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礼仪庆典用吹气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52030发布日期:2018-10-26 17:57阅读:59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吹气球技术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礼仪庆典用吹气球装置。



背景技术:

气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装饰物品,它的存在给活动和节日增加了很多的温馨浪漫的气氛。常规吹气球都是人嘴直接接触气球,一个人吹好了的气球如果气不足了,可能就需要另一个人再吹,多人接触同一个气球,导致病菌传播,非常不卫生。

尤其是在节庆日的时候,往往需要大量的气球来烘托气氛,然而活动中需要大量的气球往往是一件工作量非常大的事情,这显得实现快速对气球进行充气尤为重要。但是市场上能实现气球快速智能充气的装置并不是很多。人们长时间吹气球时,稍有不慎,可能会将气球吹爆,此外,气球口还需要被紧紧扎住,防止被吹起的气球从装置上卸下来后漏气。因此,要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申请公布号为“cn102008805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自制吹气球装置,本发明的自制吹气球装置,使用时将气球的球嘴套在管状物上,人嘴接触管状物而不是气球,避免了多人同时接触一个气球造成的细菌传播等不卫生情形的发生,但是工作效率较低,管状物同样可能造成细菌的传播;申请公布号为“cn104027955a”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智能吹气球装置,该发明实现了短时间内快速给气球充气,通过改变设置的压力值可以实现给不同材质气球充气的功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控制气球大小且实现对气球的半自动扎线的装置,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礼仪庆典用吹气球装置,解决了如何实现控制气球大小的目的,并能够对气球进行半自动封口,提升了吹气球的效率,保证了气球的质量。

一种礼仪庆典用吹气球装置,包括打气机构、设置在所述打气机构前端部的一侧并用于感应气球大小的反馈组件、设置在所述打气机构前端部的另一侧并用于防止所述气球左右偏转的平衡组件、设置在所述打气机构正前方并用于防止所述气球上下偏转的承接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打气机构上并用于将所述气球封口的封口机构;

所述打气机构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承接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所述打气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所述反馈组件、所述平衡组件、所述承接机构以及所述封口机构均设置在底板上;

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封口机构工作的齿轮机构。

打气机构用于将气体压进气球内,当气球膨大到一定的体积后,触碰到反馈组件,同时在反馈组件的另一侧设置平衡组件,目的是防止气球保持受力的平衡,反馈组件感知到气球的触碰后,便发出停止指令,在气球的前侧设置承接机构,目的是防止气球由于重力作用而下降,进而不能与反馈组件不能充分的接触,此外,利用封口机构可以实现对膨胀后的气球进行封口,提升吹气球的效率。

所述打气机构包括气筒、设置在所述气筒一端并用于将气体压入气球内的打气组件、设置在所述气筒另一端的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

所述打气组件包括侧面与所述气筒内侧面接触的打气板、穿过所述气筒一端设置的第一罩板并与所述打气板端面垂直固定连接的滑动柱,所述滑动柱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

滑动柱做滑移运动,带动打气板做往复运动,打气板在气筒内往复运动,实现了气体的迅速流动。

所述进气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气筒另一端的第一圆台、垂直穿过所述气筒另一端设置的第二罩板和所述第一圆台上下底的第一导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柱上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一圆台底部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圆台设置在所述第二罩板内端面开设的圆台槽内,所述第一导柱的外端略突出所述第二罩板的外端面,所述第一导柱的内端穿过所述气筒内壁设置的第一导板,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所述导板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导柱的外端还设置有过滤罩,所述过滤罩与所述第二罩板连接;

当气筒吸气时,出气组件闭合,进气组件开启,进气组件中的圆台脱离气筒底面的圆台槽,气体进入气筒内。

所述出气组件包括活动设置在所述气筒另一端的第二圆台、垂直穿过第二罩板和所述第二圆台底面的第二导柱、设置在所述第二导柱上并且一端与所述第二圆台底部大面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圆台设置在所述第二罩板内端面开设的圆台槽内,所述第二导柱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圆台的外端面,所述第二导柱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罩板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二导板,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顶在所述第二导板的内端面上;

