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型训练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3611发布日期:2019-03-30 09:5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型训练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拳击装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型训练靶。



背景技术:

训练靶的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2949835a公开一种空手道训练靶,包括底座、导向座、导向杆、回位弹簧、支撑板、受力板和缓冲垫,导向座安装在底座上,导向杆嵌装在导向座内并可穿过底座作轴向运动,支撑板连接在导向杆上,受力板连接在支撑板上,缓冲垫连接在受力板上,回位弹簧套装在导向杆上,其一端与导向座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支撑板固定相连。所述的底座为空心板框式立方体结构件,其一个侧面为安装面,与该安装面相对的另一个侧面为连接面,安装面上设有用于将底座安装在固定平面上的安装孔,连接面上设有容许导向杆穿过的导向孔。所述的导向座为管件式结构件,包括外径较小和管体和外径较大的连接头,导向座具有贯通管体和连接头的同一内径的管孔,连接头与底座固定相连并形成回位弹簧的一个固定座,所述的导向杆嵌装在导向座的管孔内。所述的缓冲垫是由聚氨酯弹性材料制作的圆盘形弹性体,缓冲垫的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的受力板嵌装在该凹槽内与缓冲垫相连。所述的导向孔的直径大于导向座管孔的直径,在导向杆位于底座的一端连接有一个限位块,该限位块的大小与导向孔的直径相适配,限位块嵌设在导向孔内并抵压在导向座的连接头上。

该发明专利,既可以保护击打者的手,又可以增加击打者拳头的硬度,同时由于随着击打者打击力量的增加,回位弹簧压缩量增大,反弹力随之增加,很好的锻炼了击打者的手腕的力量。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市场上其它训练靶的结构类似,均不具有多方位移动的功能,对训练者的训练全面性产生了限制,不利于训练者能力的提高,实用性较差。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靶拍移动,给训练者左右手均提供多方位且移动式的训练击打点,实用性强的移动型训练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型训练靶,包括靶拍,和承载靶拍的靶柱;所述靶柱包括壳体,和装于壳体内对所述靶拍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链条组,第二驱动链条组,以及对第一驱动链条组和第二驱动链条组提供转动动力的动力装置;

定义所述靶柱具有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所述第一驱动链条组包括处于上方且朝向前方的第一上前齿轮,处于上方且朝向后方的第一上后齿轮,处于第一上前齿轮正下方的第一下前齿轮,处于第一上后齿轮正下方的第一下后齿轮,连接于第一上前齿轮和第一下前齿轮之间的第一前链条,连接于第一上后齿轮和第一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一后链条,连接于第一上前齿轮和第一上后齿轮之间的第一上传动轴,以及连接于第一下前齿轮和第一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一下传动轴;

所述第二驱动链条组包括处于上方且朝向前方的第二上前齿轮,处于上方且朝向后方的第二上后齿轮,处于第二上前齿轮正下方的第二下前齿轮,处于第二上后齿轮正下方的第二下后齿轮,连接于第二上前齿轮和第二下前齿轮之间的第二前链条,连接于第二上后齿轮和第二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二后链条,连接于第二上前齿轮和第二上后齿轮之间的第二上传动轴,以及连接于第二下前齿轮和第二下后齿轮之间的第二下传动轴;

所述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第一下传动轴、第二上传动轴和第二下传动轴均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前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一前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一前右单链;所述第一后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一后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一后右单链;所述第二前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二前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二前右单链;所述第二后链条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二后左单链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二后右单链;

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驱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的主动齿轮,以及驱动主动齿轮转动的电机;

所述靶拍包括与所述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连接的前靶拍,以及与所述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连接的后靶拍;所述前靶拍包括供击打的前靶面,和承载前靶面的前靶柄;所述后靶拍包括供击打的后靶面,和承载后靶面的后靶柄;

所述前靶柄水平设置,与所述第一前左单链和第二前左单链均通过前转轴枢接在一起,或与所述第一前右单链和第二前右单链均通过前转轴枢接在一起;所述前靶柄处于所述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的前方,所述前转轴与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相平行;

