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起雾泳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9396发布日期:2018-12-11 23:52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防起雾泳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游泳器材,特别的,是一种泳镜。

背景技术

泳镜是游泳运动中的必备用品之一,泳镜能够有效将水体与眼部隔离,防止眼睛受到池水污染,同时为运动员提供一定的视野;由于泳池内水温低于人体,于是泳镜的内外表面会产生一定的温差,当眼部较热的气体接触泳镜时,会在泳镜的内表面形成一层水雾,阻碍运动员在水下的视线,影响游泳的进行;因此,泳镜使用一段时间后将会起雾;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发生,泳镜的内表面常设置有防雾涂层,但是这种防雾涂层仅能够维持较短的时间,经过几次使用后,防雾涂层将失效,于是泳镜再次起雾;也有厂家专门生产防雾喷雾,但是这种喷雾瓶携带不便,且每次游泳都需要喷涂,使用也不方便;同时运动员无法准确的预估喷雾剂防雾的持续时间,容易在游泳半途中出现防雾效果消失、泳镜起雾的情况,这些情况严重影响游泳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起雾泳镜,该泳镜结构新颖、原理独特,能够智能、自动的消除镜片内部的雾气,保证泳镜视野清晰,有效提升游泳体验。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防起雾泳镜包括有镜框、镜片和绑带,在镜框上还安装有质软材质做成的密封眼罩;

在所述镜片的外周边包裹有导热层,所述导热层的内周壁与镜片边缘紧密接触,在导热层的外周壁涂覆有发热层;在所述镜片内部埋设有透明的导热膜,所述导热膜的端部与导热层紧密接触;在所述镜框的每条框边中开设有滑槽,在所述滑槽的一端设置有复位腔,在所述复位腔内滑动设置有复位滑板,所述复位滑板与复位腔的底板通过复位弹簧连接;在所述滑槽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腔,在所述驱动腔内滑动设置有驱动板,驱动板沿驱动腔往复滑动的过程中,驱动板与驱动腔之间保持气密连接;在驱动腔的外端面开设有导流孔;

在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摩擦杆,所述摩擦杆的端部分别贯穿复位腔和驱动腔的外壳后与复位滑板和驱动板紧固连接;摩擦杆与驱动腔保持气密接触;所述摩擦杆与发热层紧密贴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游泳过程中,由于镜片内外存在一定的温差,于是在镜片面向眼部的一侧容易凝结水雾,影响运动员的视线;在游泳过程中,运动员会周期性的上浮换气,在换气结束后继续下潜、加速游动;因此佩戴的泳镜会周期性的进入水中、浮出水面;因此,泳镜处所受的水压在周期性的改变;在使用本发明时,每当泳镜进入水下时,驱动腔通过导流孔与外部水体接触,于是驱动腔内的驱动板受到水体的挤压,驱动板在水压作用下沿驱动腔滑动,进而带动摩擦杆在滑槽内滑动,同时将复位滑板推挤并造成复位弹簧的形变;当人体浮出水面时,水力对驱动板的挤压力消失,于是摩擦杆在复位弹簧的推压下反向运动并回复到原来位置;因此,在运动员游泳过程中,摩擦杆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并与发热层反复摩擦,进而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层和导热膜传递至镜片中,进而对镜片进行加热。

因此,在使用本发明时镜片将受到持续的加热,从而保证镜片面向眼部的一侧与人体的温差相差不大,于是雾滴的形成被阻碍,进而有效防止水雾在镜片中形成;该发明结构新颖、原理独特,使用过程中,用户无需摘除泳镜并不时的擦拭,有效保证游泳的流畅性,从而改善游泳的体验度;该结构能够智能、自动的防止泳镜起雾,保证用户具有清晰的视野,从而提升游泳体验。

作为优选,在所述驱动腔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蓄力限位扣,所述蓄力限位扣包括有轴接在限位槽中的扣体,还包括有设置在限位槽及扣体之间的压簧;所述扣体露出限位槽的部分呈楔形,扣体面朝驱动腔内底的一面的坡度小于背朝内底的一面;该结构使得驱动板沿驱动腔向内滑动时较为困难,此时需要较大的水压才能推动驱动板内滑;而当驱动板滑过蓄力限位扣时,驱动板受到的阻力骤减,此时驱动板将快速滑动,于是带动摩擦杆快速运动,从而增强摩擦杆与发热层的摩擦发热效果,进而改善除雾效果。