当气筒排气时,进气组件闭合,出气组件开启,出气组件中的圆台脱离气筒底面的圆台槽,进气组件中的圆台紧贴气筒底面的圆台槽,气体进入气筒内,更优地,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的圆台表面设置一层橡胶,用以增加密封的效果;此外,在出气组件中,若第二圆台的大端面直径略大于u型第二导板的空隙尺寸,则第二导板上与第二罩板外侧连接的两个垂直板内侧需要设置弧面,以达到与第二圆台外侧的契合。

所述出气组件还包括套在所述第二罩板外侧且一端与所述气筒端面连接的吹气管,所述吹气管前侧设置有所述反馈组件。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框形齿板、与所述框形齿板内侧上下底面设置的啮合齿啮合的扇形齿轮以及与所述扇形齿轮同轴连接的电机;

所述框形齿板底部设置在第二滑槽板上端面设置的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槽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框形齿板的端部外侧面与所述滑动柱远离所述气筒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电机的不断旋转,电机带动扇形齿轮旋转,扇形齿轮不断与框形齿板上下底面的啮合齿交替啮合,使得框形齿板做往复直线运动,实现了打气的交替往复动作。

所述反馈组件包括上下底开设通孔且倾斜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一锥形罩、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锥形罩内一端的第一活动球、设置在所述第一锥形罩内所述第一活动球一侧的两个电接点、通过导线与两个所述电接点连接的电源、通过所述导线与所述电源连接的发声或发光元件,所述第一锥形罩的底部大面朝向所述电源以及底部小面朝向所述气球,所述第一活动球设置在所述第一锥形罩的底部小面位置,所述第一活动球的球径略大于所述第一锥形罩的底部小面直径,所述电源和所述发声或发热元件均设置在所述底板上;反馈组件通过支撑柱设置在底板上;

所述第一锥形罩底部小面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所述平衡组件。

当膨胀的气球触碰到第一活动球后,第一活动球在气球压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一锥形罩滑动,当第一活动球与两个电接点接触时,导线接通,发声或发光组件工作,此时,打气应该停止,如此,可以保证同类气球的大小相差无几,且保证气球不会被打爆。

所述平衡组件包括上下底开设通孔且倾斜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第二锥形罩、活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锥形罩一端的第二活动球、一端与所述第二锥形罩另一端的固定板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球连接的弹簧,所述第二锥形罩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锥形罩的底部小面与所述第一锥形罩的底部小面相对;

所述吹气管组件的正前方还设置有所述承接机构。

当气球触碰到第二锥形罩内的第二活动球时,第二活动球受到压力,开始作用于弹簧上,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与第一锥形罩内的金属球给气球施加的反作用力相互抵消,使气球保持平衡的位置。

所述承接机构包括开口朝向所述吹气管方向且倾斜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半球罩、用于辅助所述半球罩做旋转运动的连杆机构;

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半球罩凸面上的铰接座、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连接的第四连杆、一端与所述铰接座铰接连接的第三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另一端铰接连接的第二连杆以及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杆另一端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四连杆上还设置与所述半球罩凸面连接的连接杆;

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铰接轴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半球罩的内部球面对气球的承接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避免了气球的下降,另一方面不会对气球造成伤害,且半球罩的位置可以调节,能够根据实际的状况进行调整。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通过皮带与所述铰接轴连接的齿轮转轴、设置在所述齿轮转轴上的齿轮、与所述齿轮啮合的滑动齿板以及与所述滑动齿板一端固定连接的拉动杆;

所述齿轮转轴通过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拉杆通过第一滑槽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所述拉杆下端所述吹气管上还设置有所述封口机构。

所述封口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吹气管上的从动齿轮、设置在所述吹气管上且端面与所述从动齿轮的端面固定连接的转筒、垂直所述从动齿轮端面并设置在所述转筒上方的支撑杆、通过支撑座平行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方的线筒、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的转轮、设置在所述支撑杆远离所述从动齿轮一端的圆环,所述线筒外侧面设置有引线出口,所述引线出口的下方设置有所述转轮;

