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收集台球的多边形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0525发布日期:2018-08-10 19:50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台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台球的多边形框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体育运动被广泛普及,其中,台球运动在专业竞技和大众体育中均为广泛普及的体育运动,台球运动中需要应用相应的台球器具,这其中,将台球进行收集聚拢过程中需要使用多边形框架。

目前,在应用多边形框架对台球收集过程中,提高台球被多边形框架收集的稳定性和防脱离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提高收集台球的稳定性和防脱离性成为设计目标。

现有技术中,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文件中以中式八球台球规则对应的结构进行论述,其它台球规则,如美式九球等等台球规则能够同理地理解。中式八球台球规则中,需要将15个台球收集码放为三角形整体轮廓的台球组,所应用的多边形框架在这里称为三角形框架。图1至图3中的现有技术,在台球桌的底部安装有供台球4滚动的轨道3,轨道3与台球桌的各个落球袋口5连通,台球4从落球袋口5落下后,通过沿轨道3滚动,从轨道出口31落下,在轨道出口31下方安置有托板2和三角形框架1,且托板2和三角形框架1倾斜设置,由此,台球4落至三角形框架1的容纳区域内,并沿倾斜面滚至三角形框架1的容纳区域后部,依次地,各个台球4逐个落入三角形框架1,最终,15个台球4在三角形框架1中汇集为完整的台球组。需要重点说明的是,第一、由轨道3和三角形框架1等结构所组成的机构中,轨道出口31被设置对准三角形框架1的最前端的一个台球容纳位置,我们这里命名为第一台球容纳区域11,请注意,在图2中,三角形框架1内部绘制出了14个已落位的台球,三角形框架1前端内部的标示区域即为第一台球容纳区域11,当其它14个台球4已经落下后,最后一个台球4,即第15个台球落入三角形框架1的唯一剩余的容纳位置就是最前端的此第一台球容纳区域11。第二、三角形框架1的边框以内所围拢的容纳区域中,只有供15个台球容纳且被围拢成整体三角形外轮廓的15个台球容纳位置。

对于以上结构设置,因轨道出口31与三角形框架1具有高度落差,在最后第15个台球从轨道出口31落下的过程中,因速度、惯性和滚动轨迹等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因此,对于由三角形框架1的外框结构和其它台球4所围拢的最前端的第一台球容纳区域11,第15个台球存在下落过程中未能准确落入此第一台球容纳区域11的随机概率,当第15个台球与三角形框架1的边框结构,或与其它台球4发生上下方向的相抵碰撞情况下,因反作用力和弹性等因素,便容易发生滚落到三角形框架1外部的情况,这使得三角形框架收集15个台球的稳定性和防脱离性差。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将15个台球紧密码放,并置于三角形框架以内的状态下,三角形框架1的边框内沿通常与相邻台球设置有间隙,此间隙的设置目的是能够便捷地从三角形框架1中手工拾取台球4,而并没有为三角形框架1提供更多的、用于承接下落台球的承接区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三角形框架1为正三角形轮廓,在上文中论述的第一台球容纳区域11与三角形框架1的其它两个角部的台球容纳区域一致,皆设置有用于拾取台球的间隙,即对于三角形框架1的三个角部,将任意一个角部安置在轨道出口31的对应位置,此角部位置的台球容纳区域便能够作为第一台球容纳区域,各个角部的结构和容纳区域并无不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一种用于收集台球的多边形框架,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应用将显著地提高收集台球的稳定性和防脱离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收集台球的多边形框架,所述台球能够从轨道出口滚落,所述多边形框架的前端内部包括用于对应设置在所述轨道出口下方的第一台球容纳区域和冗余承接区域,所述第一台球容纳区域与所述冗余承接区域连通,以此实现自所述轨道出口滚落的所述台球能够落至所述第一台球容纳区域与所述冗余承接区域构成的整体承接区域。

可选地,所述冗余承接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台球容纳区域的左右两边侧。

可选地,所述冗余承接区域设置于所述第一台球容纳区域的前侧。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整体承接区域内部的防停滞板,所述防停滞板能够与自所述轨道出口滚落的所述台球相抵,以避免所述台球停滞于所述整体承接区域。

