且对第一齿条的滑动起导向作用,第三弹簧被拉伸,第二齿条带动第二直齿轮转动,第二直齿轮带动第七锥齿轮转动,第七锥齿轮带动第六锥齿轮转动,第六锥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带动第五锥齿轮转动,第五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摇椅转动,当患者松开施加在第二把手上的力时,第三弹簧复位,第三弹簧带动第二齿条复位,进而使得第三拉绳通过固定块带动第二把手复位,第二齿条带动第二直齿轮上移复位,第二直齿轮带动第七锥齿轮转动复位,第七锥齿轮带动第六锥齿轮转动复位,第六锥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复位,第三转轴带动第五锥齿轮转动复位,第五锥齿轮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复位,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复位,第一转轴带动摇椅转动复位,患者可反复向下拉动第二把手,以达到连续性转动摇椅来提升锻炼的趣味性及对患者手部进行锻炼的效果,由此,患者便不需仅仅靠拉动第一把手来进行手部锻炼,使得患者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锻炼。

本发明达到了适合患者进行锻炼且趣味性高和能激发患者的锻炼动力的效果,通过设置了第一转轴和摇椅,使得第一转轴可带动摇椅转动,身在摇椅上的患者可在不同角度进行锻炼,达到了提高趣味性,来激发患者进行坚持锻炼康复下去的动力的效果,通过设置了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使得患者可交替拉动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来进行锻炼,使得患者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锻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部分放大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1:底座,2:第一支架,3:第一轴承,4:第一转轴,5:第一锥齿轮,6:摇椅,7:第一支杆,8:第二轴承,9:第二转轴,10:第二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12:第二支杆,13:第四锥齿轮,14:第一直齿轮,15:第一通孔,16:第一滑杆,17:第一滑套,18:第一齿条,19:第一挡板,20:第一弹簧,21:第二支架,22:第一滚轮,23:第一拉绳,24:第一把手,25:滑块,26:滑轨,27:第二挡板,28:第二弹簧,29:摆动座,30:脚踏板,31:第三支架,32:第二滚轮,33:第二拉绳,34:第二滑杆,35:第二滑套,36:挂钩,37:第三支杆,38:第三轴承,39:第三转轴,40:第五锥齿轮,41:第六锥齿轮,42:第四支杆,43:第七锥齿轮,44:第二直齿轮,45:第二通孔,46:第三滑杆,47:第三滑套,48:第二齿条,49:第三挡板,50:第三弹簧,51:第三拉绳,52:固定块,53:第二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神经内科患者锻炼康复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架2、第一轴承3、第一转轴4、第一锥齿轮5、摇椅6、第一支杆7、第二轴承8、第二转轴9、第二锥齿轮10、第三锥齿轮11、第二支杆12、第四锥齿轮13、第一直齿轮14、第一滑杆16、第一滑套17、第一齿条18、第一挡板19、第一弹簧20、第二支架21、第一滚轮22、第一拉绳23和第一把手24,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顶壁右侧安装有第一轴承3,第一轴承3内过盈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下部设有第一锥齿轮5,第一转轴4底端设有摇椅6,摇椅6顶部右侧设有第一支杆7,第一支杆7上部安装有第二轴承8,第二轴承8内过盈连接有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左端设有第二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0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第二转轴9右端设有第三锥齿轮11,摇椅6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杆12,第二支杆12位于第一支杆7右侧,第二支杆12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四锥齿轮13,第四锥齿轮13与第三锥齿轮11啮合,第四锥齿轮13后侧连接有第一直齿轮14,摇椅6顶壁右侧开有第一通孔15,摇椅6顶部右侧设有第一滑杆16,第一滑杆16位于第二支杆12右侧,第一滑杆16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套17,第一滑套17左侧连接有第一齿条18,第一齿条18穿过第一通孔15,第一齿条18与第一直齿轮14啮合,第一滑杆16顶端设有第一挡板19,第一挡板19下侧左部与第一齿条18上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20,摇椅6顶壁内侧右部设有第二支架21,第二支架21底部设有第一滚轮22,第一齿条18底端连接有第一拉绳23,第一拉绳23绕过第一滚轮22,第一拉绳23左端连接有第一把手24。