所述支撑杆上还设置有穿引槽板,所述穿引槽板与所述转轮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心与所述转轮旋转中心一致;

所述底板还设置有驱动所述从动齿轮旋转运动的所述齿轮机构。

通过从动齿轮的旋转,带动线筒的旋转,丝线缠绕在气球口处,实现了气球口的快速封口,圆环的作用是减少摩擦,使丝线在圆环上移动时,不会被破坏。

所述齿轮机构包括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同轴连接的从动锥齿轮、与所述从动锥齿轮啮合的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锥齿轮和所述主动锥齿轮均通过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底板上;

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的转轴端部还设置有转柄。

本发明达成以下显著效果:

(1)、通过打气机构实现了对气球吹气的目的,节省了人力,并通过进气组件和出气组件中圆台的作用,巧妙的实现了气筒内换气的目的;

(2)、通过反馈组件和平衡组件,使气球在膨胀到相应的体积后,通过发光或发声元件的信号,停止给气球打气,实现了气球体积的一致性,避免了气球的破裂现象;

(3)、设置了承接机构,使得气球在膨胀后与半球罩接触,既实现了对气球的支撑作用,也避免了对气球的伤害;

(4)、设置有封口机构,实现了封口的半自动化,使气球在膨胀到相应的体积后,在人工的帮助下,快速的对气球进行封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礼仪庆典用吹气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打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出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反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平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承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封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底板;2、主动锥齿轮;3、从动锥齿轮;4、主动齿轮;5、封口机构;5-1、从动齿轮;5-2、转筒;5-3、圆环;5-4、转轮;5-5、穿引槽板;5-6、线筒;6、支撑柱;7、反馈组件;7-1、电源;7-2、导线;7-3、第一锥形罩;7-4、第一活动球;8、半球罩;8-1、连接杆;9、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第三连杆;12、第四连杆;13、齿轮;14、滑动齿板;15、第一滑槽板;16、平衡组件;16-1、第二锥形罩;16-2、第二活动球;16-3、固定板;17、拉动杆;18、气筒组件;18-1、气筒;18-2、滑动柱;18-3、进气组件;18-31、过滤罩;18-32、第一导柱;18-33、第一圆台;18-34、第一弹簧;18-4、出气组件;19、框形齿板;19-1、第二滑槽板;19-2、扇形齿轮;2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加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参见图1,一种礼仪庆典用吹气球装置,包括打气机构18、设置在打气机构18前端部的一侧并用于感应气球大小的反馈组件7、设置在打气机构18前端部的另一侧并用于防止气球左右偏转的平衡组件16、设置在打气机构18正前方并用于防止气球上下偏转的承接机构以及设置在打气机构18上并用于将气球封口的封口机构5;

参见图2,打气机构18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承接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打气机构18、第一驱动机构、反馈组件7、平衡组件16、承接机构以及封口机构5均设置在底板1上;

底板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封口机构5工作的齿轮13机构。

打气机构用于将气体压进气球内,当气球膨大到一定的体积后,触碰到反馈组件7,同时在反馈组件7的另一侧设置平衡组件16,目的是防止气球保持受力的平衡,反馈组件7感知到气球的触碰后,便发出停止指令,在气球的前侧设置承接机构,目的是防止气球由于重力作用而下降,进而不能与反馈组件7不能充分的接触,此外,利用封口机构5可以实现对膨胀后的气球进行封口,提升吹气球的效率。

打气机构包括气筒18-1、设置在气筒18-1一端并用于将气体压入气球内的打气组件、设置在气筒18-1另一端的进气组件18-3和出气组件18-4;

打气组件包括侧面与气筒18-1内侧面接触的打气板、穿过气筒18-1一端设置的第一罩板并与打气板端面垂直固定连接的滑动柱18-2,滑动柱18-2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

