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麻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9830发布日期:2018-09-11 20:46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娱乐装置,特别是一种自动麻将机。



背景技术:

麻将历来是中国各地民众喜爱的一项娱乐活动,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中,随着地域的变化,朝代的更迭,麻将出现了许多不同玩法,但是,总有几个形式是保持不变:第一麻将牌的数量多,一般144张;第二,单个麻将牌有固定的花色图案,例如筒子,条子,万子等,这些花色图案直接刻印在麻将牌上。

同时,随着麻将娱乐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人开始参与麻将竞技比赛。现有的麻将比赛分为两种,一种为如世界麻将大赛方式的比赛形式,四人围成一桌,玩家进行面对面的真人PK,同时,在每桌旁都坐着一名记分人员,负责记录下过程中每个选手的碰牌、点炮等行为,并且,裁判还要不停的巡场,随时对选手的比赛计分进行核对。该种记分方式完全采用人工记分,存在人为疏忽可能。另外一种方式为网络麻将比赛,即玩家之间通过操作电脑,进行联网比赛。网络麻将比赛采用电脑记分,智能化程度高,但是,玩家之间看不到彼此,并且,玩家也缺少了摸牌、打牌及真正享受比赛的乐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能够读取麻将牌牌面信息,记录麻将娱乐过程的自动麻将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麻将机,包括麻将桌和麻将牌,其特征在于:所述麻将牌内设置有记录牌面信息的感应标签卡,所述麻将桌上设置有手牌区和出牌区,且麻将桌内设置有读写器,所述读写器包括第一感应天线、第二感应天线和分别与第一感应天线和第二感应天线电连接的读卡模块,所述第一感应天线设置于手牌区的下方,第二感应天线设置于出牌区的下方,其中,第一感应天线与第二感应天线用于与感应标签卡通信,所述读卡模块用于读取第一感应天线和第二感应天线感应到的信息。

进一步的,还包括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与读卡模块通信连接,所述读卡模块将读取的信息传输至终端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装置将读卡模块读取的信息进行显示和\或者播报。

进一步的,所述读写器还包括分时开关模块,所述第一感应天线和第二感应天线通过分时开关模块与读卡模块电连接,所述分时开关模块用于控制第一感应天线和第二感应天线分时与读卡模块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应天线具有多个,且多个第一感应天线在手牌区内呈阵列排布。

进一步的,多个第一感应天线安装时,相邻安装间距不大于20mm。

进一步的,所述出牌区具有四个,且分别位于同一麻将桌四个玩家的码牌区靠近麻将桌中心的一侧,所述第二感应天线也具有四个,且分别设置于四个出牌区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和终端装置,所述终端装置与读卡模块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所述读卡模块将读取的信息先传输至控制器,由控制器进行逻辑处理,控制器再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至终端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终端装置为显示装置和/或者播报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感应天线和第二感应天线均为印刷天线板,且印刷天线板通过螺钉固定于麻将桌上。

本实用新型麻将机的麻将牌内设置的感应标签卡上记录有相应麻将牌牌面的信息,同时,麻将桌内会安装读写器用来读取感应标签卡上的信息。其工作原理主要采用的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的是无线电通信,即电磁波。一般读写器会包括感应天线和读卡模块,当感应天线与感应标签卡接近到一定距离后,感应天线发出的电磁波会被感应标签卡接收到,由于电磁波的频率与卡片上磁性线圈的共振频率相同,从而引起磁性线圈产生同频率的交变电流,这样就把能量输入到卡片上的芯片中,同时,芯片中的集成电路在能量驱动下再发射出一段承载卡片独有信息的电磁波至感应天线,感应天线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读卡模块,由读卡模块进行解码读取,从而实现感应标签卡内的信息读取。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麻将机,由于在手牌区下方设置了第一感应天线,在出牌区设置了第二感应天线,因此,在娱乐过程中,当玩家从码牌区抓一张牌至手牌区时,或者从出牌区抓一张别家打的牌至手牌区时,第一感应天线均能够感应到相应的感应标签卡的信号,并且,第一感应天线会将该信号传输至读卡模块进行解码读取。对于记忆力减弱的老年人玩家来说,该自动麻将机可以将手牌区内的麻将牌信息进行显示,提供了较好的记牌辅助功能,对于视力减弱的老年人玩家来说,还可以通过终端装置(如随身耳机等)进行播报,有助于打牌时的提醒。