实施例2

一种神经内科患者锻炼康复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架2、第一轴承3、第一转轴4、第一锥齿轮5、摇椅6、第一支杆7、第二轴承8、第二转轴9、第二锥齿轮10、第三锥齿轮11、第二支杆12、第四锥齿轮13、第一直齿轮14、第一滑杆16、第一滑套17、第一齿条18、第一挡板19、第一弹簧20、第二支架21、第一滚轮22、第一拉绳23和第一把手24,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顶壁右侧安装有第一轴承3,第一轴承3内过盈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下部设有第一锥齿轮5,第一转轴4底端设有摇椅6,摇椅6顶部右侧设有第一支杆7,第一支杆7上部安装有第二轴承8,第二轴承8内过盈连接有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左端设有第二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0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第二转轴9右端设有第三锥齿轮11,摇椅6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杆12,第二支杆12位于第一支杆7右侧,第二支杆12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四锥齿轮13,第四锥齿轮13与第三锥齿轮11啮合,第四锥齿轮13后侧连接有第一直齿轮14,摇椅6顶壁右侧开有第一通孔15,摇椅6顶部右侧设有第一滑杆16,第一滑杆16位于第二支杆12右侧,第一滑杆16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套17,第一滑套17左侧连接有第一齿条18,第一齿条18穿过第一通孔15,第一齿条18与第一直齿轮14啮合,第一滑杆16顶端设有第一挡板19,第一挡板19下侧左部与第一齿条18上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20,摇椅6顶壁内侧右部设有第二支架21,第二支架21底部设有第一滚轮22,第一齿条18底端连接有第一拉绳23,第一拉绳23绕过第一滚轮22,第一拉绳23左端连接有第一把手24。

还包括有滑块25、滑轨26、第二挡板27、第二弹簧28、摆动座29和脚踏板30,摇椅6底壁内侧右部设有滑轨26,滑轨26上滑动式设有滑块25,滑轨26上侧右部设有第二挡板27,第二挡板27左侧中部与滑块25右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8,滑块25前后两侧上部均转动式设有摆动座29,摆动座29上均设有脚踏板30。

实施例3

一种神经内科患者锻炼康复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架2、第一轴承3、第一转轴4、第一锥齿轮5、摇椅6、第一支杆7、第二轴承8、第二转轴9、第二锥齿轮10、第三锥齿轮11、第二支杆12、第四锥齿轮13、第一直齿轮14、第一滑杆16、第一滑套17、第一齿条18、第一挡板19、第一弹簧20、第二支架21、第一滚轮22、第一拉绳23和第一把手24,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顶壁右侧安装有第一轴承3,第一轴承3内过盈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下部设有第一锥齿轮5,第一转轴4底端设有摇椅6,摇椅6顶部右侧设有第一支杆7,第一支杆7上部安装有第二轴承8,第二轴承8内过盈连接有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左端设有第二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0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第二转轴9右端设有第三锥齿轮11,摇椅6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杆12,第二支杆12位于第一支杆7右侧,第二支杆12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四锥齿轮13,第四锥齿轮13与第三锥齿轮11啮合,第四锥齿轮13后侧连接有第一直齿轮14,摇椅6顶壁右侧开有第一通孔15,摇椅6顶部右侧设有第一滑杆16,第一滑杆16位于第二支杆12右侧,第一滑杆16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套17,第一滑套17左侧连接有第一齿条18,第一齿条18穿过第一通孔15,第一齿条18与第一直齿轮14啮合,第一滑杆16顶端设有第一挡板19,第一挡板19下侧左部与第一齿条18上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20,摇椅6顶壁内侧右部设有第二支架21,第二支架21底部设有第一滚轮22,第一齿条18底端连接有第一拉绳23,第一拉绳23绕过第一滚轮22,第一拉绳23左端连接有第一把手24。

