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23138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本实用新型是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内部均匀设置有空心内膜填充区,各个空心内膜填充区之间的分隔带在墙体内浇铸混凝土后形成了水平的暗梁和垂直的暗柱,形成多层多跨的框架结构受力体系;在空心内膜之外的墙体内设有水平和垂直的钢筋,钢筋在墙体端部或纵横向墙相交处,设置有边缘约束构件。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有效的减少剪力墙结构自重,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具有多道抗震设防能力和较强的抗震变形能力。本实用新型概念清晰,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可广泛的应用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中。
【专利说明】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当前,随着国家廉租房、住宅产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等政策的相继出台,广大城镇居民对高层住宅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因此,在保证结构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选择建造成本相对较低的承重结构体系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3]传统的实心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墙体自重大,高层建筑结构中,其自重在整体结构竖向受力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由于采用了实心材料,结构刚度大,加之赘余度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变形及耗能能力相对较小,易造成严重的结构损伤,甚至倒塌。
[0004]经检索,与本实用新型相接近的技术有:(I)专利申请号为01212935.6的“钢筋混凝土分体式空心剪力墙板”;(2)专利申请号为201020000500.2的“一种复合剪力墙结构”;
(3)专利申请号为201220666148.5的“一种交叉斜向配筋的空心剪力墙结构”。目前,已存在的空心剪力墙技术中普遍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I)剪力墙结构本身赘余度少,缺乏多道抗震设防能力,结构抗震变形及耗能能力有限;(2)空心孔往往沿墙体竖向上下贯通,筒芯材料选择、加工以及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不易保证。
[0005]因此,研制开发一种具有多道抗震设防能力,抗震变形及耗能能力强,且造价低的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就显得既迫切又特别有意义。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该结构不仅节省材料、造价低,而且具有多道抗震设防能力、抗震变形及耗能能力强等诸多优点。
[0007]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的:该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其特点是: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内部均匀设置有空心内膜填充区,各个空心内膜填充区之间的分隔带在墙体内浇铸混凝土后形成了水平的暗梁和垂直的暗柱,形成多层多跨的框架结构受力体系;在空心内膜之外的墙体内设有水平和垂直的钢筋,钢筋在墙体端部或纵横向墙相交处,设置有边缘约束构件。
[0008]具体地说,所述空心内膜为圆柱形或方形筒芯。
[0009]所述空心内膜或为泡沫塑料轻质筒芯,或为钢制筒芯。
[0010]所述暗梁在楼层内闭合,形成圈梁,其钢筋左右贯通;所述暗柱的位置在楼层内上下一致,其钢筋上下贯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I)节省材料,造价低。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混凝土用量少,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可适用于高层住宅及其它高层建筑。
[0013](2)具有多道抗震设防能力。通过在空心内膜填充区之间设置暗梁和暗柱,在剪力墙内部可形成多层多跨的框架结构受力体系,可增加结构的赘余度,提高结构多道抗震设防能力。
[0014](3)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通过对暗梁和暗柱合理的设计,使得地震作用下,保证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的破坏形态,进而实现“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0015](4)方便施工和保证质量。与已有的空心剪力墙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普通圆柱形和方形筒芯,且为局部布置,没有沿墙竖向形成通孔,这将方便于施工和保证施工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面图。
[0017]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当空心内膜为圆柱形筒芯时)。
[0018]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当空心内膜为方形筒芯时)。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0020]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是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内部均匀设置有空心内膜填充区1,各个空心内膜填充区I之间的分隔带在墙体内浇铸混凝土后形成了水平的暗梁2和垂直的暗柱3,形成多层多跨的框架结构受力体系;暗梁2在楼层内闭合,形成圈梁,其钢筋左右贯通;暗柱3的位置在楼层内上下一致,其钢筋上下贯通。暗梁2和暗柱3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得地震作用下,实现框架结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的破坏形态。
[0021]参见图2、图3,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计算或构造要求在空心内膜5之外的墙体内设置水平和垂直的钢筋4 ;钢筋4在墙体端部或纵横向墙相交处,亦可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011-2010)的要求设置边缘约束构件(图中,边缘约束构件未画出)。
[0022]空心内膜5可以为圆柱形筒芯,如图2所示,或为方形筒芯,如图3所示。空心内膜5的尺寸依据剪力墙尺寸以及《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CECS175-2004)相关要求进行选择,埋置时应采用定位和固定件,保证筒芯与剪力墙墙身钢筋牢固连接,并确保埋置位置准确。针对承担水平及竖向荷载不大的中、小高层结构,可采用泡沫塑料等轻质筒芯;而对于承担水平及竖向荷载较大的高层结构,可采用钢制筒芯,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和抗震变形能力。
[0023]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可适用于地震区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中。
[0024]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有效的减少剪力墙结构自重,降低工程造价;而且具有多道抗震设防能力和较强的抗震变形能力。本实用新型概念清晰,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可广泛的应用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体内部均匀设置有空心内膜填充区,各个空心内膜填充区之间的分隔带在墙体内浇铸混凝土后形成了水平的暗梁和垂直的暗柱,形成多层多跨的框架结构受力体系;在空心内膜之外的墙体内设有水平和垂直的钢筋,钢筋在墙体端部或纵横向墙相交处,设置边缘约束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内膜为圆柱形或方形筒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内膜或为泡沫塑料轻质筒芯,或为钢制筒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框架式钢筋混凝土空心剪力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梁在楼层内闭合,形成圈梁,其钢筋左右贯通;所述暗柱的位置在楼层内上下一致,其钢筋上下贯通。
【文档编号】E04B1/98GK203834744SQ201420237710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9日
【发明者】吕伟荣, 徐昌慧, 李强 申请人:湖南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