所述后靶柄水平设置,与所述第一后左单链和第二后左单链均通过后转轴枢接在一起,或与所述第一后右单链和第二后右单链均通过后转轴枢接在一起;所述后靶柄处于所述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的后方,所述后转轴与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相平行;

所述壳体形成有供前靶柄上下活动的第一竖向条形孔,和供后靶柄上下活动的第二竖向条形孔。

所述前靶柄和后靶柄包括钢条芯,和包覆于钢条芯外的橡胶层。

所述前靶面和后靶面包括供击打的第一缓冲层,和设于第一缓冲层内的钢圈芯;所述钢圈芯与所述钢条芯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上传动轴配设有第一上支撑座,所述第一上支撑座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上端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上支撑座的下端与所述第一上传动轴的中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下传动轴配设有第一下支撑座,所述第一下支撑座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下端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下支撑座的上端与所述第一下传动轴的中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上传动轴配设有第二上支撑座,所述第二上支撑座的上端与所述壳体的上端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上支撑座的下端与所述第二上传动轴的中部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下传动轴配设有第二下支撑座,所述第二下支撑座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下端壁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下支撑座的上端与所述第二下传动轴的中部连接在一起。

所述电机通过机座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连接在一起。

所述壳体的外侧覆设有供击打的第二缓冲层。

所述壳体和靶座通过连接柱连接在一起。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移动型训练靶,其突破传统训练靶的构造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控制控制电机驱动主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转动,通过第一下传动轴传动第一上前齿轮和第一下前齿轮带动第一前链条和第一后链条运转,同时通过第二下传动轴传动第二上前齿轮和第二下前齿轮带动第二前链条和第二后链条运转;由于前靶柄与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的同一侧的单链连接,在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同步运转的基础上,前靶柄始终上下平移移动,并在第一前链条和第二前链条的上端和下端实现伸缩动作,实现空间的智能控制移动前靶拍;由于后靶柄与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的同一侧的单链连接,在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同步运转的基础上,后靶柄始终上下平移移动,并在第一后链条和第二后链条的上端和下端实现伸缩动作,实现空间的智能控制移动前靶拍;给训练者左右手均提供多方位且移动式的训练击打点,对训练者能力的全面性提升提供有效训练方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移动型训练靶,智能控制靶拍移动,给训练者左右手均提供多方位且移动式的训练击打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三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四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1-前靶拍111-前靶面112-前靶柄1121-前转轴12-后靶拍121-后靶面122-后靶柄1221-后转轴

2-靶柱21-壳体211-第一竖向条形孔212-第二竖向条形孔

2211-第一上前齿轮2212-第一上后齿轮2213-第一下前齿轮2214-第一下后齿轮2215-第一前链条22151-第一前左单链22152-第一前右单链2216-第一后链条22161-第一后左单链22162-第一后右单链2217-第一上传动轴22171-第一上支撑座2218-第一下传动轴22181-第一下支撑座

2221-第二上前齿轮2222-第二上后齿轮2223-第二下前齿轮2224-第二下后齿轮2225-第二前链条22251-第二前左单链22252-第二前右单链2226-第二后链条22261-第二后左单链22262-第二后右单链2227-第二上传动轴22271-第二上支撑座2228-第二下传动轴22281-第二下支撑座

2231-第一从动齿轮2232-第二从动齿轮2233-主动齿轮2234-电机22341-机座

3-靶座31-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移动型训练靶,如图1-5所示,包括靶拍,和承载靶拍的靶柱2;优选地,还包括支撑靶柱2的靶座3;靶柱2包括壳体21,和装于壳体21内对靶拍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优选地,靶柱2还包括对驱动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器;优选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驱动链条组,第二驱动链条组,以及对第一驱动链条组和第二驱动链条组提供转动动力的动力装置;

优选地,定义靶柱2具有前后左右四个方位;