还包括有滑块25、滑轨26、第二挡板27、第二弹簧28、摆动座29和脚踏板30,摇椅6底壁内侧右部设有滑轨26,滑轨26上滑动式设有滑块25,滑轨26上侧右部设有第二挡板27,第二挡板27左侧中部与滑块25右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8,滑块25前后两侧上部均转动式设有摆动座29,摆动座29上均设有脚踏板30。

还包括有第三支架31、第二滚轮32和第二拉绳33,摇椅6顶壁内侧右部设有第三支架31,第三支架31位于第二支架21右侧,第三支架31下部设有第二滚轮32,第一齿条18底端连接有第二拉绳33,第二拉绳33绕过第二滚轮32,第二拉绳33固定连接在脚踏板30上。

实施例4

一种神经内科患者锻炼康复设备,如图1-5所示,包括有底座1、第一支架2、第一轴承3、第一转轴4、第一锥齿轮5、摇椅6、第一支杆7、第二轴承8、第二转轴9、第二锥齿轮10、第三锥齿轮11、第二支杆12、第四锥齿轮13、第一直齿轮14、第一滑杆16、第一滑套17、第一齿条18、第一挡板19、第一弹簧20、第二支架21、第一滚轮22、第一拉绳23和第一把手24,底座1顶部左侧设有第一支架2,第一支架2顶壁右侧安装有第一轴承3,第一轴承3内过盈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下部设有第一锥齿轮5,第一转轴4底端设有摇椅6,摇椅6顶部右侧设有第一支杆7,第一支杆7上部安装有第二轴承8,第二轴承8内过盈连接有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左端设有第二锥齿轮10,第二锥齿轮10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第二转轴9右端设有第三锥齿轮11,摇椅6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杆12,第二支杆12位于第一支杆7右侧,第二支杆12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四锥齿轮13,第四锥齿轮13与第三锥齿轮11啮合,第四锥齿轮13后侧连接有第一直齿轮14,摇椅6顶壁右侧开有第一通孔15,摇椅6顶部右侧设有第一滑杆16,第一滑杆16位于第二支杆12右侧,第一滑杆16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套17,第一滑套17左侧连接有第一齿条18,第一齿条18穿过第一通孔15,第一齿条18与第一直齿轮14啮合,第一滑杆16顶端设有第一挡板19,第一挡板19下侧左部与第一齿条18上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20,摇椅6顶壁内侧右部设有第二支架21,第二支架21底部设有第一滚轮22,第一齿条18底端连接有第一拉绳23,第一拉绳23绕过第一滚轮22,第一拉绳23左端连接有第一把手24。

还包括有滑块25、滑轨26、第二挡板27、第二弹簧28、摆动座29和脚踏板30,摇椅6底壁内侧右部设有滑轨26,滑轨26上滑动式设有滑块25,滑轨26上侧右部设有第二挡板27,第二挡板27左侧中部与滑块25右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8,滑块25前后两侧上部均转动式设有摆动座29,摆动座29上均设有脚踏板30。

还包括有第三支架31、第二滚轮32和第二拉绳33,摇椅6顶壁内侧右部设有第三支架31,第三支架31位于第二支架21右侧,第三支架31下部设有第二滚轮32,第一齿条18底端连接有第二拉绳33,第二拉绳33绕过第二滚轮32,第二拉绳33固定连接在脚踏板30上。

还包括有第二滑杆34、第二滑套35和挂钩36,摇椅6顶壁内侧设有第二滑杆34,第二滑杆34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套35,第二滑套35底部设有挂钩36,挂钩36与第一把手24配合使用。