在一个关于多边形框架的实施方式中,多边形框架用于收集从轨道出口滚落的台球,其整体设置在轨道出口的下侧,特别是将多边形框架的前端对应地安置在轨道出口下方的状态下,在多边形框架的前端内部设置相连通的第一台球容纳区域和冗余承接区域,由此,台球下落过程中,因速度、惯性和轨迹的随机性引起的下落位置点具有随机性,在未准确落至第一台球容纳区域,而是落至冗余承接区域的状态下,台球能够避免与多边形框架的边框顶沿相抵碰撞,进而避免滚落到多边形框架外部的情况发生。由此,本多边形框架在前端内部设置了由第一台球容纳区域与冗余承接区域所构成的整体承接区域的结构状态下,显著提高了收集台球的稳定性和防脱离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第一台球容纳区域,其具备两项功能。第一功能、此位置在台球滚落过程中起到承接台球下落的功能,我们以中式八球台球规则的结构为例进行分析,15个台球依次从轨道出口滚落过程中,各台球皆被预设地落至多边形框架前端内部的第一台球容纳区域,第一台球容纳区域作为承接各个滚落台球的承接区域;第二功能、在15个台球全部落入多边形框架的状态下,第一台球容纳区域的功能变更为对最后一个滚落的台球实现围框定位,围框定位功能需要第一台球容纳区域的体量与单个台球大体相当,三角形框架在对此位置的台球围框定位状态下,三角形框架的边框与此位置的台球相抵,从而,后续地,通过三角形框架围框15个台球并在台球桌上移动,将15个台球移动定位在台球桌的预设位置状态下,15个台球能够被定位保持为三角形外轮廓的台球组,且球与球之间避免间隙的产生。对应于围框定位台球的功能,第一台球容纳区域与三角形框架内部的其它14个台球容纳区域的作用与结构本质并无区别。而现有技术中以第一台球容纳区域在围框定位台球状态下所需空间对多边形框架的前端内部进行设置,即,前端内部的整体承接区域等同于第一台球容纳区域,由此,在台球自轨道出口滚落过程中,如上所述,因轨迹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无法全部准确地落至第一台球容纳区域,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多边形框架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台球因与多边形框架的边框顶沿发生相抵而滚出多边形框架的情况。对比于现有技术,本实施方式中,在多边形框架的前端内部针对台球从轨道出口滚落这一过程进行设置,在前端内部设置第一台球容纳区域的同时,还设置了相连通的冗余承接区域,这便将滚落的台球的轨迹随机偏离状态进行了结构空间上的补偿,避免了台球滚出多边形框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以三角形框架为例的多边形框架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三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三角形框架—1、第一台球容纳区域—11、托板—2、轨道—3、轨道出口—31、台球—4、落球袋口—5;

图4至图6中:多边形框架—6、整体承接区域—61、冗余承接区域—611、第一台球容纳区域—612、防停滞板—6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收集台球的多边形框架,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应用将显著地提高收集台球的稳定性和防脱离性。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各实施例的论述中,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图4至图6对多边形框架进行绘图说明,关于轨道、轨道出口、托板及台球桌等结构可以参照图1至图3的示意结构进行理解。

根据图中所示,本申请中以容纳15个台球的多边形框架6为例进行说明。台球能够从轨道出口滚落,用于收集台球的多边形框架6的前端内部包括用于对应设置在轨道出口下方的第一台球容纳区域612和冗余承接区域611,第一台球容纳区域612与冗余承接区域611连通,由此,在台球从轨道出口滚落的过程中,台球能够落至第一台球容纳区域612与冗余承接区域611所构成的整体承接区域61的任意下落位置。这使得各个台球虽然下落轨迹存在随机性的偏差,而整体承接区域61大于第一台球容纳区域612,在台球落至冗余承接区域611,或落在第一台球容纳区域612与冗余承接区域611的结合部的状态下,这都能够避免台球从顶部与多边形框架6的边框顶沿发生相抵的状况,进而避免了台球滚出多边形框架6的状况发生。因此,本申请提出的多边形框架6的应用能够显著地提高收集台球的稳定性和防脱离性。

