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13292发布日期:2019-05-07 21:1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玩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使形态变化的玩具。



背景技术:

在后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以下这样一种胶囊玩具:包括胶囊和收纳在胶囊内部的部件,能够通过组装胶囊结构构件和所述部件而形成玩具(人形)。然而,该胶囊玩具的重点在于组装胶囊结构部构件和部件从而形成玩具(人形),而难以向游戏者提供除形态变化以外的趣味和乐趣。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7-14835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游戏者提供除形态变化以外的趣味和乐趣的玩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能够使形态变化的玩具,该玩具构成为,包括形成有中空部的主部件和能够容纳于所述主部件的所述中空部内的至少一个副部件,该玩具能够可逆地在所述主部件的所述中空部内容纳有所述副部件的第1形态与基于所述主部件和所述副部件的组合的作为物品排出玩具的第2形态之间变化。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玩具,能够将第2形态作为物品排出玩具使用,因此,能够向游戏者提供除从第1形态向第2形态的变化以外的趣味和乐趣。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从前方观察第1形态(容纳形态)的图,图1的(b)是从侧方观察第1形态(容纳形态)的图。

图2的(a)是从前方观察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的图,图2的(b)是从侧方观察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的图。

图3的(a)是从前方观察第1主部件的图,图3的(b)是从侧方观察第1主部件的图,图3的(c)是从后方观察第1主部件的图,图3的(d)是图3的(a)的s1-s1线剖视图。

图4的(a)是从前方观察第2主部件的图,图4的(b)是从侧方观察第2主部件的图,图4的(c)是从后方观察第2主部件的图,图4的(d)是图4的(a)的s2-s2线剖视图。

图5的(a)是表示排出用物品的图,图5的(b)和图5的(c)是表示图5的(a)所示的排出用物品的其他例子的图。

图6的(a)是从前方观察第1支承部件的图,图6的(b)是从侧方观察第1支承部件的图,图6的(c)是从后方观察第1支承部件的图,图6的(d)是图6的(a)的s3-s3线剖视图。

图7的(a)是从前方观察第2支承部件的图,图7的(b)是从侧方观察第2支承部件的图,图7的(c)是从后方观察第2支承部件的图,图7的(d)是图7的(a)的s4-s4线剖视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第1形态(容纳形态)的说明图。

图9的(a)是利用图3所示的第1主部件和图4所示的第2主部件组装主部件的顺序的说明图,图8的(b)是从下方观察组装后的主部件的图。

图10的(a)是利用图6所示的第1支承部件和图7所示的第2支承部件组装支承部件的顺序的说明图,图9的(b)是从上方观察组装后的支承部件的图。

图11是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的使用方法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f1、第1形态(容纳形态);f2、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mp、主部件;sp、支承部件;11、第1主部件;11a、第1主部件中空部;11e、一侧的连接部;11d、第1连通口;12、第2主部件;12a、第2主部件中空部;12e、另一侧的连接部;12d、第2连通口;12f、补充口;13、盖构件;14、排出用物品;15、第1支承部件;15c1、槽部;15c2、凸缘部;15d、第1通路;15e、排出口;16、操作部件;16b、保持部;17、第2支承部件;17b、第2通路;17b2、环状突起;17b3、倾斜部;17c1、槽部;17c2、凸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了方便,将图1的(a)和图2的(a)中的近前侧标记为前,将进深侧标记为后,将左侧标记为右,将右侧标记为左,将上侧标记为上,将下侧标记为下,其他的附图中也以该方式为基准标记朝向。

首先,使用图1和图2对第1形态(容纳形态)f1和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的概要进行说明。此外,对第1形态(容纳形态)f1和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的详细内容后述进行说明。

图1表示在主部件mp的中空部内容纳有至少一个副部件的第1形态(容纳形态)f1。图2表示取出了副部件后的基于主部件mp和副部件的组合的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

对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进行补充,该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具有主部件mp、连接于主部件mp的支承部件sp以及放入主部件mp的中空部内的多个排出用物品14(参照图11)。主部件mp包括第1主部件11和第2主部件12,支承部件sp包括第1支承部件15和第2支承部件17。此外,主部件mp、支承部件sp以及排出用物品14优选由聚丙烯、abs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

