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自动捡球功能的稳定型羽毛球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7398发布日期:2018-10-16 17:36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动捡球功能的稳定型羽毛球网。



背景技术:

运动器材是竞技体育比赛和健身锻炼所使用的各种器械、装备及用品的总称,一般可分为指定器材、自备器材、场地器材和其他器材等四类。

羽毛球网作为运动器材的一种,在羽毛球运动中广为使用,一般在打羽毛球的过程中,羽毛球因为打到球网上而掉落的几率很大,从而导致球网的下方会积累大量的羽毛球,而运动员来回捡球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降低了运动员的体验感,不仅如此,一般球网的固定机构结构简单,导致球网受到外力的时候容易移位,甚至发生倾倒,对运动员的安全产生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自动捡球功能的稳定型羽毛球网。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自动捡球功能的稳定型羽毛球网,包括球网和两个支架,还包括捡球机构和加固机构,所述捡球机构设置在两个支架之间,两个加固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架的下方;

所述捡球机构包括外壳、第一电机、移动轮、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导轨、第一连接杆、第一气缸和夹取组件,所述外壳套设在导轨上,所述移动轮铰接在外壳的上端,所述移动轮设置在导轨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外壳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与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底部内壁上,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底部,所述驱动组件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设置在传动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气缸竖向设置在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上,所述夹取组件设置在第一气缸(14)的下方;

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升降块、第三气缸、固定块和两个支撑组件,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支架上,所述升降块套设在支架上,所述升降块设置在固定块的上方,所述第三气缸的下端设置在固定块上,所述第三气缸的上端设置在升降块上,所述第三气缸与升降块传动连接,两个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在升降块的两侧。

作为优选,为了给第一连接杆的转动提供动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外壳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齿轮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驱动第一连接杆转动,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转动轴、第一套筒和限位块,所述第一套筒设置在外壳的底部壳体上,所述转动轴穿过第一套筒,所述限位块设置在转动轴上,所述限位块设置在第一套筒的上方,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转动轴的上方,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转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将地面上散落的羽毛球收集起来,所述夹取组件包括第二套筒、第一传动杆、第二气缸、第二传动杆、第三传动杆和两个吸盘,所述第二套筒设置在第一气缸的下方,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上端设置在第二套筒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杆水平设置,所述第二传动杆穿过第二套筒,所述第三传动杆竖向设置,所述第三传动杆的上端与第一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吸盘分别设置在第二传动杆和第三传动杆的下端,两个吸盘相互靠近,所述第二气缸设置在第一传动杆的上方,所述第二气缸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与第二套筒传动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支架的稳定性,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支撑杆的上端铰接在升降块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在固定块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支撑杆的中部铰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外壳的稳定性,所述导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外壳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杆,两个固定杆靠近导轨的一端上分别铰接有一个支撑轮,两个支撑轮分别设置在两个凹槽内。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支撑杆的防滑性能,两个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设有一个防滑垫。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对外壳位置控制的精度,所述第一电机为伺服电机。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转动轴的稳定性,所述转动轴与第一套筒过渡配合。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捡球机构对羽毛球位置的定位,所述第一气缸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侧还设有摄像头,所述外壳的内部还设有中央处理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自动捡球功能的稳定型羽毛球网中,通过捡球机构,可以将掉落在球网附近的羽毛球捡起来放到固定位置,减少了运动员来回捡球的麻烦,提高了运动员的体验感,与现有手动捡球相比,该机构可以自动将地面的上的羽毛球进行收集,提高了捡球机构的智能化程度,不仅如此,通过加固机构,扩大了羽毛球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羽毛球网的稳定性,与现有加固机构相比,该机构结构简单,降低了故障发生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动捡球功能的稳定型羽毛球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动捡球功能的稳定型羽毛球网的捡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动捡球功能的稳定型羽毛球网的夹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动捡球功能的稳定型羽毛球网的加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球网,3.导轨,4.凹槽,5.外壳,6.移动轮,7.限位块,8.支撑轮,9.固定杆,10.第一电机,11.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第二电机,14.第一气缸,15.第一连接杆,16.转动轴,17.第一套筒,18.第二套筒,19.第一传动杆,20.第二气缸,21.第二传动杆,22.吸盘,23.第三传动杆,24.升降块,25.支撑杆,26.第二连接杆,27.防滑垫,28.第三气缸,29.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自动捡球功能的稳定型羽毛球网,包括球网2和两个支架1,还包括捡球机构和加固机构,所述捡球机构设置在两个支架1之间,两个加固机构分别设置在两个支架1的下方;