请注意,图中所示的多边形框架6中,冗余承接区域611并不等同于现有技术中的多边形框架边框与台球之间的所设计的间隙。在本申请中,图中多边形框架6的前端内部设置了冗余承接区域611,而相对比来说,多边形框架6的后端两侧角部在未设置冗余承接区域的结构中,存在用于从多边形框架6中手工拾取台球所需的间隙,而此间隙无法有效地实现冗余承接区域611的承接下落台球的功能与作用,例如,将图中的多边形框架6进行转动,将现有图中的多边形框架6的后端一侧的角部转至轨道出口的对应下方,则转动后的角部未提供冗余承接区域,转动后的状态相当于于现有技术的结构设置,无法对从轨道出口滚落的台球实现冗余承接区域的补偿承接,仍存在台球滚至多边形框架外部的可能性。再换一个角度来说,现有技术中的多边形框架设置了用于方便拾取台球间隙,而常出现台球从多边形框架滚出的情况,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就是在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因此,这再次证明了现有技术方案中,在台球组整体码放在多边形框架内部状态下,将多边形框架的内沿设置拾取台球的间隙并不等同于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冗余承接区域。冗余承接区域的设计实质是占据了现有技术中边框结构的空间,从而扩大了承接下落台球的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作为完整的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能够显著地提高收集台球的稳定性和防脱离性。实际应用过程中,本技术方案提供的结构,即多边形框架无需应用在台球桌上对台球进行定位码放操作,具体来说,在本技术方案有效地收集台球的状态下,应用专利“一种台球组搬运装置”,专利号:ZL 201410258339.1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台球组的搬运和定位码放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对于冗余承接区域611,请参照图4所示,可以在第一台球容纳区域612的左右两边侧设置冗余承接区域。当然还可以在第一台球容纳区域612的前侧设置冗余承接区域。

另一实施例中,请主要参考图5和图6所示,在整体承接区域内部还可以设置防停滞板62,自轨道出口滚落的台球落在整体承接区域内,因整体承接区域大于第一台球容纳区域,在第一台球容纳区域的左右两侧设有冗余承接区域,这提高了台球下落的左右承接空间,由此,在15个台球中,在第14个台球下落到整体承接区域时,当第13个已落位的台球与下落的第14个台球位于同一边侧的状态下,第14个台球具有被第13个台球实现前后支撑可能性,进而第14个台球停滞在整体承接区域内而不向多边形框架后部滚动,本实施例中通过防停滞板62的设置,在台球落入多边形框架的边框内部的基础上,通过防停滞板62与台球的相抵接触,在防停滞板62占据了台球停滞所需空间的情况下,依靠台球下落的惯性和速度,使得防停滞板62对台球下落撞击的反作用力起到作用,使台球无法停滞在整体承接区域内被其它台球稳定地支撑静止,进而实现滚动,脱离整体承接区域。在最后第15个台球下落后,在与防停滞板62相抵状态下,第15个台球同样具有继续滚动的趋势,然而,第13和第14个下落的台球已经将第15个台球继续滚动的空间封闭,第15个台球则保持了静止。本实施中防停滞板62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多边形框架收集台球的使用稳定性。

以上各实施例中以收集15个台球的多边形框架为例进行论述,其它台球规则所对应的结构同样能够应用,例如,按照美式九球规则,9个台球需被收集为菱形的总体轮廓,则依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菱形多边形框架的一端设置包括第一台球容纳区域和冗余承接区域的整体承接区域,这同样能够提高收集台球的稳定性和防脱离性。当然,菱形多边形框架的其它三个角部则无需设置冗余承接区域,其它三个角部的结构设置参考现有技术即可。

本申请中,所提出的第一台球容纳区域612、冗余承接区域611以及整体承接区域61等技术特征均是以多边形框架6的边框所围拢构成的区域位置进行论述,而所对应的多边形框架6的边框的尺寸、形状及结构等实体对应于上述区域位置进行设置即可,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实施过程中,必然是对多边形框架的边框实体结构进行制造与加工,这通过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相应的结构设置便能够实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