还包括有第三支杆37、第三轴承38、第三转轴39、第五锥齿轮40、第六锥齿轮41、第四支杆42、第七锥齿轮43、第二直齿轮44、第三滑杆46、第三滑套47、第二齿条48、第三挡板49、第三弹簧50、第三拉绳51、固定块52和第二把手53,摇椅6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支杆37,第三支杆37顶部安装有第三轴承38,第三轴承38内过盈连接有第三转轴39,第三转轴39右端设有第五锥齿轮40,第五锥齿轮40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第三转轴39左端设有第六锥齿轮41,摇椅6顶部左侧设有第四支杆42,第四支杆42位于第三支杆37左侧,第四支杆42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七锥齿轮43,第七锥齿轮43与第六锥齿轮41啮合,第七锥齿轮43后侧连接有第二直齿轮44,摇椅6顶壁左侧开有第二通孔45,第二通孔45内设有第二齿条48,第二齿条48与第二直齿轮44啮合,摇椅6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滑杆46,第三滑杆46位于第四支杆42左侧,第三滑杆46上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套47,第三滑套47的右侧连接在第二齿条48左侧中部,第三滑杆46顶端设有第三挡板49,第三挡板49下侧右部与第二齿条48上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50,第二齿条48底端连接有第三拉绳51,第三拉绳51下端连接有固定块52,固定块52上设有第二把手53。

当患者需要使用该锻炼康复设备时,患者首先躺在摇椅6上,随后,患者可往左拉动第一把手24,第一把手24促使第一拉绳23在第一滚轮22的配合下往下拉动第一齿条18,第一滑杆16和第一滑套17的设置可方便第一齿条18的滑动,且对第一齿条18的滑动起导向作用,第一弹簧20被拉伸,第一齿条18带动第一直齿轮14转动,第一直齿轮14带动第四锥齿轮13带动,第四锥齿轮13带动第三锥齿轮11转动,第三锥齿轮11带动第二转轴9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10转动,第二锥齿轮10带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第一锥齿轮5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第一转轴4带动摇椅6转动,由此来实现对患者的锻炼,当患者往左拉动第一把手24至极限时,患者可松开施加在第一把手24上的力,此时第一弹簧20复位,带动第一齿条18上移复位,第一齿条18带动第一拉绳23复位,在第一滚轮22的配合下,第一拉绳23带动第一把手24复位,第一齿条18带动第一直齿轮14转动复位,第一直齿轮14带动第四锥齿轮13带动复位,第四锥齿轮13带动第三锥齿轮11转动复位,第三锥齿轮11带动第二转轴9转动复位,进而带动第二锥齿轮10转动复位,第二锥齿轮10带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复位,第一锥齿轮5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复位,第一转轴4带动摇椅6转动复位,患者可反复向左拉动第一把手24,以达到连续性转动摇椅6来增加趣味性,激发患者锻炼的动力,及锻炼手部的效果,当患者锻炼完毕,患者松开第一把手24,使第一把手24复位,再从摇椅6上下来即可。

因为还包括有滑块25、滑轨26、第二挡板27、第二弹簧28、摆动座29和脚踏板30,摇椅6底壁内侧右部设有滑轨26,滑轨26上滑动式设有滑块25,滑轨26上侧右部设有第二挡板27,第二挡板27左侧中部与滑块25右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8,滑块25前后两侧上部均转动式设有摆动座29,摆动座29上均设有脚踏板30,所以,患者可将双脚放置在脚踏板30上,患者使力往右蹬脚踏板30,脚踏板30通过摆动座29带动滑块25在滑轨26上往右滑动,第二弹簧28被压缩,当患者松开施加在脚踏板30上的力时,第二弹簧28复位,第二弹簧28带动滑块25在滑轨26上左滑复位,滑块25通过摆动座29带动脚踏板30左移复位,患者不断重复往右蹬脚踏板30,由此可对患者的腿部进行锻炼。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支架31、第二滚轮32和第二拉绳33,摇椅6顶壁内侧右部设有第三支架31,第三支架31位于第二支架21右侧,第三支架31下部设有第二滚轮32,第一齿条18底端连接有第二拉绳33,第二拉绳33绕过第二滚轮32,第二拉绳33固定连接在脚踏板30上,所以,当患者不方便用手拉动第一把手24时,患者可往右蹬脚踏板30,脚踏板30促使第二拉绳33在第二滚轮32的配合下拉动第一齿条18往下移动,从而最终使得摇椅6转动,当患者松开施加在脚踏板30上的力时,由于第二弹簧28的作用使得脚踏板30复位,进而使得第二拉绳33复位,从而使得第一齿条18复位,最终使得摇椅6转动复位,患者不断重复往右蹬脚踏板30,由此可通过一个力实现对患者的腿部锻炼和增加锻炼的趣味性,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