同时,当玩家打牌至出牌区时,第二感应天线会感应到相应的出牌信号,读卡模块对第二感应天线感应到的信号进行解码读取,并且通过终端装置进行播报和\或显示。有助于提醒其它玩家。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麻将机,通过设置相应的控制器来对读卡模块读取的信息进行逻辑操作,还可以实现麻将比赛过程的记录,比如,吃牌、碰牌、杠牌、自摸、平胡、点炮等等。在麻将比赛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麻将机进行比赛过程的记录将显得非常的方便。完全不需要专门的记录员去记录每一桌的比赛过程。同时,也不需要裁判进行巡场,大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支出。并且,采用这种方式记录比赛过程,还非常的稳定可靠,不容易出现人为疏忽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麻将比赛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一种自动麻将机,包括麻将桌1和麻将牌2,所述麻将牌2内设置有记录牌面信息的感应标签卡21,所述麻将桌1上设置有手牌区11和出牌区12,且麻将桌1内设置有读写器,所述读写器包括第一感应天线31、第二感应天线32和分别与第一感应天线31和第二感应天32线电连接的读卡模块33,所述第一感应天线31设置于手牌区11的下方,第二感应天线32设置于出牌区12的下方,其中,第一感应天线31与第二感应天线32用于与感应标签卡21通信,所述读卡模块33用于读取第一感应天线31和第二感应天线32感应到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终端装置4,终端装置4与读卡模块33通信连接,读卡模块33将读取的信息传输至终端装置4,由终端装置4显示和\或者播报。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第一感应天线31与第二感应天线32均为印刷天线板,且印刷天线板通过螺钉(图中未画出)固定于麻将桌1上。

本实施例的自动麻将机的麻将牌内设置的感应标签卡上记录有相应麻将牌牌面的信息,同时,麻将桌内安装的读写器用来读取感应标签卡上的信息。其工作原理主要采用的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利用的是无线电通信,即电磁波。当第一感应天线或者第二感应天线与感应标签卡接近到一定距离后,第一感应天线或者第二感应天线发出的电磁波会被感应标签卡接收到,由于电磁波的频率与卡片上磁性线圈的共振频率相同,从而引起磁性线圈产生同频率的交变电流,这样就把能量输入到卡片上的芯片中,同时,芯片中的集成电路在能量驱动下再发射出一段承载卡片独有信息的电磁波至感应天线,第一感应天线或者第二感应天线将接收到的信号传输至读卡模块,由读卡模块进行解码读取,从而实现感应标签卡内的信息读取。

本实施例的自动麻将机,由于在手牌区下方设置了第一感应天线,在出牌区设置了第二感应天线,因此,在娱乐过程中,当玩家从码牌区抓一张牌至手牌区时,或者从出牌区抓一张别家打的牌至手牌区时,第一感应天线均能够感应到相应的感应标签卡的信号,并且,第一感应天线会将该信号传输至读卡模块进行解码读取,而读卡模块会将读取的信息传输至终端装置进行操作。对于记忆力减弱的老年人玩家来说,该自动麻将机可以将手牌区内的麻将牌信息进行显示,提供了较好的记牌辅助功能,而对于视力减弱的老年人玩家来说,还可以通过终端装置(如随身耳机等)进行播报,有助于打牌时的提醒。

同时,当玩家打牌至出牌区时,第二感应天线会感应到相应的出牌信号,读卡模块对第二感应天线感应到的信号进行解码读取,并且通过终端装置进行播报和\或显示。有助于提醒其它玩家。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终端装置可以为显示装置,也可以为播报装置,或者同时具有显示和播报功能的装置。并且,对于本实施例的结构变化来说,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实施例二:

如图4、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在每一个玩家的手牌区11内,具有三个呈阵列排布的第一感应天线31,T1、T2、T3。并且,三个第一感应天线31分别与读卡模块33电连接。

另外,本实施例的自动麻将机,还包括控制器5和终端装置4,终端装置4与读卡模块33分别与控制器5通信连接,其中,读卡模块33将读取的信息先传输至控制器5,由控制器5进行逻辑处理后,再由控制器5将处理后的信息传输至终端装置4上。

对于本实施例的自动麻将机来说,通过设置相应的控制器来对读卡模块读取的信息进行逻辑操作,可以实现麻将比赛过程的记录,比如,吃牌、碰牌、杠牌、自摸、平胡、点炮等等。比如,当玩家本身有三张“八万”,而正好玩家又在码牌区内抓到一张“八万”,玩家会先将抓到的“八万”拿到自已手牌区,三个第一感应天线会感应到手牌区内的所有的麻将牌内感应标签卡的信号,并将感应到的信号传输到读卡模块,读卡模块进行解码读取后,再将信息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按照预先设定的麻将规则判断为“杠牌”,控制器会传输“杠牌”信息至终端装置,提示玩家进行相应操作。