接着,使用图3对构成主部件mp的第1主部件11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第1主部件11构成大致半球状的外形,在内部具有大致半球状的第1主部件中空部11a。另外,在第1主部件11的后端的内侧设有多个(图3中,3个)圆筒状的第1结合部11b。而且,在第1主部件11的下端设有平坦的面11c,在该面11c的中央设有与第1主部件中空部11a连通的大致半圆状的第1连通口11d。而且,在面11c的左侧设有一个由大致l状的突起构成的一侧的连接部11e。而且,在第1主部件11的外表面设有模拟了角色的眼和鼻的形象部11f,利用该形象部11f能够得到模拟了特定的角色的外观。此外,形象部11f除了眼、鼻以外,还可以适当附加模拟了口、耳等的部分,也可以使该形象部11f自第1主部件11的外表面隆起而获得立体感。

接着,使用图4对构成主部件mp的第2主部件12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与第1主部件11相同,第2主部件12构成大致半球状的外形,在内部具有大致半球状的第2主部件中空部12a。另外,在第2主部件12的前端的内侧设有多个(图4中,3个)能够以可装卸的方式嵌入于第1主部件11的第1结合部11b的圆柱状的第2结合部12b。此外,在第2主部件12的下端设有平坦的面12c,在该面12c的中央设有与第2主部件中空部12a连通的大致半圆状的第2连通口12d。此外,在面12c的右侧设有一个由大致l状的突起构成的另一侧的连接部12e。而且,另一侧的连接部12e的位置成为与第1主部件11的一侧的连接部11e的位置相差大致180度。此外,在第2主部件12的后端设有大致圆形状的补充口12f,在该补充口12f安装有盖构件13。而且,在盖构件13向补充口12f安装时,能够适当采用盖构件13的一部分与补充口12f之间的嵌合、设于盖构件13的一部分的螺纹部与补充口12f的螺纹部之间的拧紧、后述的主部件mp与支柱部件sp之间的连接所采用的方式等。

接着,使用图5对排出用物品14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排出用物品14构成大致球状的外形,并准备有多个。如图5的(a)所示,在各排出用物品14的外表面,除与设于第1主部件11的外表面的形象部11f(模拟了特定的角色的形象部)相对应的形象部14a以外,还设有模拟了其他的角色的形象部14a。此外,代替多个排出用物品14,还可以准备多个改变了外表面的颜色的排出用物品14-1(参照图5的(b)),也可以准备多个改变了外表面的图案14b的排出用物品14-2(参照图5的(c))。

接着,使用图6对构成支承部件sp的第1支承部件15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第1支承部件15构成大致1/2截头圆锥状的外形(将截头圆锥沿着纵向二分割得到的一半那样的外形)。另外,在第1支承部件15的后端的内侧设有多个(图6中,4个)圆筒状的第1结合部15a。而且,在第1支承部件15的上端设有接受后述第2支承部件17的圆筒部17b1的大致半圆状的凹部15b。此外,在凹部15b的右侧设有能够供第2主部件12的另一侧的连接部12e插入的槽部15c1,在该凹部15b的左侧设有能够供第1主部件11的一侧的连接部11e卡合的凸缘部15c2(参照图10的(b))。此外,在第1支承部件15的后侧设有纵长的第1通路15d,在第1通路15d的前侧下端设有排出口15e,该排出口15e具有比排出用物品14的外形略大的外形。

此外,在第1支承部件15安装有操作部件16。该操作部件16在轴部16a的后端具有保持部16b,轴部16a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第1支承部件15的孔15f,保持部16b位于第1通路15d内。保持部16b能够在保持排出用物品14的保持状态和解除该保持的解除状态之间变化,保持状态与解除状态之间的切换构成为通过以轴部16a为中心的操作部件16的180度的旋转位移来进行。

接着,使用图7对构成支承部件sp的第2支承部件17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与第1支承部件15相同,第2支承部件17构成大致1/2截头圆锥状的外形(将截头圆锥沿着纵向二分割得到的另一半那样的外形)。另外,在第2支承部件17的前端的内侧设有多个(图7中,4个)能够以可装卸的方式嵌入于第1支承部件15的第1结合部15a的圆柱状的第2结合部17a。此外,在第2支承部件17的前侧纵长地设有横截面形状呈大致半圆状的第2通路17b。该第2通路17b的前侧上部成为圆筒状的筒状部17b1,与该筒状部17b1连接的环状突起17b2自第2支承部件17的上端向上方突出。此外,在第2通路17b的下端设有朝向前侧且向斜下方倾斜的倾斜部17b3。此外,在第2支承部件17的上端的环状突起17b2的左侧设有能够供第1主部件12的一侧的连接部11e插入的槽部17c1,在该环状突起17b2的右侧设有能够供第2主部件12的另一侧的连接部12e卡合的凸缘部17c2(参照图10的(b))。