作为优选,左右镜框上的各驱动腔关于泳镜的中轴线对称;以便于削减、抵消水压对泳镜的冲击作用,保证泳镜佩戴的牢固、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蓄力限位扣为电磁弹起扣;该结构能够控制驱动板更高效、强力的往复滑动,从而进一步提高除雾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防起雾泳镜一个实施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滑槽的部分放大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蓄力限位扣的放大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在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本防起雾泳镜包括有镜框1、镜片2和绑带,在镜框1上还安装有质软材质做成的密封眼罩11;

在所述镜片2的外周边包裹有导热层3,所述导热层3的内周壁与镜片2边缘紧密接触,在导热层3的外周壁涂覆有耐磨的发热层31;在所述镜片2内部埋设有透明的导热膜21,所述导热膜21的端部与导热层3紧密接触;在所述镜框1的每条框边中开设有滑槽,在所述滑槽的一端设置有复位腔4,在所述复位腔4内滑动设置有复位滑板41,所述复位滑板41与复位腔4的底板通过复位弹簧42连接;在所述滑槽的另一端设置有驱动腔5,在所述驱动腔5内滑动设置有驱动板51,驱动板51沿驱动腔5往复滑动的过程中,驱动板51与驱动腔5之间保持气密连接;在驱动腔5的外端面开设有导流孔52;

在所述驱动腔5的侧壁开设有限位槽,在所述限位槽内设置有蓄力限位扣6,所述蓄力限位扣6可以为电磁弹起扣;蓄力限位扣6也可以为如下结构:所述蓄力限位扣6包括有轴接在限位槽中的扣体61,还包括有设置在限位槽及扣体61之间的压簧;所述扣体61露出限位槽的部分呈楔形,扣体61面朝驱动腔5内底的一面的坡度小于背朝内底的一面;

左右镜框1上的各驱动腔5关于泳镜的中轴线对称;在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摩擦杆7,所述摩擦杆7的端部分别贯穿复位腔4和驱动腔5的外壳后与复位滑板41和驱动板51紧固连接;摩擦杆7与驱动腔5保持气密接触;所述摩擦杆7与发热层31紧密贴合。

游泳过程中,由于镜片2内外存在一定的温差,于是在镜片2面向眼部的一侧容易凝结水雾,影响运动员的视线;在游泳过程中,运动员会周期性的上浮换气,在换气结束后继续下潜、加速游动;因此佩戴的泳镜会周期性的进入水中、浮出水面;因此,泳镜处所受的水压在周期性的改变;在使用本发明时,每当泳镜进入水下时,驱动腔5通过导流孔52与外部水体接触,于是驱动腔5内的驱动板51受到水体的挤压,驱动板51在水压作用下沿驱动腔5滑动,进而带动摩擦杆7在滑槽内滑动,同时将复位滑板41推挤并造成复位弹簧42的形变;当人体浮出水面时,水力对驱动板51的挤压力消失,于是摩擦杆7在复位弹簧42的推压下反向运动并回复到原来位置;因此,在运动员游泳过程中,摩擦杆7周期性的往复运动并与发热层31反复摩擦,进而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层3和导热膜21传递至镜片2中,进而对镜片2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左右镜框1上的各驱动腔5关于泳镜的中轴线对称,因此在游泳过程中,泳镜的左右两侧受到的水压大小一致、方向相反,该结构能够有效削减、抵消水压对泳镜的冲击作用,保证泳镜佩戴的牢固、稳定。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扣体61面朝驱动腔5内底的一面的坡度小于背朝内底的一面;因此,驱动板51沿驱动腔5向内滑动时较为困难,于是需要较大的水压才能推动驱动板51内滑;而当驱动板51滑过蓄力限位扣6时,驱动板51受到的阻力骤减,此时驱动板51将快速滑动,于是带动摩擦杆7快速运动,从而增强摩擦杆7与发热层31的摩擦发热效果,进而改善除雾效果;而在驱动板51受复位弹簧42的推压而反向运动时,驱动板51则可以较轻松的复位;该结构新颖、独特,同时易于生产、装配,有效节省成本、降低维护难度,同时有效提高除雾效果;此外,蓄力限位扣6也可由电磁弹起扣做成,以便于控制驱动板51更高效、强力的往复滑动,从而进一步提高除雾效果。

综上,在使用本发明时镜片2将受到持续的加热,从而保证镜片2面向眼部的一侧与人体的温差相差不大,于是雾滴的形成被阻碍,进而有效防止水雾在镜片2中形成;该发明结构新颖、原理独特,使用过程中,用户无需摘除泳镜并不时的擦拭,有效保证游泳的流畅性,从而改善游泳的体验度;该结构能够智能、自动的防止泳镜起雾,保证用户具有清晰的视野,从而提升游泳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