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踩踏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1432发布日期:2019-01-13 17:0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一种踩踏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踩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老年病又称老年疾病,是指人在老年期所患的与衰老有关的,并且有自身特点的疾病,人进入老年期后,人体组织结构进一步老化,各器官功能逐步出现障碍,身体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降低,以及协同功能丧失,老年人患病可分为五类:一是原发性老年疾病,即正常变老过程中易发生的疾病,入脑动脉硬化;二是继发性老年疾病,即老化后继发的疾病,入脑卒中风;三是老年人易感性疾病,入痛风、糖尿病、肿瘤、骨关节炎等;四是老年人一般较轻的疾病,即多数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的疾病;五是老年人中少见的疾病,如各种传染病。

目前,许多老年人病后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息,极其容易导致腿部肌肉退化,康复后无法正常的进行行走,需要进行脚力的康复训练,但是目前大多数的装置较为简陋,不能起到有效的康复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踩踏训练装置,该踩踏训练装置用于脚力康复训练,该踩踏训练装置能有效地对患者的脚步活动训练起到有效的康复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踩踏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框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限定踩踏空间,框架具有相对的顶端和底端;

第一踏板,第一踏板位于踩踏空间中,第一踏板与第一侧壁可转动地连接;

第二踏板,第二踏板位于踩踏空间中,第二踏板与第二侧壁可转动地连接;

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靠近底端;

配重部;

连接绳,两个连接绳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连接,两个连接绳的另一端分别与配重部连接;

支撑件,两个支撑件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两个支撑件靠近顶端,两个支撑件分别支撑两个连接绳;

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在配重部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偏转。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踩踏训练装置,该踩踏训练装置用于脚力康复训练,该踩踏训练装置能有效地对患者的脚步活动训练起到有效的康复效果。踩踏训练装置包括框架、第一踏板、第二踏板、配重部、连接绳以及支撑件。其中,框架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限定踩踏空间,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设置于该踩踏空间中,并且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分别可转动地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对应康复人员的左脚右脚,左脚和右脚分别踩踏于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上,通过转动脚关节,使得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发生转动。为提高康复的效果,设置配重部、连接绳以及支撑件,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分别通过连接绳并在支撑件的支撑下与配重部连接,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在配重部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偏转,康复人员通过增大左右脚的踩踏力度,克服配重部的影响,使得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发生与配重部的重力作用于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相反方向的偏转。该踩踏训练装置能有效地对患者的脚步活动训练起到有效的康复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侧壁的内壁具有向第二侧壁延伸的第一转动轴;

第二侧壁的内壁具有向第一侧壁延伸的第二转动轴;

第一踏板具有贯穿其相对侧壁的第一转动孔,第一转动轴贯穿第一转动孔;

第二踏板具有贯穿其相对侧壁的第二转动孔,第二转动轴贯穿第二转动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转动孔位于第一踏板的中线处;

第二转动孔位于第二踏板的中线处;

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处于同一直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还包括:

连接杆,连接杆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支撑件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

两个第一滑轮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内壁;

两个第二滑轮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外壁;

连接绳套设于第一滑轮并贯穿框架的壁面与第二滑轮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配重部包括支撑板、支撑柱以及多个配重块;

两个支撑板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外壁并靠近底端;

支撑柱设置于支撑板上,多个配重块可滑动套设于支撑柱上;

连接绳与配重块可拆卸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连接绳具有卡合件,配重块的端面开设有凹槽;

卡合件与凹槽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还包括:

压力感应部,两个压力感应部分别设置于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表面;

压力感应部被构造为感应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受到的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压力感应部包括跖趾关节感应部、外侧纵弓感应部以及足跟感应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

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踩踏训练装置,该踩踏训练装置用于脚力康复训练,该踩踏训练装置能有效地对患者的脚步活动训练起到有效的康复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踩踏训练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踩踏训练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配重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二踏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踩踏训练装置;11-框架;12-第一踏板;13-第二踏板;14-配重部;15-连接绳;16-支撑件;30-第一转动轴;40-凹槽;50-压力感应部;51-跖趾关节感应部;52-外侧纵弓感应部;53-足跟感应部;90-踩踏空间;111-第一侧壁;112-第二侧;140-支撑板;141-支撑柱;142-配重块;150-卡合件;161-第一滑轮;162-第二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踩踏训练装置10,该踩踏训练装置10用于脚力康复训练,该踩踏训练装置10能有效地对患者的脚步活动训练起到有效的康复效果。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踩踏训练装置10在第一视角下的具体结构。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踩踏训练装置10在第二视角下的具体结构。