接着,主要使用图8~图10对从第1形态(容纳形态)f1向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变化的方法进行说明。

图8表示第1形态(容纳形态)f1。在该第1形态(容纳形态)f1中,在主部件mp的中空部(第1主部件中空部11a和第2主部件中空部12a的组合)内容纳有多个(图8中,5个)排出用物品14以及构成支承部件sp的第1支承部件15和第2支承部件17。另外,构成主部件mp的第1主部件11和第2主部件12利用第1结合部11b与第2结合部12b之间的嵌合结合在一起。

此外,由于第1形态(容纳形态)f1中的主部件mp在其下端具有连通口(第1连通口11d与第2连通口12d的组合),因此,在以该第1形态(容纳形态)f1进行流通和销售等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排出用物品14的飞出,期望利用密封件等封闭连通口、或者利用合成树脂制的透明薄膜等覆盖整体。

在从第1形态(容纳形态)f1向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变化时,解除第1形态(容纳形态)f1中构成主部件mp的第1主部件11与第2主部件12之间的结合,并取出多个(图8中,5个)排出用物品14以及构成支承部件sp的第1支承部件15和第2支承部件17。

接着,如图9的(a)所示,使第1主部件11的第1结合部11b与第2主部件12的第2结合部12b嵌合而将两者结合,组装主部件mp。

通过该组装,利用第1主部件11的第1主部件中空部11a和第2主部件12的第2主部件中空部12a的组合形成大致球状的中空部(省略附图标记)(参照图9的(a))。另外,利用第1主部件11的第1连通口11d和第2主部件12的第2连通口12d的组合,形成与中空部(第1主部件中空部11a与第2主部件中空部12a的组合)内连通的大致圆形状的连通口(省略附图标记)(参照图9的(b))。此外,第1主部件11的一侧的连接部11e和第2主部件12的另一侧的连接部12e以大致180度的角度差位于连通口(第1连通口11d和第2连通口12d的组合)的周围(参照图9的(b))。另外,在组装后的主部件mp中,该一侧的连接部11e和该另一侧的连接部12e构成第1连接部(省略附图标记)。

另外,在主部件mp的组装后、或者在主部件mp的组装前,如图10的(a)所示,使第1支承部件15的第1结合部15a与第2支承部件17的第2结合部17a嵌合而将两者结合,组装支承部件sp。

通过该组装,在第1支承部件15的凹部15b接受第2支承部件17的圆筒部17b1,并且,与该筒状部17b1连接的环状突起17b2自支承部件sp的上端向上方突出(参照图10的(a)和图10的(b))。另外,利用第1支承部件15的第1通路15d和第2支承部件17的第2通路17b的组合,形成自环状突起17b2的上端朝向排出口15e、且在中途具有倾斜部17b3的大致l状的通路(省略附图标记)(参照图10的(a)和图10的(b))。另外,在组装后的支承部件sp中,通路(第1通路15d和第2通路17b的组合)的内形是排出用物品的外形的超过1倍且小于2倍。此外,利用第1支承部件15的凸缘部15c2和第2支承部件17的槽部17c1的组合,形成与主部件mp的左侧的一侧的连接部11e相对应的第1连接部位,并且,利用第1支承部件15的槽部15c1和第2支承部件17的凸缘部17c2的组合,形成与主部件mp的右侧的另一侧的连接部12e相对应的第2连接部位。另外,第1支承部件15的槽部15c1和凸缘部15c2构成第1分割连接部,第2支承部件17的槽部17c1和凸缘部17c2构成第2分割连接部。另外,换言之,在组装后的支承部件sp中,对于该第1分割连接部和该第2分割连接部,所述的第1连接部位和所述的第2连接部位构成第2连接部(省略附图标记),另外,环状突起17b2也起到作为第2连接部(省略附图标记)的作用。

接着,进行组装后的主部件mp(参照图9)与组装后的支承部件sp(参照图10)之间的连接。具体而言,在主部件mp的连通口(第1连通口11d和第2连通口12d的组合)插入支承部件sp的环状突起17b2,并且,在支承部件sp的第1连接部位(凸缘部15c2和槽部17c1的组合)的槽部17c1插入主部件mp的左侧的一侧的连接部11e、且在支承部件sp的第2连接部位(槽部15c1和凸缘部17c2的组合)的槽部15c1插入主部件mp的右侧的另一侧的连接部12e,然后,使支承部件sp从上方观察向顺时针方向旋转,使主部件mp的左侧的一侧的连接部11e与支承部件sp的第1连接部位(凸缘部15c2和槽部17c1的组合)的凸缘部15c2卡合、且使主部件mp的右侧的另一侧的连接部12e与支承部件sp的第2连接部位(槽部15c1和凸缘部17c2的组合)的凸缘部17c2卡合。由此,图2、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的组装、即从第1形态(容纳形态)f1向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的变化完成。

