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肢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3122发布日期:2018-12-14 22:24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下肢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器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肢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截瘫、脑瘫等疾病如果不及时的治疗,将会影响终身。截瘫、脑瘫等站立功能障碍患者在康复期间,进行必要的跪立、站立或上下肢等平衡训练,有利于他们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挛缩。目前,截瘫病人进行局部肢体康复训练的时候大多靠医务人员的帮助才能进行,不但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使得患者的正常康复受到很大影响,在操作上十分麻烦、费时费力,影响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对于一些在家庭内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所使用的康复训练架结也较为简单,仅仅能够起到支撑作用,但是患者的肢体得不到科学的锻炼,下肢和手的支撑力得不到有效训练,跪立训练时腰部姿势不良,容易导致腰椎盘凸出,腰部感到疼痛,并且站立时的训练装置不能用于跪着时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使截瘫、脑瘫等站立功能障碍患者有效进行跪立、站立及上下肢关节活动、使用方便舒适的下肢训练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下肢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挡板和底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相互平行,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之间,并且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和挡板相互连接形成U型框架,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挡板的下方并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背托装置,所述挡板的上部设置有胸托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背托装置包括带体、背带、胸带、连接带和腰带,所述带体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带体的正面设置有气囊芯;所述气囊芯包括气囊和导轨,所述气囊套接在所述导轨上,所述气囊能沿所述导轨滑动,所述导轨与所述带体连接,套于同一导轨上相邻的气囊之间留有气囊间距;所述背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带体的上端和下端,所述背带的数量为两条,所述胸带的与所述带体的上部连接,所述连接带一端铰接在所述带体的下部,所述连接带的另一端固定有卡扣,所述腰带通过连接杆固定在所述带体的下端。

进一步的,所述胸托装置包括胸托架和胸托,所述胸托架的一端固定在挡板的上部的中间,所述胸托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胸托,所述胸托位于所述挡板的上方,所述胸托与所述胸托架的连接处设有活动杆使所述胸托进行移动,所述胸托上包覆有一层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胸带和腰带均通过粘扣连接,所述背带、胸带和腰带均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端均设有扣环,所述连接带上的卡扣与所述扣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板、右侧板、挡板和底板由木板或耐磨硬质材料制成。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下肢训练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所述左侧板、右侧板、挡板和底板构成的U型的支撑架,患者能够利用该支撑架进行自主训练,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底板的设置能够使患者的膝盖与挡板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既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还能防止患者在跪立锻炼时身体过度前倾摔倒;通过在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后端设置背托装置,能够加强跪立或站立时支撑架对患者的约束力,使患者更容易进行跪立或者站立训练;通过在所述挡板的上部设置胸托装置,可供患者跪立或站立时提供支撑力,能够防止患者倾倒受伤。

2、本实用新型的胸托装置通过背带、胸带和腰带使患者均衡受力,能同时限定腰部、背部和胸部,保证人体上半身一直处于笔直的状态,从而对脊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患者跪立或者站立时姿势不对而引起的腰酸背痛,对腰椎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通过将套于同一导轨上的相邻的气囊之间留有气囊间距,在对气囊充气后,气囊鼓起,并在导轨上移动,达到对腰部牵引拉伸的效果,所述导轨和连接杆与人体腰部曲线吻合,能够纠正患者跪立或站立时的不良姿势,使腰部直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下肢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背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轨的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胸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为:1-左侧板;2-右侧板;3-挡板;4-底板;5-带体;6-背带;7-胸带;8-连接带;9-腰带;10-气囊芯;101-气囊;102-导轨;11-胸托架;12-胸托;13-活动杆;14-扣环;1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下肢训练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架包括左侧板1、右侧板2、挡板3和底板4,左侧板1和右侧板2相互平行,挡板3设置在左侧板1、右侧板2之间,并且左侧板1、右侧板2和挡板3相互连接形成U型框架,底板4设置在挡板3的下方并与左侧板1和右侧板2的前端固定连接;左侧板1和右侧板2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有背托装置,挡板3的上部设置有胸托12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下肢训练装置通过左侧板1、右侧板2、挡板3和底板4构成的U型的支撑架坚固耐用,患者能够利用该支撑架进行自主训练,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并且底板4的设置能够使患者的膝盖与挡板3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既能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还能防止患者在跪立锻炼时身体过度前倾摔倒;通过在左侧板1和右侧板2的后端设置背托装置,能够加强跪立或站立时支撑架对患者的约束力,使患者更容易进行跪立或者站立训练;通过在挡板3的上部设置胸托12装置,可供患者跪立或站立时提供支撑力,能够防止患者倾倒受伤。

如图3-5所示,背托装置包括带体5、背带6、胸带7、连接带8和腰带9,带体5的形状为长方体,带体5的正面设置有气囊芯10;气囊芯10包括气囊101和导轨102,气囊101套接在导轨102上,气囊101能沿导轨102滑动,导轨102与带体5连接,套于同一导轨102上相邻的气囊101之间留有气囊101间距;本实施例中,气囊101通过气管与充气设备连接,气囊101充气后呈球状或者乳突状,充气设备和气管为可拆卸连接,能够在不用时取下充气设备,把气体排出来,使产品更加便携与存放,背带6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带体5的上端和下端,背带6的数量为两条,胸带7的与带体5的上部连接,连接带8一端铰接在带体5的下部,连接带8的另一端固定有卡扣腰带9通过连接杆15固定在带体5的下端。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胸托12装置通过背带6、胸带7和腰带9使患者均衡受力,能同时限定腰部、背部和胸部,保证人体上半身一直处于笔直的状态,从而对脊椎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防止患者跪立或者站立时姿势不对而引起的腰酸背痛,对腰椎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通过将套于同一导轨102上的相邻的气囊101之间留有气囊101间距,在对气囊101充气后,气囊101鼓起,并在导轨102上移动,达到对腰部牵引拉伸的效果,导轨102和连接杆15与人体腰部曲线吻合,能够纠正患者跪立或站立时的不良姿势,使腰部直立。

胸托12装置包括胸托架11和胸托12,胸托架11的一端固定在挡板3的上部的中间,胸托架11的另一端连接胸托12,胸托12位于挡板3的上方,胸托12与胸托架11的连接处设有活动杆13使胸托12进行移动,能根据患者胸部到胸托12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调整,胸托12上包覆有一层海绵,能提高胸托12装置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胸带7和腰带9均通过粘扣连接,背带6、胸带7和腰带9均由弹性材料制成,当患者在训练时不会有捆绑的感觉,使用更舒服。

左侧板1和右侧板2的后端均设有扣环14,连接带8上的卡扣与扣环14可拆卸连接,扣环14与卡扣拆卸方便,使用的时候可根据自身的需要调节背托装置所处的位置,适应人群比较广泛,使用更方便。

左侧板1、右侧板2、挡板3和底板4由木板或耐磨硬质材料制成,轻巧耐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下肢训练装置进行跪立、站立或上下肢等平衡训练,有利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防止肌肉挛缩。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本实用新型的训练装置操作简便,患者在家庭中也能利用该装置进行科学的训练,使下肢和手的支撑力得到有效训练,并且跪立训练时能具有正确的腰部锻炼姿势,腰部不会感到疼痛,等患者跪立训练完成后,还能利用本装置进行站立训练。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