因为还包括有第二滑杆34、第二滑套35和挂钩36,摇椅6顶壁内侧左部设有第二滑杆34,第二滑杆34上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套35,第二滑套35底部设有挂钩36,挂钩36与第一把手24配合使用,所以,当患者锻炼完成后,可将第一把手24挂到挂钩36上,由此可避免第一把手24对患者造成妨碍现象的发生,患者还可在第二滑杆34上左右移动第二滑套35来调节挂钩36的位置,由此可方便第一把手24成功挂在挂钩36上。

因为还包括有第三支杆37、第三轴承38、第三转轴39、第五锥齿轮40、第六锥齿轮41、第四支杆42、第七锥齿轮43、第二直齿轮44、第三滑杆46、第三滑套47、第二齿条48、第三挡板49、第三弹簧50、第三拉绳51、固定块52和第二把手53,摇椅6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支杆37,第三支杆37顶部安装有第三轴承38,第三轴承38内过盈连接有第三转轴39,第三转轴39右端设有第五锥齿轮40,第五锥齿轮40与第一锥齿轮5啮合,第三转轴39左端设有第六锥齿轮41,摇椅6顶部左侧设有第四支杆42,第四支杆42位于第三支杆37左侧,第四支杆42上部后侧转动式设有第七锥齿轮43,第七锥齿轮43与第六锥齿轮41啮合,第七锥齿轮43后侧连接有第二直齿轮44,摇椅6顶壁左侧开有第二通孔45,第二通孔45内设有第二齿条48,第二齿条48与第二直齿轮44啮合,摇椅6顶部左侧设有第三滑杆46,第三滑杆46位于第四支杆42左侧,第三滑杆46上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套47,第三滑套47的右侧连接在第二齿条48左侧中部,第三滑杆46顶端设有第三挡板49,第三挡板49下侧右部与第二齿条48上侧中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50,第二齿条48底端连接有第三拉绳51,第三拉绳51下端连接有固定块52,固定块52上设有第二把手53,所以,患者可通过往下拉动第二把手53,第二把手53在固定块52的配合下促使第三拉绳51往下拉动第二齿条48,第三滑杆46和第三滑套47的设置可方便第二齿条48的滑动,且对第一齿条18的滑动起导向作用,第三弹簧50被拉伸,第二齿条48带动第二直齿轮44转动,第二直齿轮44带动第七锥齿轮43转动,第七锥齿轮43带动第六锥齿轮41转动,第六锥齿轮41带动第三转轴39转动,第三转轴39带动第五锥齿轮40转动,第五锥齿轮40带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第一锥齿轮5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第一转轴4带动摇椅6转动,当患者松开施加在第二把手53上的力时,第三弹簧50复位,第三弹簧50带动第二齿条48复位,进而使得第三拉绳51通过固定块52带动第二把手53复位,第二齿条48带动第二直齿轮44上移复位,第二直齿轮44带动第七锥齿轮43转动复位,第七锥齿轮43带动第六锥齿轮41转动复位,第六锥齿轮41带动第三转轴39转动复位,第三转轴39带动第五锥齿轮40转动复位,第五锥齿轮40带动第一锥齿轮5转动复位,第一锥齿轮5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复位,第一转轴4带动摇椅6转动复位,患者可反复向下拉动第二把手53,以达到连续性转动摇椅6来提升锻炼的趣味性及对患者手部进行锻炼的效果,由此,患者便不需仅仅靠拉动第一把手24来进行手部锻炼,使得患者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锻炼。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