接着,使用图11和图12对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在将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作为物品排出玩具使用时,首先,如图11所示,拆除盖构件13,将之前取出的多个(图11中,5个)排出用物品14经由补充口12f放入中空部(第1主部件中空部11a和第2主部件中空部12a的组合)内,用盖构件13封闭补充口12f。

在图11中,操作部件16的保持部16b处于保持状态(朝上状态),因此,中空部(第1主部件中空部11a和第2主部件中空部12a的组合)内的排出用物品14虽然进入通路(第1通路15d和第2通路17b的组合),但最下方的排出用物品14被保持部16b保持而被限制自重下落,第二个以后的排出用物品14的自重落下也被限制。

然后,在图11中,使操作部件16从前方观察向顺时针方向、或者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大致180度。通过该大致180度的旋转,如图12所示,保持最下方的排出用物品14的保持部16b变化到解除状态(朝下状态),对最下方的排出用物品14的保持被解除。即,解除了保持的最下方的排出用物品14自重落下后与倾斜部17b3抵接而向前方移动,并自排出口15e排出。

另一方面,即便使操作部件16旋转大致180度,第二个排出用物品14因与保持部16b之间的抵接而其自重落下也被限制,因此,第二个以后的排出用物品14不会自重落下。也就是说,通过使操作部件16旋转大致180度,从而仅将最下方的排出用物品14自排出口15e排出。

在排出第二个排出用物品14时,从图12的状态使操作部件16旋转大致360度即可,通过该大致360度的旋转,保持部16b经由保持状态(朝上状态)而变化成解除状态(朝下状态),因此,与上述相同,第二个排出用物品14自重落下后与倾斜部17b3抵接而向前方移动,并自排出口15e排出。即,通过在最下方的排出用物品14自排出口15e排出之后使操作部件16旋转大致360度,从而将第二个以后的排出用物品14依次自排出口15e排出。

接着,对利用上述的玩具能够获得的主要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上述的玩具能够可逆地在主部件mp的中空部(第1主部件中空部11a与第2主部件中空部12a的组合)内容纳有第1支承部件15、第2支承部件17以及多个排出用物品14的第1形态(容纳形态)f1与基于主部件mp、第1支承部件15、第2支承部件17以及多个排出用物品14的组合的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之间变化。即,能够向游戏者提供由可逆地在第1形态(容纳形态)f1与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之间变化带来的趣味和乐趣。

另外,上述的玩具能够将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作为物品排出玩具使用,因此,能够向游戏者提供除可逆地在第1形态(容纳形态)f1与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之间变化以外的趣味和乐趣、即由将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f2作为物品排出玩具使用带来的趣味和乐趣。

接着,对能够获得所述相同的作用效果的、上述玩具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1)示出了在第1支承部件15能够将操作部件16从前方观察向顺时针方向、或者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在第1支承部件15与操作部件16之间设置棘轮机构,例如在轴部16a设置棘轮用齿轮、且设置能够与该齿轮的槽卡合的弹簧施力的棘爪(防脱爪),从而将操作部件16的旋转方向限制为一个方向。由此,在齿轮的槽越过棘爪时还能够产生声音。

(2)示出了操作部件16预先安装于第1支承部件15的情况,还可以设为将操作部件16构成为与第1支承部件15分开的部件,在组装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时,能够将该操作部件16安装于第1支承部件15。由此,能够增加组装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时的趣味和乐趣。

(3)示出了在第2支承部件17的第2通路17b的前侧上部设有筒状部17b1的情况,还可以去除该筒状部17b1的自第2支承部件17的前端突出的部分,并将所去除的部分设于第1支承部件15的后端。这样也能够在支承部件sp的上端设置与环状突起17b2相同的环状突起。另外,即使从第2支承部件17上去除环状突起17b2,也能够进行组装后的主部件mp与组装后的支承部件sp之间的连接。

(4)示出了盖构件13预先安装于第2主部件12的情况,还可以设为将盖构件13构成为与第2主部件12分开的部件,在组装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时,能够将该盖构件13安装于第2主部件12。由此,能够增加组装第2形态(物品排出玩具形态)时的趣味和乐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