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0182发布日期:2019-02-26 18:0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品领域,尤其是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仰卧起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仰卧,两腿并拢,两手上举或护住头部,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或肘部触碰膝盖,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如此连续进行。

如图1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4411588U的一种仰卧起坐板,包括仰卧起坐板本体、支架、前脚架、仰卧起坐板延伸架、挡脚架、保护套、第一紧定装置、勾脚架、第二紧定装置和前脚架支架;所述仰卧起坐板本体末端底部固定安装有仰卧起坐板延伸架,所述仰卧起坐板延伸架另一端通过第一紧定装置固定在支架上端,所述支架上端和底部分别固定安装有挡脚架和前脚架,所述前脚架中部设有前脚架支架,该仰卧起坐板,仰卧起坐板本体和勾脚架均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固定,在面对不同的需要的情况下可以随意的改变角度、高度等问题,从而方便不同的人群,仰卧起坐板主体采用长方形结构还可以卸下来平放在地上锻炼,挡脚架上和勾脚架上的保护套可以对腿部进行必要的保护。

但该仰卧起坐板需要使用者自己进行计数,也无法得知自己每次的动作是否到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具有在使用者动作到位时能够自动计数的优点。

为达上述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包括仰卧起坐本体、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控制器;

该第一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使用者背部是否与所述本体贴合;

该第二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使用者前驱是否到位;

该控制器与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通过第一连接杆与仰卧起坐本体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通过第二连接杆与仰卧起坐本体连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还可用于调节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第二位置传感器的高度及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连接有电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显示器,用于显示仰卧的次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仰卧起坐本体连接有拉力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只有当第一位置传感器检测到使用者背部与仰卧起坐本体的背垫贴合后,相继的第二位置传感器又检测到使用者前驱位置到位,控制器才会判定使用者完成一个动作,实现了自动计数的目的,使用者的动作也会更加到位。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的一种仰卧起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体育体能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的体育体能训练装置的主视图。

图4所示为图2的体育体能训练装置的一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见图2-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体育体能训练装置包括仰卧起坐本体1、第一位置传感器2、第二位置传感器3、控制器4;

仰卧起坐本体1包括支架11、脚部保持架12、背垫13以及调节杆14。背垫13与支架11铰接。调节杆14的一端与背垫的背面枢轴连接,另一端与支架11枢轴连接,调节杆14用于调节背垫13的角度,适合使用者自由选择难度。

第一位置传感器2用于检测使用者背部是否与本体的背垫13贴合;

第二位置传感器3用于检测使用者前驱是否到位;

控制器4与第一位置传感器2、第二位置传感器3电连接。

第一位置传感器2通过第一连接杆5与仰卧起坐本体1枢轴连接固定,用于调节第一位置传感器2与仰卧起坐本体1的角度位置;第二位置传感器3通过第二连接杆6与仰卧起坐本体1枢轴连接固定,用于调节第二位置传感器3与仰卧起坐本体1的角度位置。

第一连接杆5滑动连接有第一伸缩杆51,第二连接杆6滑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杆61。第一伸缩杆51、第二伸缩杆61可用于调节第一位置传感器2、第二位置传感器3的高度。

控制器4连接有电源插头41、显示器42。显示器42用于显示仰卧起坐的次数。

仰卧起坐本体1连接有拉力器7,仰卧起坐本体1与拉力器7通过U型螺纹8连接。

拉力器7可用于锻炼手臂肌肉以及胸肌。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第一位置传感器2检测到使用者背部与仰卧起坐本体1的背垫13贴合后,相继的第二位置传感器3又检测到使用者前驱位置到位,即人体的腰部与腿部呈90°或者小于90°角,控制器4则会判定使用者完成一个动作,实现了自动计数的目的,同时使用者的动作也会更加到位。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和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