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智能主被动旋转康复治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53549发布日期:2018-08-24 20:15阅读:8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设备,特别是一种上肢智能主被动旋转康复治疗仪。



背景技术:

脑卒中或者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脑卒中通常造成部分运动功能障碍,中风患者尤其是占有很大比例的偏瘫患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如何对偏瘫病人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恢复或者基本恢复偏瘫患者的运动机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一项关于康复训练机的发明,该发明的授权公众号为:cn106377392a。包括框架,所述的框架底部的两侧设置有两个脚踏板,每个所述的脚踏板的下部分别设置有上下布置的一对平行的齿条,两条所述的齿条的两端通过限位板连接在一起,限位板的两端连接滑杆,所述的滑杆穿在滑道中,所述的滑道安装在所述的框架上,位于上方的所述的齿条与所述的脚踏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的齿条中间设置有一个不完全齿轮,两侧的不完全齿轮连接双轴驱动马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控制,可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做结构调节的上肢智能主被动旋转康复治疗仪。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肢智能主被动旋转康复治疗仪,包括座椅架和延展臂等;所述座椅架顶端通过升降杆与座椅连接,所述座椅架左侧通过连接套与延展臂连接,所述延展臂通过转轴与折臂活动连接,所述折臂的末端通过转轴与托盘连接,所述托盘与控制底座底部的啮合板连接,所述控制底座右侧安装有显示凸台,所述控制底座顶部安装有转盘,所述转盘的中心轴上装有抓持机构。

进一步,所述延展臂通过连杆与两侧的平衡架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架末端装有移动滚轮。

更进一步,所述平衡架的末端装有两根液压杆,所述液压杆与折臂的弯折处安装的轴套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托盘内部掏有槽,所述槽的内壁上粘黏有软质护垫,所述槽内添置有若干限位齿,所述限位齿与啮合板连接。

更进一步,所述抓持机构包括凸轮轴,所述凸轮轴的外端装有把手,所述把手上套装有臂套。

采用上述结构后,该设备主要由带有液压式体位调节装置的病床,和电动式可折叠下肢主被动训练器组成。该设备面对的主要人群为中风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肢体瘫痪者。其目的是为了让中风早期或因其他原因无法离开病床的患者不至于因为缺少锻炼或无法改变体位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上肢智能主被动旋转康复治疗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肢智能主被动旋转康复治疗仪控制底座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上肢智能主被动旋转康复治疗仪托盘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上肢智能主被动旋转康复治疗仪托盘的平衡架的俯视图。

图中:1为座椅架、2为延伸臂、3为升降杆、4为座椅、4-1为安全带、5为液压杆、6为连接套、7为平衡架、8为移动滚轮、9为折臂、9-1为轴套、10为托盘、10-1限位齿、10-2为软质护垫、10-3为槽、11为啮合板、12为控制底座、13为转盘、14为抓持机构、15为显示凸台、16为凸轮轴、17为中心轴、18为把手、19为臂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上肢智能主被动旋转康复治疗仪,包括座椅架和延展臂等;所述座椅架1顶端通过升降杆3与座椅4连接,所述座椅架1左侧通过连接套6与延展臂2连接,所述延展臂2通过转轴与折臂9活动连接,所述折臂9的末端通过转轴与托盘10连接,所述托盘10与控制底座12底部的啮合板11连接,所述控制底座12右侧安装有显示凸台15,所述控制底座12顶部安装有转盘13,所述转盘13的中心轴17上装有抓持机构14。其中,本发明是针对脑卒中患者设置的一款康复训练机器。患者可以坐上仪器右端的座椅4上来减少训练的负担。为了适应身高存在差异的患者,座椅架1通过连接套6与延展臂2活动连接。通过患者或者医护人员的自我调节,最终让患者体验最舒适的结构尺寸。为了有效的支撑座椅4左侧的训练仪器,在所述延展臂2上安装了折臂9,所述折臂9可在弯曲延展臂2上自由调节弯曲角度。折臂9顶端支撑着托盘10。所述托盘10的顶端控制底座12,所述控制底座12底部的啮合板11与托盘10限位连接。这样患者可以让控制底座12在托盘10上做左右两个水平方向的平移运动。所述控制底座12内部安装的电机通过转轴控制的转盘13,所述转盘13中心安装的中心轴17上装有抓持机构14。患者可以用手抓持着抓持机构14做康复训练,但是在中心轴17带动抓持机构14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旋转死角,导致患者二次拉伤。所以为了预防这一状况发生,控制底座12底部的啮合板11会配合转盘13旋转而左右平移,从而避免患者在训练中出现旋转死角。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延展臂2通过连杆与两侧的平衡架7固定连接,所述平衡架7末端装有移动滚轮8。其中,该装置的重量比一般的仪器重,所以为了保持该仪器重心稳定,在所述延展臂2的两侧设置了平衡架7。平衡架7通过连杆与延展臂2固定连接,这样平衡架7便可以将压力分散到外接的平衡架7上,从而保持了装置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由于该装置拥有着较高的重量,在搬运的过程中会带来许多不便。所以为了减轻医护人员工的搬运工作量,在所述平衡架7末端装有移动滚轮8。这样工作人员只需要将座椅部位抬起,并以移动滚轮8为着力点进行搬运即可。

如图1所示,所述平衡架7的末端装有两根液压杆5,所述液压杆5与折臂9的弯折处安装的轴套9-1连接。其中,所述折臂9由两段直臂组成,所以其转折点处受力较多,从而无法自行定位。所以本发明在折臂9的弯折处安装了轴套9-1,并且将轴套9-1上安装的两根液压杆5与轴套9-1进行连接。通过液压杆5的支撑作用,既可以对装置做缓冲作用,也可以调节并迫使折臂9进行定位。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托盘10内部掏有槽10-3,所述槽10-3的内壁上粘黏有软质护垫10-2,所述槽10-3内添置有若干限位齿10-1,所述限位齿10-1与啮合板11连接。其中,为了让啮合板11在限制托盘10上端做平移运动,在所述托盘10内部设置的槽10-3内添置了若干限位齿10-1。所述限位齿10-1与啮合板11连接并限制了前后运动的能力,因此啮合板11只能沿着限位齿10-1做左右平移的动作。同时为了防止啮合板11与槽10-3发生硬接触,在所述槽10-3内壁的左右两侧添置了软质护垫10-2。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抓持机构14包括凸轮轴16,所述凸轮轴16的外端装有把手18,所述把手18上套装有臂套19。其中,为了方便患者抓持并做便捷的康复运动,将凸轮轴16的一端与中心轴17活动连接,再将凸轮轴16的另一端与把手18固定连接,患者可以抓持着把手18做画圆的规律运动。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训练拉伤或者训练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本发明在把手18上套装有臂套19。这样患者可以通过臂套19增大受力面积,从而提升了训练效果并且也预防了患者被拉伤的可能。

本发明可以根据数据编程来适应不同类别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神经模式: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的一种连续旋转运动训练模式。

骨科模式: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的一种定位的角度往复训练模式。

心肺模式: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的一种完全的主动运动训练模式。

反馈模式: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的一种能够建立训练者大脑进行有意识的控制相应的需要训练的患肢,建立协调性的训练模式。

被动模式: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的一种能够建立训练者大脑进行有意识的控制相应的需要训练的患肢,强化训练力度的训练模式。

游戏模式:智能康复训练系统的一种能够增加训练者的训练兴趣,使其在游戏中训练热情和耐力的训练模式适用范围。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熟练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本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