滑动柱18-2做滑移运动,带动打气板做往复运动,打气板在气筒18-1内往复运动,实现了气体的迅速流动。

参见图3,进气组件18-3包括活动设置在气筒18-1另一端的第一圆台18-33、垂直穿过气筒18-1另一端设置的第二罩板和第一圆台18-33上下底的第一导柱18-32、设置在第一导柱18-32上并且一端与第一圆台18-33底部大面固定连接的第一弹簧18-34,第一圆台18-33设置在第二罩板内端面开设的圆台槽内,第一导柱18-32的外端略突出第二罩板的外端面,第一导柱18-32的内端穿过气筒18-1内壁设置的第一导板,第一弹簧18-34的另一端顶在第一导板的端面上,第一导柱18-32的外端还设置有过滤罩18-31,过滤罩18-31与第二罩板连接;

当气筒18-1吸气时,出气组件18-4闭合,进气组件18-3开启,进气组件18-3中的圆台脱离气筒18-1底面的圆台槽,气体进入气筒18-1内。

参见图4,出气组件18-4包括活动设置在气筒18-1另一端的第二圆台18-44、垂直穿过第二罩板18-41和第二圆台18-44底面的第二导柱18-43、设置在第二导柱18-43上并且一端与第二圆台18-44底部大面固定连接的第二弹簧18-42,第二圆台18-44设置在第二罩板内端面开设的圆台槽内,第二导柱18-43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圆台的外端面,第二导柱18-43的另一端穿过第二罩板18-41外侧设置的第二导板,第二弹簧的另一端顶在第二导板的内端面上;

当气筒18-1排气时,进气组件18-3闭合,出气组件18-4开启,出气组件18-4中的圆台脱离气筒18-1底面的圆台槽,进气组件18-3中的圆台紧贴气筒18-1底面的圆台槽,气体进入气筒18-1内,更优地,进气组件18-3和出气组件18-4的圆台表面设置一层橡胶,用以增加密封的效果;此外,在出气组件中,若第二圆台的大端面直径略大于u型第二导板的空隙尺寸,则第二导板上与第二罩板外侧连接的两个垂直板内侧需要设置弧面,以达到与第二圆台外侧的契合。

出气组件18-4还包括套在第二罩板外侧且一端与气筒18-1端面连接的吹气管,吹气管前侧设置有反馈组件7。

参见图5,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底板1上的框形齿板19、与框形齿板19内侧上下底面设置的啮合齿啮合的扇形齿轮19-2以及与扇形齿轮19-2同轴连接的电机20;

框形齿板19底部设置在第二滑槽板19-1上端面设置的滑槽内,第二滑槽板19-1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框形齿板19的端部外侧面与滑动柱18-2远离气筒18-1的一端固定连接。

通过电机20的不断旋转,电机20带动扇形齿轮19-2旋转,扇形齿轮1313不断与框形齿板19上下底面的啮合齿交替啮合,使得框形齿板19做往复直线运动,实现了打气的交替往复动作。

参见图6,反馈组件7包括上下底开设通孔且倾斜设置在底板1上的第一锥形罩7-3、活动设置在第一锥形罩7-3内一端的第一活动球7-4、设置在第一锥形罩7-3内第一活动球7-4一侧的两个电接点、通过导线7-2与两个电接点连接的电源7-1、通过导线7-2与电源7-1连接的发声或发光元件,第一锥形罩7-3的底部大面朝向电源7-1以及底部小面朝向气球,第一活动球7-4设置在第一锥形罩7-3的底部小面位置,第一活动球7-4的球径略大于第一锥形罩7-3的底部小面直径,电源7-1和发声或发热元件均设置在底板1上;

反馈组件通过支撑柱6设置在底板1上;

第一锥形罩7-3底部小面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有平衡组件16。

当膨胀的气球触碰到第一活动球7-4后,第一活动球7-4在气球压力的作用下,沿着第一锥形罩7-3滑动,当第一活动球7-4与两个电接点接触时,导线7-2接通,发声或发光组件工作,此时,打气应该停止,如此,可以保证同类气球的大小相差无几,且保证气球不会被打爆,所以,第一活动球为导电材质做成。