踩踏训练装置10包括框架11、第一踏板12、第二踏板13、配重部14、连接绳15以及支撑件16。

框架1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第一侧壁111与第二侧壁112之间限定踩踏空间90,框架11具有相对的顶端113和底端。

第一踏板12位于踩踏空间90中,第一踏板12与第一侧壁111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踏板13位于踩踏空间90中,第二踏板12与第二侧壁112可转动地连接。

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靠近底端。

两个连接绳15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连接,两个连接绳15的另一端分别与配重部14连接。

两个支撑件16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两个支撑件16靠近顶端113,两个支撑件16分别支撑两个连接绳15。

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在配重部14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偏转。

具体地,第一侧壁111的内壁具有向第二侧壁112延伸的第一转动轴30。第二侧壁112的内壁具有向第一侧壁111延伸的第二转动轴。

第一踏板12具有贯穿其相对侧壁的第一转动孔,第一转动轴30贯穿第一转动孔。第二踏板13具有贯穿其相对侧壁的第二转动孔,第二转动轴贯穿第二转动孔。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动孔位于第一踏板12的中线处,第二转动孔位于第二踏板13的中线处,第一转动轴30与第二转动轴处于同一直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是分开独立的,运动状态亦独立。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连接杆,并且使得连接杆相对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可拆卸地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具有相同的运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6包括第一滑轮161和第二滑轮162。

两个第一滑轮161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内壁。两个第二滑轮162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外壁。连接绳15套设于第一滑轮161并贯穿框架11的壁面与第二滑轮162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配重部14对于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的作用力可调,具体地,配重部14包括支撑板140、支撑柱141以及多个配重块142。

两个支撑板140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的外壁并靠近底端,支撑柱141设置于支撑板140上,多个配重块142可滑动套设于支撑柱141上,连接绳15与配重块142可拆卸地连接。

请结合图3,图3为本实施例中配重块142的具体结构。

连接绳15具有卡合件150,配重块142的端面开设有凹槽40。卡合件150与凹槽40配合。

请参考图4,图4示出本实施例中第二踏板13的具体结构。

其中,为测量踏板受到的压力,即,患者脚步施加的力量,踩踏训练装置10还包括压力感应部50。

两个压力感应部50分别设置于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的表面,压力感应部50被构造为感应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受到的压力。

具体地,压力感应部50包括跖趾关节感应部51、外侧纵弓感应部52以及足跟感应部53。跖趾关节感应部51、外侧纵弓感应部52以及足跟感应部53分别感应人体跖趾关节、外侧纵弓以及足跟处对踏板施加的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的表面设置有防滑层。

发明人设计了上述踩踏训练装置10,该踩踏训练装置10用于脚力康复训练,该踩踏训练装置10能有效地对患者的脚步活动训练起到有效的康复效果。踩踏训练装置10包括框架11、第一踏板12、第二踏板13、配重部14、连接绳15以及支撑件16。其中,框架11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第一侧壁111与第二侧壁112之间限定踩踏空间90,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设置于该踩踏空间90中,并且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分别可转动地与第一侧壁111和第二侧壁112连接,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对应康复人员的左脚右脚,左脚和右脚分别踩踏于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上,通过转动脚关节,使得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发生转动。为提高康复的效果,设置配重部14、连接绳15以及支撑件16,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分别通过连接绳15并在支撑件16的支撑下与配重部14连接,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在配重部14的重力作用下发生偏转,康复人员通过增大左右脚的踩踏力度,克服配重部14的影响,使得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发生与配重部14的重力作用于第一踏板12和第二踏板13相反方向的偏转。该踩踏训练装置10能有效地对患者的脚步活动训练起到有效的康复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