本实施例的麻将机,也可以实现麻将比赛过程的记录,比如,吃牌、碰牌、杠牌、自摸、平胡、点炮等等。在麻将比赛中,采用本实施例的麻将机进行比赛过程的记录将显得非常的方便。完全不需要专门的记录员去记录每一桌的比赛过程。同时,也不需要裁判进行巡场,大大的节省了人力和支出。并且,采用这种方式记录比赛过程,还非常的稳定可靠,不容易出现人为疏忽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麻将比赛的效率。

另外,本实施例的麻将机,由于在手牌区内设置了三个第一感应天线进行阵列排布,这样通过三个第一感应天线识别麻将牌可以大大的提高只使用一个感应天线识别麻将牌的准确性。因为,手牌区的大小是一定的,只使用一个感应天线识别时,该感应天线需要较大的功率来进行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才能识别较大区域的麻将牌信息,这样不仅增加了成本,功率增大后还容易感应到别家的手牌或者码牌区内的牌,不利于比赛的公平和公正。当然,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天线个数不限于三个,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印刷感应天线板,当为多个印刷感应天线板时,则相邻的印刷感应天线板的安装间距C不超过20mm,而当相邻的印刷感应天线板之间的安装间距C超过20mm,且当手牌区内的麻将牌位于相邻的印刷感应天线板之间的间隙中时,则多个第一感应天线可能都无法感应到相应的信号,存在麻将牌信息无法被读取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换,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实施例三:

如图6、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在同一麻将桌上,所述出牌区12具有四个,且分别位于四个玩家的码牌区13靠近麻将桌中心的一侧,且四个出牌区12内分别设置了一个第二感应天线32,即T5、T6、T7、T8。同时,读写器还包括分时开关模块34,所述四个第二感应天线(T5、T6、T7、T8)通过分时开关模块34与读卡模块33电连接,所述分时开关模块34用于控制四个第二感应天线(T5、T6、T7、T8)分时与读卡模块33导通。其中,本实施例中,终端装置4为记录仪。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在同一个麻将桌上,四个出牌区分别对应于一个玩家,并且,每个出牌区内均设置了一个第二感应天线,因此,当有玩家出牌到自己的出牌区时,相应的第二感应天线会感应到麻将牌的信号,并将信号传输至读卡模块解码读取,并由记录仪进行记录,记录仪在记录的过程中也会相应将打牌人也记录进去,实现打出的牌与玩家一一对应的记录。

本实施例中,分时开关模块用于控制四个第二感应天线分时与读卡模块电导通,实现任一时间,只有一个第二感应天线与读卡模块是处于连通状态。因为若四个第二感应天线同时与读卡模块连通时,则会增加读卡模块的工作负载,读卡模块的寿命将会大大降低,并且,四个第二感应天线同时工作时,还会产生相互之间的干扰,影响记录仪记录的准确性。而本实施例中,四个第二感应天线通过分时开关模块分时轮询不同的感应天线与读卡模块导通,将会相应降低读卡模块的工作负载,也相应避免了四个第二感应天线同时工作时产生的相互干扰,并且,还大大的降低了读卡模块的使用要求,实现麻将机整体降本。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读卡模块也可以有多个,比如有两个读卡模块时,四个第二感应天线与两个读卡模块之间的电连接,可以是四个第二感应天线连接于同一个读卡模块上,或者其中一个或多个第二感应天线连接至其中一个读卡模块上,剩余第二感应天线连接到另一个读卡模块上,因此,对于四个第二感应天线与多个读卡模块之间的组合电连接是任意的。

同时,在每一个出牌区内的第二感应天线的个数也可以是多个,实现出牌区内的麻将牌的信号读取更准确。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换,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用于感应麻将牌信号的感应天线具有16个,这些感应天线包括用于感应手牌区麻将牌信息和出牌区麻将牌信息,甚至洗牌过程中位于码牌区的麻将牌信息。并且,读卡模块(reader)具有4个,其中,每四组天线电连接于一个读卡模块(reader)上。同时,4个读卡模块(reader)分别电连接于同一个微控制器(MCU)上,实现各读卡模块(reader)与微控制器(MCU)的通信。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微控制器(MCU)通过各读卡模块(reader)采集到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上传至服务器,实现服务器统计记录。对于本实施例的麻将机完全可以应用于麻将比赛中,实现对比赛过程的记录、监督和监控。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麻将机来说,各天线与读卡模块(reader)的电连接,可以是其中一个或多个天线连接于同一个读卡模块(reader),而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每四个天线为一组电连接至读卡模块(reader)。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

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