优选地,第一驱动链条组包括处于上方且朝向前方的第一上前齿轮2211,处于上方且朝向后方的第一上后齿轮2212,处于第一上前齿轮2211正下方的第一下前齿轮2213,处于第一上后齿轮2212正下方的第一下后齿轮2214,连接于第一上前齿轮2211和第一下前齿轮2213之间的第一前链条2215,连接于第一上后齿轮2212和第一下后齿轮2214之间的第一后链条2216,连接于第一上前齿轮2211和第一上后齿轮2212之间的第一上传动轴2217,以及连接于第一下前齿轮2213和第一下后齿轮2214之间的第一下传动轴2218;

优选地,第二驱动链条组包括处于上方且朝向前方的第二上前齿轮2221,处于上方且朝向后方的第二上后齿轮2222,处于第二上前齿轮2221正下方的第二下前齿轮2223,处于第二上后齿轮2222正下方的第二下后齿轮2224,连接于第二上前齿轮2221和第二下前齿轮2223之间的第二前链条2225,连接于第二上后齿轮2222和第二下后齿轮2224之间的第二后链条2226,连接于第二上前齿轮2221和第二上后齿轮2222之间的第二上传动轴2227,以及连接于第二下前齿轮2223和第二下后齿轮2224之间的第二下传动轴2228;

优选地,第一上前齿轮2211、第一上后齿轮2212、第一下前齿轮2213、第一下后齿轮2214、第二上前齿轮2221、第二上后齿轮2222、第二下前齿轮2223和第二下后齿轮2224的直径均相同,此结构可使各链条平行运行,确保前靶拍11和后靶拍12的运动更加规则平稳;

优选地,第一前链条2215和第二前链条2225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一后链条2216和第二后链条2226处于同一平面内,第一上传动轴2217、第一下传动轴2218、第二上传动轴2227和第二下传动轴2228均相互平行;

优选地,第一前链条2215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一前左单链22151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一前右单链22152;第一后链条2216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一后左单链22161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一后右单链22162;第二前链条2225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二前左单链22251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二前右单链22252;第二后链条2226包括处于左侧的第二后左单链22261和处于另右侧的第二后右单链22262;

优选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从动齿轮2231,第二从动齿轮2232,驱动第一从动齿轮2231和第二从动齿轮2232转动的主动齿轮2233,以及驱动主动齿轮2233转动的电机2234;优选地,第一从动齿轮2231设于第一下传动轴2218上并处于第一下前齿轮2213和第一下后齿轮2214之间;第二从动齿轮2232设于第二下传动轴2228上并处于第三下齿轮和第四下齿轮之间;第一从动齿轮2231和第二从动齿轮2232相互啮合在一起,主动齿轮2233与第一从动齿轮2231相互啮合在一起;

优选地,靶拍包括与第一前链条2215和第二前链条2225连接的前靶拍11,以及与第一后链条2216和第二后链条2226连接的后靶拍12;前靶拍11包括供击打的前靶面111,和承载前靶面111的前靶柄112;后靶拍12包括供击打的后靶面121,和承载后靶面121的后靶柄122;

优选地,前靶柄112水平设置,与第一前左单链22151和第二前左单链22251均通过前转轴1121枢接在一起,或与第一前右单链22152和第二前右单链22252均通过前转轴1121枢接在一起;前靶柄112处于第一前链条2215和第二前链条2225的前方,前转轴1121与第一上传动轴2217相平行;此结构可使前靶柄112避开碰撞,结构更加合理;

优选地,后靶柄122水平设置,与第一后左单链22161和第二后左单链22261均通过后转轴1221枢接在一起,或与第一后右单链22162和第二后右单链22262均通过后转轴1221枢接在一起;后靶柄122处于第一后链条2216和第二后链条2226的后方,后转轴1221与第一上传动轴2217相平行;此结构可使后靶柄122避开碰撞,结构更加合理;