如图2-3所示,所述捡球机构包括外壳5、第一电机10、移动轮6、驱动组件、传动组件、导轨3、第一连接杆15、第一气缸14和夹取组件,所述外壳5套设在导轨3上,所述移动轮6铰接在外壳5的上端,所述移动轮6设置在导轨3的上方,所述第一电机10设置在外壳5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10与移动轮6传动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设置在外壳5的底部内壁上,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外壳5的底部,所述驱动组件与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5水平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杆15的一端设置在传动组件的下方,所述第一气缸14竖向设置在第一连接杆15的另一端上,所述夹取组件设置在第一气缸14的下方;

其中,通过第一电机10驱动移动轮6转动,在移动轮6与导轨3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通过移动轮6驱动外壳5沿着导轨6移动,之后通过驱动组件提供动力,在传动组件的传动作用下,驱动第一连接杆15转动,从而通过第一连接杆15驱动第一气缸14转动,从而扩大了夹取组件的夹取范围,在第一气缸14的作用下驱动夹取组件升降,之后通过夹取组件将地面上的羽毛球夹起,之后将羽毛球放置到固定的位置,便于运动员取球,从而省去了运动员来回捡球的麻烦,提高了运动员的体验感;

如图4所示,所述加固机构包括升降块24、第三气缸28、固定块29和两个支撑组件,所述固定块29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升降块24套设在支架1上,所述升降块24设置在固定块29的上方,所述第三气缸28的下端设置在固定块29上,所述第三气缸28的上端设置在升降块24上,所述第三气缸28与升降块24传动连接,两个支撑组件分别设置升降块24的两侧;

其中,通过固定块29支撑第三气缸28,之后通过第三气缸28驱动升降块24沿着支架1升降,在固定块29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两个支撑组件的稳定性,之后通过升降块24驱动两个支撑组件收放,之后通过两个支撑组件将支架1固定在地面上,提高了支架1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羽毛球网的稳定性,降低了危险发生的几率。

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13和第二齿轮12,所述第二电机13设置在外壳5的底部,所述第二电机13与第二齿轮12传动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11、转动轴16、第一套筒17和限位块7,所述第一套筒17设置在外壳5的底部壳体上,所述转动轴16穿过第一套筒17,所述限位块7设置在转动轴16上,所述限位块7设置在第一套筒17的上方,所述第一齿轮11设置在转动轴16的上方,所述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12啮合,所述第一连接杆15的一端与转动轴16的下端固定连接;

其中,通过第二电机13驱动第二齿轮12转动,之后通过第二齿轮12驱动第一齿轮11转动,通过第一套筒17支撑限位块7,之后通过限位块7支撑转动轴16,降低了转动轴16掉落的几率,提高了转动轴16的安全性,之后通过第一齿轮11驱动转动轴16转动,之后通过转动轴16驱动第一连接杆15转动,从而扩大了夹取组件的夹取范围。

如图3所示,所述夹取组件包括第二套筒18、第一传动杆19、第二气缸20、第二传动杆21、第三传动杆23和两个吸盘22,所述第二套筒18设置在第一气缸14的下方,所述第二传动杆21的上端设置在第二套筒18的下方,所述第一传动杆19水平设置,所述第二传动杆21穿过第二套筒18,所述第三传动杆23竖向设置,所述第三传动杆23的上端与第一传动杆19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吸盘22分别设置在第二传动杆21和第三传动杆23的下端,两个吸盘22相互靠近,所述第二气缸20设置在第一传动杆19的上方,所述第二气缸20的一端与第一传动杆19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0的另一端与第二套筒1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20与第二套筒18传动连接;