参见图7,平衡组件16包括上下底开设通孔且倾斜设置在底板1上的第二锥形罩16-1、活动设置在第二锥形罩16-1一端的第二活动球16-2、一端与设置在第二锥形罩16-1另一端的固定板16-3连接且另一端与第二活动球16-2连接的弹簧,第二锥形罩16-1设置在底板1上,第二锥形罩16-1的底部小面与第一锥形罩7-3的底部小面相对;

吹气管组件的正前方还设置有承接机构。

当气球触碰到第二锥形罩16-1内的第二活动球16-2时,第二活动球16-2受到压力,开始作用于弹簧上,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与第一锥形罩7-3内的第一活动球7-4给气球施加的反作用力相互抵消,使气球保持平衡的位置。

参见图8,承接机构包括开口朝向吹气管方向且倾斜设置在底板1上的半球罩8、用于辅助半球罩8做旋转运动的连杆机构;

连杆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半球罩8凸面上的铰接座、一端与铰接座铰接连接的第四连杆12、一端与铰接座铰接连接的第三连杆11、一端与第三连杆11另一端铰接连接的第二连杆10以及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杆10另一端和第四连杆12另一端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杆9,第一连杆9固定设置在底板1上,第四连杆12上还设置与半球罩8凸面连接的连接杆8-1;

连接第一连杆9和第二连杆10的铰接轴与第二驱动机构连接。

半球罩8的内部球面对气球的承接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避免了气球的下降,另一方面不会对气球造成伤害,且半球罩8的位置可以调节,能够根据实际的状况进行调整。

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通过皮带与铰接轴连接的齿轮13转轴、设置在齿轮转轴上的齿轮13、与齿轮13啮合的滑动齿板14以及与滑动齿板14一端固定连接的拉动杆17;

齿轮转轴通过支撑座设置在底板1上;

拉杆通过第一滑槽板15设置在底板1上;

拉杆下端吹气管上还设置有封口机构5。

参见图9,封口机构5包括设置在吹气管上的从动齿轮5-1、设置在吹气管上且端面与从动齿轮5-1的端面固定连接的转筒5-2、垂直从动齿轮5-1端面并设置在转筒5-2上方的支撑杆、通过支撑座平行设置在支撑杆上方的线筒5-6、设置在支撑杆上的转轮5-4、设置在支撑杆远离从动齿轮5-1一端的圆环5-3,线筒5-6外侧面设置有引线出口,引线出口的下方设置有转轮5-4;

支撑杆上还设置有穿引槽板5-5,穿引槽板5-5与转轮5-4相对的一侧设置有通孔,通孔中心与转轮5-4旋转中心一致;

底板1还设置有驱动从动齿轮5-1旋转运动的齿轮13机构。

通过从动齿轮5-1的旋转,带动线筒5-6的旋转,丝线缠绕在气球口处,实现了气球口的快速封口,圆环5-3的作用是减少摩擦,使丝线在圆环5-3上移动时,不会被破坏。

齿轮机构包括与从动齿轮5-1啮合的主动齿轮4、与主动齿轮4同轴连接的从动锥齿轮3、与从动锥齿轮3啮合的主动锥齿轮2,主动齿轮4、从动锥齿轮3和主动锥齿轮2均通过铰接座设置在底板1上;

连接主动锥齿轮2的转轴端部还设置有转柄。

本发明具体工作过程:

在电机20的带动作用下,扇形齿轮13不断旋转,带动滑动柱18-2往复运动,滑动柱18-2带动打气板在气筒18-1内往复运动,气筒18-1另一端的进气组件18-3和出气组件18-4交替工作,实现气筒18-1内的换气,从而将气体打入气球中;

当气球触碰到第一锥形罩7-3内的活动球后,活动球运动,导线7-2接通,发光元件或发声元件工作,发出停止工作的信号,电机20停止,打气过程也停止;

设置封口机构5,在齿轮机构的作用下,封口机构5中的从动齿轮5-1绕吹气管旋转,人工牵引丝线的一端,进而将气球扎紧,最后再利用剪刀剪断,系上即可。

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