优选地,壳体21形成有供前靶柄112上下活动的第一竖向条形孔211,和供后靶柄122上下活动的第二竖向条形孔212。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利用控制控制电机2234驱动主动齿轮2233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齿轮2231和第二从动齿轮2232转动,通过第一下传动轴2218传动第一上前齿轮2211和第一下前齿轮2213带动第一前链条2215和第一后链条2216运转,同时通过第二下传动轴2228传动第二上前齿轮2221和第二下前齿轮2223带动第二前链条2225和第二后链条2226运转;由于前靶柄112与第一前链条2215和第二前链条2225的同一侧的单链连接,在第一前链条2215和第二前链条2225同步运转的基础上,前靶柄112始终上下平移移动,并在第一前链条2215和第二前链条2225的上端和下端实现伸缩动作,实现空间的智能控制移动前靶拍11;由于后靶柄122与第一后链条2216和第二后链条2226的同一侧的单链连接,在第一后链条2216和第二后链条2226同步运转的基础上,后靶柄122始终上下平移移动,并在第一后链条2216和第二后链条2226的上端和下端实现伸缩动作,实现空间的智能控制移动前靶拍11;给训练者左右手均提供多方位且移动式的训练击打点,对训练者能力的全面性提升提供有效训练方式。优选地,靶座3的下表面设有多个吸盘,可吸附在平滑地面上对训练靶进行定位。优选地,电机2234配设有减速机。优选地,前靶柄112和后靶柄122均为弹性材料制成。优选地,控制器设于壳体21内,控制器配设有处于壳体21外的操作面板,可根据实际要求通过操作面板调节驱动装置的运转速度。

优选地,前靶柄112的长度大于第一前左单链22151至第二前右单链22252之间的距离,后靶柄122的长度大于第一后左单链22161至第二后右单链22262之间的距离。此结构可确保前靶柄112缩进第一竖向条形孔211时前靶面111不会撞击到第一竖向条形孔211的边缘,确保后靶柄122缩进第二竖向条形孔212时前靶面111不会撞击到第竖向条形孔的边缘。

优选地,前靶柄112和后靶柄122包括钢条芯,和包覆于钢条芯外的橡胶层。钢条芯提供足够的弹性和刚性,橡胶层提供足够的弹性和柔性,此结构可使前靶柄112和后靶柄122具有足够的弹性、刚性和柔性,在前靶面111和后靶面121受到击打后能够对击打进行缓冲且迅速恢复原位,不易损坏。

优选地,前靶面111和后靶面121包括供击打的第一缓冲层,和设于第一缓冲层内的钢圈芯;钢圈芯与钢条芯连接在一起,此结构可增强靶面与靶柄的连接牢固性。优选地,钢圈芯与钢条芯具体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第一上传动轴2217配设有第一上支撑座22171,第一上支撑座22171的上端与壳体21的上端壁连接在一起,第一上支撑座22171的下端与第一上传动轴2217的中部连接在一起;第一下传动轴2218配设有第一下支撑座22181,第一下支撑座22181的下端与壳体21的下端壁连接在一起,第一下支撑座22181的上端与第一下传动轴2218的中部连接在一起;第二上传动轴2227配设有第二上支撑座22271,第二上支撑座22271的上端与壳体21的上端壁连接在一起,第二上支撑座22271的下端与第二上传动轴2227的中部连接在一起;第二下传动轴2228配设有第二下支撑座22281,第二下支撑座22281的下端与壳体21的下端壁连接在一起,第二下支撑座22281的上端与第二下传动轴2228的中部连接在一起。第一上支撑座22171可对第一上传动轴2217进行固定,第一下支撑座22181可对第一下传动轴2218进行固定,进而对整个第一驱动链条组进行定位,且不会阻碍各链条和靶柄的运转,使第一驱动链条组运行平稳顺畅;第二上支撑座22271可对第二上传动轴2227进行固定,第二下支撑座22281可对第二下传动轴2228进行固定,进而对整个第二驱动链条组进行定位,且不会阻碍各链条和靶柄的运转,使第二驱动链条组运行平稳顺畅。

优选地,电机2234通过机座22341与壳体21的内侧壁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壳体21的外侧覆设有供击打的第二缓冲层。此第二缓冲层便于训练者进行固定式的击打训练。

为了实现壳体21和靶座3的连接,优选地,壳体21和靶座3通过连接柱31连接在一起。具体结构可为,连接柱31包括处于内部的弹簧柱和包覆于弹簧柱外的橡胶外层,弹簧柱的上端与壳体21的下端连接在一起,弹簧柱的下端与靶座3连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