其中,通过第二套筒18支撑第一传动杆19,之后通过第二气缸20驱动第一传动杆19左右移动,从而通过第一传动杆19驱动第三传动杆23左右移动,在第三传动杆23与第二传动杆21的作用下,通过两个吸盘22将地面上的羽毛球夹取起来,之后将羽毛球放置到固定位置。

如图4所示,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杆25和第二连接杆26,所述支撑杆25的上端铰接在升降块24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26的一端铰接在固定块29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26的另一端与支撑杆25的中部铰接;

其中,当升降块24上升的时候,驱动两个支撑杆25的上端向上移动,之后在第二连接杆26的支撑导向作用下,通过升降块24驱动两个支撑杆25的下端向靠近支架1的方向移动,从而将两个支撑架收起,当升降块24下降的时候,在第二连接杆26的支撑导向作用下,通过升降块24驱动两个支撑杆25的下端向远离支架1的方向移动,从而将支撑杆25的下端抵靠在地面上,提高了支架1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羽毛球网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外壳1的稳定性,所述导轨3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4,所述外壳5的两侧内壁上分别设有一个固定杆9,两个固定杆9靠近导轨3的一端上分别铰接有一个支撑轮8,两个支撑轮8分别设置在两个凹槽4内,通过凹槽4支撑支撑轮8,之后支撑轮8通过固定杆9支撑外壳5,从而提高了外壳5的稳定性,通过支撑轮8与凹槽4之间的滚动摩擦,提高了外壳5移动顺畅度。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支撑杆25的防滑性能,两个支撑杆25的下端分别设有一个防滑垫27,通过两个防滑垫27提高了支撑杆25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支撑杆25对支架1的支撑作用,提高了支架1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对外壳25位置控制的精度,所述第一电机10为伺服电机,由于伺服电机的可控性较高,从而提高了第一电机10的可控性,从而实现了对外壳25移动距离的控制,提高了对外壳25位置控制的精度。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转动轴16的稳定性,所述转动轴16与第一套筒17过渡配合,通过转动轴16与第一套筒17过渡配合,减小了转动轴16与第一套筒17之间的间隙,从而减小了转动轴16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从而提高了转动轴16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实现捡球机构对羽毛球位置的定位,所述第一气缸14远离第一连接杆15的一侧还设有摄像头,所述外壳5的内部还设有中央处理模块,通过摄像头对地面的图像进行拍摄,之后摄像头将图像信息传送给中央处理模块,通过中央处理模块对图像中的羽毛球进行识别,从而实现了对羽毛球的定位,之后通过中央处理模块控制捡球机构将地面上的羽毛球捡起,提高了捡球机构的智能化程度。

通过第一电机10驱动移动轮6转动,在移动轮6与导轨3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下,通过移动轮6驱动外壳5沿着导轨6移动,之后通过驱动组件提供动力,在传动组件的传动作用下,驱动第一连接杆15转动,从而通过第一连接杆15驱动第一气缸14转动,从而扩大了夹取组件的夹取范围,在第一气缸14的作用下驱动夹取组件升降,之后通过夹取组件将地面上的羽毛球夹起,之后将羽毛球放置到固定的位置,便于运动员取球,从而省去了运动员来回捡球的麻烦,提高了运动员的体验感,通过固定块29支撑第三气缸28,之后通过第三气缸28驱动升降块24沿着支架1升降,在固定块29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两个支撑组件的稳定性,之后通过升降块24驱动两个支撑组件收放,之后通过两个支撑组件将支架1固定在地面上,提高了支架1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羽毛球网的稳定性,降低了危险发生的几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自动捡球功能的稳定型羽毛球网中,通过捡球机构,可以将掉落在球网附近的羽毛球捡起来放到固定位置,减少了运动员来回捡球的麻烦,提高了运动员的体验感,与现有手动捡球相比,该机构可以自动将地面的上的羽毛球进行收集,提高了捡球机构的智能化程度,不仅如此,通过加固机构,扩大了羽毛球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从而提高了羽毛球网的稳定性,与现有加固机构相比,该机构结构简单,降低了故障发生的几率。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